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1 14:08:08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篇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它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非物质性或无形性、活态性或动态性、传承性或延续性等特点,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二、档案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记录历史

一般来讲,地方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记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档案资料,特别是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尚保存着诸多完好的非物质文化信息。很多特殊载体的档案,如剪纸、刺绣、皮影、面塑、纸扎、布贴、香包、印染等等,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由此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档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档案馆的文化功能日益凸现。档案馆在保存历史史料的同时,辅之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的文化信息,不仅是对馆藏的丰富与发展,而且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进而实现对历史的全面记录。

三、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

1、为申遗提供全面、完整的相关资料和鉴定凭证。第一,档案馆可利用馆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调出第一手材料,为项目的申报提供大量翔实有力的佐证。第二,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动态性、传承性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改变。在申遗中,就可能出现大量无考证的记录,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原始记录就可为申报材料提供真实性鉴定。

2、建立、保存申遗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过程中,从申报材料的填报、鉴定、审批到确定等一系列活动将产生大量的档案材料。对这些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保护便是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该类档案的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和申报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详细情况,如存在地域、历史、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现状、价值、濒危程度等方面以及申报过程的详细记录,使调阅者通过档案就能大概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和申报的全过程。

3、对传承人进行立档保护。主要是对传承人的各项信息进行登记保护,比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务、作品以及与作品有关的人文知识、自然知识等背景资料。这些档案的建立和保存将为未来的研究和传承提供极大的方便和依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篇2

第二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一)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

(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

(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表演艺术;

(三)传统手工艺技能;

(四)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五)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第四条建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目的是:

(一)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

(二)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提高对中华文化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

(三)尊重和彰显有关社区、群体及个人对我市文化的贡献,展示我市人文传统的丰富性;

(四)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五)增进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发扬光大我市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评定工作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工作办公室)具体实施。

第六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项目,应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意义,或在历史、艺术、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学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具体评审标准如下:

(一)具有展现民族文化创造力的较高价值;

(二)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具有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四)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

(五)具有见证民族民间活的文化传统的价值;

(六)对维系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第七条申报项目须提出切实可行的五年保护计划,并承诺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进行切实保护。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档: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申报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

(二)保存: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选定有关机构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三)传承: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四)传播: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宣传,加深公众对该项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共享;

(五)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保证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保护该项遗产的传承人(团体)对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所享有的权益,尤其要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第八条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可向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申请,由受理的文化行政部门逐级上报。申报主体为非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应获得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授权。

第九条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项目进行汇总、筛选,经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后,向市工作办公室提出申报。市直属单位可直接向市工作办公室提出申报。县、区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应在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遴选产生。

第十条申报者须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报告:对申报项目名称、申报者、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

(二)项目申报书:主要内容包括申报项目简介、基本信息、项目说明、项目论证、项目管理、保护计划、重要申报辅助材料及县、区申报意见;

(三)申报录像片:对申报项目进行简明扼要的形象说明;

(四)其他有助于说明申报项目的必要材料。

第十一条传承于不同地区并为不同社区、群体所共享的同类项目,可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各方须提交同意联合申报的协议书。

第十二条市工作办公室根据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召集有关专家对合格的申报材料予以评定。

第十三条评审工作应坚持科学、民主、公正的原则。

第十四条专家根据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进行评审,提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由市工作办公室将推荐项目提交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

第十五条市工作办公室通过媒体对已审核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期15天。

第十六条市工作办公室根据专家评定、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审核意见以及公示结果,拟订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单,上报市政府批准、公布,并报省文化厅备案。

第十七条市政府每两年批准并公布一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已进入省、部级名录的可直接转入市级名录,已进入市级名录的可直接转入县级名录。

第十八条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其保护经费按照分级负责、以县区为主的原则,由县区安排专项经费予以重点保护,市财政对市本级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予以经费补助。申报主体必须履行其保护计划中的各项承诺,按年度向市工作办公室提交实施情况报告。

