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经营乱象及监管对策分析

时间:2022-04-15 09:40:55

保健食品经营乱象及监管对策分析

以普通食品代替保健食品功能。一些保健食品企业利用现行的法规打“擦边球”,以“似药非药”、“似食非食”等用语,混淆消费者的视听。由于普通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标识未有足够的认识,很难辨别真伪。这些现象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侵害了正规保健食品企业的利益,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销售对象特定。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经常在社区以免费体检、免费量血压等活动、邀请离退休人员参加,借机询问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然后进一步加强联系。当老人留下电话后,不时会接到以晚辈甚至“儿女”自称的推销员的问候电话,通过接触,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关心之余推销保健食品。另外,还将保健食品促销活动向城郊、偏僻居民小区以及偏远乡镇农村转移,专门针对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人年消费者推销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的保健食品,有的针对肥胖人群(特别是中年妇女)销售减肥产品。这些消费者求医心切,法律意识淡薄,上当受骗后维权意识不强。反调查能力加强。促销人员多以口头演讲为主进行促销,一旦发现可疑人员进入促销现场立即停止演讲。有时跟执法人员打游击,故意在早上8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进行促销,这对取证查办带来一定难度。促销活动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通常前期以宣传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不销售产品,等消费者信以为真后择日上门销售,售后便人间蒸发,极难控制,较易引起群体性投诉隐患。单品种保健食品经营存在上述乱象,究其原因,一是该行业存在多、小、散、乱的状况,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二是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仅仅是明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相关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至今未出台,各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管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

尽快完善法规。根据《食品安全法》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我国保健食品监管的相关法规条例。不但要规范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生产经营过程,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健食品的市场准入(退出)、质量检验、安全评估、安全监测与监督抽查、质量预警、广告宣传以及产品标志、标识、标签等管理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坚持以整顿和规范保健食品化妆品流通秩序为主线,以完善保健食品监管制度建设、严格保健食品经营许可、强化日常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保健食品市场专项整治等多项有效措施,积极整顿和规范保健食品市场流通秩序。加强保健食品从业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工作,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认真落实好保健食品质量承诺制度,完善企业信誉档案和不良行为公示制度,促进企业诚信机制的建立,规范其经营行为,提高第一质量责任人的法律意识,减少主观违法行为。理顺保健食品广告审批、监测和处罚等行政管理关系。广告监督管理中要统一审查认定标准及处罚幅度,改进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整合广告监管执法力量,加大对保健食品广告的整治力度,联合几个相关职能部门经常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探索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相结合的新途径。建立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容量大、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的特点,健全完善保健食品数据库系统,公示各企业的保健食品审批结果、获批权限、是否为委托生产及获批广告原始内容等信息,以便公众和监管人员上网查验;利用国家局、省局网站及时通报保健食品抽检结果,曝光不合格产品,使假劣保健食品在销售市场上无法生存。普及保健食品知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对“国食健字”、“卫食健字”、“国药准字”、“卫食证字”等概念分辨不清,因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媒体宣传的作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保健食品科普知识的宣传,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识别假冒伪劣常识、宣传打假成果,引导消费者学会识假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文作者:孙情施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