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5-17 10:39:42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在我国多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和彰显的文化价值不仅对于今人了解历史与民族、历史与文化等关系的演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从多角度体现出我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丰富与多元特点。这是具有地域文化精神特质的宝贵资源,在发展、建设与推动区域文化经济、构建社会和谐的精神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精神价值及其对于和谐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的影响力,都表明当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河北省为例,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区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文化经济;保护;传承

燕赵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深厚,河北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区之一①。国内此课题的研究大多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发掘上,对区域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较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在经济与科技长足发展的背景下,采用人为干预等方式进行保护,避免其消亡。如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下区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做出适时、合理、积极的应对反应和制定相关措施,协调和促进区域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价值。通过此课题的调研,笔者认为,可以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来推动当地文化旅游等经济产业的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点和人文特征

党的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以此为指引,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要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让人民成为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保护成果为人民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区域展现出不同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它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作息息相关,并代代相传,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呈现形式。民间艺术的传承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其艺术形式和内涵蕴藏着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遗产,如民间曲艺、民间舞蹈、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品等。此外,还包括文化空间,即某一特定时段举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场所,如祭祀、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文领域和经济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不同地域的精神文化是具有一定根基的多元文化,它融汇了社会、伦理、道德、宗教等因素,从而形成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并通过民间艺术等形式外化体现,其内在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今社会的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和多元化的社会构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由民间艺人进行传承,有丰富的可供挖掘的文化内涵。河北省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汇聚居地,由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在这片区域大交融,促进了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淳朴勤劳的燕赵儿女在这片沃土上不仅传承了老一辈优秀的文化传统,更是用智慧的双手铸造了具有时代印记的民间艺术。河北省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流行在唐山一带的皮影戏,曾在2006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唐山市民自发组织的“俏夕阳组合”进行演绎;最具历史文化气息的当属河北梆子,其以戏曲演绎的方式流传下来,用声音传递出历史的足迹;此外,还有颇具特色的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的“徐水狮舞”、近百年来新兴的北方戏曲剧种“评剧”,具有满族特色的民间打击乐曲“丰宁南营子吹打乐”,等等。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需要与时俱进,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不仅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且具有地方特色,包含多种民间艺术和民俗特征,其独特的区域文化值得分析和探讨[1]。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艺术与民俗的结合深刻地反映出当地的社会文化结构,包含大量引人深思的信息,这种艺术背景又构成了一种文化环境,影响着当地人们的审美偏好。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的民间艺术经过多次变迁得以沉淀与流传,它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现代与传统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河北省历史文化悠久且底蕴丰厚,拥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武强木版年画、无极剪纸、河北鼓吹乐、广宗太平道、常山战鼓、吴桥杂技等都是珍贵的民间瑰宝。面对如此丰富的艺术珍宝,河北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在政策制定、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绩显著[2]。为了更好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8年,河北省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次年河北省文化厅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具有专门编制的“河北省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保护中心”(文化处级单位),在省内各地市设立了有专门编制的单位,对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有力支持。随着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若没有完善的立法制约与保护,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一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已到了濒危的地步,这是河北省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如今,在紧张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下,电影、电视、游戏以及网络媒体丰富的娱乐方式吸引着年轻人的注意,同时也使他们远离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可以说,随着物质经济的飞速发展,具有文化根基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其次,充足的资金支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的工作中,需要大量经费提供支撑,而目前资金匮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道难题。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且传承人很少,面临着失传的困境。比如,河北易县易水砚是传统的手工艺品,以石质细腻、工艺精湛、宜书宜画、造型优美著称,然而其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面临失传,很多年轻人对手工制作缺乏兴趣,导致易水砚手工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沉淀,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其不仅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史,更记录了全人类的发展史。与有形的文化遗产相比较,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指间之沙,稍有不慎与疏忽,就会流逝于指缝。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重要部分,同时,它也是各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印记,是民族精神的凝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传承与研究,要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在实施过程中是较难平衡的问题,具有特殊性,其发展是流动而渐变的过程,要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传承、发展和利用。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体现,保护是作为其发展的保障、基础和前提。要想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间艺术,就要使其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合理开发与利用是最佳方式。(三)具体的措施和建议。在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民间艺术的原始形态没有遭到较多破坏,基本保持了其固有特征。从保护与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这些民间艺术具有一定的传承和利用价值。