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业民营化分析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4 10:12:00

中国出版业民营化分析研究论文

民营资本早已渗透中国出版业,这是每一位出版从业人员都心照不宣的事实。之所以在此郑重提出这一话题并全面系统地予以探讨,是为了将其从地下移到地上,探讨一种新型出版管理机制,以便让民营资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给民营资本以应有的地位,激活国有资产,真正为中国新闻出版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目前民营资本进入中国出版业的几种模式

(一)以包销图书方式,直接控制图书出版的选题、内容、质量要求、印数及发行市场。以下简称“包销图书模式”。

(二)以补贴出版图书方式,直接控制部分图书(尤其是学术著作)的选题、内容,并最终决定一批低印量图书能否出版的命运。以下简称“补贴出版模式”。

(三)以承包出版社编辑室、发行部或挂靠出版社联合成立公司的方式,对中国出版业进行渗透和深层次合作。以下简称“承包、挂靠模式”。

(四)以各种名义进入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发行业务,或出版社员工业余从事民营书业,公家买卖、私人生意两不误。以下简称“直接参与模式”。

(五)设立学术、文化出版基金,间接影响和控制图书出版的选题、内容及出版发行方式。以下简称“出版基金模式”。

实际上,上述几种模式在全国各地不少出版社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在个别经营机制特别灵活的出版社,上述几种模式甚至会并存并综合运用,直接左右了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

二、民营资本进入中国出版业的利弊分析

一方面,我们必须敢于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民营资本进入中国出版业,对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国有出版单位来说,无疑是一种冲击和震动。没有民营资本的参与,就不会有国有发行单位的警醒和奋起,更不会有那么多的出版社强化了生存之道、竞争之道、致胜之道!实际上,民营书业领军国内社科、教辅图书市场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随着民营书业高素质人才的大量引进,民营书业在国内图书市场的份额、图书品种、图书质量乃至装帧设计,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个有实力的民营书商的加盟,拉动了一个出版社的产业链,救活了一批印刷厂、造纸厂,解决了一大批产业工人的就业问题,早已不再是天方夜谭式的神话了。

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正因为是民营书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民间资本的良莠不分,才直接导致了国内图书出版业跟风出书、侵权盗版、三角债务链现象愈演愈烈,并直接威胁了整个国内出版业的健康生存和发展。要改变这种乱局,就必须从源头上标本兼治,冷静剖析和认真研究民营资本进入中国出版业的利弊得失,大力扶植健康向上的民营资本,坚决摒弃民营资本中的不良部分,小心谨慎地融合到世界出版大潮中去,迎接外资进入的挑战,而不是瞻前顾后,因噎废食。

根据资本流动的一般法则,哪里资本需求旺盛,投入产出率高,各种社会资本就会争先恐后、一窝蜂地向哪里流动、汇聚。作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最后一块蛋糕,长期处于垄断经营地位的中国出版业,可谓是先天不足,后天营养欠缺。除少数羽翼丰满、能在书业展翅高飞的鲲鹏、鸿雁外,绝大多数出版社都需要“舒筋活血”。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围追堵截、枪打出头鸟的行政干预,早已无济于事。正视并认真研究、疏导、治理民营书业的无序竞争,杜绝民间不良资本的进入,积极引导民营书业健康发展,大力扶植民间优良资本在国内出版业的合理流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才是可行的坦途。在此,笔者愿抛砖引玉,分析探讨民营资本以各种模式进入中国出版业的利弊得失。

