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在儿童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

时间:2022-11-26 10:00:26

民间艺术在儿童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

审美教育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来培养人的美丑观、善恶观、是非观、爱憎观,从而净化人的心灵,同时逐步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学前教育阶段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成长时期,人的一些能力,如审美能力、记忆能力会在这一阶段奠基和成型,所以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学前儿童通过学习民间艺术,能够提高其审美能力。

一、我国民间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民间艺术在学前儿童审美教育中的利用率较低,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其都不是很重视。因此,我国的民间艺术在审美教育领域并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也没有被纳入审美教育的课程当中。有些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意识到了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尝试把民间艺术与审美教育融合起来,但是大部分的融合也仅仅是流于表面,未曾进行深层探究。民间艺术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大多散落于民间。虽然利用民间艺术能够促进审美教育的开展,但是很多民间艺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有些甚至没有文字记载,而且在传承过程中由于“口耳相传”“传男不传女”等落后思想的影响,很多民间艺术的传承之路被阻断,导致其在审美教育中难以被有效利用。一些现存的民间艺术,因为人们对其了解太少,无法察觉到它的审美特性,想进行学习利用也是困难重重。以上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民间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利用率不高。

二、民间艺术在学前儿童审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贴近实际生活,感受生活的美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这种艺术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十分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于民间艺术都直接取材于日常生活,所以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时,教师可以将民间艺术作为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素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前儿童在学习时产生亲切感、熟悉感,同时这些艺术也很容易被接受、理解。而且利用民间艺术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甚至教育者也不受局限,只要是有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对其进行教育。除了可以接受审美教育,学前儿童也可以学到大量的生活经验。把这种可以反映生活经验的民间艺术渗透到审美教育中也尊重了教育过程中学前儿童的主体地位。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审美教育的预期目标。

(二)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并不只是把生活中的东西融合在一起,而是具有很强的审美性。我国的民间艺术得益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种类多样。从广义上分,我国的民间艺术形式有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等;从狭义上来说,我国的民间艺术主要指民间工艺品。不管是民间工艺品,还是音乐、舞蹈等形式,这些民间艺术都是就地取材,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学前儿童在学习这些民间艺术时,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到不同地区乃至不同民族的文化,从而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留有初步印象,为以后进行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儿童学习民间艺术的过程,不仅是体验不同文化的过程,也是体验美的过程,同时还是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过程。

(三)满足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

学前儿童还未接受过正式的基础教育,在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书本教育是不现实的。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发展主要依靠最直观的实物。民间艺术不仅具有生活化的特点,还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学习这类文化才符合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首先,民间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多样性,可以为学前儿童的学习提供具有极高审美性的材料。其次,民间艺术都是在长期的实践生活中产生的,具有超强的实践性。学前儿童在学习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前儿童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增强民族自豪感

民间艺术融合了民族学、社会学、文艺学、民俗学等多种学科,这些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使得民间艺术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了风俗习惯,还蕴含了道德风尚。把极具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民间艺术的资源来引导学前儿童实际感受丰富的民族文化,不仅可以借此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培养学前儿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弘扬时代精神。将民间艺术和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强这一阶段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三、民间艺术在学前儿童审美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日常生活感知美

生活处处可以发现美,所以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首先要把日常生活纳入审美教育中,让学前儿童有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学校要以学前儿童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儿童当下的兴趣爱好,选取一些民间艺术作品,带领学前儿童一起欣赏,让学前儿童直观地去接触、去感受什么是美。在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带领学前儿童在客观世界中发现美,通过这种渗透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促使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创造环境体验美

为学前儿童创造充满民间艺术的环境,是学前儿童体验民间艺术并且接受审美教育的一种最快速的途径。首先,可以在生活活动场所布置大量的民间艺术作品,也可以在装修、设计生活场所时融入民间艺术。在这样充满民间艺术气息的环境下,学前儿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到民间艺术,并且长期接受这种艺术文化的熏陶。除了在实际环境中体验美,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或者教师也可以多讲述民间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前儿童可以从精神上去感受这些艺术所带来的美。这样耳濡目染的影响,可以促进学前儿童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通过活动感知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前教育活动日益成熟。在学前教育活动中也可以很好地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可以利用民间艺术的种类优势,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让学前儿童在这些教育活动中深刻地认识、感受、体验美。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舞蹈教学活动让学前儿童体验美。戏曲把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成为我国特有的文化,其中京剧作为国粹被大众熟知,除此之外还有越剧、晋剧、豫剧、黄梅戏等,这些戏曲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教师可以让儿童在这些戏曲学习中体验文化美,感知戏曲变迁背后的历史积淀。又如,教师可以通过手工活动教育让学前儿童体验美。日常生活中,凡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都可以作为审美教育的素材,小到家庭中挂着的中国结,大到年代久远的瓷器,都是民间艺术。以最简单的中国结为例,用什么颜色、什么材料、什么方式打结都是有讲究的,而这些讲究都来源于独特的中华文化。儿童在接受手工教育活动时,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接触到这些,不仅可以体验美,提高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

(四)实践活动认识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学前儿童深刻地体验美,提高审美能力,参加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带领儿童参加实践活动,如参加当地的庙会等民俗活动、参观民间艺术气息浓厚的博物馆、参观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作坊等,也可以邀请民间艺术大师举办讲座,从讲座中去感知民间艺术背后的故事。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学前儿童才能切身体会民间艺术。但是由于学前儿童所处年龄的特殊性,实践活动大多是在教师、家长的参与下进行,所以在进行这些活动时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审美教育需要各方配合,这样才能进行高质量的审美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学前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接受审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把民间艺术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从而帮助其利用审美能力去发现世界、改变世界。民间艺术与审美教育的融合也为学前儿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打下了基础,增强了学前儿童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同时也为学前儿童从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帮助其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了相应准备。

作者:丁洁 冯京 单位: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