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作文评价的各种方式和创新

时间:2022-04-28 04:22:00

透析作文评价的各种方式和创新

一、作文“后批改”背景

1.语文课程改革的趋势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批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特别关注学生写作中的修改过程,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改出来的。

2.作文教学的瓶颈

作文评价是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教学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只关注几句评语。评语如不讲求技巧,不是平等地和学生沟通,学生往往心灰意冷,作文评改就会收效甚微。有的教师把个人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用自己所喜好的文章形式、语言特点来评判成绩不等、水平差异、阅历各异、爱好迥异的各位学生,培养一段时间后,把学生活跃的思维禁锢成“思维八股”,文章变成千人一面的古板之文,学生的个性、创造力逐步萎缩;有的教师按成人化的要求来拔高评改作文,结果满篇成了教师的改动文章,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学生从作文中收获甚微,没有真正起到激励和指导作用。这样学生就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认为作文批改就应是教师的活动,是教师的职责权力。这种无视学生作文评改的主动作用,缺乏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少、慢、差、费”的评改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为了顺应教学改革的趋势,也为了解决前文所说的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批阅作文方面,我和学生们尝试了“后批改”的批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的作文后批改,就是使评价者和被评价对象之间不断交互作用从而达到写作能力提高的一种作文评价方式。作文后批改体现了评价的开放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让作文评价的形式更加丰富,更具操作性、人文性。

二、作文“后批改”的前期训练指导

作文“后批改”的前期训练首先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所以写作兴趣的激发,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开阔学生作文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要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引导其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启发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抒真情;要让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的方式,或记叙、或说明、或抒情,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思维与写作环境,减轻学生对作文的心理负担。当然这样做也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目标,所以要指导学生明确以下要求: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情感态度方面:能考虑不同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的理性精神。

3.能力要求:高中阶段重点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避免表达上的单一性和平面性,以尽力追求思维的深刻性和情感的丰富性。这正是新课标对学生写作目标的培养要求。从这个目标的培养要求中可以知道,写作应该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生命去拥抱作文,让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表达自己生命的真情实感,这是作文教学的新境界!激发情趣事事皆可成文,张扬个性人人能作妙章第二步着重加强作文技巧的指导,此时学生的写作兴趣形成后,希望自己的作文在谋篇布局、结构安排、文字运用诸方面更上一个台阶,教师要细心指导,雪中送炭。选择优秀作文的标准,从十个方面入手: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六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

三、作文“后批改”的类型及其达成度

“后批改”是师生间交互的对评价的叩问、质疑、充实和延伸,用巴赫金的话来说就是构成“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是从“所知”上升为“所有”,进而变成他在说、写活动中所运用的出之于他本人之口、之手的言语。“后批改”在具体的实践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争鸣:标新立异无论是作者的感知、体验,还是批改者的理解、领悟,都是从个体本身出发,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因而在此基础上的后批改,也打上了鲜明的个人化印记。这种后批改的形式就是争鸣。如学生习作《母亲的哈欠》:我评:此细节描写生动,能让人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爱。但选母亲打哈欠这一细节值得推敲!她的同桌后批:我不同意老师的意见!与之相反,令我感动的是,作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感受力,一个普普通通的呵欠,作者并没有轻易地放过,而是将它放大、放大、再放大,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对母亲的爱……通过对母亲这样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动作来尽情展示,从而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学生的后批改没有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好与更好的问题。学生对母亲陪读时的满口哈欠,并没有只看到俗的表面,也没有简单地责怪母亲对自己的学习毫无帮助,而是很深刻地理解了母亲的拳拳的爱子之心。她的同桌的后批改也从这个细节中感受到了这份浓厚的亲情。在这评价和被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何尝不是在接受亲情的教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给学生以信任和尊重,把思考、发现、批评的权力还给学生,用心呵护学生敞亮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沉浸于和谐、纯洁、开朗的氛围中,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练就质疑批判的胆量,萌发异想天开的创意,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