第十九条市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进行保护指导、检查和监督,对未履行保护承诺、出现问题的,视不同程度给予指导改正并提出批评,直至除名的处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篇3

产保护工作中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经费投入;完善法制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05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批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部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然而,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正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政策法规问题、人们认识观念问题、保护、工作经费不足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地加以解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很难进一步深入扎实地进行。为此,我特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资金投入不足,带来种种隐患

(一)申报工作弄虚作假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后,各地闻风而动,开动员会、下发普查表、搜集情况、整理资料、申报公布保护名录、举办各种演展等等,可以说是轰轰烈烈,成绩裴然。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下,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要看到很多地方虽然申报了部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政府投入的资金却很少很少,个别的甚至为零。这就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有不少地方由于没有专项经费,但又出于工作压力,不得不就申报而申报,填上申报表,搞点上报资料就了事。同时,我们有的主管部门出于各种原因,也给予了方便,因而出现了虽然有的项目成为了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实则没有保护实体,没有完整的音像视频资料和文字记录资料等弄虚作假现象。

(二)重申报,轻保护

我们许多地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还是很重视的,我们的工作人员不辞辛劳,不怕天寒地冻,不怕天寒酷暑,深入山区、乡村、社区实地走访,搜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为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和人民感谢他们,大家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但由于工作经费不足,一方面申报资料不完整,存在缺陷。另一方面,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后便无法问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工作仅仅停留在一张纸上,在一个美好的规划中。

(三)抓重点,忽略普查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经费少或没有,但又要完成工作任务,怎么办?很多地方只有采取突出重点抓特色,在原有的各种民间艺术集成卷中去选择申报项目,然后在下基层采风的基础上,填好报表,制好光碟上报项目。然而对于大面积的普查却无法进行。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我们以前搞的艺术集成,总的来说是较全面可用的,但是由于受当地社会政治的影响,我们的搜集到的资料也是不全面的。同时受工作和办公工具的局限,我们搜集的资料仅停留在文字和图片上,也是存在重大缺限的。再者,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范围不仅仅是民族民间艺术文化遗产,还包括医疗、建筑、传统手工艺等十多个项目,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普查是必不可少的。

(四)重展示,轻基础工作

从中央到地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展工作历来十分重视,短短四年间,我国就举办了两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当然,各省、市、县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展活动也是举办得非常多的。这项工作一方面充分地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视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展工作是十分花费资金的,当然也是应该和必须的。但是,据我了解,很多地方,他们愿意(当然也是被迫)拿钱出来搞演展,从而提高他们的知名度,然而很难让他们拿点钱去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如添置录像、录音、摄影设备,下乡采风,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培训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补贴基金等。

(五)重工作,轻培训

在我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经历中,我感觉到,不少地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知识、技能等方面培训重视不够,档次不高。即使搞培训,专业性、针对性也不是很强,采访、录音、摄影的技能培训也搞得很少,有的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有的地方以会带训走过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从设备、人员的准备,到下基层实地采风、搜集资料,再到整理、筛选、制作多媒体光盘,再到申报材料,没有充分的资金作保证,是很难圆满完成该项工作的。因此,我呼吁国家拿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费实施办法来,切实地把该项工作抓实抓好。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进一步做好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只有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遗产保护的通知》两个文件。个人认为,仅靠这两个文件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有不少地方的领导,口头上大讲特讲与中央保持一致,而行动上对中央的文件并不是不折不扣地执行,而是强调地方的特殊性,有选择性地执行,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致使很多中央政策在地方得不到实际意义上的执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央强调是十分重要,紧迫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安排专项资金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然而总有一些地方不这样做,他们总是以“吃饭财政”为由,拒拨或少拨工作经费,致使该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很多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地抢救。像这种因工作经费不落实而造成的损失、责任由谁负,该不该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我们期盼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出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篇4

