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刑法暴行罪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时间:2022-03-25 04:53:09

外国刑法暴行罪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刑法中关于暴行罪的立法概述

(一)暴行罪定义。暴行罪指的是在没有实际伤害后果的情况下对某些人犯下某些暴行的行为,其属于外国刑事指控,具有以下特点:(1)行为人的暴行,仅指一般的殴打、非法使用麻醉药剂等行为,与行使剧烈的暴力有明显的程度差别。(2)施暴者的暴行的后果应限于受害人实际上没有受到伤害的程度。(二)日本刑法中关于暴行罪的立法。日本刑法第208条规定:“实施暴行而没有伤害他人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三十万日元以下罚金或者拘留或者科料。”根据日本法院的相关判例,只要打击力与被害人的身体接触,即使没有伤害的危险,也构成暴行罪;如果存在伤害的危险,即使不接触被害人的身体,也会构成暴行罪。由此可以看出,暴行罪的构成要件是具体的、严格的。[1](三)韩国刑法中关于暴行罪的立法。韩国学术界将“暴行”解释为: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所有有形的行为。根据学说的理论,对人体不造成痛苦也构成暴行。例如,非法切割某人的头发或胡须等。韩国大法院(最高级别法院)判例认定的暴行都有:连续打电话响铃声让对方得神经衰弱的程度、吸烟吐到别人脸上的行为、行驶过程当中抓住司机的手腕不让其开车的行为等。如果想成立暴行罪,犯罪者必须是主观的和有意的。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暴行导致他人的身体功能受损,并不构成暴行罪,而是构成伤害罪。(四)英国刑法中关于暴行罪的立法。英国刑事法律在非致命人身伤害罪中规定了殴打罪。殴打罪意味着犯罪者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非法对他人实施直接的身体接触暴力。无论这种违法行为的程度如何,任何人都无权以任何方式侵犯他人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即使这种后果非常轻微。

二、在我国增设暴行罪的必要性

在我国现阶段,对于侵犯人身安全的殴打、行凶及故意伤害等暴力行为,没有造成轻伤以上危害后果的,一般来说,它只会受到治安管理法的惩罚。我国对暴力、殴打等行为有明确的行政处罚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2]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从法律上讲,由于我国刑法对故意伤害的规定需要确立为轻伤的结果,导致我们现实生活中,对于殴打他人,如果没有造成轻伤结果,而是只造成轻微伤或者没有造成伤害的,要么就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行政拘留或者罚款,要么就认定为寻衅滋事罪,这就会导致罪责失衡,难以保证处罚的公正性。因此,只设立故意伤害罪一罪,很难让暴力袭击者敬畏法律。从确定轻微损伤的具体标准来看,诸如缺少半个手指关节、鼻骨粉碎性骨折、头皮撕脱伤面积多达20平方厘米的损伤在刑法中被认为是轻微损伤,但其影响对受害者来说可能是终身的和巨大的。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种伤害已经不是简单的轻伤了。由此可见,刑法中的轻伤与我们根据日常经验所理解的轻伤有很大不同。轻伤的概念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很难理解的。也许群众认为这足以满足轻微伤害的标准,但是根据鉴定标准,它可能只是勉强属于轻伤。这种犯罪门槛只惩罚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而大多数不造成轻微伤害的攻击行为则不会被定为犯罪。在这种情况下,刑法没有起到威慑作用。总之,我国刑法在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立法方面存在一些缺陷,最大的问题就是保护力度不足,与此同时,我国对普通暴力的行政处罚并没有有效减少对他人行为的暴力攻击。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立法例,在刑法的具体规定中增设暴行罪。

三、我国刑法的完善措施

在我国设立“暴行罪”,首先应该讨论该罪的构成要件。笔者认为,暴行罪的法条可以表述为:以暴力手段侵犯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情节较为恶劣,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处六个月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3]并处罚金。以暴行罪作为制止暴力的基本罪名,将故意伤害罪作为暴行罪的结果加重犯,再将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作为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由此构成了对于暴力防范的完整体系。[1]暴行罪的违法性表现为,侵犯他人人身或财产安全的法益。其有责性表现为此种暴力行为受到社会公众舆论的非难。关于暴力手段,必须是实行和在实行中的暴力手段,且暴力手段必须造成物理上的接触,并且这种接触足以使受害人产生不满情绪。在违法性阻却事由的设计上,如果是基于被害人的语言刺激、基于被害人的承诺、基于正当防卫、基于正常公务执行情况、基于社会公众热心帮助、基于体育事业的献身等情况,则不构成暴行罪。同时,暴力手段可以表现为不作为,也可以表现为作为。如因意外致使他人表皮擦伤,却无任何补救表示就是属于不作为的暴力手段。在现实中,暴力行为可以具体表现为,打架斗殴、聚众闹事、虐待儿童、虐待老人等行为,此种行为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是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同时此种行为并不符合一般道德价值取向,当然应该处罚。在犯罪主体的设计上,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关于自然人,在十六周岁以上并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本罪。其中已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六周岁的自然人犯本罪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单位犯罪可表现为,为推动单位工作的实行,从而侵犯自然人的权利。如开发商为保证楼盘的照常开盘,从而对楼盘土地上拒绝搬迁的住户实行暴力强拆,造成了住户的人身和财产损失的,同样构成本罪。暴行罪是否存在故意或者过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也就是说,加害人明知自己的暴力行为会对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造成损害,但是仍然希望或者放任此种行为的进行。

四、结语

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纠纷,在双方之间的冲突中,第一个实施暴力行为且导致不法侵害发生的人,可以被认为是暴行罪。而后者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不被侵犯展开正当防卫,只要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的必要的限度,则宜认定为正当防卫。通过这种制度上的设计,即设立暴行罪,就可以有效地震慑那些暴力侵害者,增加类似“暴行罪”的规定,使得暴力行为得到刑法最明确的否定,让打人者认识到可能要付出的刑法成本,这样才能大大减少社会中的戾气,从而使冲突各方尽最大的可能保持克制,减少社会中的暴力现象,更好地保护我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与文明程度,[4]使我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

[参考文献]

[1]魏梅梅,李延栋.论暴行罪[J].法制博览,2015(12):65-66.

[2]刘涛涛,韩德亮.对英国刑法中普通威胁罪和殴打罪的思考[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7(3):60-63.DOI:10.3969/j.issn.1672-2663.2009.03.016.

[3]陈堂发.新闻有偿行为的刑事责任辨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7-06.

[4]许双选.新疆大事记[J].新疆社科信息,2008-01-01.

[5]方世南.在政治生态和商业生态同步一体优化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J].党政研究,2017-05-08.

作者:宋佳音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