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形成原因分析论文

时间:2022-02-24 05:23:00

通货紧缩形成原因分析论文

通货紧缩往往表现为一国物价水平持续走低,经济增长率下降并长期低于潜在产出,失业率上升。宏观经济的这种不利波动如果持续时间不长,负面影响将有限,但如果较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则会严重影响一国经济运行,阻碍经济长期增长。我国经济自1997年以来已逐步进入通货紧缩时期,并且呈现出持续状态,短期内难以走出这一困境(见图1)。

2002年以来,投资、出口及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提高,但并不表明经济已经走出通货紧缩。主要理由:一是价格下降还在持续。

二是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低于潜在产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不足。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水平,我国这一水平为9-10%。

而且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加速,不是市场机制本身调节的结果。袁钢明(2002)认为: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及工业生产的增长加速,不是被市场需求及市场价格所激励拉动起来的,目前投资加速的主要部分是国家财政支持的基本建设投资。王小广(2002)也认为:当前经济回升主要是受短期利好因素的刺激,真正反映内在增长的因素如消费、物价则呈现相反的走势,表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不足。通货紧缩是一种内在的长期性趋势,是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矛盾的综合体现。

刘国光、刘迎秋(2002)则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指出:自2001年9月份以来通货紧缩趋势重新抬头,在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的情况下,以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依据”,即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不利于充分运用我国富余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银行存差过大且多投向不能直接推动实质经济增长的领域,如用于持有国债、中央银行准备金等金融资产而不是直接贷款。三是失业率没有出现减少趋势。“九五”中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呈不断减少趋势,而农村非农就业总规模则出现了绝对减少,就业不足和收入本论文由论文由整理提供

/">整理提供差距增大必然带来需求不足。

国内解释通货紧缩形成原因的理论文献很多,但对于通货紧缩为何长期持续,即经济为何难以走出通货紧缩,则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本文试图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分析劳动、商品和资本市场微观行为,着重对我国通货紧缩为何长期持续这一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解释,以期对治理我国通货紧缩提供政策上的指导意义。一、宏观经济波动的信息经济学分析范式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波动时往往使用宏观总量概念,侧重于分析总供求之间的均衡状态,在分析微观行为时,侧重于价格调整。

要么假定价格粘性,如新古典综合派,但没有分析价格粘性的微观形成机制;要么假定价格具有充分弹性,如新古典学派,据此分析经济的调整和波动。以上理论通常假定经济行为人信息完备、不存在获取信息的激励、交易成本为零、具有完全理性。这一假定明显地与现实不符,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这对于分析宏观经济波动的微观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含义。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会出现市场价格机制失灵,宏观经济难于达到帕累托最优。信息经济学在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微观基础时有别于传统经济学,该范式认为:

第一,筛选和提供激励具有重要经济功能,而这一点几乎被传统经济学范式完全忽略;第二,市场不出清时,或更一般地,存在选择、激励和不完全信息时,非价格机制有助于配置经济资源;

第三,市场不出清时,包括工资、利率等价格机制的作用有限,并不必然传递所有稀缺性信号,稀缺性信号也可以由其他方式传递,如存货变动等;第四,当价格不再完全传递稀缺性信息时,价格可以负担其他经济功能,如影响市场交易中的商品质量。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化主要是由数量变化而不是由相对价格变化调节。劳动的边际收益产量的变动主要导致就业的变动,而不是工资的变动。

在给定工资下,对商品需求的变动主要导致产出的变动,而不是价格的变动。厂商之间的博弈形成折弯需求曲线,导致价格粘性,价格粘性是内生的,它加重或延续了宏观经济波动。信息不对称时货币政策的部分影响是通过信贷配给而不是通过利率变动发生的。经理人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人问题和融资活动的信号传递功能,都会影响资本市场的融资规模和结构。信息不完全也会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加深。凯恩斯最早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就从贷款人与借款人两类风险、人们的现有知识、经济世界的不确定性、预期和投资乘数的角度,探讨了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对人们经济行为和经济波动的影响。Stiglitz(1992)认为:信息不完全及其导致的厌恶风险的行为,有限理性,签订不完全契约的能力,造成了契约刚性。契约刚性是经济不能以接近充分就业的方式对波动迅速做出反应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微观市场的信息经济学分析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制度变迁很大,特别是当经济处于低速增长阶段,改革的力度都将加快,经济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强,加大了经济主体的未来预期不确定。同时由于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交易的透明度低,信息生产严重不足,各种信息类中介机构也很不规范,由此造成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必然影响着我国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

