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监推动监狱发展探索

时间:2022-12-23 04:06:08

文化兴监推动监狱发展探索

本文作者:黄新明工作单位:江西省赣州监狱

(一)规范高危人员管控,探索高度戒备管理新经验。针对高度危险罪犯管理难、教育难、转化难的问题,为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监狱于2011年2月成立了高度戒备监区。监狱经过严格评估鉴定,采取集中关押、集中教育、集中矫治等转化措施,成功转化了具有高度危险性罪犯。通过试点,摸索出“分层管理,递进转化;科学评估,主体矫治;自我反省,激发内因”的教育管理模式。(二)规范信息收集渠道,探索隐患排查新途径。扩展无缝对接办的专业职能,逐步建立了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双向反馈和检查考核机制。每月作出分析报告,较好把握了狱情的源头,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依据,及时化解了多名罪犯与社会、家人的矛盾。(三)规范难点监控,探索解决难点管控新机制。针对出收工、夜间警力相对薄弱,人员、车辆流动频繁等监控难点,监狱进行了多项规范,为监狱管理积极探索科学的安防管理模式。一是规范时段监控。每日定时巡逻,早、中、晚三个重点时段加强巡查,与现场值班民警,区域内卫民警交叉覆盖对重点时段与区域的监控。二是规范部位监控。对罪犯储藏室实行统一管理,杜绝了储藏室藏污纳垢的可能。规范大门管控,在人行通道安装了技防设施,同时,在大门入口处增设实名储物柜,对进监人员随身携带的手机、现金、香烟等物品予以严格管控,确保“违禁物品零进监”。

(一)创新评估对接,阳光操作科学分流分押。罪犯分流分押工作是促进罪犯顺利改造的第一关,更是推进监狱层次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为此,监狱成立了入监和罪犯分流分押评估专家小组,从罪犯入监提前介入,结合入监甄别、心理测试和矫治效果,提出综合分析意见、分流建议和工种调配计划,推行罪犯“凡调必评”,力求工种、刑期、年龄、犯罪类型、心理等改造要素相匹配,实现科学分流分押,并使执法过程置于阳光和监督之下。(二)创新帮扶对接,共享成果激发改造信心。“三无”犯、贫困犯是监狱中的特殊群体,适时加以关心、关爱,促其安心改造,将成为维护监狱稳定的重要基础。针对困难罪犯的帮扶工作,监狱以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激发罪犯的改造热情。通过定期摸排、定期帮扶、跟踪帮教等措施,充分利用端午、中秋、除夕三个传统节日,适时开展帮扶活动,以亲情感化促改造。2012年3月,监狱建立困难罪犯帮扶基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明确基金的适用范围、资金来源、申请程序、使用标准和过程监督等,构建贫困犯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对稳定改造秩序、提高改造质量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三)创新培训对接,掌握技能拓宽就业渠道。针对回归社会后就业困难,容易滋生重新犯罪的问题,监狱创新罪犯职业技能培训,引导罪犯掌握职业技能,为回归就业、创业奠定基础。监狱与江西育才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建立职业技能实践培训基地,在实践中加强对罪犯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一些罪犯在刑释前已被地方企业选中预定。监狱密切联系劳动就业部门、社会企业,定期来监开展就业推荐活动,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提升罪犯回归就业率。(四)创新信息对接,信息互通共促社会和谐。针对过去监狱与社会各管一块、信息不通、衔接不畅的问题,监狱创造性地开展了监狱与社会无缝对接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一是搭建无缝对接信息平台。监狱成功开发并应用“刑释人员数据库”,与全市19个县(市、区)司法局实现了数据互通共享,达到了即时联络、快速反馈、帮教跟踪,为地方安置帮教和预防重新犯罪的刑释人员提供了信息平台。二是开展专家评估。监狱聘请社会各界专家,对即将出监的罪犯是否重新犯罪等方面联合进行科学评估,提出具体意见,并将评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数据库平台与地方共享,为做好安置帮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领价值导向,培育共同文化。在大力发掘和弘扬监狱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制定了《赣州监狱文化发展五年规划》,积极培育和提炼新监狱文化精神。在弘扬监狱传统文化方面,大力倡导“荣誉、责任、团队”的价值观,开展了“监狱文化口号征集”、“监狱文化口号解析”、“书画影视资料征集”、“我听前辈讲故事”和“我是监狱主人翁演讲”等监狱文化系列活动,民警队伍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和升华。在培育新监狱文化方面,总结提炼了“严、信、爱、快”的监狱精神、“允许错,不允许不做;允许改,不允许不管”的管理理念、“服务、攻心、对接”的教育理念等新理念,“文化管人管住魂”的目标日益深入人心。(二)规范绩效考核,培育执行文化。全面推行以项目、流程、标准、考核为架构的“四位一体”规范化建设。“四位一体”是指将工作项目名称、工作流程图、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集于一体的工作管理模式。为确保激励到位,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监狱按照“四位一体”项目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正确运用,使激励效应明显,形成了“用结果说话,以实绩论英雄”的工作氛围和“不甘落后,你追我赶”良好风气。(三)推行典型引路,培育荣誉文化。荣誉文化是监狱价值观的核心部分,监狱积极推行典型引路工作,将典型引路打造成为重要的荣誉文化品牌,使其成为提升凝聚力、向心力的有效载体。在典型引路工作中,形成了每月一期的典型宣讲长效机制,明确了“推荐—审查—宣讲—宣传”的工作规范。一是推荐。每个季度首月由各监区科室在全监范围内推荐先进典型。二是审查。监狱政工部门对推荐的先进典型进行审查,遴选出先进典型候选名单报监狱党委审核。三是宣讲。每月两个先进典型在月度考评会上进行典型引路事迹宣讲,监狱长亲自点评。四是宣传。监狱宣传部门对先进典型的事迹进行加工提炼,利用局域网、宣传栏广为宣传,提升了民警队伍的荣誉意识,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氛围日益浓厚。(四)打造责任体系,培育责任文化。监狱不断规范责任体系建设,培育浓厚的责任文化。一是内化责任意识。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提出了不同的责任目标并不断加以强调,达到固化、内化的目的。在监管安全工作中,强调安全“首位责任”;在教育改造工作中,提出“管得住、教得好、有技能”的目标;在监狱企业,则倡导“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的宗旨,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责任”。二是强化责任追究。监狱规范了一系列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担”。(五)注重团队激励,培育团队文化。监狱采取多种手段规范团队激励,培育新型团队文化。一是注重团队认同。通过组建各种团队,定期开展系列培训、拓展等措施,强化团队认同感。二是注重团队考核。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建立“学分制”学习模式,倡导全员学习,个人学习成效与党组织学分紧密挂钩,个人获得学习奖励,所在团队也相应增加学分。在日常考核中,对序列排名名列前茅的团队予以奖励,排名末位的取消奖励资格;团队整体工作落后的予以黄牌警告并进行整改整顿;个人获得表彰奖励或处罚的,所在团队也相应予以考核奖分或扣分;为监狱获得荣誉的,对归口部门予以考核奖分。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团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