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对建筑文化的启示

时间:2022-05-07 10:31:31

文化生态学对建筑文化的启示

摘要:针对我国当代城市形象和建筑风格同质化的倾向,本文偿试从全新的文化生态学角度出发,简要分析把文化生态学理论引入到我国当代城市建筑文化发展中具有的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以及我国所面临的千城一面的危机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我国当代城市;建筑文化发展;启示

1文化生态学回溯

文化生态学概念最早在美国诞生,著名人类学家斯图尔德于1955年在其理论著作《文化变迁理论:多线性变革的方法》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生态学”(CulturalEcology)的概念,此后,文化生态学积极吸取生态学、文化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营养,逐渐发展成一门研究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交叉性科学[1]。文化生态学的使命是把握文化生态与文化环境的内在联系,其研究对象是文化,研究方法是生态学。文化环境、文化资源、文化状态都是文化生态学研究的范围,不仅如此,文化生态学更要研究文化的规律。换句话来说,文化生态学就是用生态学的思维和框架来理解文化,我们甚至可以把文化现象比喻成一个不断生长的、不断进化的生命系统,并且这种生命系统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可以从文化生态学的这种发展特点中了解到在我国当代城市建筑文化发展中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特征。

2城市建筑文化发展中引入文化生态学的重要意义

城市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建筑是人类文明的反映,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的一种物质载体,不仅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更是城市文化的集中反映。而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各类建筑拔地而起。我们的城市变大了,因为到处都是新开发区;我们的城市变高了,因为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甚至随处可见;我们的城市变新了,因为城市中的建筑处处都是华丽的表皮,耀眼的装饰。宋春华[2]写道:“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许多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被大量拆迁,取而代之的是特征形式趋同的各类摩天大楼。城市性格被淡化,记忆场所不复存在,我们的城市特色消失了”。笔者认为,在城市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当代城市建筑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已经受到破坏,需要引起重视。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引入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简单阐述我国当代城市建筑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建筑文化与文化生态系统中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建筑文化,从而对今后我国城市建筑文化发展方向做出正确预测。2.1正确认识城市建筑文化。对于城市,人类学家看到更多的文化是群族的起源与发展,建筑师看到更多的文化是建筑空间,开发商看到更多的是文化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形成不同的观点和认知,但是所有的考虑和认知对于城市建筑而言都不是一种综合的、系统的认知。首先我们应把城市建筑文化与城市所处的具体环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生态系统,然后把城市建筑文化放在具体的环境中,用动态的、连续的生态学观点来加以研究。以长春这座城市为例,长春市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虽然只有200多年历史,却有着中国当代城市中最为独特的人文历史。长春市地处东北平原腹地、南北交通要道,除东部有小面积的低山丘陵。整个城市绝大部分为台地,地势平坦整齐,空间开阔。在伪满时期的城市规划中设计人员把握了这些地理特征规划并且建造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和景观[3]。日本对长春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一方面侵犯了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另一方面又加速了长春城市建筑近代化的进程。这就奠定了当代的长春城市形态、城市建筑风格。随着岁月的积淀,本土建筑风格与外来建筑风格在长春这片土地上相互交融、碰撞,最终发展成长春城市建筑文化的独特气质。2.2城市建筑文化的延续。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全球化。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民族信仰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可以说这种影响正在慢慢地消解我们的民族抵抗力。比如我们的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和西方国家特征形态十分相似的建筑,也有人说中国已经成为国外建筑师实现自己建筑理想的试验场等。因此,为了健康延续我国的城市建筑文化,我们不仅需要提升建筑文化自信,更要提高城市建筑文化生态保护的意识。我们既不能完全排斥外来文化,也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东西。中国建筑要面向未来就不能忘记中华大地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我们需要结合每一座城市自身的条件并且积极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综合分析我国城市建筑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既不能放弃城市的本土文化,又不能完全拒绝外来文化,毕竟在这个时代只有多元文化才能有助于我国城市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以长春市为例,虽然长春“新京”的城市规划是被日本殖民统治势力强加的,但这个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并没有完全地排斥长春乃至中国的本土文化,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比如说现在保存相对完好的新民大街就是参照中国古典皇城形式设计建造。新民大街空间明确、结构严谨,处处体现了帝王在上的统治地位。在新民大街两侧的多个建筑中也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日本的甚至西方国家的建筑元素相结合。例如中式传统的坡屋顶、日式装饰细部、西方的柱式同时出现在一座建筑中。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春市的城市建设经历了很多方面的考验,出现了从一开始的对抗、冲突向吸收、融合的转换。在今天看来,新民大街仍然是长春市最美的标志性街区,而正是历史文化与时间的积淀造就了城市建筑文化的独特气质,因此,我们需要对我国城市建筑文化进行合理的文化生态保护,使我们城市的建筑文化能够一直延续下去。2.3制定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我国的经济和城市建设都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国外的城市化水平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而且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城市建筑文化生态理论体系。文化生态学理论的引入,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我国当代城市建筑文化,并且面对不同气质、不同品格的城市,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我国城市建筑文化的更新、发展、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1)要注重系统和整体的融合观[4]。换句话说,就是城市在改造或者更新过程中要注重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这种融合就需要人们在规划城市以及设计建造建筑的过程中要回归理性、尊重城市本身的特征。例如,自然地貌、历史格局等,力争做到城市中的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建筑、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相互融合。2)要尊重和保护好传统建筑风貌。对历史建筑,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以长春“满洲式”建筑遗存为例,“满洲式”建筑均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现在仍然在投入使用。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建筑文化遗产,长春市政府在不破坏其材料、装饰、建筑空间等前提下对其内部空间进行了合理的改造和修缮,不仅保护了优秀历史建筑、延续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也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要。3)使新、旧界面有机联系。为了更好地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我们需要保护和更新城市中有价值的建筑,具体的方法可以是提取传统建筑中有价值的结构、装饰元素或是保留有价值的城市肌理,使城市的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能够合理地过渡。以长春人民大街为例,人民大街是贯穿长春整座城市南北的主轴线,它的存在真实地记录了长春的成长历程,是长春文化底蕴的展现。在近代长春的城市建设更新中,虽然人民大街最初的功能有局部丧失,但是其整体的规划形态、道路布局、建筑气质却一脉相承,使得新建筑与旧肌理有机联系起来。

3结语

城市建筑文化发展中引入文化生态学理论其核心意义在于从文化的视角出发,运用生态学的方法,有效处理好城市中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文化生态学的内涵对于指导我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中,大多数建设都忽视了根植于城市本身的特质而只是一味地跟风模仿,从而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危机。为了避免城市形象和建筑风格同质化,在实践中就应该不仅仅只注重技术上的生态,更应该重视文化上的生态。

参考文献:

[1]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2]宋春华.在转型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J].建筑学报,2014,61(10):19-25.

[3]张俊峰,王均三.吉林建筑文化研究Ⅱ(城市建筑:城市精神的物化)[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4]符静.基于文化生态学的烟台城市建筑特征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2.

作者:张俊峰 雷为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