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空间规划研究

时间:2022-06-15 11:00:21

公共艺术空间规划研究

【摘要】海洋蕴藏着独特的魅力,海洋文化更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滨海区作为滨海城市建设中最富有魅力的空间,是供民众休闲娱乐的公共开放空间,也是公共艺术的主要工作对象。作者从当代公共艺术的内涵探讨出发,将对公共性的界定置于文化、社会和城市语境之中,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以期对当代公共艺术研究思路的扩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当代公共艺术;价值内涵;滨海空间;公共性

美国景观设计师、教育家和环境学家约翰•O•西蒙兹认为,当代人出于人性本能地在某个程度上,与祖先一样迫切地、不自觉地趋向居于水边。中国人自古代便有临水而居的人居观念,更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情结。滨海区作为一种特殊的滨水公共空间,它的规划设计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然而滨海地区在高速发展中也同时面临着土地规划不合理、公众活动空间不足、地域性特征不明显、历史与现代传承的矛盾、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滨海空间规划在具体设计中要运用可持续设计策略,从微观界面、景观系统和城市形象等方面研究、分析并学习国内外成功的滨海区设计案例,以缓解滨海区域矛盾、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滨海空间,为各阶层人群创造更好的共享环境。

一、滨海空间规划概论

滨海区是一个很独特的空间地带,它包括陆域、海岸线以及海域三部分,大自然赋予这个特殊空间足够的神秘感,吸引着人们对其进行探索。全球海岸线众多,其是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有些海岸线没有经过人为改造,展现出令人无法亲近的一面,如南非的狂野海岸;有些海岸线与城市连接,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有着明显的人文气息。受不同城市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城市滨海区的地貌特征、文化特色、环境及滨海公共空间等不尽相同。本文所说的是与人类生活有重要联系的城市滨海空间规划,其构成原则除了要遵循城市规划的一般原则之外,还有其特殊性。首先,城市滨海空间属于城市的一部分,规划时要考虑其与城市的关系。从大众需求来谈,要创造出一种开敞空间体系以联结滨海区和城市,海岸线后方用地规划理论上应尽量减少与港口工业及生活关联度较小的用地布局,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近海的生活空间。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海岸线形态可分为平直型海岸、海湾型海岸和岛屿型海岸,不同的海岸形态带给人们不同的空间感受,合理的滨海空间规划也会丰富城市天际线。其次,滨海空间规划要考虑到陆地与水体的关系、滨海地区的防灾设施建设及环保问题、滨海地区的交通组织问题。在城市滨海空间环境景观的规划中,滨海地区往往会受到台风、海啸、水平面上涨等威胁,及遇到灾害后的交通疏离问题,这些都要结合城市生态学、海洋工程学、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最后也是本文要重点研究的:滨海空间的公共性。滨海空间是城市中最富有魅力和吸引力的空间,作为公共空间,其同样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人们的集体记忆等,因此,在规划时确保滨海地区的开放性是一个重要原则。

二、当代公共艺术的价值内涵

公共艺术作为一个当代的文化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同时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它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公共艺术决定权的转移。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宗教掌控权力到文艺复兴出现的市民社会的公共性,从现代时期康德的形式主义美学垄断到后现代主义时期出现的互动和人文关怀,都体现了公共艺术权力之变迁。从少数神权贵族手中到今天的公众参与,公共艺术的内涵已随着社会发展被重新定义。社会发展改变了艺术为少数人服务的状态,公共艺术也推动了社会发展。“当代”作为一个时间名词,被社会发展建构出来。当代艺术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入世的人文关怀,通过一定形式的表达来体现出社会问题,诸如种族、性别、生态环境问题等,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抽象艺术家探索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观念艺术、大地艺术、场所艺术的创作为当代艺术增添活力。当代公共艺术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出的一种必然趋势,它是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充满社会责任,以及跨学科研究的领域。当代公共艺术包含艺术学概念、社会学概念和科学技术手段,公共艺术既是实践问题又是理论研究对象。正如美国学者麦肯•迈尔斯提出的,无论作为一个实践范畴还是作为一种研究对象,公共艺术势必延伸到都市公众与文化的多元性、公共空间的功能和属性、权力的运作以及专业的空间营造者与非专业的都市居民间的关系与其扮演的角色等数个相互交叉的议题,在研究上要借助多学科、多方面的理论或研究方法来省思检视艺术机构以外的实践成果与公众对放置于户外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回应。可以说,人们要在全球化语境下理解当代公共艺术,只有了解这个时代的发展,才能对社会变迁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做出最快的反应。