档案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通常认为,档案馆具有四大社会职能,即:积累和管理国家档案财富的职能,传播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提供原始凭证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职能,承担宣传教育的职能。以上所述的几项社会职能,尤其是积累、管理档案,提供原始凭证等,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档案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但这种肯定是间接的、相对的、不完全的。

按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系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这其中多数环节都需要当地或更高级别档案馆的协助和配合,发挥档案馆的重要作用。例如确认的过程需要参考一些档案馆保存的有关方面的资料和信息,以确保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传承悠久;立档的过程是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申报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更是与档案馆直接相关的环节;保存是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选定有关机构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当地档案馆密切相关,同时需要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的配合;保护环节是指用各种具体的办法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等等,离不开档案馆的技术和场所支持,例如江西艺术档案馆为了配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利用馆藏内容,整理出古老剧种、剧目原始文字、音像资料以供利用,加大宣传力度,主要有弋阳腔剧目《还魂记》、青阳腔剧目《贵妃醉酒》、宜黄戏剧目《祭江》等,以及具有江西特色的民间歌曲、民间舞蹈和民间风俗以及傩文化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传方面恰好与档案馆的第二项职能相吻合,档案馆通过对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开发,使之更大范围地向社会各界传播,辅之以各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由此可以看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离不开档案馆的支持和配合,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档案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相比,档案馆更具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和义务。

档案馆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

目前,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有一些成功的尝试和举措,但仍需要加以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力求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特点,将保护职责规范化。

1.提供馆藏档案为中遗和遗产鉴定工作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体现着我国几千年来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底蕴,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地方政府拿申遗作为生财的工具,以国际认可的“文化遗产”来带旺商机,带来政绩,为申遗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在此过程中,有可能缺乏足够的档案证据或资料支持,有的甚至利用虚假证明,这对文化遗产的申报和鉴定工作形成了一定的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财富,也正因为这一特点,它不像物质文化遗产那样所指的对象是具体、静止的,档案资料也相对完整和有针对性。因此,档案馆应当从多角度查找有关项目的档案材料,例如从民间生活的相关记录中查找对某一项民俗的记载,用丰富的馆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鉴定工作提供服务。

2.为专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档保存

在专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和宣传等过程中,通常都会形成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传、创新与进一步研究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档案馆是社会最重要的资料保存与服务机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将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凭据。因此档案馆应当为专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档,将相关的资料及在保护过程中形成的“保护档案”集中起来,制定适宜的保存策略,以便管理和更好地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服务。此外,档案馆还应当广泛征集相关的历史档案及资料,只有拥有了大量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档案,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3.确保有关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并促进利用

按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要求,为确保各缔约国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弘扬和展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机构并创造条件促进对它的利用”是应采取的多种措施之一。利用的前提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各地各级档案馆有义务开展保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将完整安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适当地提供利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口口相传、记载不多或不适宜推广的民间技艺,要对症下药,用拍照、录音、录像和保存实物等方式将珍贵遗产记录下来,保留历史的原貌,让这笔文化财富沉淀,避免“人在艺在,艺随人走,人亡艺绝”的类似情况发生。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开放方案,通过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主动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展示与利用的服务,让后人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状态。

4.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调查工作

研究与调查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立档以及进一步的传承与振兴等许多方面。尽管档案馆不属于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档案馆就不可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只要重视参与并采取得力措施,档案馆在这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档案馆从事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系统地了解遗产项目。一些县市级档案馆,往往有一些对本地区民间文化比较熟悉的馆员,档案馆完全可以组织他们与其他有关机构进行合作研究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确认、立档、记录、整理,等等。这样做既可以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力量,还可以提高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的学术研究能力。

