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探讨

时间:2022-01-19 09:46:46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探讨

摘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在理论方面得到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方面也受住了考验,特别是在金融行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经营活动的不断发展,民间审计及政府审计的相关准则规范在近几年来都有所修改,其审计体系也日趋成熟及完善,相比之下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法规政策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相关审计机构已开始留意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对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也仅是停留在其理论基础上的研究缺乏深入,并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内部审计相关对策

一、农村商业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并未在公司治理中如何功能定位而且现有的相关法律也未明文规定,因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不高。贵州X农村商业银行仅仅制定一些内部审计相关的制度规章,并且不够系统化,进而内部审计部门在实施审查各项经济活动的时候特别是设计到该行运营管理问题时,总是会觉得无处着手,缺乏可依赖的依据。2.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不清。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本行的业务情况熟悉,并且兼顾着内部控制及风险管控的职能,进而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下,将涉及的领域将更为广泛,从而对行社的合规性治理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有助于行社完成其经营的目标。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审计部门仅仅起到了只有监督及控制的作用,并未直接参与到行社的风险管理及经营业务治理的工作中来。这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也未能成为有效治理公司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对其功能并未能得到准确的定位。内部审计功能不准确,将直接影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单位的具体应用。首先,内部审计如果不能得到在公司里其应有的定位和应有的权利,那么在审计的时候提出的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见及见解也将难以被得到认可及接受,从而也就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其次,即使内审审计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及风险管理知识,但是由于得不到单位相应的重视及地位,且不能参加到公司的治理,那么审计人员将无法从全面来辨别风险,进而也就让内部审计人员风险管理能来得不到提高。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人才不多。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且在风险导向内部的审计模式下,金融行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要求提高。只有是一个综合性专业人才,即懂业务又懂财务、懂风险、懂管理、懂法律等,才能使整个企业达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要求。然后,目前这样的人才比较缺乏,很多审计人员以财务专业出身,然后却又缺乏风险管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距离一个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比较遥远。

