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造业工会的调研与思考

时间:2022-06-09 03:12:16

关于制造业工会的调研与思考

一、朝阳区制造业企业及工会总体情况

(一)企业总体情况

北京市朝阳区制造业工会覆盖企业近五十家,涵盖职工11694人,其中女职工4990人,农民工4318人。从企业性质划分,涵盖单位全部为非公有制经济体。企业性质以民营企业为主,此外也包含国有改制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见图一);从经营领域划分,三分之二以上企业主营业务集中在第三产业,传统建筑业及制造业等第二产业企业约占涵盖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在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经营领域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服务业及房地产开发等为主(见图二)。

(二)企业工会组织情况

朝阳区制造业工会覆盖47家独立的基层工会,其中包含行业工会1家(石材行业工会覆盖企业12家)。覆盖工会会员共7588人,其中包含女性会员3235人及农民工会员3001人。

二、工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工会组织力量薄弱

1.组织基础薄弱

一是企业主和职工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对《工会法》、《劳动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对工会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一些企业职工不了解、不知道工会是干什么的,认为加入工会没有看得见的好处,对加入工会没有兴趣。二是为加快非公企业工会组建步伐,完成上级工会下达的工会组建任务,在先组建后规范的思想指导下,企业普遍采取物色几名人员,征求企业主同意、上报、批复的简单方式组建工会,导致有些职工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工会会员,致使工会组织没有群众基础;企业职工流动性大,没有建立起会员组织关系随劳动关系流动的动态管理机制,造成部分会员的流失。

2.工会干部兼职化已成趋势

有的工会干部能够利用兼职的有利因素,合理运用权利资源为职工谋利益,有力促进工会工作,但是这在非公企业中毕竟是少数,能够把兼职优势转化为工会工作强势需要的几个条件,比如老板开明、党组织健全、工会干部本身素质高等在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多数工会干部因兼职过多而无暇顾及工会工作。有的端老板的碗,干老板的活,工会工作基本不过问。还有的由中层干部和一般员工兼职的工会主席,由于地位差异和岗位的束缚,更难以独立的开展工作。有的工会主席并没有严格履行选举程序,只是由老板指定的亲戚朋友担任,更是对老板俯首贴耳,言听计从,从而导致工会工作很难摆上位置。

3.工会干部素质普遍不高

相当一部分工会干部初涉工会工作,对工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工会业务还很陌生,开展工作无所适从,多有茫然困惑之感。使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大打折扣,工会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很难确立起来。

4.在工作指导上缺乏适应非公企业特点的运行机制与活动方式

针对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形式多样、会员成分复杂和流动性大的实际,在指导非公企业工会工作中,压任务下指标多,给方法手段少。

(二)工会工作推进质量不高

1.工会组织凝聚力不强

大多数非公企业工会建起来了,但没有转起来、活起来。少数企业工会活动流于形式,有的只是做一些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满足于一般文体活动;不少非公企业工会建会以后处于“失职”或“失位”状态,工会工作没有重点,不能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工作,活动没有计划,形式单一;甚至有的企业工会徒有虚名,从不活动,至于工资协商、集体合同、职代会建设等涉及职工权益的工作,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几乎处于空白,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不强。

2.维权工作不到位

一些非公企业工会的职工民主参与机制缺失。有的企业涉及职工工资、福利、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等有关切身利益的事项不同工会协商,更不公开,企业职工基本没有话语权。职代会制度在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即使建立了也逃脱不了走形式的厄运。不少企业建立了集体合同制度,但只签订,不协商,签订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以及条款笼统,内容模糊,合同质量不如意的问题仍比较普遍。由于担心自己的饭碗和前途,一些工会干部不敢理直气壮地履行维权职责,工会维权难的问题在非公企业没有根本性的解决。

(三)工作场地、经费缺乏保障

由于大多数非公企业都在商务楼宇中办公,可以说寸土寸金,要老板拿出钱租房子作为工会活动场所难度较大,因此大部分非公企业没有专门的工会活动阵地和办公场地。一部分非公企业工会经费虽然有独立账户,但是工会经费仍然需要通过老板的批准才可以使用。另一部分非公企业工会由于企业效益不好,工会账户余额不多,因此不能时常租借活动场地开展活动,年复一年,工会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少,这样很难吸引更多的职工参与到工会的各项活动中去。