各地档案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举措

在全社会越来越关注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之际,各地各级档案馆也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在各类专项遗产申报、保护和宣传振兴方面积极参与,树立了很多成功的典范,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各界的影响,拓展了档案馆的职能范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一:北京市作为国家首都,在此项工程中率先提出“北京将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北京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并逐步建立各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依据此档案库提供的信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例二:江西省艺术档案馆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重点收集了“保护工程”申报项目文字资料61卷,包括照片311帧、光碟67张,以及江西部级艺术之乡材料19份;建成并开通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保护网”,这是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通的第一网;“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之《扛西卷》(7部)现正在收集基础资料;依托馆藏和收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江西省艺术档案馆着手编辑《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照片图鉴或画册及《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系列丛书,并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例三:辽宁省档案馆发出公告,面向全社会征集各类历史档案资料,在这次征集中,有关辽宁地区各个历史时期具有特殊意义和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都成为征集的内容,像东北大秧歌、踩高跷、皮影戏等这些民间艺术,它们将首次收录进辽宁省档案馆。因为这类历史遗产不能像物品那样进行实物收藏,档案馆工作人员计划前往海城拍摄收集当地民间艺人踩高跷的影音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篇5

民族图书馆在参与保护本民族非物

民族图书馆的职能不仅仅是书刊借阅,还包括对书刊、报纸以及民族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而对达斡尔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正是达斡尔民族图书馆的职能之一。达斡尔民族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民族资源保存理论和经验,具备完善的保存机制,有发挥并拓展职能的优势,扩大收藏活态文化资源复制品、加快濒危资源的数字化存储,从多角度为达斡尔民族专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鉴定建档立案,把相关的资料集中起来,并制定适宜的保存策略,以便更好地为研究达斡尔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服务。因此,民族图书馆在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整理和保护中要扮演主要角色,承担着主要的工作职责。例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阶段,图书馆的职能是其他部门无法取代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抢救的过程中,最终都要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复制、刻录下来并予以保存,这正是图书馆的职能所在。同时,图书馆也是知识信息传播的中心和文化传播的窗口,达斡尔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物化为文本、音像、数字化等多媒体手段后,还要通过图书馆向世人展示和传播。达斡尔民族图书馆是自治旗唯一的公共图书文化机构,既是挖掘、收集、整理和保存旗内外达斡尔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更是研究利用、宣传展示和传承达斡尔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建设文明、和谐莫力达瓦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本民族的文献资料和古籍的收藏,这些收藏为研究达斡尔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是极其宝贵的,甚至是唯一的。达斡尔民族图书馆已经建立起一整套的民族文献收集、整理、编目、借阅、展示制度和体系,建立起一支精通业务的人才队伍,拥有多个宽敞明亮的阅览室、报告厅和音频、视频、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和手段,这些都是其他文化机构所无法比拟的。

达斡尔民族图书馆在参与保护达斡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篇6

[关键词]高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经验

高州市是广东文化之乡,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位于广东省粤西,地理环境特殊,扼粤桂六县、市之要冲,历代为州、府、郡、县治所。高州市不但物质资源丰富,文化涵量也较高,蕴藏着丰富的特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自从展开在我国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以来,对我市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摸底,对一些重点项目特定了保护措施,抢救濒危项目。本文就长期以来从事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谈几点经验。

一、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本内容:

2005年我市“高州木偶戏”被列为部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尔后相继,被列为省、市级保护名录项目有20多个,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3人;有10人认定为茂名市和高州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除此之外,我市成立了“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深入至28个乡镇(街道办),走访了上百位民间艺人,涵盖10大项目。据我市非遗普查情况汇编,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项目名录共582个,挖掘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辞条2500条;其中重要项目“高州木偶戏”、“冼夫人军事舞蹈(套舞)”、“冼太庙铜鼓音乐”、“高州木刻画”、“缅茄雕刻”、“马贵土牛舞”、“杨筠松堪舆文化”等有近百个。高州市对许多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挖掘、整理、保护、抢救、延续和发展的工作,做出了贡献。

