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改革探究

时间:2022-03-11 09:38:20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改革探究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传承与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部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需要通过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与发展。

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基本概述

(一)内涵与价值。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因此,造就了不同少数民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1)少数民族音乐是少数民族历史与思想的真实写照,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对民族精神信仰、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进行有效信息传递,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例如,纳西族歌曲《白沙细乐》、白族歌曲《大理三月好风光》等,这些少数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是各少数民族生活与族内人民性格的真实写照。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价值体现在少数民族音乐能够反映民族生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音乐属于一种娱乐方式,能够帮助人类放松心情,起到娱乐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2)但是少数民族音乐在娱乐的基础上,还具有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素材为少数民族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以苗族为例,少数民族音乐包括叙事歌、婚俗歌、酒歌与山歌等,这些歌曲内容来源于苗族人的日常生活,叙事歌借助歌曲形式展现了苗族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和重要事件,婚俗歌大多在苗族人婚丧嫁娶时演唱,酒歌多在聚会上演唱达到劝酒的效果。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来源于生活并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同时,少数民族音乐形式也会受到少数民族生活的影响。(3)以蒙古族为例,典型的蒙古族音乐是长调,由于蒙古族生活的环境是广阔的草原,地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造就了音乐形式传递的特殊性,因此,长调得以出现。蒙古族长调具有气息悠远绵长、声音嘹亮的特点,在广阔草原上能够保证歌曲有效传播。因此,少数民族生活影响少数民族音乐形式,少数民族音乐反映民族生活。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价值体现在少数民族音乐以自身载体作用的发挥,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在少数民族音乐中含有浓烈的文化意味,因此,少数民族音乐属于文化传承载体。人们可以借助民族音乐对民族历史与民族情感进行感悟,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以侗族为例,侗族大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被侗族群众共同演绎,代代相传。歌曲内容并没有具体的歌词与曲谱,但却饱含侗族历史,传承侗族民族文化。(4)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还有蒙古族,其代表性乐器马头琴蕴含着民族传说,蒙古族民族文化随着马头琴的传承实现代代相传,体现少数民族音乐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载体作用。(二)发展现状。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发展需要以高校音乐教育为载体,通过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实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融入,通过大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与传唱实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现代社会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迫切需要融入高校音乐教育。(5)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并不理想,存在一定问题。分析研究当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现状,可以发现:第一,少数民族音乐生存环境已经受到破坏,限制了文化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密切联系当地环境,但是在各地区经济社会日趋现代化的形势下,少数民族的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少数民族接受了现代化改造,部分少数民族生活地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致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缺少了生存空间,无法实现有效传承发展。第二,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民俗与民风文化已经开始逐渐消失,不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主要来自当地文化生活,少数民族人民借助音乐表达自身生活理念与情感,但在经济发展背景下,少数民族的生活理念已经发生转变,忽视民风与民俗传承,致使音乐文化也发生变化,难以在现代化社会中继续发展。第三,思想意识的转变也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限制因素。(6)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人们生活中充斥着多种文化与新鲜事物,外来文化的侵入使人们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致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走向低谷。在这种环境下,甚至一部分人会认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缺少国际性特点,不符合当代社会潮流,这种错误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高校音乐教育需要基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实施教学改革,肩负起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发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积极教育价值,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此外,在审美角度,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代表着传统的审美理念及艺术表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与社会性,然而在现代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所蕴含的审美特征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国民的审美诉求与精神需求,致使少数民族音乐成为小众音乐。然而在时代的发展下,我国部分音乐创作者通过汲取少数民族音乐的优点与优势,使其巧妙地融合到现代音乐创作中,极大地激发了少数民族音乐的时代特征,使其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进而激活了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内涵。其中以具有蒙古民族音乐特征的《套马杆》及传统黄梅戏特征的《黄梅戏》最为代表。因此可以说,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正面临着衰亡、灭绝的风险,但与此同时也拥有着获得全新发展的时代机遇,因此在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应注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与作用,以此推动音乐教育与少数民族音乐的健康发展。