2.补充:撞击心灵所谓补充就是对教师在学生作文中发现的问题或发现的优点,学生经过再读作文后进行补充评价。将批改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予以充实,将肤浅的地方予以深化,将属于过分偏爱而评价过高的部分与经不起推敲的尚待重估的成分进行区分。如学生在老师或同学的评价后后批:“这篇作文中细节描写,还有……”“老师,我觉得我这个地方的景物描写尤其能烘托人物的心理,……”学生就在后批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并补充了老师或同学在评价写作方法时不充分的地方。这其实也是写作水平提高的一个机会。也有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进行补充的:如学生习作《面对人生的三种态度》。我评:积极的生活,似乎能迎来无数的美好,但人生之路毕竟崎岖不平,如果让我说该如何坦然面对生活,我会说:有苦有乐,朝着心灵深处的方向前进。学生读后后批:我不知道命运是否被安排着,我只明白我不喜欢放弃,我不服从命运的安排,也许命运有一天会将我放逐,可我不会投降,生活已经变得复杂了,只有冲着拼出一条路来,才能没有遗憾!老师的批改更趋向于成年人的淡定的执着,而学生的思想也是充满智慧的,他们更多的是一种激进和勇敢。这种心灵的撞击无疑是对学生进行了一场人生观的教育。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学生的思想是睿智的,他们往往能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情感去发现他人与自我,在发现和理解中,心与心有了撞击,他们也开始体验到了后批改的乐趣,视野也得到了有效的拓展,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3.质疑:联会切磋所谓质疑就是当学生对老师的评判不理解或不明白时,学生可以进行提问,批改者再进行解释。如我对一位学生所写的议论片断评道:此处妙,可谓“春秋笔法”也!生不解,后批:老师,什么是春秋笔法?我再批:因史书《春秋》文字简洁精辟,多含议论褒贬,写作技巧被后世称为“春秋笔法”。学生理解此写作方法后,成就感大增。唐彪说:“文不联会切磋,群相鼓舞,则必因循过日,懒于作文,欲所学不荒难矣”,可以避免“文艺不进”。此言可以说是契合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群相鼓舞”,以充分调动学生“后批改”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后批改,质疑问难,让学生尽可能理解批者的愿意,发挥评改应有的作用。

4.共鸣:高山流水共鸣,是指老师与学生为文章里的艺术形象或写作特色所打动,产生了一定的认同与共鸣,达到了主客体之间的契合一致与交流的对话,特别是情感上的荡气回肠,休戚与共。如有位学生习作《变色龙》写自己在环境的影响下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品性,流露出丝丝的忧伤。我批:读着你的文章,我总是有一股冲动,一阵感动,总有一股想哭的感动,从前一段段忧愁又甜美的回忆不断重现在我的脑海,我的心田!读你的文章我有一种知己的感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也许你我有着不同的阅历与体验,但我们都有着一些相同或相似的感悟……生后批:知我心者,老师您也!感动着你的批语,感动着你的心……随着对文章的深入感知、体验,后批改者就会深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反应,心潮澎湃,兴会淋漓,不知不觉地进入化境。与人物血脉相通,与花鸟一往情深,师生与作品同声同应,同气相求,达到了身心俱忘,你我不分,情投意合的境界。后批改主客体间生命体验、伦理情感、人生理想、写作手法等方面达到了高度的协同一致、息息相通,而产生了一种共鸣状态。这让学生增加了克服一些消极情绪的力量,心灵上自觉地走出阴霾,走向阳光。

5.提高:出乎其外后批改活动并不是批改后就此结束,还会进入一种持续的反刍状态。所谓反刍,顾名思义,就是回过头来再玩味,再体会,再品赏,就是对业已完成的评判的一种回溯,对感知、体验、意会、领悟的一种强化。不仅如此,反刍也是一种提升。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其中的道理也完全适用于我们的这里所说的作文后批改。如一个学生在习作《距离》中,列举了三种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1)同处一个城市的母亲,因为抛夫弃子,伤害了孩子,学生写道:同处一个城市,我不想缩短它的距离。

(2)由于误会,好朋友“反目成仇”,学生写道:我们站在冷漠的冰河的两岸,我不知道该怎样拉近它的距离。

(3)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孩,给了她温暖和关怀的同学,现在已经遥隔大洋两岸,从开始的频繁传递思念到现在的杳无音信,她深感绝望,写道:无边无际的太平洋两岸,我无法拉近它的距离。我批:血浓于水,用爱铺成一条亲情之路。用真诚和宽容架起一座友情的桥梁。别忘了,每一个人都只是别人的过客,朋友只能陪你走一程。生后批:老师,我知道该如何理解和面对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了。并不是所有的距离都是错,有时遥隔两岸也能成为一道风景!不久,这位学生重新写了一篇《距离》的文章,是同样的材料,可情感基调、思想深度完全不同,从她的文章结尾可见一斑,“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此言一改先前的怨恨和忧伤,变得阳光,变得洒脱,变得大气。如果说前四种后批改类型意味着进入作品及评判,进行微观的把握和品味,那么反刍就意味着跳出作品和评判,进行宏观的审视和回味。通过反刍,不仅对作者,还是对后批改者,甚至对教师都是一个有效的促进提升。

四、结语:作文“后批改”的期待

专家早言:作文就是缩短口与手的距离。作文评价亦然。作文“后批改”摒弃了过去教师“一把笔、一言堂”衡量的观念,树立“言之有理即可”的思想,甚至树立向学生学习的思想。由于评判作文时难免会有缺漏或错误,所以可以让师生在批改后进行后批改,在师生与生生的互动批改中,缺漏可以得到弥补,错误可以得到纠正。不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深刻,老师也能与学生教学相长。这样学生更能大胆的探究、无忌的表达,使作文教学能够真正取得实效。

“后批改”评改方式灵活实用,针对性强,有力地克服了评改的单一性,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了作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既给学生提供了更深入的学习机会,又可以创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当然,后批改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时问题,作文水平差的学生的帮扶问题。

但只要直面、沟通、引导,就能解决。作文后批改体现评价了的开放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等,证明其是可行的、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