二、利用历史现状深入做好保护工作

每个项目要突出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单是历史背景一项,就可以断定这个项目的成败。例如“高州木偶戏”,它是明朝古老的遗产,承传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该项目属于民间艺人言传身教,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式。在史书中记载很少,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文人雅士将这木偶戏看成低俗,不登大雅之堂;另一方面,木偶戏活动范围窄小,不易被发现,因此,被人忽略。在申报过程中一波三折,就是史料难查,后来还专门到中山图书馆及一些大学图书馆寻找有关资料都一无所获,最后有专家提议能否在明清时期高州府属各县、郡的史书中寻找资料,于是组织人员集中遍查,终于在清朝高州府《化州志》中果然找到一首歌谣有“唱偶”和“弄偶”的记载,这些重要历史资料,使高州木偶戏一举申报成功,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还有申报传统美术“高州木刻画”的过程,初时是用 “高州版画”名称向省申报了多次都没能成功,后来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的指导下,我市组织人员集中查阅高州历代史书、史料,终于在明清时期的石刻本《茂名县志》找到有高州木刻画图画和记载,终于申报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因此,从我们保护和申遗工作来说,对历史渊源的寻找与搜集过程中都总结了一些经验。

三、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合理保护和利用

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是我们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文规定:“保护是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该文对合理保护和利用都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标就是“生命力”。例如我市在申报“缅茄雕刻”过程中,先认定代表性传承人,然后再疏理传承谱系的传承体系,有家族式的传授,有师傅带徒弟传授,由于“缅茄雕刻”属高州市历代民间传统技艺,其具有活态性,流传性和承传性,再因该项目年代久远,在疏理传承谱系过程中,错纵复杂,除了查找史料之外,还要查传承人的家谱,寻找出一代一代传承的脉络之后,再分门别类再分出流派去整理,要做精、做细,又不脱离历史渊源,对各传承人及流传情况了如指掌,认真慎重对待,通过搜集、寻找、抢救、评定这样才能使“申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充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

利用现代先进的影像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也是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头戏。由于散落在我市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种之多样、形式之丰富、特色之浓厚、风格之独特,近十大类的“非遗”项目样样俱齐,尤其民间艺术,传统礼俗、、手工技艺等门类尤为突出,由于这些在民间中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几乎都是濒危项目,我们如何将这些项目工作抢救性的保护,除了用文字记录之外,还要通过摄影和音像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将其生存的传统文化立体地,形象地摄录下来,将其与文字档案保存起来,加以保护,进一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使之永久保留,为后代留下珍贵的资料。例如,我在管理非遗档案和资料的过程中,还特别留意老照片的搜集、收集和整理,我认为这些老照片能为某个特定年代,环境和文化空间及形态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开展前人文化活动真实写照,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和遗产,是刻录历史痕迹的再现,虽然有些老照片,但不能从正面反映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过程,但也许能在侧面去反映和还原历史的背景和渊源,对“非遗”申报工作带来便利。例如“高州山歌”的老照片对“高州山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了大量的辅助材料,使之能顺利申报成功。影像是现场的,真实地反映出“非遗”项目的写真,通过摄影机和摄像机的镜头去记载(录)主题,从宏观(大场面)到微观(小场面或特写),从方位、多角度去直观地将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拍摄下来,也是非常有利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们已收集近万幅(件)文化各类老照片和部分实物,使我在工作上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体系当务之急

高州市在健全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体系中过程中,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全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和原则,近年来确实做下几项工作:

1、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组织人员进行全面普查,深入到市辖的26个乡镇(街道办)去摸清家底,摸透线索、深入了解和掌握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文化空间,保护现状及存在和遗留的问题。

2、健立和健全级保护制度,从基层开始,逐级逐级都分别设立保护规划和制度。首先制定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标准和范围,然后再经过科学方法认定之后,健全和建立部级、省级、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加以建挡保护。

3、在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运用文字、录音、摄影、录像以及数字代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我市珍稀、濒危,即将消亡的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并建立名录项目名称数据库。

