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之道

时间:2022-02-26 10:29:06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之道

摘要:宫崎骏电影中的庄周哲学不仅体现在画面和主题中,更体现在属性与底蕴上,从表层到深层反映出两者的深度融合以及审美价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优秀案例,宫崎骏电影与庄周哲学的融合建构起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共同体”,并借由影视符号的“嵌入式传播”消弭了跨文化传播中文化休克的可能性,使其获得广泛的受众认可并达成对庄周哲学的接受和喜爱,这对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之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宫崎骏电影;庄子;庄周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庄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其思想精髓中折射出的独特的哲学观,对世人反思与世界的关联以及自身待人处事的方法论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庄子思想及其哲学观不仅对国人产生影响,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韩国等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新时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产生了新的议题,作为产品的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不平等的传播窘境。以影视作品输出为例,外剧输入和国剧输出的比例严重失衡。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影视作品很难与发达国家制作精良的作品相抗衡,二是我国输出影视作品的过程中遭遇到跨文化传播中常见的文化休克。除了影视作品,中国文化的其他形态例如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在策略和效果上也不尽如人意。而在作为中国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却可以找到传播效果优良的案例,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电影作品中,就有着非常明显的庄周哲学的痕迹。可以说,这是为数不多的中华传统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其传播策略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参考意义。

一、从宫崎骏电影到《大鱼海棠》:庄周哲学的影像呈现与传播

(一)庄周哲学:宫崎骏电影的东方底蕴。在日本当代影视创作中,宫崎骏的作品无疑是最能够代表东方美学与哲学的。诸如《千与千寻》《幽灵公主》《风之谷》等作品,都有着非常显著和浓郁的东方元素。这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汉唐以前的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的影响,特别是《庄子》与庄周思想的影响。这种相通之处既体现在宫崎骏电影统一的自然崇拜倾向与反工业化情结上,也反映在浪漫主义的华丽想象与表现手法中。“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庄子以自然的朴素为美,把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视为最高最纯的美,所以要除去人为矫饰,让天地万物本真地存在,让人本真地存在,让艺术本真地存在。①宫崎骏作品的叙事背景多是充满原始气息的自然景致,如蓝天、旷野、森林、古堡、风车等。值得注意的是,宫崎骏并非对人类文明有着极端的抵触情绪,宫崎骏所抗争的更多的是过度的、戕害自然的现代工业行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古堡、风车、庭院、石子路这样有着原始或古典气息的景致,它们往往与自然融为一体,是作为自然人的居所的一部分,它们透出的无一不是朴实自然的情调。《天空之城》中有树木茂盛、绿草如茵的理雷帕特城;《幽灵公主》中有郁郁葱葱的森林;《龙猫》中有翠绿的远山、雪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田野和田间清澈的小溪;《回忆的点点滴滴》中有农田,等等。宫崎骏的创作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其间经历了原始的手绘到最新奇的数字技术,但宫崎骏的画风并未因受到时代或工具的影响而产生波动。这样的画风并非刻意维持,而是其作品内在底蕴的一种持续而稳定的输出。(二)《大鱼海棠》:庄周哲学的本土影像。2016年,号称十年打磨并屡经波折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公映,这部观众口碑呈现两极化态势的作品,在情节设计、人物对白等方面饱受争议———因为其画面、叙事与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极其相似;但它却引发了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神话、寓言、志怪类经典著作的一次集体追忆和重新认识。毫无疑问,《大鱼海棠》这样的国产奇幻题材作品给予了国内观众一次比较新奇的观看体验,它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具有东方哲学与美学色彩的奇幻世界;尤其是影片对《庄子》中所载的神话故事与形象的明显借鉴,更是掀起了一次国人重温经典的热潮。“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逍遥游》中流传最为广泛的鲲鹏传说无疑为《大鱼海棠》的创作提供了最初的灵感与文化基调,女主角的名字椿明显也是取自《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②而《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描述,也是《大鱼海棠》主要男角色名字“湫”的来源。这些看似浅显却饱含文化基因的“借用”实际上体现着影视创作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理念,这也使得最终的影视作品无论形态如何,均具有了普世传播的价值与空间。从宫崎骏电影的经久不衰到《大鱼海棠》的备受关注,其背后隐喻的是庄周哲学与影视艺术的深度融合———无论是表层的画面与叙事还是深层的属性和底蕴,庄周哲学都表达出独特的审美价值;而这种基于影视手段的表达突破了时空的桎梏,获得了受众的共鸣与回应。除此之外,从宫崎骏到《大鱼海棠》还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反向路径,即借由他国影视作品的成功催生本土影视作品的生产和表达,这种路径的特殊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庄周哲学对宫崎骏电影主题的影响

