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12-23 04:47:59

信息化教学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渐深入,我国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以往的教学方法早已无法符合当下社会对于人才方面的要求,基于信息化教育趋势下,大学语文教育模式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正面临着很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大学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带来进一步提高的机会。因此,本文就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改革的重要性,分析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阻碍,并提出相应地改革措施,旨在为大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思考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逐渐来临,使高校无论是教育方法、教育条件、教育环境都出现了很大的变革,互联网将整个校园进行了全面性覆盖,网络成为了成本低、资源多、功能大、应用方便主要的学习工具,学生的学习方法已从被动式改变成借鉴网络化资源进行积极地学习。高等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核心任务,教育部部长提出:“立德树人不单是思想品德课程,也不只是辅导员及班主任老师的责任,作为整体教育界的工作责任,最直接的五项课程就是艺术、体育、历史、语文和思想品德。”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主旨就在于通过讲述古今中外的优良文化,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理想人格加强培养,让语文课程成为培育民族文化、弘扬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爱国思想关键的课程。

一、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市场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公民素质获得全球的高度重视。语文课程作为密切结合学生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重点环节,对大学生创新意识以及良好品德的强化培养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学需充分融合课程文化和科学技术,有效推进我国经济与文化的长效发展。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以往大学语文教育模式早已满足不了社会对于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效果无法获得保障。大学语文落实全面改革,在借助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下,结合教育实践和创新理念,将分散化的信息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深化推广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改革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作为保障国家综合竞争力提高的基础,也是社会符合信息化必然的要求。

