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商行绿色信贷发展

时间:2022-05-14 06:07:00

透析商行绿色信贷发展

一、绿色信贷的涵义

绿色金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其中将环保意识纳入绿色金融最强有力的体现就是绿色信贷。它表示信贷只流向具有环保责任的项目或者是企业。绿色信贷的本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和完善金融工具。当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重视绿色投资理念时,一些准则也应运而生,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赤道原则”,它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它的意义在于辨别、分析和管理金融机构在项目融资中的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的SWOT分析

1.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优势(Strengths)。

1.1资金实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建设中为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有力的支持了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截止2010年6月,全部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从2003年的-2.98%上升到2010年二季度末的11.1%,拨备覆盖率也大幅增长至186%。2010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中,来自中国的银行从1989年的只有8家上榜增加至84家。在管理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价值意识、资本约束意识、风险管理意识和品牌意识深入人心济资本、经济增加值和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等先进管理方法得到重视和应用。银行业公司治理基本框架已建立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持续增强,业务操作流程不断优化。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开发内部评级法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银监会的倡导,主动改变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努力满足小企业多样化、个性化和“三农”发展的融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业务功能也大大扩展。

1.2是银行业审慎监管框架逐步成熟。近年来,银监会建立了包括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杠杆率、大额风险集中度比例控制、流动性比率等在内的全面风险监管指标体系,探索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监管和动态拨备的监管框架,强化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防火墙,加强股东监管和关联关系控制和利益冲突监管,提出了房贷比率控制等一系列简单、透明、有效的监管政策。出台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对贷款风险管理和支付流程进行了革命性改革。银监会成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正式成员,综合并表监管能力也逐步得到国际认可。

2.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劣势(Weaknesses)。

2.1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绿色信贷的专门人员、机制以及制度,信贷人员对环保政策法规了解较少,现有的人才结构无法满足绿色信贷项目实施和环境风险评估的需要,这严重制约了绿色信贷的深入开展。此外,缺少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缺乏对环保也已的经济扶持,对于环境保护做得好或者是从事有利于环境行为的企业,如:新能源、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的企业,银行缺乏有激励性的经济政策。

2.2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的,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知道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以及内部实施细则,而且目前各大银行只是依照央行的绿色信贷发放原则自主地理解与执行,同时各大银行都有各自的信贷审核标准,甚至同一个银行系统的不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标准,这也给绿色信贷标准的统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的机遇(Opportunity)。

3.1我国绿色信贷市场前景广阔,绿色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我国人口众多,对绿色信贷的需求量大。而如今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国家一系列的节能降耗项目的实施,节能融资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

3.2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目前我国正处于战略转型期,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变,还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政府宏观公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环境管理能力有所增强、环保执法力度有所加大、全社会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有所提升、环境领域也开始引入市场机制,这些都为我国实施绿色信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我国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的威胁(Threats)。

4.1政府环境考核制度不健全和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仍然以GDP的增长为政府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而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仍然是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就业的重要源泉。因此,我国地方政府对高能耗行业的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加之环保部门和银行均受到地方政府的管辖,就难免会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这就阻碍了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的推行。

4.2我国银行业缺乏绿色信贷的法律制度保障。虽然从2005年开始,我国中央到地方就陆续制定了一些绿色信贷发展政策,但是政策相对宏观、操作性还不强,有的甚至还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撑。而原来我国银行业信贷投放时所依据的《贷款通则》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适应当前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的战略举措

商业银行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战略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在信贷理念、信贷理念、信贷流程和信贷产品的设计等各个方面体现社会环境意识,将社会环保标准贯穿在信贷审批的各个环节之中。

1.从战略高度重视银行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关注环境保护不仅是银行的社会责任,也关系到银行业务的开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作为现代银行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充分考虑多元化利益主体的诉求,调整单纯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的营运思路和模式,履行银行的社会责任。

2.提高银行内部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能力。有效的环境以及社会风险管理有助于贯彻实施国家的绿色信贷政策,又助于减少银行不良资产,进而提高经营绩效。具体做法主要包括:银行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宏观环境经济政策,适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建立识别环境风险和检验风险程度的职能部门,分步分层地培训内部管理层和业务人员,使银行内部人员既具备银行专业知识,又兼备“绿色”政策分析能力、环境知识、了解我国环保监管体系等方面的素质。

3.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应设置专业机构、聘用专门机构对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引进外部咨询公司或环保业专家,设立银行内部环境风险预警以及评估人才储备库;借鉴外国银行的做法,广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使信贷人员深入了解国际绿色信贷模式。定期为信贷人员开展绿色信贷相关培训。讲授环保专业知识,提高各级守信人员识别、判断风险的能力;简历独立的授信评审工作制度,适当集中一部分重大环保节能项目的审批权限,设立风险经理制度,重视贷后跟踪管理工作;遇到棘手的项目审批问题,应该及时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并且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安全快递的实施绿色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