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教学多元化分析

时间:2022-06-05 04:16:58

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教学多元化分析

1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目前,各大高校的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教学普遍面临着课时少、内容多,仪器少、学生多的教学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实验难度大而学生基础弱的困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实验课程的设置往往偏重于技能训练,而弱化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学内容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而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所占比例很小。在现有条件下,如何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一直是困扰法医毒物分析教育工作者的难题。近年来,也进行了诸多尝试,例如整合法医毒物分析和法医毒理学的实验教学,将毒物性状、中毒症状、病理改变、检材采集以及毒物检测等知识点串联、贯通,加深学生对毒物的系统认识,利于法医实践中知识点的再提取[1-4]。再如,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比例,《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指导》(第二版)较上一版引入了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实验和自主实验[5]。然而,据实习指导老师反馈,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依然欠缺。实验教学另一个不足在于教学内容脱离案件。法医毒物分析的应用属性要求教学应充分融入法医实践工作,然而,即便是综合性、甚至精心设计性的实验,也会因幻灯片上篇幅有限的案情信息、无法查看细节的案情照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如何选择或设计有代表性的案件背景,如何更原始、充分地展现案件现场,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案件现场”的感觉,让他们主动发现疑点,排除干扰,通过观察、分析、推理、验证等一系列过程还原中毒案件的真相。除了上述教学资源的供需矛盾以及教学内容脱离案件实际外,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个问题:缺乏实验教具。毒物分析研究对象包含了大量毒药物,很多毒物具有特征的颜色及形态,尤其是天然毒药物。例如草乌是黑褐色块根,百草枯是墨绿色的液体,3,4-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通常是印有字母或图案的圆形药片。有时同一类的两种毒物也可通过外观的细微差异进行辨别。这些学习和记忆更多建立在近距离的观察之上,仅通过语言文字来描述,往往容易遗忘。然而,毒物的毒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毒物标本在课堂上的传阅、观察,而因被法律管制更不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因此,限制了毒物教具的运用。

2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资源供需矛盾的困境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既然在教学资源“量”上的满足有困难,何不在“质”上突破。因此,笔者尝试通过打造高质量的设计性实验来弥补教学资源在量上的不足,培养学生毒物分析综合实践能力。从设计性实验案件筛选、创新的案件呈现方式以及开放性实验的设置三个方面进行高质量的设计性实验的打造。在中毒案件的筛选和设计中,可请公安法医协助设计案情,完善现场勘查资料、侦查走访信息、尸体解剖图像等资料。所设计的案件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迷惑性,激发学生辨别伪装中毒死亡现场的意识。例如,笔者曾选用一起一氧化碳他杀案件作为案件背景,学生容易得出一氧化碳意外死亡的结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剖析,学生在意识到分析有误后,对中毒案件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认识更加深刻,提高自身的案情分析能力。案件现场的勘查具有不可重复性,那么如何将现场可以最大限度还原、呈现在实验教学中呢?笔者借助三维动画软件(如Maya)对上述一氧化碳他杀案件的中心现场,进行3D重现。学生可在电脑上,通过鼠标操作,全方位、多角度自由观察,发现可疑点,并提出大胆、合理的假设。事实上,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的运用已有一段时间。在2013年,教育部就了《关于开展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94号),在法医实验教学中已逐步开展。笔者在下一步实验教学改革中,还将引入虚拟现实技术。除了虚拟仿真的现场呈现外,笔者还在课堂上进行了角色扮演传递案件信息的尝试。学生以法医的身份,向扮演受害者家属、案件侦查人员等指导老师提出问题,扮演者根据案情资料给予客观的解答。教学结果显示,这种形式的案情呈现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同时也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开放性实验的设置,进行学生设想的验证。开放性实验开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实验内容开放:学生分组对中毒案件进行剖析,提出实验设想及所需检材,并通过查阅标准、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由指导教师修改并完善,并在实验过程中随时调整实验方案;②实验资源开放:实验室所有的专业仪器设备均对学生开放,学生可自行选择实验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验证。开放性实验灵活、弹性的设置不仅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而且增加学生接触专业仪器设备的机会,同时让学生的猜想得以充分的验证。开放性实验分散学生使用有限教学资源的时间,使得教学资源供需矛盾的情况得以减少。

3引入多感官的实验教具

如前所述,教学工具在毒物分析教学中极为缺乏。而实验教学中使用立体的、可传阅的毒物标本/模型学习效果显然优于平面的图片,可加深学生对毒药物的形态学认识,尤其是那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见毒物,如斑蝥、乌头、马钱子等有毒动植物。如何让具有毒性的标本可以在实验教学的课堂上传阅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经过多种尝试,将毒物或仿真封存于树脂中制成标本,学生可通过透明的树脂进行观察,避免与毒物直接接触。不仅如此,笔者还为毒物标本录制了配套的语音讲解,讲解内容包含了毒物性状、中毒症状及法医毒物分析工作者多年的工作心得。以除草剂百草枯为例,语音讲解内容如下:“根据国家标准,水剂百草枯为蓝绿色,但市面上仍有伪劣的红色百草枯销售。2016年7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水剂百草枯的销售和使用。但仍有不良商贩将‘百草枯’包装成‘敌草快’在市场上售卖……”学生在观看毒物的同时,可以通过手机扫描标本上的二维码获得毒物的相关讲解。语音讲解降低了教师重复讲解的工作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重听、记忆,加深印象。视觉、听觉的多感官刺激可加深学生对毒物的印象。随着我国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不同学科均在尝试实验教学多元化模式改革,期望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科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提高实验环境的资源共享和效益、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建设[6]。法医毒物分析专业性、实践性强,笔者期望通过仿真的案件现场、开放的实验平台和丰富的实验教具,营造一个立体化法医毒物分析实验课程,以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复合型法医人才。但教学改革并非朝夕,还待法医教育工作者一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立娟,何艳,高玉振.法医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6-38.

[2]商辉.浅谈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0):95-97.

[3]邓新生,胡炳蔚,郑海波.法医毒理学与毒物分析合并教学实践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1996,(1):60-61.

[4]赵敏.创新法医毒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8):178,180.

[5]沈敏,金鸣,周海梅.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4-104.

[6]程永扬,王为,李小昱,等.构建立体化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102-104.

作者:叶懿 陈帆 杨林 廖林川 单位:1.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毒物分析教研室 2.杭州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