(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万物有灵,自成一体,是庄子“齐物”思想的要义,它始终贯穿于宫崎骏的电影作品之中。在他的动画长片处女作《风之谷》里,娜乌西卡以坚韧的姿态触动小王虫使其脱离蛊惑,并牺牲自我以阻止王虫大军的行进,最终感动王虫。这种不同种群或族群之间从矛盾与纠纷走向相互理解并最终殊途同归的情节在宫崎骏的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还有《千与千寻》中令人眼花缭乱、纷杂热闹的妖怪世界,实际上正是万物有灵思想的具体表现———形态各异背后是和谐共生的境界。虽然拟人化手法使宫崎骏电影往往遭到“儿童电影”或“纯真童话”的误解,但实际上宫崎骏作品的主题深度和表现手法远远不是一般儿童电影能够比拟的,隐藏在其“童心”“童趣”之下的是如庄子一般对世间万物一视同仁的理念与万物可以和谐自生的信心。(二)“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庄子•内篇•大宗师》中有关人力与天道之辩的这段描述一直被视为依从自然境界、减少人为干预的经典论断。在《天空之城》中,人心向往的乌托邦并非是科技发达、光怪陆离的“白银世界”,而是树木繁盛、花野延展、万物相安的“原始”自然。这种试图将经历过工业化和高科技洗礼的世界重新拉回其天然纯粹的童年时期的倾向,构成了宫崎骏的多部作品的基调,《风之谷》《幽灵公主》《哈尔的移动城堡》《悬崖上的金鱼姬》等,都是将科技与自然放在对立面的典型作品。即使在宫崎骏宣布“息影”的收山之作《起风了》这样并非奇幻色彩的现实题材的作品中,大自然也被视为治愈人心、缓解病痛、最终寻求和解之道的关键。庄周思想中对自然境界的推崇几乎贯穿于整部《庄子》之中。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庄周思想中对自然的对立面———“人为”的实施者———人,一样有着“复得返自然”的态度和要求。人应当力求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也是庄子“逍遥”主张的核心要义。逍遥并非教人随性随意、随波逐流,而是敬畏客观,遵循自然之道,从而弃绝人世之纷争,复归淳朴天然的善美心灵世界。在《幽灵公主》中,阿斯达卡通过和幽灵公主桑共同抵御破坏森林的幻姬,拯救麒麟兽于危亡,从而理解自然世界的力量与智慧。同样,在《风之谷》和《天空之城》中,类似的角色精神转变也有着十分明显的刻画。在《悬崖上的金鱼姬》里,男孩通过与金鱼波妞的相处,同样促成了敬畏自然、爱惜万物的天性觉醒。而抛去奇幻色彩,完全现实主义题材的《起风了》中,男女主角也通过在身处自然的疗养地的生活,最终发现与生活的和解之道与幸福真谛。③无论从主题与哲学,还是从手法与美学方面来说,宫崎骏电影与《庄子》及广义上的庄周思想的相通之处,并非空穴来风的牵强攀附,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东方文化一次遥隔古今、跨越时空的在影视创作上的呼应。而对于这种相通之处,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深入思考。

三、文化共同体与嵌入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之道

以上论述,将宫崎骏与庄子及其思想的关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思想、技术、美学等层面对二者的和谐融合作出了根源性的探讨。之所以将其视为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除了是因为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其传播的策略与效果更值得反思。一是构建文化共同体。从孔子提出的“天下大同”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平理念自古到今历久弥新。无论是“天下大同”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内核是一种“和平公约”,它不仅仅是消弭各种矛盾冲突的利器,更是促成文明与交流的前提。而在跨文化传播的视域中,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是一对经典的矛盾命题,其背后蕴藏着的是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的博弈。产生文化休克的根源,是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种文化的发源地时引发的文化焦虑,继而引起了文化排斥;其背后是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优越感,它将外来文化视为异质文化,极力阻止其传播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在理念上达成“文化共同体”的共识,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不是二元对立的相克关系,而应该是多元共生的相依关系。宫崎骏电影作品与庄周哲学思想的融合,正是由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走向包容的文化相对主义的生动阐释。二是化整为零的“嵌入式”传播。从传播策略上来说,以庄周哲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不适合以完整的产品形态进行影视渠道的对外传播,而更适合以碎片化的传播符号镶嵌在传播对象本土的作品中,这种间接合作的“嵌入式”传播会收获更良好的传播效果。以中国功夫电影的对外传播为例,传统的华语功夫电影是很难进入国外主流电影视野中的,哪怕是成龙、甄子丹等极具实力的武术明星,其动作影片也很难被好莱坞电影圈接受,更不用提宣扬中国功夫了。而事实也证明,成龙、甄子丹等人先是在好莱坞电影中饰演配角,以东方文化符号式的演出慢慢将中国武术渗透在好莱坞主流影片的剧情中;随着观众认可程度的提高,成龙、甄子丹等人的演出比重渐渐增加,继而推出担纲主演的影视作品,不仅自己有了立足之地,中国功夫也得以更好地传扬。反之,如果当初坚持以完整的华语功夫电影去硬闯好莱坞,结果很可能是引发激烈的排斥,使其彻底失去传播的阵地。无论是宫崎骏电影或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符号,抑或是外国演员在华语电影中参与演出,除了市场因素外,更多的是了解和掌握了这种低姿态的“嵌入式”传播的使用之道,使得文化具有了输入和输出的双向渠道,有利于改善文化对外传播的不平等现状。

总之,以宫崎骏电影中的庄周哲学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优秀成果,无外乎想从理念、渠道、技巧上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探寻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其适用性可能更在于影视传播的领域范围。而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新时期的中国文化形态多样、内涵丰富,其对外传播路径不单单是影视作品,应该是多种形态叠加、多种渠道并存的,因此它的对外传播策略会更复杂,更需要周密的探索与考证。

作者:谭力 黄菲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