三、思考与建议

(一)夯实企业工会工作基础

第一,夯实企业工会的组织基础。一是健全机构设置。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会机构设置指导意见,在选举工会委员会的同时,选举产生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劳动监督、劳动保护、劳动争议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建立“企业—车间—班组”基层工会体系。二是通过宣传、引导和服务,增强职工入会的热情和内在动力。通过发放京卡•互助卡、维权手册等会员优惠服务等措施,把入会与增强会员意识结合起来。第二,夯实企业工会的干部基础。一是指导企业工会制定选举方案、规范选举程序,把好资格审查关,确保将素质较高、热爱工会、职工拥护的人员作为工会主席人选。二是逐步推行公开招聘工会干部制度,积极推进企业工会干部的职业化、社会化进程。要改变老观念,采取新思路,可以拿出部分工会经费,建立与现行工会组织体制相适应的工会干部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会干部,把他们选派到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工作,建立一支广泛活跃在基层、而经济利益又不受制于企业行政的基层专职工会干部队伍,使之成为中小企业工会工作的骨干。第三,加强与企业方沟通协调。通过有益的沟通协调,使企业行政方了解工会的性质、工作和作用,力争实现相互促进、实现双赢。

(二)推进基层工会维权机制建设

第一,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保障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根据《劳动法》和《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根据企业发展和职工意愿,不断寻找达到企业和职工“双赢”的平衡点。第二,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保障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其一,要积极推行建立以职代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突出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督促《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行。在条件未成熟的非公有制企业,可通过劳资协商恳谈会、职工民主议事会、职工意见箱、厂长(经理)接待日、职工代表列席行政办公会等形式,引导职工群众及时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为逐步推行职代会制度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其二,积极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坚持对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规章制度要公开;涉及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保险交纳情况要公开;涉及劳动安全保护情况要公开;涉及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商的签订、续签和履行情况要公开;涉及辞退职工和处分职工的情况和事由要公开。其三,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大宣传,使企业方深刻认识到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是妥善处理劳资双方矛盾和问题,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以及推动企业发展的有力方式。第三,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监督机制,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权。建立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网络,建立由工会牵头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签订劳动安全生产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开展“安康杯”和安全生产企业创建活动,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第四,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要坚持“基层为主、调解为主、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劳动争议问题解决在基层。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完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积极指导企业工会调解员学法用法,坚持依法调解和依法维护,有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第五,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建立困难职工档案,通过争取企业行政支持一点、工会经费拿出一点、职工群众自愿捐出一点等办法,设立专门的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制定运行规范、公开透明的帮扶制度,对不同类别的困难职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扶和救助,对特殊困难职工,企业工会还可以向上级工会请求适当支持。

(三)加强基层工会的服务指导

第一,建立工作联系制度。通过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坚持到基层工会和重点企业工会了解工作情况,掌握基层工会的实际状况,帮助其理清思路、破解难题,推动工会重点工作落实,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作用。要定期集中研究各联系点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对制约基层工会工作发展的普遍问题要着力予以解决,对适应职工群众需要和基层工会工作实际要全力推进,对不适合在基层工会普遍开展的工作要及时调整,做到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工作部署贴近基层,工作方法适合基层,提高“服务职工群众、服务基层工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激励制度。要根据全系统工会工作的发展现状,科学制定基层工会指令性工作计划。这类计划不宜多,具体要求也不能过细,但一定要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点,每年年底要对部分指令性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查考核和评比。同时,也要结合基层实际提出一些指导性工作目标。这类目标主要是指导工作基础较好、工作力量较强的基层工会,不断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全面发展。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以及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基层工会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指令,多一些因地制宜、少一些整齐划一,多一些热心服务、少一些检查评比,更好地调动基层工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第三,建立立足于服务基层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组建讲师团送教上门、建立网上课堂、开办工会干部培训班等办法,提供形式多样、符合基层实际、以免费培训为主的干部教育培训服务,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覆盖面,提高基层工会干部的业务能力。通过免费脱产培训,有重点地培养一批既有较高法律法规和工会理论水平,又精于基层工会工作的业务骨干,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效应。不定期组织基层工会干部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丰富基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形式,拓宽基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渠道。第四,建立支持基层工会工作的经费投入制度。牢固树立工会经费要“为职工服务、为基层服务”理念,合理安排资金,使有限的经费尽可能向基层倾斜。当前要通过建立支持基层工会工作的经费投入制度,着力解决以下问题:通过租赁、整合、借用、合用等方式,鼓励基层工会兴办职工活动场所,并按照使用面积和设施投资总额比例,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以奖加大对企业工会的经费补助,积极解决企业工会的活动经费短缺问题;走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路子,为企业工会配备一批专职工会干部,解决企业工会无人干事的问题;加强困难职工帮扶力度,解决基层工会无钱帮扶困难职工的问题。此外,通过开展有效的审计监督,依法审计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促进工会经费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本文作者:北京市朝阳区制造业工会课题组工作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制造业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