二、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阻碍

(一)仅重视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性。在实践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适当掌握好整个教学尺度。语文教学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文字,教师进行系统化指导,学生领悟情感、理解知识进行表达。但诸多大学语文施教者在实践教学中,因自身的教学能力有限,过于倚重传统的教学形式,从抽象的知识语言着手,仅对形式教育给予重视,在对文字进行解释和表达情感难以融合,这样学生很难作为深入研究教学材料。语文课堂上总是教师先入为主,将自身情感理解成教学的导向,学生无法对学习知识产生独立的思想感情,难以实现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非常不利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教师和学生应组建成有机的教学整体,二者相互辅助。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来,运用整体性能特殊的优势,达到语文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全面提高的目标。(二)师资力量缺乏,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语文教师师资力量整体水平目前正处于有待提高的趋势,这样定会使语文教育形成不良的影响。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捕捉,通过分析学生学习面对的一些问题,总结出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保障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如今,我国大部分大学语文教师因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教育中在面对问题时难以找到相应地处理方法,进而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三、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教育模式,推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与信息化。1.运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事项首先,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并不是学生只学会一门技术,或是掌握一类方法,其更多需要深入精神领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身心。所以,要想让课堂分为更加活跃,需直接构建感性甚至于审美的教育方法作为值得施教者深入研究的一个话题。现代化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重点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思维过程更加直观地进行呈现,转变静态知识为动态化,还能给学生视听感官提供形象化、丰富化的感受,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参与。教师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中实现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创新,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采用模型、图像、音像等直观地表现方式,使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发挥,实现学习活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的有利保障。由此可见,对多媒体技术的积极运用,能够实现教育活动创新性、审美性、直观性、形象性、主动性的有效增强,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是无法有效地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教育活动,那么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的效果势必会适得其反,甚至于形成机器牵着人走的情况,使得教学环境原本的灵活多变被固化起来。其次,凸显重点,提纲挈领。课堂教学中并非以多媒体幻灯片为主体,其只是一个辅助教学工具,不能代替老师,不可以将PPT文稿转为WORD文件,幻灯片只可以有句子和标题,而并非说过的每一句话,课件并非教案。课件页面上的文字数量不易很多,若是文字过多,就会学生听课质量产生影响。学生在将全部精力放在了记笔记上,内容也就毫无悬念了,在进行PPT文稿制作中必须对谋篇布局给予关注,详略适宜,维持简洁,留白也非常重要。最后,颜色协调,风格统一。制作的多媒体幻灯片需要保持统一的风格。一个课件幻灯片的前后整体应保持一致的风格,不能让模板风格频繁地变换,应该让课件内容及风格保持一致,这样不仅有美感,还会让大学生对课件内容的具有深刻的理解。颜色具有激发人体情感及传递感情的作用。此种为多媒体、教师、学生三方构建与摸索的新模式,以多媒体为主构建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2.合理运用网络技术的措施如今是知识和信息逐渐膨胀的一个时代,仅凭借课堂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明显远远不够,要想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激发课堂之外个性化的学习,为个体和个体间供应信息化的交流平台略显尤为重要,而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恰好能够提供此种服务,相较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具备显著地开放性特征,其能够给师生、生生间的深入沟通提供技术方面的优良条件。大学语文属于需衍生探讨的一门课程。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合理地互动。要想提高语文对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首先,大学课程应构建网上读书的工程,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语文教学材料选择的篇目皆是经典类名篇佳作,需指导学生对课程加深理解,同时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多阅读和课程内容有关的文章和书籍。通过拓展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并未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学生还能深刻的理解课堂内容。如课堂教师讲到《乌篷船》的同时,可以鼓励让学生上大学语文网上对该作者创作的《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等小品美文进行阅读。其次,大学语文课程应建立网上博客,推荐一些优秀热门的文章、书籍,拓宽课外阅读活动。大学语文课程建立的网络博客,需要逐渐向学生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热门优秀的文章和书籍,让语文成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课程。在家时的感召下,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独到博客上推荐的新书籍、新文章,进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最后,大学语文应建立网络化学习平台,使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学语文课程通过建立网络化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对国内及国外或是以往发生的一些事有所了解;上传一些使学生看后感觉受益匪浅的视频资料;并让学生对古今中外名曲、名画进行欣赏,让学生领略学校的美育教育,这样除了能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重点还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二)师资力量的加强建设,提升综合素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需要对创新加强重视的过程中,还需强化建设语文师资力量,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作为组建高校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部分。在保证均衡合理分配学校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年轻的教师,给学生提供诸多相应地学习平台,并构建可行性较强的奖励制度,以此将大学语文教师积极性调动出来,使教师为改革语文课程教学风险奉献的力量。在学校引进教师力量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办学特征,这是建设整体师资力量的重点,由于教师契合学校的教学实际,作为推进学校长效发展的推助器。(三)强化课后活动的指导,彰显素质培养的主题。1.多视野、多渠道记性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语文课外读书与培养人才途径得到拓展语文教师不仅应结合传统的教学原则给学生设置必读的书目,还要定期展开新书的推介活动,将目前文学界的文学新著、学术新著、出版动态等为学生进行介绍,在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学生还要不定期地将自己读过的优秀文章进行介绍,与其他学生共同交流读书后的心得。2.培育配合各个院系的人才,提高素质活动,并给予专业方面的相关指导教研室的教师经过收到诸多次的邀请,兼任学校以及某学院的活动评委,给演讲赛、知识竞赛、征文活动、社团活动等提供专业性指导。(四)优化教与学间的关系,激发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任何教育重心都是人,要想创新语文课堂教学需依据社会与人的发展需求,将人的独特个性品质与主体精神发挥出来,遵守教学规则,进行课堂教学整体或局部的改革创新,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活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要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思想,更要改变传统、单调的教育形式,转变教学重心为对学生主观性的强化培养,这样才能完成终身的教育目标,为新时代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型人才。如今传播信息的渠道众多,使得教师的权威逐渐降低。知识赐予教师道义权威,我国赐予教师职业权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拓展了学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正在颠覆、动摇课堂成为传播信息与传播知识的重要场合;另一方面也让获取知识实现技术化、简单化。于是教师在面对职业与道义双重权威失落的今天,他们再也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在一定层次上演变成知识的阐述者,教师知识的优势被明显地消解,传播信息渠道的日益增多,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高。在《数字化生存》当中明确地阐述:基于数字社会中“个人不会在普通性中被淹没,或是统计人口学之中的子集,网络空间发展探寻的就是为普通人表达自己的需求与希望之声”。他提倡的口号为“我就是我”,主张个人时代已经真正地到来了。如今学生已经完全能依赖自身所掌握的技术来获得最前沿、最丰富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获得了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信息化教育时代的逐渐来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力求探索出完善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教育系统。由此转变社会对于大学语文课堂教育的看法,改正学生对于公共课程的态度。大学语文课程需要陶冶学生的人文素质,拓展学生的胸襟与视野,让学生在古今中外传统优良文化精品的熏陶和感染下,塑造健全的人格与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成为新一代“和谐、高尚”的人。最终让大学语文成为中华人文精神得以传承的关键课程。

【参考文献】

[1]陈洪.对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及思考——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6):3-5.

[2]高纯.“I-”时代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信息化教学[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104-107.

[3]刘波.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J].新校园(上旬),2016(1):6.

[4]许文立.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3):283-284.

[5]易彬.移动信息化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19(3):106-107.

[6]吴铭心.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6):75-76.

[7]蒋沈庆,曹燕.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112-114.

[8]刘煦,陈海涛,赵静.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6):62-67.

作者:李海青 单位: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