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公民网络参与研究

时间:2022-05-27 11:10:42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公民网络参与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公民表达利益诉求、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渠道。然而,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相关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电子政务建设不完善、政府回应不及时参与存在非理性行为。为了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更及时有效的听取公民的意见,实现政民之间的良好互动,需要分析和探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优化公民网络参与平台、树立正确的公共服务理念及提高公民综合素质与能力等,为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制定;公民网络参与

公共政策是国家对资源合理调配、利用及协调经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政策,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国家安定和谐。公共政策的作用日益突显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其中西方学者对其做出了相关界定,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家,即国家具有立法权的人员制定并有行政人员执行的相关法律和法规;戴维·伊斯顿伊斯顿指出公共政策是政府部门对社会价值进行的权威分配。我国学者宁骚认为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所制定的,是经过政治过程后所做出的选择,其目标性较为明确,即为使公共问题得到解决,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方案。陈振明教授指出,所谓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等在某一特定时期为服务社会政治、经济等目标所实施的政治行为或行为准则,其是多种政策、措施、方法以及条例的总称。公共政策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府等为制定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规范社会管理,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社会发展趋于复杂化,单一主体已不能应对当下环境,公共政策的制定也不能仅依靠于某个部门,为更好的保证公共政策的质量及适用性,需要广泛听取各社会治理主体的想法及意见。制定公共政策的程中充分听取民意,发挥民主作用,是推进多元主体社会治理的重要体现。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网络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逐渐成为公民表达自身意见和利益诉求的方式。党的五中全会提出,着力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的建设,以此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健全数字政府,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度,完善参与方式,保障公共政策的顺利制定及实施。在实际中,由于电子政务建设不完善、回应公民不够及时等问题,政府网上行政效率较低。随着参与渠道的便捷化,公民的综合素质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参与过程中出现一些非理性行为。本文通过探索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优化对策。建立和完善数字政府,畅通信息公开和听取民意的渠道,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1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相关问题

互联网、大数据推动着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成了我国政府行政的新气象,也多次强调要将互联网信息建设提高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以实现互联网在新常态下的“大作为”。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从公民参与、政府建设角度均存在不同问题。

1.1电子政务建设不完善

电子政务发展对透明政府的建设,公民参与方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机制体制不完善,公民网络参与渠道不健全,实施效果不明显。从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现状可看出,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比较发达的城市建设相对完善,大部分地区由于发展水平不均,自动化水平较低,整体电子政务建设有待提高。国家着力“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客户端)政策的制定,为电子政务建设与提供了理论指导。各地政府也纷纷建立了网上问政平台,但实际运行中,大多门户网站形式单一,信息公开更新不及时,出现微博微信内容停滞,无人打理现象。一部分地方政府对网站建设与管理不够重视,内部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没有设立专门的政务网站管理岗位。网站的设计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未能及时在网上公开信息及听取民声。

1.2政府回应不及时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最大程度上保障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是每一个人民公仆的职责,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更好的了解和回应相关诉求。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目的是表达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诉求,提出意见之后往往希望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与解决。而政府在建设门户网站时,只考虑到公开政务信息,没有充分考虑到需要听取公民的心声,并及时的给出回应。实际上,部分政府部门虽然在各类网络平台尤其是政府门户网站上建设了很多互动版块,但政民交流的实质性不强。出现公民单方面的表达诉求没有得到回应,政府仅限于公开信息的情况。特别在涉及广大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政策时,对于公民的想法及疑问,政府官方没有及时的做出解释和回应,公民不了解情况下的妄加猜测引起各种负面舆论,往往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形成一定的阻碍。

