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绿色信贷革新与跨越

时间:2022-09-01 10:55:07

国内绿色信贷革新与跨越

为进一步推广低碳理念和创新低碳金融服务,我国商业银行对现有绿色信贷制度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初步形成了“低碳信贷”概念。低碳信贷,顾名思义,就是在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制度基础上融入低碳概念,将原有绿色信贷模式进一步专业化为两维低碳信贷体系(见图1):一维是低碳企业贷款。进一步加大低碳产业、低碳企业规模化信贷的投放力度,力求低碳经济信贷化,助推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全面开展;二维是CDM下CERs贷款。借助全球碳权交易市场发展平台,对CDM项目下CERs进行贷款。一方面可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节能减排资金援助和节能技术,另一方面可促进一维低碳企业贷款中低碳企业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

一、国际银行业的绿色信贷创新

(一)环境融资产品———低碳经济带来的银行融资产品创新

为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很多发达国家企业转向对环境友好型项目,如环保技术、节能、水循环设施、垃圾深埋生产沼气、林业再造项目、环境管理系统等以及再生能源项目,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的开发。据估计,其中仅污染物减排技术市场规模就近4000亿美元,无疑为西方银行业提供了广阔的信贷市场。环境融资项目一旦被开发成为环境融资产品,银行业的信贷杠杆效应将进一步深化。例如,近年荷兰国际集团在荷兰银行的绿色信贷政策的协助下,针对特定环境问题,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推出一系列环境融资产品,不断进行低碳融资产品的创新。

(二)碳交易与碳金融产品———银行业助推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碳交易。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发达国家通过CDM方式抵偿自己在公约中规定的减排份额,使得全球碳交易的需求量在未来5年间预计为每年7亿至13亿吨,按每吨20美元至50美元的价格计算,则形成了一个年交易额高达140亿至650亿美元的国际碳权交易市场,巨大的碳交易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法国兴业银行与荷兰银行等著名银行金融机构已纷纷增设碳交易基金,扩充碳交易业务,实施能效贷款项目,从中赚取佣金、利息以及金融中介服务手续费。

2.碳金融产品。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碳金融产品主要包括基于碳排放额度的衍生产品以及碳基金。国际专业投资银行通过投资管理碳基金来为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从中获取可观的财务回报。英国伦敦专业投资银行在中国主要开展CDM方面业务,以买方身份去开发和收购项目中经核证的减排量,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生物燃料、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垃圾填埋及垃圾填埋气体应用、水泥余热、地温余热回收,高炉煤气、生炉煤气等。目前该基金在中国有6000万CERs,发改委审批项目有30多个,CERs中国市场交易价格在8-12欧元之间,则通过投资该基金该银行可获益144-216万欧元。

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创新经验总结

(一)上海交通银行———用好信贷价格和担保的杠杆放大效应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机制上对绿色信贷政策进行创新,用好信贷价格和担保的杠杆放大效应,对低碳和高碳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分而置之。对低碳经济结构或新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优化对待,实行低息、财政贴息、财政担保、进出口退税补偿、扩大信用保险范围等优先扶持政策;对暂未列入国家淘汰范围但实属高碳经济结构的生产和消费提高信贷门槛,实行高息、提高担保条件等信贷限制政策。

(二)中国建设银行———绿色金融服务一条龙在金融服务创新领域推出了绿色金融服务“一条龙”系列,包括“绿色融资”、“绿色管家”、“绿色能效”、“绿色生活”和“绿色公益”五个子方案。旨在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满足环保行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深化与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与环保公益组织的业务合作,拓展环保领域的新商机。

(三)中国工商银行———推动“三新产业”信贷市场发展紧随国际国内低碳经济政策走向,切实扶持低碳经济项目,选取低碳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三新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技术产业作为创新绿色信贷政策切入点,从拓宽市场、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角度逐力节能环保信贷项目的发展领域。在对“三新产业”放贷过程中,工行建立了从节能环保、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对所有贷款项目进行分类的标准,专门在信贷管理系统中启用了“绿色信贷项目标识”,据此标准对所有贷款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大大提高了放贷效率,节约了放贷成本。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对现有绿色信贷模式进行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贷款产业专业化,贷款标准区别化,贷款项目分类管理化;二是,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诸如一条龙的绿色金融服务,旨在促进贷款企业向低碳方向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低碳信贷的建议

(一)制度创新

1.建立低碳信贷内部机制。商业银行内部构建两维低碳信贷体系,一维是低碳企业贷款,二维是CDM下CERs贷款,两维体系可以相互促进,和谐共生。通过向CDM项目下CERs进行贷款,引进发达国家先进节能减排资金援助和先进技术的同时又促进低碳企业贷款中低碳企业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真正实现了低碳信贷体系内部的循环可持续。同时,商业银行可以借助该体系创新碳金融产品,研究开发碳基金以及证券化的碳权衍生金融产品,在低碳经济时代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2.形成低碳文化。商业银行内部自上而下地形成低碳文化,培养信贷促银行、银行促金融、金融促经济的低碳一体化理念。管理层在战略制定上应该倾向于低碳信贷的激励政策,鼓励信贷部门向低碳产业、低碳企业倾斜,并通过价格、税收、利率和保险等经济手段制定优惠的信贷政策,鼓励各级政府和企业建立一套长期有效低碳发展机制。

3.健全低碳信贷人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由于比较缺乏对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条文全面了解的低碳信贷管理专业人员,制约了低碳信贷政策在商业银行内部的有效开展。因此,商业银行在加强内部信贷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应广泛吸纳来自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信用评级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和企业界等具有低碳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积极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保证低碳信贷企业考察标准,依照切实计算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收益是否能够覆盖信贷风险的专业背景制定,防范低碳信贷风险。

(二)产品创新

1.融资产品创新。顺利开展低碳信贷,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进行产品创新。低碳信贷产品特点是要围绕低碳概念进行环境融资产品的创新。现阶段重点是开发满足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发展机制的低碳信贷产品,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清洁能源、生物多样化保护等环境融资产品。具体而言,商业银行通过对清洁技术产业和新型环境服务行业所研究开发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来支持这些产业、企业针对特定环境问题,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不断推出新型环境融资产品。商业银行则可以应用这些新型环境融资产品充分发挥杠杆效应,为自身带来丰厚收益。

2.碳金融产品创新。根据全球建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则,中国境内所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可以按照CDM转变成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国外政府组织、金融机构合作,努力参与到这个全球化的碳权交易市场中来,将碳权交易市场转变成一个银行信贷市场。具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拓展碳金融业务领域,推出以CDM项目下的CERs收入作为贷款还款来源之一的节能减排融资新模式———碳金融模式,从而为寻求贷款支持的节能减排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到全球碳交易活动中,中国的碳金融市场潜力亟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