(一)以包销图书模式进入中国出版业的民营资本持有人,多是长期投身图书出版发行业的精英。他们市场反应灵敏,选题策划快捷,市场定位准确,内部机制灵活,编校、出版发行能力强。他们既能呼风唤雨,左右逢源,长袖善舞,干净利落地推出一批批掀起书业狂澜的畅销书、热点书,也能兴风作浪,制造一个又一个陷阱,让出版社和新华书店防不胜防、苦不堪言。他们既是出版社与之合作起来最省心的伙伴,也是出版社日后发展同类选题图书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对这类民营资本的进入,资本雄厚、财大气粗、出版发行能力强的出版社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而那些流动资金匮乏、好稿奇缺、发行渠道不畅的出版社,则应该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借鸡下蛋,通过互利互惠的双赢合作,打响自己的品牌,加快培养自己的作者、编辑队伍,精心培育自己的发行市场,逐渐提升自己的市场美誉度,早点摆脱那种捉襟见肘、等米下锅的窘境。但同时必须牢牢把握出版选题和书稿内容的政治导向、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严把终审终校关,严防双方合作中的国有资产的受损和流失。

(二)以补贴出版模式进入中国出版业的民间资本,多是高校教师、文学爱好者的辛苦钱、血汗钱。他们补贴出版图书的目的,或为评职称,或为立业扬名,或为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管窥之见。使用这类民间资本,出版社要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既不能狮子大张口,借机盘剥学人,留人话柄,也不能吃人家的嘴软,“有奶便是娘”,不顾出版法规和出版质量要求,大出特出“职称书”、“人情书”、“送礼书”,以及存在严重思想政治问题的所谓“热点书”,自乱方阵,误踏地雷,而应该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书稿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对那些传承人文精神、积淀人类文明的力作,不但要早出、多出、出好、出精,而且要给予适当补贴。

(三)以承包、挂靠模式进入中国出版业的民营资本最为可怕。因为他们打的是出版社的品牌,使用的是出版社的美誉度,并以低廉的代价享受着出版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这家出版社的形象。经营得好,管理措施得力,他们可以成为一只下蛋的金鸡,年年都能为您生财致富。反之,那可就惨了,几本坏书一出、几年盗版图书干下来,非给您留下一堆烂账、“一屁股屎”不可。因此,对这类民营资本进入,出版社应该防之又防,慎之又慎,要自始至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因为太过小心而将优良资本、优秀人才拒之门外,又不能引进这类民营资本后听之任之,放任不管。

(四)对于进入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发行业务的民营资本代言人,如果管理得法,可以变成出版社跟踪市场的晴雨表。他们会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捕捉无限商机。反之,如果管理失控,则常常会酿成内外勾结、损公肥私、无偿占用出版社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市场资源,最终将出版社掏空、蛀烂的恶果。近年来不少出版社码洋大幅度下滑,利润降低,外界拖欠款严重,很大程度上都与此相关。因此,出版社应对每一位成员审慎使用,建立出版发行同业回避制度,发现成员中家人做书且会造成隐患的,一律调离工作岗位。

(五)对于设立出版基金,尤其是学术出版基金的民营资本,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大力提倡。要认真研究并制定民营出版基金的设立原则、使用办法、投入产出回报比例,广开民间融资渠道,全面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条件成熟时,要允许并大力提倡大型出版集团独立上市或借壳上市,广泛采用股票、证券、基金方式汇聚民间资本的涓涓细流,积极建造能够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出版“航母”,为世界文化史写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三、民营资本进入中国出版业的限制和保护

首先,境外资本的大举进入,国外出版社的虎视眈眈,早晚会在国内出版市场燃起硝烟,引发恶战。在此情况下,是放弃民营资本这块烫手山芋,还是整合成民族出版业的合力,在国际出版市场中形成民族出版竞争力,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从业人员都不应该回避的问题。作为弱势地位的民营资本,无论以何种方式进入中国出版业,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奉公守法,在国家法律、法规及市场游戏规则内做事,并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坚持下去,总会有得道成仙、平起平坐、同一场地踢球的那一天。反之,如果违反游戏规则,践踏市场秩序,违背做人良知,不但会被淘汰出局,而且有可能物极必反,造成整个国家新闻出版宏观管理政策的大倒退。

其次,对待进入中国出版业的民营资本,出版社应该客观冷静、平心静气地去看待,并拿出积极可行的应对策略,认真制订严谨细致的规章细则。既不能见钱眼开,拱手送上国家赋予的审查政治关、内容关、质量关的神圣职责,又不能害红眼病,以种种借口违反协议,层层加码,偷梁换柱,伤害民营资本持有人的感情。