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影响

(一)丰富音乐教育内涵。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实施改革,需要重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分析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丰富高校音乐教育内涵的重要意义。在我国音乐体系中,少数民族音乐是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不同时期、不同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特色、习惯与风俗等。(7)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承载不同文化的特点,能够对少数民族精神与思想进行有效反映,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精髓。我国高校作为文化教育与传承的重要基地,丰富高校音乐教育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之间发挥音乐的文化传承作用。因此,高校音乐教育需要结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丰富的文化特色与历史内涵,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填补高校音乐教育空缺,提升音乐教育实效性。由此可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丰富高校音乐教育内涵的主要表现是丰富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比较多样,不同少数民族具有不同音乐文化,其内涵也不尽相同,能够为高校音乐教学提供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使高校音乐教育更具活力,满足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需求。(二)实现教学根本目标。高校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提升学生文化素质。而高校音乐教学旨在提升学生个人气质与人格魅力,借助音乐教学对音乐艺术教育功能进行展现,体现高校音乐教育根本目标。不同民族日常生活造就了不同少数民族音乐,少数民族人民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借助音乐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使少数民族音乐成为少数民族人民表达情感的代表,形成多种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8)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含有少数民族劳动者积极面对生活、传颂美好事物、传承先人文明等内容,高校音乐教学应用这些内容,有利于流行音乐与西方音乐中的内容空缺实现有效填补,使学生接触到传统文化内容与文化精神,促进高校音乐教学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因此,高校音乐教学需要借助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浓厚文化底蕴与历史,营造高校音乐文化氛围与气息,有利于高校音乐教育培养与加强学生文化素质,实现音乐教学根本目标。(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高校开展音乐教学改革,需要积极利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提升改革效率。高校音乐教学借助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改革,有利于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前文已经阐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实现高校音乐教学根本目标。另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还可以帮助高校音乐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操与坚韧性格上。一些少数民族音乐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文化中也占据重要地位。(9)高校探究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实行音乐教学改革,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把握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学生认识民族凝聚力与民族向心力,从而提升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还体现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的文化融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坚韧性格。当代大学生以高校音乐教学为载体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利于学生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坚强、勇敢等精神,激发学生民族荣誉感,促进其吸收这些优秀精神,逐渐形成坚韧品格,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高校音乐教学结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改革,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影响高校音乐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0)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基础,高校音乐教学培养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体现在提升学生文化体系建构能力、丰富学生思想情感与提升学生欣赏审美能力等方面。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实施改革,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民族音乐文化源头与传承过程进行熟悉与掌握,提升学生民族音乐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学生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不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构建文化体系,提升学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体系系统构建能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能够丰富大学生内心世界与思想情感,在少数民族音乐中,含有丰富的朴实内容与真挚情感,有利于大学生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借助直观音乐形式把握其音乐特色与风俗人情,使学生在音乐情感氛围中实现自身情操的陶冶与思想的升华。高校音乐教学通过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特色具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大学生在对不同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音乐魅力、不同音乐情感表达、不同音乐风格进行感知。欣赏不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利于学生更好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音乐欣赏能力。(五)实现高校文化交流。实现高校文化交流指实现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不同民族音乐文化交流。对于我国少数民族而言,传承与发展本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人民对音乐文化已经耳濡目染,因此,少数民族音乐在少数民族地区能够对时代文化特征进行代表。少数民族在创作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对身边生活用品与生产工具进行自由选择,将其作为音乐器材,随着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这些器材已经成为少数民族音乐乐器,具有丰富乐器种类,体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及音乐反映民族人民真实生活的特点。(11)而高校音乐教学基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进行改革,需要汇聚各种民族音乐文化相关教学内容,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借助音乐接触与了解少数民族生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个人见解的提出,在音乐文化融合背景下实现音乐进一步创作。因此,高校音乐教学在融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上进行教学工作改革,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受到重视与被有效学习,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交流融合。(六)传承并发扬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意识形态上对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节庆风俗、思想理念、生活劳作进行归纳与表现的艺术品类之一。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哈德肯斯特曾在《音乐文化与民族演化》一书中指出,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现实表征,同时也是集中体现民族精神风貌、理想信念及思想哲理的重要媒介之一,在长期的音乐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体系及思维理念,逐渐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进而使民族音乐成为同建筑、服饰、舞蹈、风俗同等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深入融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能够使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理论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提升对音乐文化的重视与理解,进而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索兴趣及热情。譬如,教师在讲解音乐表现形式、主体内容及基本特征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文字、图片的形式,渗透相关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并在逐步引入民族文化的同时,阐述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及人文内涵,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自主地学习相应的少数民族音乐知识,进而实现传承并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

