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疗卫生机制革新

时间:2022-08-30 05:48:25

浅析医疗卫生机制革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滞后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在城市中,人们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在广大农村,农民兄弟患病得不到及时医治的状况更为让人揪心。如此,医疗体制再不加快改革的步伐,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必须强调的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最终方向是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及时的、低廉的、高水平的与小康生活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城镇居民要负担医疗费用的60%,未享受医疗保险的农民负担更多,而国家在医疗卫生总费用中的投入比例仅占17%。毫无疑问,政府有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有责任为作为公共事业的医疗卫生服务做更多的事情。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衡量医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一、中国医疗改革之路及其得失

公共卫生医疗体制改革走过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变化的30年。2005年7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布医疗改革报告,医改报告得出“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的结论。回顾医疗体制改革的历史,我们发现,所谓的医改市场化之过,确切地说应该是缺乏有效管理的市场化之过。由于相关部门一直缺乏对医疗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规划,导致了原本因投入不足而采取的医疗机构完全市场化生存模式变为常态。因此,有不少人把穷人看不起病归结为市场失灵。但我们认为,在这样的改革过程中,市场失灵应该视为是监管失灵的外化表现。总结来看,过去30年医疗改革的致命伤,一是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过低、强制性不够、预防功能不强;二是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三是政府投入比例过低,对医疗市场管理力度较弱。而这三点都与相关部门责任的缺失有关。然而,不成功的医疗改革并非一无是处。在城镇中成功地建立起统筹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在农村中试行合作医疗模式,都是过去30年医疗改革的成功之处。即便是在遭到批评最多的医疗机构民营化方面,多方资本的进入对缓解政府财政投入压力、提高医疗设备水平和服务质量,也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仔细辨析失败原因的细节,笼统地否定一切并不可取。

二、中国现行医疗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投入保障不足。现行医疗卫生体制的其中一个主要“病因”,简而言之,就是由于政府投入保障不足,渐渐形成“以药养医”为主要特征的过度市场化局面,使民众看病就医越来越不堪重负。事实上,在我们的思想中还没有将医疗卫生事业放到应有的地位上,舍不得在此方面投资。我们目前医疗保险状况是一种不平等的状况,广大的农民和部分城镇居民看病没有保障。在医院里,有干部病房和普通病房之分,这种在医疗上的登记制度伤害着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关于医疗费用,现在的情况是,有钱人将大量的钱存在银行里,没钱的人交不起医疗费。医院体系的改革应放在首位,要建立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政府投入职责界限清晰、市场竞争有序的医院服务体系,从药品的最终需求端理顺药品流通价格,既是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的重要外部条件,又是从体制改革入手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本之策。这当然是远比取消药品加价繁琐、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面对老百姓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面对他们对现行医疗服务日渐高涨的不满呼声,医疗卫生行业在解决好公共卫生的政府投入机制的同时,必须尽快转到医院体系改革中来。

2.政府监管不严、力度不足。要建构符合社会需求的、良性的医疗保障,政府加强资金投入当然是必须的,但是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政府责任应该是多维度的。政府有义务寻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机制,实现医疗保障资金投入与医疗保障产出的有机结合,确保将国家投入的资金切实用于民众的医疗保障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加强医政监管,严格准入管理制度;依法监管多种所有制经济构成的医院间竞争,完善有关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明确规定医院药品采购渠道以及程序,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投资不被滥用与浪费。应该建立一种动态高效的预防、检查和事后的承接制度,否则医院把医保资金当成唐僧肉,想方设法骗取的事件还会出现。在政府投入职责和政府监管角色清晰明确后,明确现有国有资产医院的改革原则,推进国有资产医院吸纳社会资本的资产多元化改革,推动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医疗服务市场展开竞争。医疗保障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合理的服务体制以及医药体制的共同支撑。虽然近年来的改革中一直强调要实施医疗保障体制、医疗服务体制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并举,但事实上后两项改革基本流于形式,各种混乱问题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体制外人员对体制内资源的侵蚀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保障改革一度选择了以限制消费者权益为代价维持体制运转的道路,如以多种形式的个人付费等方式加大个人负担水平,但服务质量并没有得到有效改进,以至于能够进入该体系的参保者也普遍不满意,这就要求政府不仅要在制度上防治,同时要充分发挥行政的引导职能,进行说服。

