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绩效公共交通经营模式比较

时间:2022-06-05 11:19:28

运营绩效公共交通经营模式比较

【摘要】为比较国有和民营两种经营模式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绩效,选择了浙江省55个样本城市,以车辆、能耗与从业人员为投入指标,而以运营里程、客运量为产出指标,采用投入导向的数据包络分析(DEA)计算样本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运营绩效为因变量的Tobit回归显示,经营模式对运营绩效的影响显著于人口和GDP,这一影响主要来自规模效率而非技术效率。结果表明,推进民营化改革或提升国有公共交通系统的规模效率,是改善公共交通运营绩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公路运输;公共交通;数据包络分析;绩效评价

1、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事业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公共交通领域形成了国有和民营两大“阵营”共存的局面。由于地方公共交通供给体制与机制的形成有着复杂多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与历史渊源,实践中对“国有好还是民营好”一直存在争议。类似地,公共交通民营化取得长足进步的发达国家,从运营绩效角度进行公共交通运营模式比较的结论也不一致。一方面,西班牙、挪威和美国的实证研究表明,国有和民营公共交通绩效的差异并不明显,而且VicentePina与LourdesTorres(2001)认为民营与国有的绩效差异不受外部因素影响,FinnJor-gensen、PalAndreasPedersen和RolfVolden(1997)提出不应为提升生产效率而进行私有化改革,SuzanneLeland和OlgaSmirnova(2009)认为经营模式的绩效差异不明显的根源在于垄断经营导致缺少竞争和交易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瑞士、法国的实例分析发现,民营公共交通的绩效明显高于国有;更多研究认为,民营公共交通的绩效比国有高,是受规制环境、市场结构及所在城市社会与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显然,不同经营模式下公共交通运营绩效比较研究未形成一致结论,有必要从运营绩效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角度进行探索。而且,国内公共交通经营模式与运营绩效实证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尝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方法,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角度分析公共交通运营绩效影响因素,比较两种经营模式下运营绩效的差异,旨在为公共交通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2、数据描述

2.1样本选择。样本选自2015年《浙江省城市公共交通年度综合报表》,该报表共包含浙江省67个县及县以上城市的公共交通行业统计数据。为进一步明确经营模式对运营绩效的影响,剔除了国有和民营混合经营的11城市及数据不完整的1个城市,保留了55个城市作为本文数据包络分析的决策单元,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城市38个、私营或个体经营的城市17个。2.2变量选取。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投入要素为车辆、人员和燃料,通常选择公交车辆标台数、从业人员数和能源消耗量三个投入指标,其中从业人员包括驾驶员、乘务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由于公交车辆消耗燃油、天然气、电等不同燃料,这里统一折算为标准煤。同时,运输产品的无形性使其产出的度量复杂且具有争议性,车辆行驶里程(车公里)、客运周转量(人公里)、客运量(人次)、营业收入等在不同情况下均会被用作产出指标使用。不过,由于客运周转量(人公里)作为产出指标容易导致公交企业为获取补贴而产生无效行驶里程,同时考虑各地票价差异会对公共交通运营收入产生影响,因而借鉴Karlaftis的做法选择运营里程和客运量作为产出指标。具体投入和产出指标如表2-1所示。

3、结果分析与讨论

3.1绩效评价结果。从系统规模、技术条件和运营管理两个层面考虑,进一步将公共交通经营绩效分为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公共交通系统技术效率是管理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下的绩效指标,规模效率是车辆、人员规模等因素影响下的绩效指标,综合效率是给定产出下给予最小投入时的绩效指标,等于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根据这一细分和上述指标与方法,可计算出浙江省55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营绩效,样本城市绩效值总体分布如表3-1所示。表3-1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分别给出不同运营绩效指标的统计值及各区间的城市数量。在表3-1上半部分,综合效率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254、平均值0.752,表明浙江省公共交通行业整体运营绩效并不理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4.8%);而且,技术效率(平均值0.883)比规模效率(平均值0.858)略高,也都有一定改善余地。从表3-1下半部分可以看出,综合效率为有效(效率值1)的城市有12个、占总体的21.82%,综合效率值小于0.6的城市有14个,表明浙江省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绩效呈两极分化;相比较而言,技术效率有效的城市26个、占总数的47.27%,表明浙江省公共交通全行业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较好;规模效率有效的城市12个、占总体的21.82%,但规模效率值位于0.900-1.000的城市有28个、占总体的50.91%,表明浙江省公共交通系统的规模效率进一步提升潜力较大。3.2经营模式比较。由于不同城市公共交通绩效值差距较大,有必要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通常,影响公共交通经营绩效的既有城市人口、经济规模等,也有经营模式、产业政策等因素。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出行需求、经营模式等影响因素,兼顾统计数据获取的可能性选择了GDP指标表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表示出行需求量以及国有和民营两种经营模式,用来分析公共交通运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由于运营绩效值为0~1,且影响因素既有连续变量又有离散变量,故采用Tobit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的显著性,这样有效处理因变量非负时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克服OLS回归带来的偏差。将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作为因变量,利用Stata14软件进行Tobit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2所示。总体来看,三个模型拟合度均较好,综合效率与GDP的正相关不显著、与人口显著负相关、与经营模式显著正相关,表明人口数量越大、综合效率越低,并且民营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效率比国营的好;技术效率与GDP和经营模式的正相关不显著、与人口的负相关也不显著,表明技术效率更多受系统内部的技术与管理因素影响,GDP、人口与经营模式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大;与综合效率类似,规模效率与GDP的正相关不显著、与人口的负相关不显著、与经营模式显著正相关,表明民营的规模效率比国营的更好。因此说,经营模式对综合效率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经营模式对规模效率的影响而非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经营模式对公共交通系统经营绩效、特别是规模效率有显著影响,经营模式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技术效率受经营模式影响较小、受技术与管理水平影响较大。民营公共交通系统的规模效率高于国有,国有与民营的最大、最小值基本相同,说明两种各自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民营城市规模效率在0.900以上的城市占比(76.47%)明显比国有城市(39.47%)高得多,说明民营经营模式的规模效率更好。采用民营经营模式,有利于通过提升公共交通系统规模效率来改善运营绩效。

4、结论

从实证角度出发比较了公共交通系统国有与民营两种经营模式下的运营绩效,采用车辆行驶里程和客运量为产出指标的数据包络分析,发现民营公共交通系统实现更高的规模效率,这一结论对于政府制订和调整经营模式相关的公共交通产业政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公共交通行业统计数据不完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影响因素的选择和结论的科学性,以浙江省为例的研究结论也难免存在地域性不足。不过,随着行业管理信息公开、数据共享及统计工作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经营模式研究有必要考虑到服务质量或乘客满意度等因素。而且,随着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第三方测评逐渐被各地方政府所接受,可通过将第三方测评结果、经营违章大数据等作为量化指标来实现,有利于通过实证方式对国有经营模式所具有的服务质量优势进行验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有与民营两种经营模式有一定互补性,地方政府应谨慎推行“国进民退”,应基于不同的管制目标与地方实际情况,分类选择合适的公共交通经营模式,制定相应的公交战略。

作者:王伯卿 单位: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