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一)目标定位问题。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存在教学目标与定位不准确问题。传统高校音乐教学目标与定位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音乐人才。(12)这种教学目标与教学定位存在一定合理性,能够满足音乐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在少数民族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开展教学改革工作,需要在教学目标与定位中增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元素。但是部分高校音乐教学并没有在教学目标与定位改革中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目标进行明确,不符合现阶段国家与社会对高校教育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要求,使音乐教学改革缺少明确方向。同时,教学目标与定位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内容的缺失,也会造成高校音乐教学改革过于形式化,不能有效结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实践改革工作,不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提升。(二)课程设置问题。高校音乐教学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存在一定课程设置层面的问题,部分高校音乐教学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课程设置大多是音乐必修课与选修课,主要包括音乐欣赏、声乐、器乐等课程,缺少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相关课程。即使部分高校音乐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了民族音乐课程,但是大多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关联不紧密,介绍的民族音乐教学内容浮于表面,不能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中的丰富文化,需要高校音乐教学在改革过程中设置具体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类课程。不完全统计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仅有2%的学校在校内开设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类课程,这种现状严重影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不利于学生理解该文化,限制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因此,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仍存在较大改革与发展空间,革新任务重大。(三)教学内容问题。我国教育发展规律与民族发展规律共同发挥作用,产生少数民族教育结果。因此,高校音乐教学基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进行改革的教学内容需要带有民族特色,能够对教育发展与少数民族发展进行有效反映。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缺少民族性特点,很少涉及少数民族文化与音乐文化方面的内容,不能满足高校音乐教学结合少数民族教育进行改革的需求。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大多根据教材进行讲授,在课本内容不足与教师掌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不足等因素限制下,高校音乐教学内容改革难以实现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度融合。比如,高校声乐教师仍然按照学生条件,重视向学生传授演唱技能,致力于提升学生演唱水平,却很少在教学内容中安排少数民族音乐演唱曲目,影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学生中间的传播。由此可见,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并未体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特点,难以发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作用,影响高校音乐教学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的改革实效性。(四)音乐教材问题。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教学内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源于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存在教材方面的问题。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大多使用统一教材,在改革过程中,并未重新选择或编写新教材,而现有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大多不含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元素,不利于高校音乐教学基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实现有效改革。部分高校音乐教学课程并没有固定的教材,大多由教师自编讲义,这种教学方式突破教材限制,能够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提供有利环境。但是部分教师的讲义内容已经固化,在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影响下,大多教师并没有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尝试更新讲义,融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同时,由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内容丰富且涉及的方面较广,具有较多相关资料与著作,但是并不适合直接应用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因此,需要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针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教材重新编写与选择,提升教材代表性、科学性与实效性,促进高校音乐教学有效改革。(五)师资不足问题。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高校实施音乐教学改革,需要以强大的师资力量为基础。但是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存在师资力量不足问题,教师队伍中缺少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相关人才。大多高校音乐教师存在专业技能与知识结构单一性问题,缺乏艺术实践,难以满足高校音乐教学基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教学改革要求。大部分高校音乐教师毕业于音乐学院,本身并不是少数民族人,也没有接触过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即使部分教师能够通过民族音乐学习掌握一定少数民族音乐知识,但是结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学生讲解音乐艺术,仍会表现出能力不足问题。少数民族民族音乐文化涉及多方面内容,对高校音乐教师而言,结合这些内容参与教学改革,属于严峻挑战,凭借现有师资力量难以满足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高校音乐教学积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保障。(六)评价制度问题。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丰富当前的音乐教育内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然而在具体的评价方面,我国高校普遍受传统教学理念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于关注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从文化层面上,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认识,进而从器乐表演、歌曲演唱及艺术创作等层面,使学生深入地认识少数民族音乐在现代音乐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进而在结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教师与学生普遍关注应试成绩,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艺术表现特征及表演机制及原理缺乏足够的重视,进而使相关的民族音乐教育工作沦为形式,无法成为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石。而在人才培养层面,传统的评价体系,普遍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音乐表演能力的提升,而对学生创新创造、艺术分析、问题解决能力存在明显的限制,譬如学生在改编或创新古典音乐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并不会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而是以既定的教学标准及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理论内容进行创作,这便间接地扼杀了学生的音乐活力,制约了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路径