3.忽视了基层卫生机构的力量。在农村基层卫生机构主要就是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但最贴近老百姓的是村级卫生室。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这些人的生老病痛主要靠乡村两级医疗网。在边远的山区,很多人生了重病,由于交通不发达,村里医疗条件太差,无处求医或得不到充分的医治而造成小病就能夺命的惨剧。另外,医疗资源在城市医院和社区、农村基层医院的分配中存在严重不平衡,医疗资源向城市倾斜。由于各种优势医疗资源目前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医院,而城镇、社区、农村医院机构则因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而发展缓慢,以致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也只好舍近求远到大医院就医,既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发展社区卫生事业,鼓励和引导卫生人才向社区流动,并在社区发挥积极作用,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

4.促进医疗改革的措施。医疗改革的目标应为:建立惠及全体国民的卫生体系、减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多支柱医疗保险体系。医疗改革市场化运作不能解决整个中国的医疗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

三、医疗改革的措施

1.基本医疗免费提供。政府按服务方位需要,规划配置举办公立医疗机构、利用适宜医疗技术和基本药品、免费向全国国民提供,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平问题。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部上交财政,支出由财政全额拨付。制定基本药品目录,基本药品由国家免费提供医院,医院不得自行购入药品及设备。基本医疗范围内用药,由医院按病情需要免费提供给患者。自费药品可由医院报计划后政府采购,用于非基本医疗范围外的治疗,必须由患者主动申请,自费使用,收入全部上缴财政。这样,医院和医生没有了逐利的动机和机会,回扣、药品开单提成等现象自动消失,医疗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建立全民强制医疗保障制度。国民每人每年强制交纳医疗保障金,弱势群体可适当减免,不足部分由政府补助、社会捐助。建立各人医保卡,与身份证对应,全国通用,如此还有利于流动人口的管理。患者凭个人医保卡到公立医院医疗机构就诊,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改革、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农村卫生院卫生所的建设,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完善药品供给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按服务范围需要,合理规划配置基层医疗网点。大型公立医疗机构不再设立普通门诊,只设急诊、专家门诊、专科门诊及住院部,医务人员定期轮换到基层医疗网点工作,带动并逐步提高基层诊疗水平;普通门诊全部设在基层医疗网点,未经基层转诊,直接到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就诊的一律按急诊处理,确保危急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保证了效率,又减少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第二,改善基层医疗网点基础设施,标准化配备必要的设备、药品、人员,解决与现行卫生法规不相适应的一系列问题,建立医疗不良反映赔付保险。

4.发展完善医疗互助及商业医疗保险,提供高端医疗服务。在提供免费基本医疗服务,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的同时,创造条件促进职工大病医疗互助及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发展,公民资源加入,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需求,让一些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机制的私立医疗机构及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提供自费、优质、较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要。

5.医疗服务市场需要充分的竞争。医院体系改革的核心是政府提供医疗服务产品方式的改革,前提条件是政府医疗投入和监管职能的调整和改革,医院体系改革的“第一推动者”和主要矛盾是政府而不是医院。政府应该明确,改革的顺序应该是先进行医院体系的改革,然后才是药品生产企业和市场流通领域的改革。只有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是充分的,患者才能借助医疗服务的竞争获得药品的完全信息,药品市场的“虚高”部分才会被药品的最终需求方的理性行为挤出;只有政府举办医院有以医养医的财政保障,市场多元投资医院有市场竞争的约束,整个医疗服务领域的市场机制才能在政府归位基础上得到激活,老百姓才能遍享医疗服务改革的恩泽。

6.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然而现今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医务人员丧失职业操守的现象屡见不鲜。只有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有鉴于此,要对医务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制定医务人员新的考核办法,时时激励医务人员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实行末位解聘制度,出现空缺岗位,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目的是把最优秀的医护人员吸收到公立医院。建立廉洁医疗保障体系,统一制定较为规范的医德医风管理办法,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综合监督管理。专业方面管理,对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年度初评、三年一次专业总评的方法,不合格者,保留工职,自费进修,开基本保证工资,三年末位者自行解除劳动关系。四、结语医疗卫生事业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政府要加大卫生投入,在医疗改革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中要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让人民参与政策商讨,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充分考虑各方因素,着眼全局,总结过去20年医改经验得失,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进行全方位视察评估,建立能真正惠及广大老百姓、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医疗服务体系,这于国于民都是必要、善善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