工匠精神在语文教学的作用

时间:2022-04-12 11:16:03

工匠精神在语文教学的作用

摘要:当今社会工匠精神缺失,严重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以技能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语文课堂、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及教师自身成为大国工匠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工匠精神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倒闭,打造不出百年老店、国际品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大原因是许多人抱着“差不多就行了”的工作态度,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急功近利,不追求更高更完美的标准。大多学生也是抱着“差不多”的学习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技能水平较差,缺少精益求精的精神。很多职业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就业率,不注重专注、严谨的学习态度,只要学生掌握了某项技能就看做已经完成培养目标,从而忽略了对工匠精神的引导和培养。我国的制造业已到了转型的关键期,经济政策正在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一系列的转变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来支撑。2016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报告又提出“建设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中国制造和技能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呢?简要来说,就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专注、严谨、创新。技工院校要把培养大批工匠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师应把工匠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呢?下面谈一些做法。

一、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工匠精神

语文课堂除了引导学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外,还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这与培养工匠精神是契合的。1.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到语文课堂的主阵地,在一篇篇课文讲解过程中贯穿工匠精神。比如,笔者在讲解《思考的威力》这篇议论文,在讲到瓦特这个例子时,设置这样的问题:“瓦特是如何一步步发明蒸汽机,开始工业革命的?”学生回答“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笔者接着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体现了工匠精神?”学生马上回答“反复验证”,并立刻懂得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再比如,笔者在讲到《跨越百年的美丽》里居里夫人“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儿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时,问学生“这里写出了居里夫人身上一种怎样的品质?”引导学生领悟居里夫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究精神;讲到居里夫人“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时,引导学生感受居里夫人坚持不懈的精神。瓦特、居里夫人等人的做法正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通过一篇篇文章,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学生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领悟,也会把这些品质潜移默化地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2.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积极动脑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也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笔者发现,课堂上学生给出的答案往往比较浅显、不全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以《雨巷》为例,讲解这首诗时,笔者设置了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第一问是说说读完这首诗的第一感觉(朦胧、伤感)?第二问是这首诗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营造这种伤感的意境(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等)?第三问是为什么这些意象给读者这种感觉呢?这就需要学生组织答案,具体分析这些意象,从而引出本诗的主题。笔者通过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发言、补充等形式,最终出来一个更为精确的答案,培养了学生通力合作、精益求精的意识。3.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内化技能的重要环节。笔者尝试在作业的布置和讲评过程中贯穿工匠精神。例如,比一比谁的字写得美观认真、谁的答案准确率高、谁的答案全对;写作文时,要求学生反复推敲、修改,还让学生互相修改;做阅读理解时,要求答案尽量做到准确、全面,等等。通过这些训练,培养学生专心做事、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态度。

二、在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工匠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不仅课堂上,在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也要对学生渗透工匠精神的培养。1.拓展课外阅读,培养人文素养技工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人文素养有一定差距,因此,笔者学校加大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力度,在课外活动和晚自习时开放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学生可以随时借书,也可以到阅览室看书。语文教师向学生重点推荐《匠人精神》《精益制造028:工匠精神》《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等让学生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鲜活的人物事例也让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2.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工匠精神笔者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走访身边的工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并写成工匠精神小论文;开展工匠精神主题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在校报上定期刊登校内外工匠大师的事例;邀请企业的技能大师来校举办讲座,讲述一步步成为大国工匠的奋斗历程;技能大师还到车间指导学生实习,让学生感受工匠精神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要求,等等。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了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感受到工匠就在身边。

三、教师身体力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践行大国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提出,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与技能,还要具备指导学生的能力。教师是一面镜子,学生会处处模仿教师,教师身上的工匠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笔者坚持读书,养成阅读的习惯,扩大自己的知识积累;经常写作,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外出培训学习,拓展视野,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及教育教学的前沿理念等。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用鲜活的知识践行工匠精神,用自身的工匠精神去要求学生、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不断追求的教师青春不老,有着工匠精神的教师是培养学生成为大国工匠的关键。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更应该不停探索,让工匠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作者:万永红 单位:山东省平度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