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探析

时间:2022-09-27 04:04:16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探析

职业标准是国家或行业依据不同行业对岗位知识、技能水平和基本素质的要求而制定的标准,通常以特定形式,作为行业或企业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随着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酒店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服务质量是酒店企业决胜的关键,而优质的服务主要来自于酒店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我国酒店产业是较早具有主动与国际标准接轨意识的产业领域,酒店产业实施标准化服务由来已久,如中国酒店行业星级标准就是中国服务行业最早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引领了服务行业的“星级”潮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校需要了解酒店行业的职业标准,依据职业标准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的差距

当前高职院校都在大力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不少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时积极与行业、企业对接,尝试在构建课程体系与选择教学内容时引入职业标准,但现实情况并不理想。就酒店管理专业而言,人才培养与行业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并未能与职业标准进行实质性衔接。(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程度不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施了多年,但是依然缺乏深度、有效的沟通合作,就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校企合作还是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顶岗实习方面。由于酒店行业的发展,以及劳动力流动加快,导致酒店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酒店企业在与院校的合作中更倾向于顶岗实习模式,因为这样至少能在毕业季时暂缓企业的劳动力缺口压力。酒店企业参与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往往也是基于上述原因而被动地参与,这也与院校的热切期望形成反差。因此,校企合作依然是院校主导,企业参与的模式,企业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校企冷热不均。就顶岗实习而言,企业为了减少培训成本,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相对固定,轮岗实习流于形式,这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对未来工作缺少基于真实工作情境的整体认识。尽管在校内学习中基于酒店工作岗位知识的理论学习是完整的,但是校内实践并不能完全替代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只有一个岗位,导致学生不能体验整个工作流程,难以真正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工学结合成效不明显,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难以提高,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二)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有脱节。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时一般都会和企业共同组建校企共建共管委员会,通过会议模式使校企双方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规划课程开发。实际上很多院校未能建立起校企共建共管委员会的常态运作机制,未能形成相关的议事程序和规则,一般只通过临时召集企业专家,组织一次研讨会议,就人才培养草案中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安排等发表简单意见,很少面向工作岗位做出具体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课程体系一般都是先由院校教师设置,再向企业专家征询意见,尽管也尽量考虑到了毕业生面向的岗位群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但是课程之间按照知识体系的排序依然明显,缺少了真正面向岗位的具体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大多数课程名称看上去合理,实际上却缺少针对性、目的性。虽然也有不少院校进行了面向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但是其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深入到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缺少专家的实际参与,分析的结果必然也是“想当然”,这样设置出来的课程体系势必缺少了职业特色,难以与职业标准有实质性衔接。(三)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有差距。高职酒店管理的教材内容中往往会出现与工作实际关联不够紧密等情况,教师依据岗位工作实际和职业标准要求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重构也往往显得不足。此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是现代服务业,服务人员的礼仪修养、沟通能力、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非常重要。基于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一般都会专门开设饭店服务礼仪、沟通技巧等相关课程,但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不少毕业生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离企业要求差距甚远。这说明学校尽管注重了课程设置,但是课程内容中职业素质的培养不足,也缺乏对专业的情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兴趣。(四)教师素质与职业标准有差距。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师多数是学业结束直接到院校任教,缺乏真正的酒店从业经历,企业实践经历基本限于几个月的企业挂职锻炼,因此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与酒店岗位的实际需求存在客观差距。校外兼职教师一般来自酒店行业工作一线或基层管理岗位,他们最熟悉酒店行业的职业标准,因此,学校需要依托校外兼职教师帮助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但在实践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兼职教师参与日常教学程度不高,更多体现于酒店顶岗实习阶段,即使在顶岗阶段,学生也是以参与酒店的集体培训为主,短时间完成后匆匆上岗,实际工作中兼职教师专门指导不足。可见,兼职教师的实际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培养出的学生离职业标准要求有差距。

二、依托现代学徒制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的衔接

为适应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依据职业标准的要求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当前,不少高职正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企业的主体地位,是在行业企业主导的真实工作场所开展职业教育。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强调: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见,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间的桥梁,解决学校教育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问题。(一)依托现代学徒制改革,建立基于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从体制上将教育与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院校需要与实施学徒制合作的酒店积极沟通,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要求,校企联合准确定位酒店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联合召开岗位工作过程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依据职业标准分解出从事酒店相关职业的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构建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设置与岗位核心技能的对接,将职业标准、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中,做到课程模块设置与岗位能力需求一致。在现代学徒制改革实践中,一些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构建了“1.5(学徒准备期)+0.5(准学徒期)+1(学徒期)”的三段渐进式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课程按照企业需求设置,教学场所以酒店的工作场所为中心,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高度融合。学生在“准学徒期”与“学徒期”的学习中将依次经历餐饮、客房、前厅等核心岗位的学习和实践,全面熟悉各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必须参加相应的岗位考核,通过考核者才可以进入其他岗位学习。一般通过考核的学员已经能够依据职业标准胜任岗位工作任务。在学徒期,通过进阶考核的学徒可进入酒店基层管理岗进行锻炼,企业指派优秀的基层管理人员担任师傅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基层管理技能,毕业后就能直接胜任基层管理岗位。(二)依托现代学徒制改革,设计基于职业标准的教学内容。依据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需要联合进行课程开发,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融为一体。前文所述的礼仪修养、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职业素质属于“缄默知识”,直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操作并不能真正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同时,学生也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实际的岗位操作中依靠自身的工作体验和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来获得。因此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一是需要校企专家联合研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对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并将其转化为课程模块,还可将酒店的技术标准作为课程标准,将酒店岗位考核要求及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学习内容,作为考核依据。教学过程设计应注重和工作过程的对接,充分体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二是要依据酒店行业职业素质的养成要求,在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时注重始终贯彻职业素质的教育。同时,将对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未来就业岗位的热情。三是依据现代学徒制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需要在实际的工作情境中、在师傅的传帮带中完成学习任务,酒店的工作场所将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这有助于缄默知识的获得,有助于帮助学生自觉形成思维范式,最终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三)依托现代学徒制改革,建立基于职业标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院校原有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要求。因此,学校需要依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建立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跟踪、反馈体系;防止企业为缓解劳动力短缺压力,利用现代学徒制使用廉价劳动力,忽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院校必须保障按照职业标准构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能够最终落到实处,按照预期目标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的无缝衔接。(四)依托现代学徒制改革,建立基于职业标准的双师队伍。基于行业标准进行“双师”队伍建设,打造校企混编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是以现代学徒制改革为契机,让专任教师深入合作酒店,了解酒店岗位的实际需求,学习掌握酒店行业最新的职业标准,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和业务水平,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二是按照现代学徒的培养要求,构建双导师制。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要求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构建双导师制,需要明确企业师傅的遴选标准、管理措施、激励措施,有助于让师傅真正积极参与到学徒培育的全程中去,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的优势。现代学徒制的模式有助于让校企双方教师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在现代学徒的培养中共同打造并提升团队整体素质,使教学团队结构更加合理。

总之,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注重发挥职业标准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优化、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这将有助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施,最终可以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的一致性,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真正相衔接,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作者:姚晓燕 单位:江苏省泰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