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企业信贷改革

时间:2022-09-01 10:27:29

农村企业信贷改革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入,信贷资金不断向大中城市集中,县域尤其是农村中小企业信贷供求矛盾愈来愈尖锐,要求破解信贷“瓶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2006年11月16日,福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出农业企业联保贷款这一贷款新品种,为解决农业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开展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试点开展的基本情况

福鼎市农业企业联保贷款首批8家试点企业均为福鼎市点头镇的茶叶加工企业,每4家企业为一联保小组,其中第一组每家企业授信额度30万元,第二组每家企业获得授信20万元。首批试点的这8家企业在当地规模相对较大,信誉较好,企业成长性相对较高。农业企业联保贷款的主要特征最高额贷款:即确定最高贷款授信额度,授信额度实行每组内各户一致的原则,按与企业所有者权益一定比例来确定各户可贷金额,以组内企业中可贷最低金额为标准,贷款授权期3年,在额度和授权期内随贷随还,一次贷款,多次周转使用。联保小组自由组合:即同一地域同一行业的农业企业根据对其他企业经营和信誉的了解,自愿组合并承担连带责任。信用社根据组内各成员资信状况,确定贷或不贷。法人企业联保贷款:有别于农户联保贷款,设定对象为法人企业,以企业规范为原则;有别于企业抵押贷款,不设定抵押的强制要求,以经营和信用为基础,可抵押物作为企业经营能力的一项判断,其实质是对联保小组的信用放款。

开展企业联保贷款的积极作用

适应农业企业生产特点,促进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此次试点的茶叶行业为例:茶叶企业的生产周期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茶叶的生长周期,具有季节性强、高峰期资金流量大、生产周期一般只有几个月等显著特点,对资金的需求一般也是短期性、周期性的。而目前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或抵押贷款,金额小的只有5000元,高的一般不超过10万元,期限一般为1年。此种放贷模式一是满足不了高峰期时的资金需求,二是生产闲暇时的资金占用,不但增加财务成本,而且无效的资金占用不利于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而农业企业联保贷款采取了最高额贷款(试点期间最高额为30万元),一次授信(授信期为3年),多次周转使用,随借随还的方式,使企业一方面能够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合理安排信贷资金占用,降低财务成本,同时,随借随还简化了信贷审批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企业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

突破抵押担保“瓶颈”,为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提供可用范本。目前,大多数农业中小企业面临抵押物不足、固定资产权证不全、专用机器设备抵押处置难的局面,抵押担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瓶颈”。农业企业联保贷款通过联保小组内的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以签订正式的农业企业联保协议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联保小组成员自愿组合以及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促使贷款企业在选择联保对象时,注重对联保小组成员生产经营、历史信誉等资信状况的审查,使风险防范关口前移。同时,由于联保小组成员为同一地域同一行业内的非关联企业,相互之间知根知底,可以有效排除有不良信用以及经营不善企业的进入,有利于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积极的示范效应,促进农业企业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企业联保贷款以法人企业为贷款对象,将法人企业贷款与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区分开来,以优惠的贷款条件和灵活的市场定价机制,通过示范效应,营造规范、诚信发展的氛围,引导不规范的企业向规范化发展,规范的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农业优势产业,推动特色优势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对于联保小组中经营不善的企业,其他经营实力较强的成员企业可以通过兼并等手段,转换联保责任为企业债务、转换追偿债权为企业资产,增强企业自身实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营造银企农三赢局面,有利于改善农经济金融生态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近几年,福鼎市已初步形成了“企业+基地”带动农户增收的局面,农业企业的发展对农民的增收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以农业企业联保试点所在的福鼎市点头镇为例,全镇95%以上人口从事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和营销。推动茶叶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可以解决茶农的后顾之忧,稳定茶农的收入,而且加工企业吸收的富余劳动力能够实现“离园不离茶”的就地转业,对农民增收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

同时,通过对联保贷款企业资金结算的开户要求,可以扭转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农行“农存城贷”、存多贷少,而农村信用社存少贷多的农村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共同促进银企农三方共赢的良性循环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对于改善农村经济金融生态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推行农业企业联保贷款试点也面临着不少实际困难。由于企业的不规范及市场定位等原因,在选择联保企业方面存在困难,如鉴于农业的弱质性,农业企业的行业性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相对落后的资金结算条件,“变相”提高了农业企业联保的贷款条件,不仅使联保企业增加结算费用支出,也制约了其他农业企业的市场准入。

推广农业企业联保贷款的几点建议

农业企业联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创新品种,要本着积极、稳妥、渐进的原则开展试点和推广工作,要以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切实改善中小企业贷款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政府“桥梁”作用,拓展政府服务功能。政府部门在农业企业联保贷款的试点和推广过程中,至少应发挥以下三项职能:一是清理整顿无证无照经营的农业企业和家庭式作坊,整合优化企业结构,引导督促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二是建立健全信息和共享平台,对由于国家政策、贸易壁垒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可能引发的行业性和系统性风险及时预警信号;三是督促行业协会发挥组织协调功能,建立行业内企业名册,协调各方在联保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发挥应有的“桥梁”作用。

加快支付结算系统软硬件建设,建立资金回流机制。一是在已建立的全省农村信用社小额支付系统的前提下,尽快实现全国性联网,方便农业企业的资金往来;二是在条件成熟时,农村信用社可以省为单位,发行银联卡,同时加大农村信用社在大中城市的硬件设施,以方便存取款;三是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对现有小额支付系统功效的宣传;四是建立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和反哺机制,规定按其从农村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存入农村信用社,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加强货币政策指导,监测行业性和系统性风险。人民银行应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货币政策指导,引导农村信用社稳健推进农业企业联保贷款试点和推广工作,引导其信贷投放到国家许可发展的产业,引导农村信用社开展市场调查,对市场前景好、企业实力强、吸收劳动力多,对农民增收有利、社会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要优先支持。同时,由于企业联保贷款的同组企业一般是同行业企业,因此要对可能产生的行业性和系统性风险加强监测,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依法规范管理,强化风险监控。首先,要坚持以“三农”为中心,以推动农业产业化为目标,防止偏离“航道”。其次,要认真总结试点期间的得失,不断完善信贷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企业联保贷款的管理办法,合理确定信贷条件,科学界定支持农业企业和风险防范的临界点。再次,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断完善市场定价机制,把利率定价与企业的经营、企业的诚信挂钩,通过示范效应,引导不规范企业向规范化发展。第四,要建立风险监测监控机制,全程跟踪调查农业企业联保贷款的使用情况,对潜在风险要及时排查,采取必要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优化农村信贷环境。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是加强农业风险保障的必然之举,是降低农业贷款风险的有效途径,一是要走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道路;二是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各级政府保险补偿基金;三是加快包括渔船和渔工责任险、农房统保、新型医疗合作保险等多个农业保险试点项目的进度;四是加强对保险市场程序和市场行为的监管;五是发展农村互助保险组织,作为商业性保险的有效补充;六是加强保险与贷款的有机结合,促进农业保险对农业贷款的有效保障,降低金融风险。

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有效地推进农业企业联保贷款工作。一是要在农业企业联保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依托当地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积极开展信贷创新品种的宣传推介工作;二是要对辖区内各优势和支柱农业产业开展进一步的市场调查,确定市场效益好、有发展前景、具备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的行业进行资金扶持;三是对确定的扶持行业进行企业筛选,同时,对原有的试点企业进行信贷效益评估,采取优胜劣汰的原则,以确保资金投入产出相匹配,确保资金投入能够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