4、对传统的、有价值的文化生态保护得较为完整,并将具有特殊价值的域区域、乡村和街道划定和绘出分布图,进行动态的整体性的管理和保护。

5、发动全市学习国务院勋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方法》,为此,我市先后举办了80多场次大型的“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图片展览”和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专栏”多期,还分别赴到28个乡镇街道办展览,在大学、中学和小学巡h作为“非遗活动进校园”活动周展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提高了全民和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能力。

6、高州市已经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传统文化,一专多能、知识渊博、学识精湛且具有刻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之兵强马壮。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尽管当前保护项目和措施还不是十分全面和完善,需要加倍努力,不断研究探索,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对传承人和项目保护工作更不能掉以轻心,做好保护工作是关键,为高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晋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

〔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10);

〔3〕刘小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文化遗产(粤增刊2011:45号),2011(6);

〔4〕孔志毅.怀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初探.文化遗产(粤增刊2011:45号),201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篇7

1、认真普查,摸清家底

普查摸底是非遗保护的基础,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复杂工作。从2011年开始,利用一年多的时间,深入农村,走街串户,问情况,挖线索,搞调查,走遍了全县的农村、街道。工作中,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的工作要求,做到不漏线索、不漏村户、不漏种类,并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项目,突出重点,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重新进行走访调查,完整记录讲述者、传承者或表演者的技艺技能和相关历史情况、人文背景及相关的数据。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录音、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法并举,做到资料来源清楚、内容真实、数据可靠。

2、筛选项目,认真申报

3、加强宣传,积极保护

宣传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颁布,我们召开了座谈会,印制宣传标语和材料,广泛宣传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我们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全民健身日、民间乡艺汇演等,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演、展示。并制作展牌块,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共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传承的行列。

4、争取资金,传承保护

资金争取是非遗保护的先决条件。没有资金,就谈不上有效保护。对此,我们积极开展争跑工作,加大资金申报力度。2010年来,先后争取非遗保护资金145万元,全部用于非遗的保护工作。今年,又开展了尧山文化、南鱼龙灯保护经费的申报。随着资金争取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县的非遗保护得到有效开展。

5、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培训提高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举办培训班。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下乡,掌握和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人,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培训了一批基层文化工作骨干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为非遗的传承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通过以会代训形式,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专业人员220多人。二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先后组织成立了隆尧秧歌戏协会、XX招子鼓协会、泽畔抬阁协会,积极开展研究交流工作,提高保护管理水平。三是开展专题培训。聘请省、市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XX秧歌戏、XX招子鼓、XX泽畔抬阁进行了辅导、排练、提高。为XX秧歌戏和XX招子鼓队购置了部分演出服装和道具,对招子鼓的鼓点套路、表演形式进行了修改提高,使招子鼓更新了形式,更上了一个台阶。

6、交流演出,创树品牌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篇8

2008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二等功;被山西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组授予山西省“扫黄打非”先进个人称号。

一、县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突出

**县“三月三”走亲习俗、大槐树祭祖习俗、**道情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第一批省级保护项目, 2008年要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一艰巨的任务落在了赵**同志的肩上。他多次与县上分管领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同志研究解决申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多次邀请北京专家前来实地考证和指导申报工作。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08年6月,这三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部级保护项目,并正式列入五年保护计划程序中,使**成为全省唯一一家拥有三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县份,赢得了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场会的召开。今年,在他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通背缠拳、**金鼓乐、**书调、**北羊农耕社祭、**乾元山仙道奇观五个项目,已经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同时,根据省文化厅的要求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他连续两年组织专业工作人员分片深入全县463个行政村,开展了对全县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工作,普查成果全部建档并存入项目库,为下一步实施项目申报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年6月13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暨古籍保护授牌、颁证、表彰会上,**县文体局荣获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三、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四、文体市场安全管理井然有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篇9