(一)劳动力市场11效率工资与失业。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人是异质的,他们的能力不同,这一信息在厂商与工人之间是不对称的。

如果工人的保留工资和能力正相关,能力不可观察,厂商提供一个较高的工资将导致申请者队伍具有较好的平均质量,且能提高利润。如果补缺工人的成本是高的,厂商可以通过高工资,得以降低离职率。

这种反逆向选择的措施,使厂商将工资提高到市场出清水平以上,形成效率工资,而全体厂商都采取这一措施时就会造成工资粘性和非自愿失业增加。效率工资理论可用来解释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和失业问题。国有企业面临严重的亏损,一些企业不是降低工人工资,维持既有的企业就业率,而是让一些工人下岗,即企业在自然状态不利时,调整劳动数量,而不调整或微调工资,使一些企业的工资呈粘性。

主要原因是工资成为生产效率的激励因素。企业面临市场的竞争,必须采用新技术和录用高素质工人,让低素质工人下岗。这既可以减轻企业负担,也是对在岗工人提高素质和生产效率的一种潜在激励。同时,较高工资有助于减少高素质工人跳槽的道德风险。当企业之间相互展开对高素质工人的竞争时,就会逐渐抬高市场流行工资,形成效率工资。保持或提高现有工人的工资水平,有助于增进效率,否则人才外流。我国国有企业隐性失业长期大量存在,工厂开工不足,劳动力处于半闲置状态,让低能力工人下岗,工资总水平反而上升,达到减员增效。效率工资的存在并不会导致产品价格上升,下岗工人增多造成就业不足,居民消费需求不振。

21教育的

信号发送功能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Spence(1974)的教育信号发送模型表明: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有关雇员能力的信息不对称,雇员知道自己的能力,雇主不知道,但雇员的教育程度向雇主传递有关雇员能力的信息,原因在于,接受教育的成本与能力成反比,不同能力的人的最优教育程度是不同的。高能力的人通过选择接受教育把自己与低能力的人区分开来。如果教育不影响劳动生产率,它只具有传递信号的作用,这样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浪费。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后原有文凭结构的信号传送功能弱化,迫使人们追求高学历和少数名牌高校。扩招后引起毕业生素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竞争更加激烈,出现了报考名牌大学热,一般院校或技术学校少人问津,考上大学不上重新补习人数增多,大学本科毕业很多选择考研等现象。其实大多数读研并不增加多少研究能力,只是增加一些实用型知识,和本科教育雷同,对提高个人素质帮助不大。在本科文凭已不太能显示个人能力的情况下,教育的信号作用必然会导致人才高消费,从而对整个社会来说造成很大浪费。追求高学历教育使居民预期教育投资增大,提高了居民储蓄倾向,预防性储蓄增加会相应减少即期消费支出,而学校的扩张支出作为公共开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有限。高等教育普及虽然可以提高我国长期发展能力及人力资本,有利于长期增长,但短期内对经济的抑制作用明显。

(二)商品市场的价格粘性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折弯曲线(见图2)。在不完全信息下,厂商之间的博弈结果如下:

(数字只代表相对大小,正值表示利润增加,负值表示利润减少)当总需求变化不大时,一家厂商需求的增加往往意味着其他厂商需求相应减少。博弈的短期均衡是:(降价,降价)。但这一均衡却不稳定,取决于厂商对于目前利润的态度,当这一过程持续下去,直到降价带来的利润为零或很小时,最终均衡将是:(不变,不变),即价格在当前水平粘住。

这表明当一家厂商涨价或跌价时,其他厂商理性地“跟跌不跟涨”,反应不对称,致使需求曲线弯折为弹性不同的两段DB和Bd,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也折为两段。只要边际成本曲线MC的变动不超出MR的垂直间断区间,厂商的均衡价格P3就很难变动。当前在我国商家之间的竞争性降价就是造成价格水平难以上升的重要因素。

(三)资本市场———信贷配给、债券市场萎缩和低层级资本市场均衡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就是如何解决出资人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同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及解决方式差异,决定了一国融资结构。

