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初中作文教学

时间:2022-04-15 05:53:00

透析初中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学与用的综合实践,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重视作文;多方训练;发展智能;提高水平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传统教学中,作文课型单调,一般都是“写”与“评”两条直线周而复始,学生写作文与教师批改讲评机械循环。这导致学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甚至厌恶写作,以致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缓慢,把作文当作一门苦差事,影响到整个教学。怎样才能走出这种困境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营造写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家布鲁纳曾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了兴趣,举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积极主动去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过程的内动力”。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之一。新的教学大纲也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只有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才能使他们产生最持久最有效的学习动机,而有了积极学习的意愿才能使学生以盼望和期待的心情对待这门课,学习中就会自觉地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兴趣不仅决定学习的活动能否开始,也制约着学习活动能否坚持。所以教师要想主设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要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在写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作文是苦差事的畏难情绪。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基础,因材施教。平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互评作文。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先把每个学生的作文都看一遍,但不作点评,然后先择其中写得较好的或某一方面有亮点的作文,让习作者本人在班上朗读,然后全班学生再对习作进行评优说劣,最后教师总评。这不但可以让其他学生从中获得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让习作者本人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在班上开展读书谈体会、朗读演讲比赛、手抄报竞赛等活动。把活动中学生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各类报刊发表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投稿,这都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从而增加写作的兴趣。

2.作文时间变集中为分散,既写书面作文,也练口头作文

人的思维活动轨迹,决不是没有起伏变化的直线运动,思维具有“阵发性”的特点。一种独创的形式,一个新颖的构思,一个词语的巧妙运用,一段文字的一气呵成,往往受到外界因素的激发而完成于思维最活跃、效应最明显的阵发阶段。因此,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两周一次,文必成稿的一贯制,不利用学生捕捉运用思维的最佳状态,忽略了学生的主观发展。要打破作文中的“一贯制”,就要结合阅读教学和课外活动,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语文课上的“知识迁移”步骤,是教师根据“教材无非是例子”的原则,把课堂学生训练的能力,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知识能力迁移,学以致用,写成片断,或抄出一段材料,让学生分析这段材料描述了一种什么意境,说明了什么观点,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的积极状态。其次在写作上教师要放开手脚,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作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选题、先材、立意,不论体裁、文体、表达方式,不规定字数,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留给学生一方自由的天空。写这类文章,可使学生消除为“切题”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被动心理,尽情地把自己的心灵世界反映出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也有益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第三,针对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让学生写作前,给出一个具体的命题,让学生自由的讨论,该题目怎样去立意,怎样去选材,要表达一个怎样的中心思想,在发言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产生了非辩不明、非吐不快的强有力写作态势,在这种态势的支配下,去探索、去争论、去构思、去表达。然后抓住学生口头作文为载体,促进书面作文的提高。

3.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1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固定的模式,写小草就要求学生写出小草的“默默无闻,自强不息”;写梅花就要求学生写出梅花的“凌霜傲雪,铮铮铁骨”;写铺路石,就一定要歌颂养路工人的无私无畏精神…….使学生的笔不尽是“代圣人言”。其实,学生的思想哪会都是这种境界?相同的事物、现象,在他们的心目中自有褒贬,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自由地将其表达出来,使文章真实而丰富多彩。

3.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春暖花开时,让学生走出校园,面对青山绿水、沟壑、瀑布进行奇特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每当“皓月当空”,也可以组织学生“中秋赏月”让学生畅抒浓浓的乡思和悠悠的乡情;学雷锋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及时去捕捉美感。当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遇到矛盾和障碍时,教师就要及时为学生提供方法,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就由被动思维转为自觉学习、主支参与、主动探索。

3.3要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作文教学应激励学生,开展积极的联想,不能只看不想,应养成一种“看——分析——联想”的良好习惯,鼓励他们多看一些健康的书籍、报刊,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一些社会现象,扩大联想的空间,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新意和时代感。

4.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要写好一篇作文来表达情意,必须要有丰富的词汇,以及巧妙的表现手法,但实际上许多学生掌握的词语(或词汇)并不多,因而在写作时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用词不准确,甚至生造词语或使用方言,让人看了啼笑皆非,文章显得单调乏味。解决的方法,就是教师应科学地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并合理教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如:作好读书笔记,摘抄文中优美词语或句段、写读后感等等。通过这种训练,日积月累,努力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和知识面,这样,就一是能够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写作的水平。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其基本规律须有,定律则无,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探索,去找到一条能真正体现本人教学风格,而又卓有成效的方法,实践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