一、上半年的工作情况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单位内部管理,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继续坚持每周一次的学习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传达、学习县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及会议精神,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及《禁毒法》、《劳动合同法》(解读)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相关知识;通报项目工作进展,让大家了解单位重点工作情况,理解支持,积极参与,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努力推进××动物化石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作。通过学习,大家的思想理论水平、法律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二)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根据县委的要求,化石委高度重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成立了领导小组,认真制定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学习,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和调研报告,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完成了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和相关的测评工作,顺利召开了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目前即将转入第三阶段的学习活动。

(三)努力推进××动物化石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作。《××动物化石群国家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的审批,争取到国家发改委安排的2008年旅游基础设施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1900万元。化石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主任办公会研究安排,就项目设计、实施等方面听取意见、建议,抓紧进行项目的施工设计工作,不断加快项目工作。一是2009年2月26日通过竞争性谈判,委托中标的昆明人防建筑设计院对工程进行施工初设和施工设计。5月10日完成初设,6月5日初设完成修改,待上报市发改委审批。二是在基本完成该项目中先期启动的国家遗产地游客中心陈列布展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实地踏勘,找准突破口,于2009年2月27日,启动了项目中的村容整治及污水处理工程。目前,村容整治及污水处理工程,已竣工通过验收并完成结算;三是防灾挡墙护坡和灾害防治土方工程于2009年4月29日经过招投标签订了施工合同并开工。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约完成土方工程量16314立方,完成石方3980立方;四是预算投资为270万元的机动车巡查路面硬化工程于6月1日进行招投标工作,6月5日,与中标单位签订了合同。现完成土方4600立方,挡墙85立方,225米10公分混沙垫层建设;五是供水井建设项目于2006年6月23日正式开工;六是委托云南天力土地勘测评估有限公司对帽天山核心区进行地形测量,完成了1:500地形图的绘制和管理用房地勘,为下一步的建设工作奠定基础。七是完成面积为72m2的遗产地游客中心外墙浮雕的制作安装;八是水土保持方案报水利厅待批,林地现状调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林业厅待批,地质灾害评估通过专家评审,报国土资源厅待批。

(四)积极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在顺利完成2007年项目后,已委托昆明万博展示公司完成帽天山化石首发点野外保护和展示工程的建筑设计方案。

(五)继续推进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一是督促昆明华佩公司提交已编写完成的《××动物化石群保护地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策划书》、《××动物化石群保护地申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动物化石群保护地申报世界遗产正式文本》(中英文)、电视片脚本、保护行动计划、保护规划。对其他申遗附件材料制定编制时间计划,如资金到位,12月份提交所有材料。二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官员汇报了申遗工作进展。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动物化石群是珍稀的自然遗产类型,是目前中国国内缺少的遗产类型,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鼓励申报的项目,具有明显的申报优势,从而为加快申遗步伐创造条件。

(六)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工作力度。2009年1月,由王天玺、陈爱林、徐明撰稿的科普电影《生命大爆发》在澄江县帽天山和澄江动物化石群博物馆开拍。电影以××动物化石群为支点,再现了地球早期生命爆发的辉煌历程,揭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内蕴。电影由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县委宣传部、澄江动物化石群管委会共同主持,预计投资320万元。该片采用高新设备拍摄现场实景,用显微镜头拍摄化石实物标本,同时用电脑动画复原5.3亿年前的海洋古生物和45亿年的地球生命演化历程,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奥秘。该电影是澄江动物化石群申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的科普片。

(七)加强游客中心的建设。完成室外浮雕和办公楼院内环境绿化、美化,种植苗木35株。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匮乏,多项工作无法开展。目前尚欠申遗文本经费尾款110万元,无法拿到申遗附件材料;部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经费不到位,无法启动帽天山化石首发点的野外保护和展示工程。

(二)××动物化石群的科普宣传力度不够。全社会对××动物化石群的重大价值及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意义缺乏了解和认识。

(三)××动物化石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省、市地方配套资金未落实,非实体工程开支无法解决。

三、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一)启动帽天山化石发现点的野外保护和展示工程。

(二)积极编制和上报《2009年度××动物化石群部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可研报告》,继续争取国土资源部的支持。