1.3公民参与存在非理性行为

随着网络参与度越高,公民的素质道德就逐渐突显出来,在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的非理性、无序性甚至违法性行为频繁出现。当公共政策涉及一些特定的利益相关时,及易引起公民的情绪波动。如某些公民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时,会出现任意的宣泄个人主观情绪、甚至诋毁公共政策的相关制定者,谩骂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情况,引发了社会混乱。一些公民在不了解国情、实际的情况下,盲目冲动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不顾后果的发表自己的言论,产生极端、狭隘的观念。除此,公共事件突发时,相关决策信息会引起多家媒体的争相报道,信息传输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观点。而公民信息处理水平能力有限,对网络舆论的真相难以辨别,就会掺杂过多的个人情感,对事件进行盲目、非理性的评论,危及社会和谐稳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同时对整个政策的制定都是有很大影响。

2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优化对策

网络政务平台日益成为公民表达诉求,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及监督权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公民参与秩序、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民主性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所以,通过分析和探索,提出优化对策为保障公共政策的有效制定、公民的有序网络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2.1优化公民网络参与平台

为更好的实现网上问政,政府部门建立了多样化的网上平台,但存在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实际网上平台发挥的作用不明显。政府需要根据相关指示精神,建立健全数字政府,加强网络的基础信息建设,通过建立信息公开、新闻发言人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广泛利用大众传媒、新媒体等手段向社会社会事务信息并公开征询公民意见和建议。针对我国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需要加大经济扶持力度,建设和完善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相关网络平台,以优化公民网络参与的途径。同时,政府应重视电子政务的应用与管理,及时、正确的消息,主动公开与政策议题相关的政策信息,包括政策目标、政策质量要求等。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收集民意,听取公民的想法,进一步保障政策的科学性及可实施性。

2.2树立正确的公共服务理念

整个经济社会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的社会环境,政府需要加快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党的四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坚持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建设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针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听取意见范围不全面、相关程序不规范,意见采纳及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政府还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设施的配备。同时,着力转变行政人员的思想观念,及时回应公民的诉求,耐心解答政策方面的疑问,消除公民对公共政策的误解,避免形成负面舆论,引起社会混乱。政府应该具备较强的公共服务意识和理念,时刻把为人民提供服务,为群众解决难题放在首位。明确公民参与渠道创新的主要是充分和广泛的听取民意,保证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为之后政策实施的可行性提供有力保障。

2.3提高公民素质与能力

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能有效实现公民有序利用网络资源。首先,重视提升公民的综合素质,纪律、道德、文化等素质。素质的提高能使公民更加坚定立场信念,准确的辨别、明晰事物的性质。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遵纪守法,时刻约束好自身行为。加强公民维护切身利益的能力,并通过正确的渠道合法合理的参与到其中,表达自身诉求和想法。现使用较多的公民在政府门户网站和相关网络平台表达意见,虽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公民也需要理性、有序的表达意见。通过综合素质的加强,公民意识到为自身所表达的意见负责任,理性的政治参与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其次,培养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参与能力,公民在进行网络参与问政时,需要明确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前悉知相关流程,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和想法。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国家政策、时事新闻和政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此培养公民的政治觉悟。不断加强公民政治素养,才能提高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科学民主决策日益受到关注,并且体现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常常采用听证会、民意调查等方式听取民意,由于诸多因素,实际公民的广泛参与度不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公民偏向于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政府的信息公开,并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当中,参与度提高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从政府和公民两个角度分析了目前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相关问题,包括电子政务建设不完善,政府回应不及时,公民参与存在非理性行为等。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公民有序参与,提高政府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包括优化公民网络参与平台,树立正确的公共服务理念,提高公民素质与能力。建立健全我国数字政府,完善电子政务建设,让公民和政府形成一个良好互动,完善政府管理工作,保障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具合理性和合法性,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马斌,夏梓莹,申伟宁,等.互联网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与提升路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0,20(01):22-26.

[2]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化,2005:185.

[3]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0.

[4]陈酉.“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8):292-294.

[5]龚丽萍.网络时代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8.

[6]闫秀娟,刘海琴.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报,2018,(04):37-40.

[7]韩青.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微”网络参与的路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9.

[8]赵思洋.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研究[D].长春:东北财经大学,2018.

作者:周静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