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声乐慕课制作与推广

时间:2022-07-08 02:59:47

艺术歌曲声乐慕课制作与推广

摘要: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制作与推广传播研究体系,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模式覆盖面。围绕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制作与推广传播为研究方向,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系列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制作和推广,增强学生对中国艺术歌曲的认识与应用,掌握中国艺术歌曲声乐慕课实践教学方式策略,注重挖掘网络平台上的中国艺术歌曲声乐慕课教学如何在保持正确的舆论、舆情导向大前提下提升慕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声乐慕课;教学实践;影响力;推广传播

围绕中国艺术歌曲体裁为研究方向,如何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模式覆盖面,增强学生对中国艺术歌曲的认识与应用,这是每位高校声乐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2019年笔者参加了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通过这次微课比赛,笔者深深感受到线上微课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产生变化,而慕课教学更加拓展了教学的交互范围与知识点的连续性。围绕中国艺术歌曲声乐慕课制作与推广传播为研究体系,利用学校全媒体影音工作室教学形态为制作平台,项目的研究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制作与推广传播研究意义重大。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制作与传播带动的创新实

践教学模式研究显示,当前的声乐慕课网络传播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网络传播研究主要集中于慕课教学、系列讲座、专场音乐会等,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网络传播影响力研究甚少。其次,学生的演唱中国艺术歌曲的热情不高涨,虽然开展系列主题讲座或实践活动,但其认识与推广热度不高。而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品题材源于生活,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如围绕古诗词体裁创作的现代中国艺术歌曲《如梦令》《越人歌》《静夜思》等,这些作品更好地将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编创相融合,推广中国艺术歌曲,使听者沉浸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流连忘返。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教学中,将声乐慕课制作与推广传播相融合,打造慕课制作下的中国艺术歌曲声乐作品,提升中国艺术歌曲品牌影响力。“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教学模式侧重理论构建与技能培养相互结合,两者并重,采用‘1对1’声乐小课或‘1对3’声乐小组课授课形式,每节课的时间约为60分钟。”[1]“而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声乐教学特点,依托网络平台,可以有效提高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效率。”[2]拓宽学生的学习中国艺术歌曲的专业视野,与此同时,慕课制作也激发师生创作热情,合理运用网络平台,如网红抖音、注册微信公众号等。开发系列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作品与网络自媒体相互融合的创新形式,达到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音乐专业信息,提高演唱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与专业技巧。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制作与传播呈现的艺术实践项目

传统的中国艺术歌曲声乐作品艺术实践项目主要集中于展演方面的研究,如舞台演出、课堂教学、作品征集、主题比赛等。而网络传播融合下的中国艺术歌曲声乐作品的艺术实践项目是多种多样的,如微信定制、自媒体传播、音乐沙龙、品牌推广、专家讲解等网络传播形式。慕课网络传播融合下的中国艺术歌曲声乐慕课形式推动我国声乐教学发展,有效促进了中国艺术歌曲的作品推广与传播呈现。当今,媒体资源丰富,自媒体平台和用户数密集,如何进行慕课网络传播融合下的中国艺术歌曲声乐慕课制作与传播呈现方式的正确引导,这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作品的推广与传播方式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与此同时,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网络传播研究特点、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网络传播策略、中国艺术歌曲声乐慕课呈现的项目应用三大方向。围绕中国艺术歌曲声乐慕课制作与推广传播为研究体系,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模式覆盖面,增强学生的对中国艺术歌曲的认识与应用。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制作与传播呈现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歌曲作品相融合,打造传统文化融合下的中国艺术歌曲声乐慕课制作推广与传播呈现效果,提升中国艺术歌曲的品牌影响力、提高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度,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如选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古诗词声乐作品《静夜思》《幽兰操》《如梦令》等这些与传统古诗词相融合的艺术歌曲,录制与传统古诗词相关的声乐作品。“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制作中,开发系列传统古诗词与中国艺术歌曲相融合的创新形式。这样,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不再只局限于作品欣赏,也应当更好地将中国古诗词传统文化普及与推广。”[3]