笔者认为,民营资本进入出版业,出版社必须从选题策划直至出版发行的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层层控制。现分述说明如下:

(一)在选题策划时的合作和控制

基于民营书业敏锐的市场意识和民营资本持有人独特的投资理念,合作双方在图书选题策划方面往往会一拍即合,一点就通。自考、成考、考研复习资料,中学教辅,工具书,礼品书,社科热点书、畅销书、常销书、跟风书乃至纪实作品、网络文学,任何一个好的点子和创意都有可能使双方财源滚滚。但实际上这其中也埋伏了太多的凶险和暗礁。这是因为民营书业对国家政策法规、舆论导向通常反应慢几拍,同时也缺乏长期、稳定、高层次、高素质的参谋、智囊队伍,因此拍脑壳出书、跟风出书现象比比皆是,臭球、损招也时有所闻。这种情况下,本无需承担投资风险的出版社应该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信息资源,积极出谋划策,未雨绸缪,严格论证和谨慎开发市场前景好的选题,说服、劝导和制止马上就会时过境迁,甚至有可能会违规撞车的选题的出版,精打细算,谨慎出手。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交挚友、诤友,共同走上民营资本投资出版业的良性循环之路。

(二)在组稿、审稿方面的合作和控制

基于中国出版业的稀缺资源和独特地位,出版社在与民营书业合作开发选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组稿、审稿方面的优势,向业内最优秀的作者约稿,并坚持利用长期以来建立、健全的书稿编审质量控制体系,树立精品意识,严把质量关,对投资人负责,共同打造并捍卫双方的品牌。

(三)在出版印制流程中的合作和控制

出版流程中的编辑校对、装帧设计、终审终校、印刷装订,是国家高度重视并一再反复强调的出版主阵地。出版社不但不能舍弃,而且要调集精兵强将去捍卫这块阵地。即便将来国内出版业放开了,一支严谨务实、敬业爱岗的编校队伍,一个管理过硬、技术精湛的出版保障体系,绝不是哪一家民营书业企业可以轻易取代的。出版社如果拱手让位民营资本全盘控制这一块,只收钱不把关,屡屡出现次品、废品、违禁品,那么这个出版社早晚会被黄牌警告、红牌罚下场的。实际上,出版业一旦放开,最大的牺牲品就是这种类型的出版社。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民营资本进入中国出版业的主要利润空间来源于印制发行环节。无论是由民营书业捉刀代劳的代印,还是由出版社全程控制的版税制,出版社都应该老老实实地按合同办事,切忌隐瞒印数或收到大订数后撇开对方私自加印。要知道,在出版投资可观赢利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在当今日渐成熟的法制社会,对每一位以传承人类文明、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的民营资本持有人,出版社只有认认真真、诚诚恳恳地合作的义务和责任,没有也不应该有撕毁合同,侵吞、掠夺他们财产的权利。公务员之家

(四)在发行市场上的合作与控制

民营书业与出版社在发行方面的合作,通常是出版社以一般纳税人(以17%的纸张、印刷进项税换开13%的图书销售税,这样好的买卖在中国是不多见的)的身份主发新华书店主渠道,民营书业主营二渠道图书市场。由于发行机制上的不对等以及市场反应中的迟钝,双方合作中的扯皮、攻讦现象不断,甚至会出现剑拔弩张、撕毁合同,大打折扣战、口水战的混乱局面。这一方面是由于出版社多把对方置于从属地位,习惯于以势压人,一直没有把对方当作真诚合作、平等竞争的伙伴,另一方面也是出版社发行体制无法适应市场机制转换的结果。对此,笔者认为应该既治标又治本。出版社首先要建立、健全并完善自身发行体制,从巩固、扩大本社图书发行市场做起。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好好学习一下民营书业的吃苦精神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