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传承与保护

时间:2022-09-01 02:49:17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传承与保护

摘要: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当代时空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传承危机和进行保护的意义,探讨了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占有的地位,探索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原则、手段与途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无形文化遗产,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威定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所提出的:“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属于传统口头文学组成部分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和曲艺;(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等;(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巨大的冲击,一些通过特殊渠道进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亟需提上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它生长于民间,繁荣于社会,蕴含着深刻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念和文化基础,因此保护工作要坚持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并举,保障保护工作的系统性和有序性。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危机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对文献的研究,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其保护、整理、传承工作存在着严重危机和困难。第一,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传承需求量大,传承手段需求多,对抢救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第二,虽经过多年的宣传,但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认识依然不够,缺乏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特别是一些创造经济价值较低的遗产更不引人注意。第三,传承基础流失。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一些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因为工业化的冲击而处于濒危状态。第四,缺乏对民族文化资源整体价值的评估,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滞后,缺少资金技术支持。旅游市场对民间艺术遗产的庸俗廉价开发,造成了文化误导和对原生态的破坏。

2图书馆的角色

众所周知教育是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方式,图书馆作为全民进行终身学习的教育基地,应当承担起社会给予的职责,充分发挥传承本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图书馆作为非遗的天然传习地,应该可以整合所在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研究力量,发挥其在文化传承发展创新方面的教育功能,使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过程拥有地位和重要的发言权。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图书馆可以成为以下几个角色。2.1充当保护者。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传习地,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上是其他机构所不可比拟的,而且图书馆比起同样具有文化传承功能的博物馆来,更适合成为保护者。而且其上级管理机构都是文化或教育部门,对与非遗的保护同样重视,有利于争取到人力与财力的支持。2.2成为传承者。文化需求不断地累积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证。文化遗产引入图书馆是文化传承重要的举措。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中心可以收集、挖掘、整合本土地方文献资源,提炼区域内传统民族文化精髓,不断积累、丰富、传统本地区特色文化。2.3培养指导者。图书馆为了培养指导者可举办学术研讨会和论坛,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制、保护立法,非物质文化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济等方面深入交流和探讨,培育本地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文化氛围,培养本地非遗传承人成为指导者,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3图书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背景下,图书馆既要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传承、衍变规律,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3.1生命原则。作为人类特殊的文明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跟生命一样,有着独特的基因、要素、结构和生态链,图书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就要保持并增强它的生命力,使非遗成为活的文化,保持其活力,焕发其精彩。3.2整体原则。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然是民族的,那么其产生必然不是孤立的,在当地必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态群体。这些非遗的存在虽然在个体上其内涵、形式、功能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作为本地文明的内生物,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共源共生的文化共同体。图书馆作为其保护者,必须要保证非遗的整体传承,而不是个体的存在。因为一个文化整体固然可以是众多局部的有机整合,但任何局部都不可能完全代替整体。3.3教育原则。图书馆是一个全民教育基础场所,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必然要遵守教育原则。通过传承与保护的全过程提高当地民俗的自豪感与保护意识,每个人都能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使非遗不因人、因事、因物而废。3.4创新原则。文化的成长离不开创新,图书馆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不能因循守旧,为传承而传承,为保护而保护,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既要保留优秀的传统,又要随时代而进化,加入新的形式与内容,以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根本标准。

4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

图书馆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中心,拥有无可比拟的文献资源和先进设备,以及一批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馆员,这是图书馆在非遗保护中无人能及的财富。4.1参与普查工作。图书馆往往是当地古籍的重要保存地,对当地历史有着较深的理解,图书馆参与普查工作,可以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全面掌握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提供可行的普查工作方案,保障普查工作有效开展。4.2加工整理保存工作。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加工整理经验,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分类编目,建立档案,实现知识体系化。同时可以组织技术力量建设资料数据库,建立网站,方便大众进行研究检索。4.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图书馆可利用多种形式加深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5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的文化工程。图书馆作为文化传统的主阵地不能缺席。5.1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服务。图书馆肩负着为保存地方传统文化、为本地政府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资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支持地方建设的社会职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能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2参与相关文献保护。地方文献是对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记录,是该地区社会历史沿革的原始记录和历史见证。地域文化与当地的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艺,都是通常难以记录的一种文化遗产,并且这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极其珍贵而有价值的。5.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知识组织。图书馆的优势在于拥有加工分析各种信息资源的专门人才、完善的现代化设备、丰富的资源保护经验,这是其他保护部门所不具备的,诸如采用技术手段,将原始资料记录下来,通过整理、加工、存储等技术处理,使之长期保存下去。5.4以非遗为主题进行科研。一方面是图书馆团队,另一方面是科研团队,可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实践问题进行研究,这对相关保护工作起指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6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它生长于民间,繁荣于社会,蕴含着深刻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念和文化基础,因此保护工作要坚持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并举,保证保护工作的系统性和有序性。

参考文献:

[1]袁军.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以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晋图学刊,2016(03):51-55.

[2]张华.高校图书馆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5):109-112.

[3]汤杨.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当代图书馆,2017(03):9-11.

[4]刘安定.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机制、模式的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7(11):16-20.

[5]程梦诗.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山岳型风景区的历史文脉传承——以武当山名山风景区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作者:张建明 单位:大连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