三、中国艺术歌曲声乐慕课制作与传播带动的教学实践

中国艺术歌曲以时间年代大致可分为近代与现代两个不同时期,其代表人物黄自、赵元任、陆在易等,早期作品创作风格基本以“借古喻今创作理念或源于生活的情感表达为主。”①以艺术歌曲《花非花》为例,这首歌曲的词作者白居易,作曲黄自。歌词“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作品创作于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歌曲融入了中国古诗词的吟诵风格,将诗学和美学完美交融起来,通过温婉优雅和含蓄唯美的风格特征来展示歌曲的魅力。”②是一首声乐方向学习者提升演唱技巧和作品内涵的经典曲目之一,笔者希望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示范,使声乐学习者能够围绕系列中国艺术歌曲作品,把握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和声音控制能力。每期慕课可围绕人物系列、年代系列、声部系列等某主题展开录制。如人物系列以音乐作曲家黄自为例,挑选四首代表作品,分别为歌曲《花非花》作词:白居易{唐}、作曲:黄自,歌曲《春思曲》作词:韦瀚章、作曲:黄自,歌曲《玫瑰三愿》作词:龙七、作曲:黄自,歌曲《点绛唇·赋登楼》作词:王灼、作曲:黄自,按照人物系列主题制作慕课。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制作围绕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点,一般分为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以及演唱情感把握等。慕课教学的步骤设计与实施可分为课堂导入、重点讲述、课后练习、课后作业。在艺术歌曲慕课教学重点讲述中,重点逐字分析歌词与演唱技巧关系,培养学生对作品歌词吟诵风格的把握。例如艺术歌曲《静夜思》,歌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慕课教学内容上,需要授课教师着重分析歌词的表现内涵以及引导演唱者把握正确的声音状态,更好地表现这首作品歌词的吟诵风格特征,并结合发声技巧,熟练的把握演唱技巧与歌词吟诵风格的表现,注重演唱时中音区与高音区的气息衔接连贯,以及演唱的情感与音色、呼吸与位置、吟诵风格与演唱技巧的相互统一,演唱作品时声音饱满和不失含蓄,音色要统一而优美,情感表达自然等技巧训练要求。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作品情感训练方面,要求演唱者掌握正确的发声状态、了解歌曲大意、声音富有情感。演唱时调整声音的状态与呼吸改变,声音的流畅性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录制慕课时,重视学生的慕课录制现场演唱的能力,以及学生现场演唱与老师现场示范演唱相互衔接的慕课制作要求。课后需加强演唱音色、音量的控制训练和演唱情感的研究分析,分段练习歌曲,逐字揣摩歌曲内涵。依托网络平台,围绕声乐慕课教学实践特点,每节声乐慕课的时间大致为20分钟左右,这就需要演唱者结合在课上的体会和课后不断的练习,才会让演唱的歌曲更加的动听和感人。通过声乐慕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掌握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情感表达,更好地体会演唱时声音强弱、快慢对比,以及气息连贯的技巧训练要求,感知在演唱中除了发声技巧训练以外,作品的情感把握才是提升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作品的重要因素。

四、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中国艺术歌曲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实则是主动构建公开、客观的平台式、讨论型艺术实践型教学体系,强调实践教学内容的结构性划分和交互方式的创新,借助移动网络平台资源的‘第三方’,实现多维时间和开放空间的网络学习方式。”[4]改变传统声乐教学“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讲授型教学,强调内容的开放性和教授者的引导方式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交互方式方面,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目前,围绕手机互联平台推广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有音悦艺道、戴你歌唱、美声之林等订阅模式移动互联平台。其订阅模式基本围绕大师课程、直播回放、小程序三大模块,有的订阅模式移动互联平台围绕系列教学开展研究,如音悦艺道分为声乐课程、乐理课程、钢琴伴奏等联合式教学模式。”[5]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中国艺术歌曲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合理有效利用移动网络平台资源,最大限度地拓展受众群覆盖面,形成符合现代教育教学和教育信息传播规律的特点,更有利于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网络传播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黄腾.高校声乐教学新模式探究——以MOOC为例[J].艺术评鉴,2019(21):88-89.

[2]王健.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慕课传播分析——评《经典中国艺术歌曲演唱解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9(04):110-111.

[3]张艺臻.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6):120-134.

[4]方晓青.基于慕课教学模式的声乐教学改革研究[J].音乐创作,2018(08):153-154.

[5]任丽丹.新媒体下的声乐教学模式探研——以《美声之林》声乐慕课教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8(6).

作者:吴凯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