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12 09:03:49

导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有效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品味鉴赏、评论写作、培养品德的能力,是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认识存在偏见或误区,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不能有效掌握阅读技巧,欠缺对文章的鉴赏与理解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了自己对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拙见,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品味;阅读;目标;自主;个性化

一、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主要的形式,很多教师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和时间,收效却差强人意。这种结果的出现也反映出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重讲轻读,课堂提问随意

在传统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常担心学生不懂,过于注重讲解和提问,占用时间多,导致产生“满堂灌”现象。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也多为对字词的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提问的方式多为“是什么”“怎么理解”等问题,缺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把握,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几乎没有自主阅读的时间,缺少对对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文章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的品味,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阅读教学中目的不明、要求不清

阅读教学的成与败、得与失,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全面、准确、具体、切合实际。阅读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学情,三者缺一不可。有些教师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对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对各年级教学的要求不清,导致了随意性“滥读”现象的产生。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针对各年级学生要求偏高或偏低问题的出现,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形式单一,方法枯燥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的自由读书和感情朗读训练,削弱了对学生进行静思默读、读书勾画、读书归纳概括、快速浏览课文内容等方面的训练,整节课都表现为学生自由读书,或者教师强调“带着什么语气”“带着什么心情”的朗读训练,结果是学生课文没有读通、读顺,更难实现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的目的。

(四)不清楚应运用怎样的方法或策略达成阅读训练目标

一些教师在阅读课指导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过于抽象化、简单化,收效甚微。一位教师在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在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句最能体现诗人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僵卧孤村不自哀。”学生回答后,该教师趁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作者的精神状态。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要读得前后的精神状态有强烈的感情对比。学生朗读依旧达不到预想效果。假如这时教师能指导一下,该句中的“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同情,而接下来的“不自哀”三字却笔头急转,又现出作者的一种乐观豪放之气。教师点拨的同时最好示范一下,学生就能很好读出真情实感。

二、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方法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有篇章结构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统一整体,有其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讲究结构完整、语言准确、表达清晰。教师要更新观念,结合实际,探索各种方式指导学生,做到科学阅读,有效阅读,避免步入上述阅读教学误区。

(一)重视阅读训练

阅读大致可以分为朗读和默读两种,朗读是出声地读,利用语音、语调、重音的变化帮助我们更深地体会和表现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默读是不出声地读,它可以更好地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集中注意力进行边读边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的基本要求。正确地朗读就是读音要正确、停顿要恰当,能正确地使用升降调。流利地朗读就是要语气连贯、语速适当,不出错,无赘语。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要通过语调、语气、节奏和表情来正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一用两不能,读想同步”是默读的基本要求。“一用两不能”就是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课文,也不能小声念。“读想同步”就是在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注意理解和适当记忆。默读分为精读、泛读、快速阅读等几种类型,在平时要注意这几种类型阅读的结合训练。

(二)备课不流形式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都省略朗读指导的环节,多形式性地带一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具体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教师的心中无数导致了朗读指导的盲目性和低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安排好朗读环节、朗读手段和形式,确定好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对于重点句段的不同语气、速度、轻重音、语调等指标要心中有数,这样在学生朗读时才能读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

(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合作与探究阅读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吃透课本,有逻辑性地指导学生理解文章思路,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如在初读这一环节上,笔者根据小学生好奇、主动性易带动的特点,喜欢和他们商量“让老师带着读还是自己想办法读通”?学生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读。在阅读课文时遇到不会读的字,笔者鼓励学生自由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阅读完毕,笔者主动提问学生“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呢”,学生回应积极,互动强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都争着在小组或班上交流自己的所得所疑,然后让理解的学生回答不理解的学生,中间穿插教师的点拨。这样,构建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础上的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独立阅读的主动性,很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四)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没有标准,学生的兴趣、经历等各不相同,教师要珍视学生个体的独特阅读体验与理解,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不限制学生的思考,反馈不要过早,以保证学生能在不受教师的影响下做深入地思考,对学生的回答也不要过早表态,多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活跃学生思维,指引学生自己悟出正确的见解。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读为本的,教师要扮演好阅读课的角色,在教学中要学会“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学生的学习伙伴,注意淡化教的痕迹,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死书”,倡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出错,同时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教师,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张扬自身的个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王芳 刘笑飞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八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