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有效开展扶贫开发论文

时间:2022-06-02 10:29:00

扎实有效开展扶贫开发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现状;对改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重点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贫困状况明显缓解、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贫困群众素质得到提高、存在许多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地方、扶贫资金的投入与扶贫任务的艰巨性不相适应、扶贫方式与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不相适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不相适应、资金管理手续繁琐与提高工作效率不相适应、扶贫机构自身建设与扶贫工作的复杂性不相适应、全体动员,加大扶贫投入、统筹兼顾,努力增加群众收入、突出重点,瞄准贫困群体、强化服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等,具体请详见。

一、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现状

自2001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以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村的各级干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重点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是贫困状况明显缓解。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以来,在上级扶贫部门的正确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井冈山革命精神,千方百计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永新县石桥镇白鹭村全村养殖鱼苗600多亩。户均超过一亩;井冈山市睦村乡靠种植油茶、果树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59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20,1万人。

二是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在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原则的同时,十分注重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近5年,全市投入扶贫资金19156万元,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扶持贫困乡、村农田基本建设项目2180个,扶持交通建设项目1060个,扶持电力建设项目53个,扶持文教卫生项目141个,兴建和改造乡村中、小学117所,乡村卫生院24所。永新县怀忠镇茶源村和石桥镇北岭村每个村小组都通了水泥路,交通重要条件极大改善。

三是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坚持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重点村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各重点村开展“三清三改”,使各重点村脏、乱、差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大有改观。永新县怀忠镇茶源村共有15个自然村,其中有11个自然村已实施了新农村建设,现在村内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同时,还为8.28万户贫困群众安装了自来水;建沼气池3.09万座,受益农户达3.13万户;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四是贫困群众素质得到提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作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近五年,全市扶贫系统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421期,培训12.3万人次。二是着力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我们按照政府扶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2005年以来,全市扶贫系统劳动力转移培训达42845人次,通过培训农民工劳务收入普遍提高。

多年来的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贫困地区群众也比较满意。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扶贫资金的投入与扶贫任务的艰巨性不相适应。由于种种原因,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一是贫困发生率高。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贫困人口200622人,贫困发生率达5.32%,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91%;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大多地处边远,道路不畅,有的地方甚至不通公路;水利设施欠缺,农村水旱灾害频繁,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普遍;教育、医疗、通讯等也普遍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扶贫资金缺口较大。

(二)扶贫方式与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不相适应。从调查情况来看,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群众增加收入的产业开发,有70%以上的整村推进资金用于了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产业扶贫的资金不到20%。由于修路、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比较简单,广大群众也普遍受益,建成后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发挥效益,基层干部容易产生成就感和提高群众满意度。而要帮助贫困群众增强造血功能,建立贫困地区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另一方面是要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素质。

(三)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不相适应。在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中,不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移民扶贫。无论是贫困户还是富裕户,全村一个政策,几乎毫无差别。要针对贫困群众实施特别优惠的扶贫政策,确保我们确定的贫困户是真正的贫困户,使我们对贫困户进行重点扶持,广大群众才能够心服口服。

(四)资金管理手续繁琐与提高工作效率不相适应。扶贫资金实行财政报帐制以来,有效防止了扶贫资金被截留、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充分发挥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但有的地方也普遍反映,扶贫资金报帐的审批手续过于繁琐,扶贫资金的支出,乡、村、村小组干部和经手人签字盖章后,要分别送县扶贫办、财政局领导签字和分管扶贫以及分管财政的县领导审批,有时村干部到县城往往找不到人,即使找到了,一次也找不全。有的项目扶助资金1—2万元,村干部报帐需来回县城好几趟,增加了村里的开支,不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五)扶贫机构自身建设与扶贫工作的复杂性不相适应。市、县扶贫部门普遍存在干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知识等方面的问题,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镇分管扶贫的领导变动频繁,乡镇没有扶贫专职干部。扶贫部门工作经费紧张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对改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全体动员,加大扶贫投入。一是随着各级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的扶贫专项投入。二是充分发挥农业、交通、水务、发改委、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部门的积极性,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通力协作,各记其功”的原则,促使各项涉农资金向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倾斜,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三是进一步深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定点扶贫和动员党员干部“1+1”扶贫工作,掀起社会扶贫的新高潮。四是进一步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要让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苦熬不如苦干”的道理,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国家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是必要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当地干部群众的自身努力,从内心深处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大大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真正做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业自己创,把勤劳致富变成贫困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统筹兼顾,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在扶贫开发项目的选择上,要统筹兼顾,不仅要重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更要注重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增收的问题。