在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导致市场萎缩直至消失,从而储蓄难以有效转化为投资,企业投资水平大幅下降。

11信贷配给。在银行识别借款人和试图影响借款人行为的贷款合约中,利率具有重要的筛选和激励机制。当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存在着有关项目投资风险的信息不对称时,银行的期望收益取决于利率与投资风险分布,银行最大化其期望收益必然会导致信贷配给(见图3)。

实际均衡利率在r3,而不在r′,在r3处存在超额需求D3∃S3,银行将实行信贷配给。特别地对于中小企业,由于它们只能从当地银行借款,在通货紧缩时期,经历着衰退的当地银行又很不情愿贷款,致使那里信贷配给更加严重。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微观层面的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即进行信贷数量调整而不对利率作调整,会加剧经济波动的深度。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受阻,难以发挥积极作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贷配给严重。经济萧条时期,信息不完全程度变大,导致不确定性增强,债权人风险厌恶程度将增加,这或者是由于借款者的资产净值降低(由高于预期的违约比率引起),或者债权人识别风险的能力增加,都会导致他们更不愿意发放贷款。

当货币当局通过诸如降低法定准备金等措施鼓励贷款时,这种努力很少会有效。如果从贷款得到的最大收益对风险贴现之后仍低于从短期无息国库券获得的收益,那么,银行就会明显地将其资金投向国库券。这种状况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委托—问题显得格外突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委托人难以对人进行有效监督,只能采取简单而严厉的监督措施,如信贷质量考核上的严格责任追究制,导致作为人的银行经营者风险厌恶程度急剧增大。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信贷人员的努力程度不能观察,但工作结果,即资产质量却可观察,迫使信贷人员贷款时过度谨慎,贷款增长减慢。

如图3中所示,银行的信贷供给曲线由S(r)下移到S’(r),相应地均衡时的超额需求由原来D3∃S3扩大到D3∃S’,信贷配给程度趋于严重。当前我国信贷配给突出表现为信贷集中,即贷款投向主要集中在少数大企业、发达地区。严重的信贷配给使这些企业或地区的资金成本得以下降(较低的利率和抵押担保要求),同时其他地区

和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却大大降低。

从而造成各地区、各类企业间的发展极不均衡,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增长,银行的信贷风险也相应集中。

21企业债券市场萎缩。Myers和Majluf(1984)的新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如果厂商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关于投资项目的信息不对称,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决策就可以通过向外传递信息,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从原股东的利益出发,厂商的最佳融资顺序是:内部积累资金,债务融资,股票融资。

而我国当前企业融资的偏好顺序与之恰好相反,依次是股票融资、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内部融资。导致我国企业融资过度依赖于银行,而企业债券市场则极度萎缩。笔者(2002)从经理人激励的角度,采用不完全信息下的不完全合同方法,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萎缩的成因。我国国有控股企业存在着特殊的委托—问题,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经理人行动不可观测,只能观测到产出结果,而这种结果往往又被行政干预等外部因素所混同,对经理人的监督和评价约束变得异常困难)和真实所有者缺位,难以形成激励相容的最优合同,必然会导致内部人控制,经理人的控制权收益表现尤为突出。在内部约束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各种融资方式形成的外部约束对控制权收益的影响将是我国国有企业经理进行经营决策的首要因素。

比较各种融资方式,股票融资对经理控制权收益最小,其次为银行贷款,而企业债券融资在各种融资方式中对经理的约束最强。分散的债券投资者迫使经理将企业收入流及时分配给投资者而不是自己挥霍,或使企业再融资协商变得困难,有助于揭示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信息,并通过声誉机制对经理人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当债务人无力偿债时,迫使企业进行清算,经理人的控制权收益则完全丧失。债券市场的强约束使经理人对债券融资需求萎缩,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31中小企业融资、适度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低层级均衡。各层次资本市场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同,据此资本市场的层次结构可分为:民间融资、地方性资本市场、银行信贷市场、准全国性资本市场如二板市场、全国性资本市场(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融资)和国外资本市场。王宣喻、储小平(2002)认为:不考虑资本市场资金拆借的利息成本和执行成本,那么影响私营企业融资决策的主要因素将是各层级资本市场要求的信息披露机制。越是高层级的资本市场,要求私营企业披露的有关经营方面的信息就越多,而在现阶段,经营信息的披露给私营企业带来潜在的经营风险,例如违法行为以及技术信息、产品信息等。