(三)抓好××动物化石群国家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项目。

(四)努力推进××动物化石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力争完成1000万元的投资任务。

(五)积极协调,推进××动物化石群遗产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

(六)抓紧××动物化石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余子项目的前期工作,尽快启动新的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篇10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法律地位

现今文化生态环境急速消失,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活艰难,民族艺术后继乏人。因此,保护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当前最急迫的任务。

这项工作如果做得成功有效,对留存民族资源、传承民族文化、延续民族血脉是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的。

一、传承人的定义

文化和文化活动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对于个体或者族群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需要。民族文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这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当前推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过程中,众多专家学者在理论和实务相融合的基础上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首先是传承人。但是对于传承人承载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怎样认定传承人,学界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认定是对其进行保护的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遗产类别,传承人人数也同样众多。只有众多相应的传承人,才能使这些神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更加明确的体现。

二、传承人的基本分类

要认定传承人,首先要将其进行合理的分类。我们认为,这种划分是基于认为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均确定了传承人范围的前提下进行的划分,并没有完全解决认定传承人的问题。应依据传承人主体类别的不同,将其分为本源性传承人和外源性传承人两大类别,然后再对传承人进行相应的细分。

(一)本源性传承

一方面,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均是通过本族群内部的传承展开的,这是主要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口传心授的特点,需要一个相对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而这种文化生态环境是经年累月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均饱含了该地域或者族群鲜明的文化特色。

(二)外源性传承

有些民族民间文化仅靠当地的族群是不能够顺利传承下去的。自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世界性的重视伊始,大批专家学者出于专业研究和个体使用的需要和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开始加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行列。采集、整理、加工、改编、技术改进等一系列专业和非专业方式的融合,使得许多濒临灭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新生,从而对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传承人认定的制度建构

现阶段我国广泛实施的传承人认定制度主要是以政府名义进行的,我们将这种方式称为国家认定制。国家认定制较为成型的以制度化形式开始实施的,应该是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2008)的实施和文化部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2007)的公布为标志。此后,全国相当多的省份相继展开了省、地(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

(一)申请备案制

申请备案制度,是指利用我国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层级保护体系,在各个行政区域范围内实行传承人自我申报、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审查、政府最终认可的一种制度。

1.制度背景

政府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过程中实际上起到的是确认这种项目的存在的作用。我国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众多,且随着时间流逝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可能“再造”,急需一种制度来解决这种保护过程中的矛盾。我们认为,目前实行申请备案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提升传承人的积极性。

2.制度内容

申请备案制度包括三个方面:传承人自我申报、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审查、政府最终认可。在这种制度构建下,传承人的申报是前提,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审查是关键,政府最终认可是根本。申请备案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政府有限的行政资源,最大程度地对传承人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发挥传承人自我维护权利的积极性。

3.制度实施的重点

在实施申请备案制度的过程中,必须着重推进两方面的工作。第一,传承人自我申报。传承人的申报材料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第二,政府的认可。必须指出,政府的认可只是一种确权形式。传承人所代表的某个民族或者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群众才是该项权利的最终所有者。第三,通过申请备案制度认定的传承人必须经过专家组评议、评定和无记名投票才能最终产生,然后进入公示期,公示时间可以为三个月。如果三个月之内无人提出异议,政府颁发证书,确认该申请人的相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资格。

(二)群众推荐制

国家认定制和申请备案制度暂时没有覆盖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该允许由群众公开推荐,政府审查认可,我们将这种制度称之为群众推荐制。

1.制度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的建立,是应该最大限度地确定传承人以及调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由于种种原因也许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既没有被国家认定,也不愿意自动申请,故应该建立群众推荐制度,以达到更大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

2.制度内容

对于群众推荐制度下发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方式与前述申请备案制一样。两种制度不同之处在于主体不同,群众推荐制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而申请备案制的主体是具备传承人资格的公民。

3.制度实施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