(一)明确教学改革目标。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需要教学改革目标拥有正确教育思想观念,结合自身教学定位,重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在教学目标与定位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元素。(13)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明确教学改革目标与定位,能够为高校音乐教学革新提供明确方向与思路。高校音乐教学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分析研究现有音乐教学情况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市场需求,在新型教学目标中针对性地明确高校今后音乐教学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全部过程中重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学,有机结合当前音乐教学与传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理念更加新颖,教学全部过程能够满足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需求。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需要按照艺术教育规律与音乐教学特点,在教学改革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目标与定位,提升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针对性与实效性。(二)革新教学课程设置。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革新。传统高校音乐教学课程设置虽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在少数民族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需要顺应新时期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中增设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相关内容,推动高校音乐教学结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有效改革。高校课程改革需要从音乐教学必修课与选修课入手,例如,高校音乐教学现有音乐鉴赏课程与史论课程主要包括音乐欣赏、民族器乐概论、中外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概论等课程,高校需要以此为基础,结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增设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概论课,或结合当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开设特定少数民族音乐概论课程,这种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历史、分类与特点等进行充分了解,加深学生少数民族音乐印象,促进其深入学习与继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满足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要求。(三)拓展音乐教学内容。高校音乐教学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进行教学改革,需要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充分结合民族教育特点与特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少数民族音乐背景知识、丰富教学资源等内容,实现高校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满足高校音乐教学在文化视域下的改革需求。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属于重要载体,学生在多元教学背景下接触到的音乐内容具有变化性与丰富性,传统音乐教学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因此,高校音乐教学需要按照具体课程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结合背景知识,加强学生理解音乐内容。例如,在高校音乐鉴赏课程中,高校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是一首西部民歌,具有少数民族特色,高校音乐教师需要对其背景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并讲解给学生,使学生更好体会与欣赏少数民族音乐与文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改革。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高校需要在教学内容层面为音乐教学改革丰富教学资源。高校音乐教学需要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特点进行充分利用,创新音乐形式,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与拓展。例如,高校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乡土音乐教材,将传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引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以民族音乐为出发点,对多种音乐形式进行收集,并且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少数民族乐器进行收集,以乐器为根据,进行多种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利用乐器与曲目反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实现教学内容丰富,拓展学生音乐学习视野,促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发展。(四)革新音乐教育教材。教学的根本与依据是教材,教材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取的重要途径,能够使高校音乐教学课程更加具象,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高校音乐教学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进行教学改革,需要革新音乐教学教材。现阶段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文献与著作较多,但是直接将其作为教材具有片面性特点,缺少重点突出,难以满足教学革新要求。因此,需要高校音乐教学对这些著作与文献进行加工与整理,有机结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内容与教学内容,重写编写出符合教学要求的音乐教材。在音乐基础理论教材中,高校音乐教学的教材重构,需要致力于结合少数民族音乐特征与音乐价值观,通过教材对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形式与体裁进行充分反映。借助学生熟悉的少数民族音乐曲目,加强学生音乐基础训练,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教学全部环节中实现贯通。例如,演唱类教学教材可以融合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并保证教材覆盖面较广,选择典型旋律类型、节奏类型与调试类型的音乐片段,同时,器乐与声乐教材也可以对代表性少数民族音乐进行选取,在教材中针对曲目进行文字说明,阐明演唱与演奏的技巧,并可以设计改编活动等,实现高校音乐教材的丰富与革新,促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师层面着手,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为现有教师队伍提供培训、聘用优秀专业人才、聘请艺术人士负责教学任务等,通过这些举措,实现高校音乐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高校培训音乐教师队伍,需要按照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教学改革要求,为教师提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相关培训,组织教师根据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课题,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在学校内部实现教师队伍民族音乐文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高校需要聘请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相关优秀人才,比如,民族音乐教授与少数民族音乐专业博士等,借助这些专业人才的丰富民族音乐知识与文化底蕴,提升学校音乐教师队伍整体能力水平,并为现有教师提供随时可以获得培训与指导的机会,促进全体教师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发挥自身实际作用。高校也可以聘请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传人,使其担当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魅力感知,实现师资队伍完善,提升师资力量建设效率,促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六)创新评价机制。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创新音乐形式,深化学生对音乐创作及音乐表演的理解,延伸学生的音乐创作及学习范畴,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论内涵、组织机理及思想特征,重新审视并分析音乐艺术,使音乐艺术成为推进自身全面成长,满足自身理想信念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传统的评价机制及教育手段俨然制约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与发展,限制了学生利用民族音乐文化创新现代音乐体系,延伸古典音乐内涵的进程。因此,为有效提升高校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创造精神及文化涵养的音乐人才,高校首先应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目的,音乐教育的内涵,进而从评价制度的角度出发,构建出全新的人才评价机制。首先,在评价内容上,高校应重点关注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音乐文化涵养及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的融合能力,进而从能力培养的层面,提升音乐教师与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视。其次,在评价形式上,我国高校现有的评价模式主要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然而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高校普遍弱化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与实效性,忽视了学生课堂表现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因此,高校应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融合,提升评价体系的准确性。最后在评价主体层面,高校应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譬如利用直播平台,将学生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对民族音乐的应用及对音乐艺术的表现等内容呈现到社会大众面前,让社会大众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间接地提升学生践行音乐力量知识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综上所述,高校基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开展音乐教学改革工作,需要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正确认知为基础,结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影响与高校音乐教学问题,通过明确教学改革目标、革新教学课程设置、拓展音乐教学内容、革新音乐教育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满足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需求,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促进高校音乐教学发展。

作者:崔雪花 金学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