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中,要尽量选择没有中断的民间艺术,因为它较好地保存了民族民间文化最本真的面目。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要一改统一标准的行事作风,要针对其艺术特质和文化内涵进行具体分析,意在更好、更有效率地保护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时,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合理地开发与运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经济价值的追求会在一定层面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要注意把握和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感性的角度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及其所承载的人文价值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因此,在对其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为谋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保护民间艺术的初衷,应合理控制其发展的速度和标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其次,复原民间艺术的本质。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通过较为简单且具有可行性的办法进行复原,使其适应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从而体现出其具有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除了从政府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外,还可以利用教育机构、媒体等形式对其进行宣传,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边缘化的人文形态逐渐走入社会主流的核心价值观中,成为社会发展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独特性,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主流社会生活中的文化价值。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重而道远,采用正确而科学的方法和措施,能够使这些宝贵的且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民族瑰宝得到强有力的保护。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区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化遗产的效益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统一;二是显现效益与潜在效益的统一;三是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的统一;四是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统一;五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践证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社会带来综合效益,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加快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富民强的重要内在因素。在经济市场化的今天,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较多商业化的现象。商业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就其优点而言,商业化的形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经济发展的视野,打破固有模式和局限,增添更多的发展可能。可以说,商业化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使用合理的商业化手段与模式,是有理可依的。如今,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消耗,而这种为了达到经济效益而牺牲资源的方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种反向关系。因此,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要辨别行为理念是否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避免民间艺术资源枯竭现象的发生。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吸引资金投入,在发展自然旅游与文化旅游的同时也带来其他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区域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河北省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以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吴桥杂技为例,吴桥杂技是传统的民俗杂技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俗话说“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吴桥杂技的“惊、奇、险、绝”是其艺术特色,堪称一绝。在吴桥县的经济发展中,吴桥杂技艺术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对区域文化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与促进作用。又如武强年画。武强年画是河北省武强县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而得名,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武强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武强年画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多,主题风格突出,内容选材大多与民间习俗和生活有密切联系。其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武强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美好期望。2005年,武强年画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武强人把民间艺术纳入经济发展中,首先,他们认真对区域内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进行梳理;其次,聘请专家顾问对文化艺术产业进行论证,制定出具有支柱产业规模的发展规划;最后,努力寻求物质资源和文化艺术资源的共同点和结合点,使二者融为一体,力争走出一条“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发展路子。武强人把民间艺术作为文化经济的组成部分,除旅游产业方兴未艾以外,还围绕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产业、产权多元化的城镇工艺品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沉淀的一部分,挖掘并发挥其潜在的价值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独有的原创性不可复制,不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文化发展来看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今,社会发展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掘是推动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通过其自身具有的价值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吸引投资和利益输出,在物质经济发展不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发展软实力可以协调和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河北省的区域经济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丰富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如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不能仅停留在预想和计划阶段,应尽早意识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合理利用能够使其促进区域文化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每个城市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间艺术,城市特色与风格各不相同。近年来,全球性的珍视、保护文化遗产逐渐掀起热潮,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像物质文物保护一样,非物质文化的遗存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是不死的文化遗产②。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就需要制定科学的制度和保障措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坚守人民立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既是世界观、价值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

综上所述,笔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点、人文特征、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其保护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建议,为相关部门、社会活动组织、个人等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提供相应参考,为今后大力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乃至依托文化开拓本地区文化艺术旅游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对其进行保护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韩志芳,马成秋.河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6).

[2]资华筠.专家学者:《非遗法》意义重大重在落实[J].文化月刊,2011(6).

作者:王静 单位:邢台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