中小企业在其壮大过程中,需要依次从低层级资本市场走向高层级市场,企业在各层级市场之间选择时,必须考虑融资收益和融资成本,特别是信息披露带来的经营风险成本。

以下的分析表明(见图4和图5):由于各层级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程度(K)及披露成本不同,存在着多重均衡,即低端均衡L和高端均衡H,与之对应的最优信息披露是K3L和K3H。

假定企业的边际生产收益MR是融资量的严格增函数(图4),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考虑信息披露和财务成本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在企业由低层级市场向高层级市场转变初期,信息披露的增加对企业经营风险影响不大,财务成本也能得以降低,因而边际成本MC呈下降趋势,等到了一定的资本市场层级,信息披露的增加便会导致企业经营风险急剧上升,同时信息披露的各项财务支出也会增加,因而MC曲线将逐步向上,企业的资金需求曲线DD即是MC位于M和N之间的部分。在图5中,假定资金供给量随着企业信息披露程度的增加而严格递增(SS曲线),那么由U形需求曲线决定了存在着两个均衡,即低端均衡和高端均衡。表明在经营环境规范和知识产权保护好的国家,其信息披露成本相应较低,中小企业的融资将获得高层次均衡,二板市场等高层次市场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而较少依靠低层次市场。

在经营环境差,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国家,比如我国,中小企业将更多地依赖低层级资本市场(如民间借贷市场)提供资金支持,高层次市场难以建立起来以满足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需求。在我国,民间借贷作为层级最低的资本市场,借贷手续简便,借款人不需要提交有关企业经营方面的信息,甚至可以不用告诉贷款人借款的真实用途,贷款人仅依据对借款人个人信息的了解和凭借熟人的担保就愿意贷出款项,借款人的交易成本因而大大降低。此时,企业的融资成本仅包括利息成本,不需要考虑由于经营信息披露而带来的风险成本。而对于银行信贷私营企业往往不愿按银行的要求提供所有信息,这是很多私营企业在较高层级资本市场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以上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别用效率工资理论解释了我国的失业上升和企业成本下降,用教育信号传递模型说明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导致即期消费需求不足,用拆弯需求曲线解释价格为何难以上升。在融资方面,分别用风险厌恶、人问题及适度信息披露说明了信贷配给严重、债券市场萎缩、中小企业融资低层次均衡,进而导致投融资不足。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造成市场机制失灵,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加深,因而可以通过改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状况来减轻通货紧缩的持续程度,促使经济早日走向稳定增长。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建立有效的委托—机制,完善银行经营者的考核办法,减少过于严厉的信贷质量的指令性考核。

(2)规范和发展市场信息披露。培育和规范劳动力中介组织与劳动力市场,充分失业率及职位需求信息;规范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使投资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改善银行信贷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3)由于现阶段民间借贷是私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必须承认民间借贷市场的合法性,积极引导而不是取缔。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允许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与信用担保体系。

(4)政府在宏观政策上要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市场主体能产生稳定的预期,减少不确定性。加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适度发展高等教育。限制公共物品价格大幅度提高,如教育、医疗,提高人们的消费支付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管毅平.宏观经济波动的微观行为分析:信息范式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

[3]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斯蒂格利茨.契约理论与宏观经济波动.契约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朱民,刘丽丽.企业金融资本结构之谜—现代企业资产结构理论简析[A].汤敏.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王小广.经济增长与通货紧缩并存的成因和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2,(10).

[8]刘国光,刘迎秋.结构性松动货币,抑制通货紧缩趋势[J].经济研究,2002,(10).

[9]王宣喻,储小平.信息披露机制对私营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10).

[10]洪正,王继权.从经理人激励角度考察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萎缩成因[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6).

[11]Akerlof,2002,”Behavioralmacroeconomicsandmacroe2conomicbehavior”,AmericanEconomicReview,June2002,411-433.

[12]Stiglitz,2002,”Informationandthechangeintheparadigmineconomics”,AmericanEconomicReview,June2002,460-501.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通货紧缩仍在持续,表现为价格持续下跌,失业率上升及经济增速放慢(低于潜在产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