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言语体验

时间:2022-04-28 05:08:00

语文学习言语体验

体验特指生命体验,体验首先是一种生命历程过程动作,然后才是内心形成物,他的过程是体验的个体性亲历性和内在性,即把体验看成是个体独特的通过往返亲历才获得的对生命的内在隐秘本质的把握。因此体验是个体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为一体,又是有限生命对生活的反思。体验是一种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经历,具有生命关联的内在性,能动性,主体性,个体性,亲历性[1]。将体验提高到人生本体论加以认识的是狄尔泰他认为生命非他,是有限个体由生到死的体验的总和。体验与经验相比不同,体验是主体的一种直接生命感性活动,他与主体的意志目的愿望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体验是人生的一种反思方式[2],人通过反思人生,洞悉生命的困境和存在的有限,并由此获得人生意义的理解,因此,在体验活动中,主体是有激情的追寻生命终极意义的人。语文学习中的言语体验需要学生用全部生命激情与智慧去亲近、感受、领悟、品味、体验与经历。[3]其特征是亲历性、个人性、内在性、缄默性。

一、畜语体验学习的亲历性,是指学生主体必须真实参与盲语体验的过程

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体验需要动作活动,包括外在活动和内心动作,外在活动是真实的经历,而内心动作是想象中的亲历,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完全沉静在作者描写的情境之中,自我陶醉,自己的情感态和思想完全与文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融为一体。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话是新婚之夜刘备说给孙尚香听的,他说“夫人对于我来说就像白色的露珠。’,在这句话中,如果读者没有真实的经历仔细观察清晨白色的露珠的过程,就会很难沉浸于作者所描写的情境之中,自我陶醉,很难将自己的情感心态和思想与作者笔下刘备的情感融于一体。白色的露珠,而不是透明的露珠,对于白色的露珠。唯有仔细观察之后才会明白它是多么的让人爱惜,多么让人不忍触碰,那么刘备的下一句话,观察过白色的露珠的读者不看也会知道了,“在你同意之前,我刘备不舍强迫你做任何你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如果没有观察过白色的露珠,就很难对于作品有很好的理解,或许还会觉得刘备太酸,而事实上作者笔下的刘备对孙尚香的爱护通过一个比喻已然被写绝了。只有对生活有仔细观察深刻体验的读者,才能体会到作者的高妙之处。

二、言语体验学习的个人性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既是从作品中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作品中描写的人情世态的活动,同时也是读者在自己的生活体验文化修养的基础上,运用想象联想而使作品内涵在头脑中具体化的活动。西方谚语中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中国古语也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语体验具有极强的个体色彩,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特的。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独特的生命经历将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置于文本中的,对言语作品进行具体化,把言语作品中的空白补充起来,生成新的独特的体验。这些体验都是真实的体验,并无对错之分。其实学生阅读后获得的体验已经烙上自己原有体验的印子,这样的阅读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完全可以与作者的体验息息相通。同样是读《我与地坛》,学生会对史铁生与母亲之间的感情有着不同的感动,有的会感到自己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有的则会更加敬爱自己的母亲,有的会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未来,为了母亲。有的则会羡慕史铁生有一位如此爱他的母亲。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会让他们对于文本有着不同的言语体验。同样是读老舍的《我的母亲》,有的学生会潸然落泪,因为他们又有着像老舍一样的勤劳坚强隐忍爱家的母亲,会与老舍找到共鸣,而有的学生却会很羡慕老舍,甚至会产生自卑的情感,因为自己有着一位不责任的母亲。可见,个人性在文学欣赏即语文学习中的特点是多么突出。

三、言语体验学习的内在性缄默性

言语体验与人的内在生命活动相关联,其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其存在方式是缄默的,因此言语体验常常采用涵咏玩味的方式。朱熹说:“读书要做切记体验,千万不可只做文字看。”又说“读诗需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5]这是一种不同于逻辑思考的体验。中国古典诗学有蕴藉一说,蕴藉在文学领域,它是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其中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籍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6]文学具有话语蕴籍的属性,决定了言语体验学习的内在性和缄默性。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如下四旬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全是对窖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一点也没有透露出对友人的态虞但钛那烟花三月、黄鹤搂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桶。始终也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络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的情真意切表面上这首诗句旬都是在写景,其实旬句都在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本人在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教学中,我首先带领太家走近名作家笔下的爱情,体悟爱情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然后向学生说明在一条神奇的幽径中,季羡林遇到了他的终生难忘的恋人,一廑以为自己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芳草地。后来又因为恋人被无辜迫害丽晶誊到了失蛮的痛苦滋味,带领学生一起体味一下季羡林的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耆的旷世奇恋。在课堂上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主动打开课本去寻找季羡林的恋人是谁,去寻找去猜测回簪这位恋人的特点,季羡林爱上它的原因,去感受季羡林失去它之后的痛苦滋味,整~节课,学生好像被带入了爱隋的神圣殿堂,纷纷去寻找那颗藤萝仙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仙子,大家最终理解了中它和季羡林遭遇的相似,以及作者失去它之后的痛苦感受,以及作者背负的十字架下面所包含的是记忆中永远无法磨灭的苦痛。以上,是笔者在多年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冒昧地写出来,和广大同仁商讨。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