三、滨海空间规划的公共性特征

与古典主义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相比,公共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公共性,而公共性是以一定的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公共领域的建立为基础的。公共领域不仅是一个物化的实体,更是一个由公共性建构的行为和观念空间。就滨海空间规划而言,除了研究空间、景观的规划之外,还要对受众的心理和特殊人群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以最大化地满足人和自然和谐相处。首先,人文主义是公共性的思想沃壤。人文主义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对宗教神权的反对,历经文艺复兴的思想启蒙及至全球化趋势下的转变,开放、互动、共进成为公共性的重要思想来源和价值取向。其次,公共领域是公共性的建构前提。它为公共艺术提供了存在和展示的空间,必须是开放共享的空间,提供给各个阶层的人群,展示着公共艺术带来的人文关怀和艺术价值。再次,公共精神是公共性的价值核心。公共性作为一个当代社会的概念和意识形态,在实践中,话语系统是聚合的,积极行动的力量是在内在价值的意蕴中凸显出来的,它指导和规范着人们的公共艺术实践。基于当代公共艺术公共性的研究,滨海空间的规划也有了理论依据。

四、当代公共艺术在滨海空间的应用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公共艺术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受到重视,滨海空间可以作为公共艺术的特殊展示场所。滨海空间除了要遵循城市空间规划的原则,也要展现美学价值和受众的心理诉求。特别是近几年社会学领域的场所精神和集体记忆理论开始与当代公共艺术结合,对场所精神予以升华,使其成为了公共艺术的全新切入点。公共艺术对公众同样有教育意义,其通过壁画、雕塑、景观小品这些强制性的视觉呈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重点从微观界面来阐述当代公共艺术在滨海空间的应用。微观层面包括滨海空间的形态要素,即水平界面、垂直界面及模糊界面。在考虑色彩、尺度、质感、造型、基础设施等构成要素的时候,如能够丰富微观层面的构成要素,能给整个滨海空间的塑造带来画龙点睛的作用。沿海岸线的步行道是吸引公众的基本因素之一,国内外许多滨海规划案例的步行道都直接沿着海岸线开辟,让人们近距离体验滨海的魅力。滨海步行道作为水平界面的设计要素,铺装设计尤其重要,可供人们互动、停驻、体验以及进行各式的活动,还有作为标志空间、限定空间和增强视觉识别性的作用。西班牙Benidorm海滨蛇形步道显眼的颜色和动态形式吸引了很多游客汇聚于此(图1)。高低形式不同,高处为漫步的人设计,可实现动态观景;沿着蜿蜒的坡路下到木质行道为跑步的人提供了空间,沙滩则用来进行各种活动。这种滨海空间的层次化设计非常新颖,在满足设计为人服务的同时,也为当地的滨海空间增添了特色。在一定视距下,一般认为垂直界面是一道风景线,它被认为是海岸空间的轮廓和背景。天际线作为宏观的垂直界面能呈现一个城市独特的视觉景观,例如青岛、香港、巴黎是一种“海——城——山”的天际线组成,给人浪漫的心理感受。当公共艺术通过物化的形式融入滨海空间,墙体可以作为微观垂直界面最好的切入点。景图1西班牙Benidorm海滨蛇形步道图2西班牙微型海滩观墙的运用对传达深刻思想、教育公众具有重大意义,它们关注当下时代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生存问题。环境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和环境三者间有着紧密联系和互动关系。挖掘滨海空间中物质性的公共艺术与大众心理和行为之间的联系,目的在于积极推动健康的公共参与。除此之外,作为生态景观的建设离不开岸边防护林,防护林可以防风、过滤海水盐分、防止海水入侵;景观装置等物化形态设计在垂直界面可以丰富滨海空间的形式感。西班牙微型海滩采用一个不同水平的尺度概念(图2),设计师按照人类的尺度构造了六角木平台,这些处于不同水平面上的立体造型元素丰富了海滨的垂直界面,给人们一种能接近、体验海岸的方式。哥本哈根Brygge岛在海水之上建造的温泉浴场,把水作为水面上的一个功能性元素,构建了一个有趣的景观,在垂直界面与海滩共存。

当代公共艺术已经朝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局限于城市公共空间,在不同的语境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可引发大众与艺术之间最广泛的参与、对话及体验。滨海空间在概念和应用方面的规划设计中体现的公共性已成为趋势,当代公共艺术的价值内涵和公共性特征是对滨海空间规划的升华。未来的公共艺术设计将涉猎更多领域,也会为人类社会发展提出更多可供参照的理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钊.滨海城市岸线利用规划方法初探[J].安徽建筑,2001(2).

[2]钟远波.公共艺术的概念形成与历史沿革[J].艺术评论,2009(7).

[3]麦肯•迈尔斯.艺术•空间•城市:公共艺术与都市远景[M].简逸姗,译.台北:台北创兴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

[4]何小青.公共艺术发展路径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学,2011.

[5]符琳琳.城市滨海空间设计初探[D].长安大学,2011.

作者:林柯霏 史钟颖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