二、我国农商银行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对策

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于该行内部审计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该行内部审计的现状不仅导致审计质量无法满足需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不足之处进行加强完善,优化现有内部审计,使其能够较好的过渡到风险导向阶段,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增强该行的管理能力和竞争力。1.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及规范。长久以来,该行内部审计存在制度建设薄弱,执行力度不强的特点。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体制结构也在不断细化完善。但是相关制度的建设更新比较迟缓,无法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我认为,贵州X农商银行必须首先从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入手,从制度层面改善内审工作环境,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第一,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首先,该行应按照银监会、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的相关指引和标准对内部审计的制度体系进行更新加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其次,根据该行的实际状况,设置以风险为导向的内审工作管理办法,对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全方位覆盖;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指导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工作行为,保证内审工作的规范性。第二,设立严格的权责体系,依法行使权力。首先,稽核科应根据下属农商银行的资产规模、业务风险等因素,对各个机构和部门进行授权,明确规定其具备的权利和责任,保证权责与经营风险相匹配。其次,细化明确内审系统各岗位的职权与责任,设置健全有效的权责体系,保证审计工作依据内审相关的法律制度顺利进行。第三,加强执法力度,违法必究。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是改善内审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依法行使权力的重要保障。首先,内审部门必须依据法规制度严格履行职责,对违规现象或风险问题做出及时应对。其次,对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必须追究机构部门和负责人的责任,保证内审法规制度的贯彻实施。2.变更内部控制评价方式。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模式下,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控制风险的目标、控制该如何有效的解决问题;其次,考虑,控制风险有多大;最后考虑到对管理层面的决策有何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的审计环境,内部审计部门必须与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沟通,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内控评价方式,进而为企业带来增值服务。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模式:(1)自评内部控制的模式由内部审计部门协助管理部门来评估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及合理,并依据其评估结果出具审计报告,供管理部门实施。自评内部控制的模式首先能反应目前的管理控制中所潜在的问题;其次,还为保障好内部分工及履行好其职责也对其管理责任更进一步进行明确。因此,这种评价模式可有助于内审人员提高其审计的效率及效果,也降低了审计时间及工作量。(2)网络动态评估模式以收集风险管理数据法来进行风险评估。由内部审计人员对那些与风险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资料的收集而建立起来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相关指标来进行风险评估,及根据人员的情况来分工进行对日常资料的收集、分析,尤其是在大型金融机构中,为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对其更好的进行风险评估,还会指定专人来收集资料。数据库的优点首先是量化企业所面对的各类风险并显示其预警功能,其次,有利于企业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最后是能实现防范及控制风险的目的。3.增强风险意识及风险管理的技能。目前,该行的管理层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但是普通员工基本不具备风险意识,不利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推广实施。因此,该行应该从以下几点加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教育,提升组织的风险管理能力。第一,对高风险机构和业务进行重点审计。内审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各个机构及每项业务进行分级,按照风险原则制定审计工作开展的频率和顺序,优先对高风险机构和业务实施审计,在其风险控制到该行可承受水平之前始终作为重点审计对象。第二,以风险为导向制定审计流程,要求内审部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分析被审机构对风险的控制程度和抗压能力,强化内审工作对增强组织风险管理能力的作用。第三,内审部门积极参与风险防控体制建设。首先对业务及内控相关制度进行审查,以风险为导向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其次,对该行风控体制的关键点进行有效性评价,提出对风险防控措施的优化建议。4.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及胜任能力。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农商银行的生存面临挑战,这就要求农商银行必须做出改变以适应时展。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该行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求内审人员作为具体实施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风险管理能力,保证高质量的审计工作。笔者认为,该行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内审队伍的建设。第一,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保证内审人员具备较高素质。该行应从任职条件和资格考试两方面制定内审人员的准入机制。通过对内审岗位的任职条件做出详细规定,保证内审人员具备学习的主动性、丰富的工作经验、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够满足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需求。对不符合任职条件的内审人员,应及时调离审计部门。通过对符合任职条件的员工进行资格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实现该行内审员工的职业化。第二,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保证内审人员与时俱进。内部审计人员急需接受专业机构的外部培训和银行内部培训,同时还需要不断了解新的金融产品、相关业务流程及其风险。首先,内审部门可以根据组织需求或内审行业热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保证内审人员能够及时补充理论知识,丰富内审的技术手段。其次,内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和学习能力高低,分层次的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现阶段应以定期的专题培训为主,使内审人员能够较快的掌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知识和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为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创造有利条件。第三,建立完善的业绩考核制度。传统的业绩考核方式以审计计划的完成度作为考核依据对内审部门和员工进行评价,能够有效提高内审工作的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作为考核依据,形成新的业绩考核制度。由于新制度的考核依据涉及到了内部审计的整个流程,可以进一步提高内审工作的规范性,保证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5.建立内部审计信息技术平台。科技部门的设立标志着该行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相继上线,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中。目前,该行内审部门已初步具备运用现代化审计手段的条件,对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具有深远影响。第一,运用内部网络带来内部审计新发展。新业务管理系统在全省范围内上线并顺利运行,标志着全省农商银行系统的内部网络建设达到了新台阶。各信息系统数据库之间的契合度提高,使内审人员能够通过内部网络获取被审机构的信息,由此带来了传统审计无法比拟的优势:提高了审前调查的效率和可靠性;具备实施非现场审计的能力。第二,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风险管理新阶段。首先,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根据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覆盖该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其次,运用数据分析软件,结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该行的电子信息进行持续监控,提升内审部门对风险的预警和应对能力。第三,大力推广非现场审计,探索内审新模式。非现场审计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适用性强等特点,如何使其发挥最大功效,需要内审部门进行不断探索。与现场审计相结合是该行应采取的内部审计新模式。通过非现场审计,及时发现数据异常点,为现场审计提供重点审查对象,提高现场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丹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6.

[2]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4:379-442.

[3]李强.浅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3(18).

作者:邱苏婷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