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主任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

时间:2022-09-28 09:52:35

中职班主任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

[摘要]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这就使得一些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也越来越快,智能设备作为时代的产物,使得媒体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不仅影响到通讯、军事等领域,在教学工作中也深受其益,其中微博、QQ等为表现形式的新媒体技术形式最为普遍和深入人心。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当前网络背景下的中职班主任工作同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同行工作者给予批评和指正,并与之交流学习。

[关键词]网络时代;新媒体;中职;班主任工作

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数已经是“00后”,他们从小接触网络,手机与电脑比纸和笔更加熟悉,他们也更加习惯互联网,这就要求中职班主任要掌握学生的现状,适当利用新媒体技术。

一、网络时代新媒体对学生的不利影响

(一)信息真假难辨,无有效过滤。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与匿名性使得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尤其是其中带有煽动性与诱惑性的内容。与此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与机构造谣信息与观念不正的信息,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二)沉迷网络世界,厌恶学习。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下,家长、社会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存在偏见,大部分中职生都是中考失败的学生,入学的很大原因都是为了获取一个毕业证,这样就使得中职生群体自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认可,就将目标和眼光转向了网络世界,比如网络战绩、网络婚姻等。这些游戏和网站的存在本身并不是有害的,但在中职生这个群体中,它们对学生的影响是弊大于利。(三)网络影响增大,管理难度增大。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更新,让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更加广泛,也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在网络不发达、媒体传播速度慢、影响力小的情况下,校园事件并没有现在这样的普遍性、暴力化。现在的校园事件逐渐呈现低龄化、暴力化等特征,很大原因是学生受到了网络暴力思想的影响。而信息的便捷获取使得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受到极大的挑战,学生的作业不再是自己思考所写,而是从网上“借鉴”,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也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但这些知识的不确定及无过滤也增大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中职教师尤其是中职班主任对在网络时代的新媒体背景下如何管理班级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有的班主任坚定地认为网络、新媒体是管理的大敌,通过各种手段限制学生使用手机、接触网络等,但实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要在新的形势下更行之有效地管理班级,就应该抓住网络、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为我所用,通过网络与学生更加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二、中职班主任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

(一)加强网络学习,提高适应能力。要想更好地运用网络与新媒体管理班级,就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网络的发展使得汉语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每年网络选出的流行语在学生中间流行,如果教师听不懂学生说的什么,又怎么和学生沟通,怎么更好地管理班级呢?为了使网络的出现带来的“代沟”越来越小,就需要班主任、教师也了解网络流行语与网络文化,提高适应能力。(二)用好社交软件,加强实时交流。QQ是学生使用最多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个社交软件,所以班主任要利用好这个社交软件,加强与学生的实时交流。建立班级QQ群,教师作为成员加入,让学生成为管理者,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在群内教师作为“同龄人”参与其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群内的讨论及时掌握学生的想法,及时与学生沟通,正确引导学生。(三)开通网络直播,加强课下互动。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播。而一些紧跟潮流的学生已经开通了自己的直播,一些教师也通过直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职学生玩心重,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班主任要积极引导。比如在课上,教师可以开通直播或者学生打开直播,在网络围观下,学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假期的时候,可以在群内通知学生何时直播自己的假期生活,班内其他学生与班主任去参与直播,点赞、送礼物等实时互动,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四)创建班级微博,正确引导学生。舆论的引导作用在于重复播放,加深印象。一些网络上传播的事件以及其评论可以培养学生分辨真假的能力和对事物的理性看法。

微博作为网络上传播最快的途径,班主任要运用好微博这一工具。比如班主任创建班级微博、博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适当更新一些信息,帮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和更新对传统的中职班级管理提出了挑战,但同样也带来了机遇。新媒体技术不是洪水猛兽,运用得当也会对班主任的工作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陈万君 单位: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王光仑.论新媒体手段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7):63-64.

[2]刘晓慧.新媒体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