首先,要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在产业的选择上要突出“一村一品”,突出地方特色,只有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才会有生命力,才有发展潜力。在扶持方式上,一是要建立示范。通过建立示范户、示范基地来带动产业发展,通过示范点开展技术培训。二是要由龙头企业或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服务。龙头企业或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农产品,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三是拓宽渠道,增加扶贫投入。国家投入的扶贫资金有限,要发展扶贫产业,就必须广开门路,不断增加投入,在尽可能多安排一点扶贫资金用于发展产业外,要努力争取信贷资金支持,扶贫资金用于贴息,使小额信贷资金用于产业扶贫。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发展“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储金会”,千方百计破解产业扶贫的资金难题。

其次,要千方百计拓宽贫困群众的就业门路。当前,务工收入真正成了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民工返乡严重阻碍了农民增收。在这种情况下,当务之急是拓宽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从调查情况看,科技文化素质低,缺乏劳动技能是贫困群众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以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为目标,大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劳动力专业技能,增加其就业机会。要促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与本地工业园区内企业加强合作,为企业开展定向培训,鼓励本地企业尽可能多招收贫困户劳动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促其尽快脱贫致富。

(三)突出重点,瞄准贫困群体。在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必须瞄准贫困群体,努力实现扶贫资金向贫困户倾斜的目标,使扶贫资金与国家各项支农资金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促进。其它支农资金搞普惠制,扶贫资金搞特惠制,资金使用上区别对待,让穷人从中获益更多。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工作。要按照国家提高后的扶贫标准,对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贫困户建档立卡,给贫困户发放扶助证书。二是扶贫资金必须突出重点,要向贫困户倾斜,重点扶持贫困群体。在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建立一套向贫困户倾斜的长效机制,移民扶贫的补助标准、产业扶贫的补助标准和劳动转移培训的补助标准,一般户和贫困户都要有区别,富裕户、一般户和贫困户不能同等享受扶贫资金。

(四)强化服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扶贫资金实行财政报帐制以来,对扶贫资金实行了封闭运行,资金拨付的请款制度、财务报帐的审批制度都非常健全,强化了资金管理,确保了扶贫资金专款专用。但是也的确增加了村干部的工作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县级扶贫项目资金管理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从群众利益出发,在不削弱资金管理力度的基础上,尽量简化一些不必要的审批手续,改革资金监督制度。一是将扶贫资金监督关口前移,在扶贫资金项目的安排要实行公告、公示制度,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二是严格对扶贫项目实行预、决算制度,由专业的人员对扶贫项目的开支情况进行审计,确保扶贫资金使用恰当合理。三是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实行招(投)标制度,杜绝工程项目发包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四是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审核日制度,由县分管领导牵头,县扶贫和财政部门每个月固定2天或3个半天为扶贫资金报帐审批日。扶贫、财政部门的领导和资金管理人员,分管县领导审批日都不得外出,必须集中办公、集体审批,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避免群众来到县城报帐时经常找不到人的现象发生,确保他们每次到县城都能办成事。

(五)加强领导,抓好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扶贫队伍的作风建设。各级扶贫部门要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第一信号,为群众排忧解难。扶贫干部要加强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要配齐配强扶贫干部队伍。扶贫开发不仅要实现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同时还肩负着增强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贫富差距的使命,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各级地方政府要为扶贫部门解决机构不稳,人手不足,经费紧张等问题。同时,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乡镇配备专职扶贫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