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教育研究

时间:2022-11-26 09:12: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教育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传统的传承方式,不仅效率比较低,而且还面临着传承人匮乏的现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有机融合,在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提升传承人培养的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有效融合,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顺利开展有着积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政府一方面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另一方面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以及法律,如《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些文件和法律条文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习惯信仰以及情感和文化的积淀,是民族的文明、智慧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反映民众物质以及精神生活的面貌,能体现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从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发展现状和已经出台了的诸多政策来看,其相关的政策一直在不断完善,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在政策上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以极大的支持,才能带动传承人的培养发展,才能助力其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传承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再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对其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也有着极大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方式上开始推陈出新,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培养传承人才以及职业院校融合发展的方式都在不断创新,并形成了多样化的特征。职业教育开设了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课程、编写了民族文化校本教材等,这些都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实践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中也可以通过聘请民间艺术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以及工坊等方式,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融合的效果逐渐呈现,在多年的努力之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经验,融合成效及规模在不断扩大。当前有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行融合发展,培养高素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应用型的人才,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的关系和融合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之间是有着紧密关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的是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地方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全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散落在地县以及乡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生源以本地和周边为主,所以有着较高的文化认同,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十分有利。职业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重要培养基地。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人才的实用,突出职业的能力,致力于通过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对打造专业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产生积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当前正面临创新动力不足和传承人老龄化的现状,传承人往往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了解,所以存在着后继无人的问题。为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专业素质,利用职业教育这一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可以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要求的实用人才。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在当前市场化发展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紧迫性比较大,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缺乏也是事实。鉴于此,可以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将教学管理团队整体效能发挥出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对实现既定发展目标有着积极意义。

融合意义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进行融合,有着诸多积极意义,文章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1.有助于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发展职业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行融合,对地方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发展有着促进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明特征是民族性以及地域性,其体现了所处地人民的生命力以及智慧创造力。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同化现象愈来愈突出,要想带动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并形成特色发展,就要注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2.有效连接古今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有助于搭建古今文化的桥梁,职业教育在历史发展时期,可以充当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平台。通过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作用,利用职业教育传承创新,这对人们职业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有着积极意义,有助于促进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品位以及审美情趣的提高,也能促进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做大做强民族文化和相应产业,以实现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领域的作用,这对拓展职业教育生存空间以及提升职业教育文化内涵有着积极意义。3.有助于提供人才保障职业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融合发展,一方面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助力;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推动职业教育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有助于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氛围,对实现教育发展目标有着积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问题和策略融合问题

从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如在融合发展中存在工作重心失衡的现象,其没有和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缺乏综合性考量,这就会影响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再者,资金投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源动力,而在融合发展中的资金匮乏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这直接影响着工作进程的开展。除此之外,融合机制建设的不完善,没有按照实际需要制72CULTUREINDUSTRY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定相对接的融合机制等,都会影响融合的规范程度。

发展策略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中,为保障融合工作顺利推进,需要在策略落实方面加强重视:1.注重构建完善的专业结构体系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并提高融合的质量,从学校层面来说,就需要构建和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结构体系。职业教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提供了基地,为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工作能顺利有效地推进,需要在专业结构体系构建方面加强管理,可通过“3+4”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院和本课进行有机衔接以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只有从管理创新的角度出发,才能有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发展。2.注重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为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融合发展,需形成相对完善的保障机制作为支撑。在机制构建过程中,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可以通过引进行业企业优秀师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制定优惠政策和聘请民间艺人以及技艺大师等作为兼职教师,让专业带头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当中去。职业院校也要注重成立专门的工作室,鼓励外聘导师把具体项目带到职业院校中,采用项目的方式来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学工作,这对人才培养活动高效开展有着积极意义。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的方式,可以提升文化传承辐射的作用功能,加强学校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充分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零距离。3.注重多样化模式的应用在培养传承人时要注重多样化培养模式的运用,如通过现代学徒模式,基于学校以及业界的深度合作、职院教师和业界师傅的加强协作,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这一教育模式的运用,能突出校企联合育人理念,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与当地的工艺美术企业进行合作,学习借鉴当地的传统工艺,积极探索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模式,这对培养专业人才发挥着积极作用。再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结合需注重对合作模式的科学运用,将职业院校、企业以及政府等组织联合起来,搭建非遗传承的平台,这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聘请代表传承人建立工作室为有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融合的质量,职业院校领导层需要注重创新人才理念的融入。学校可聘请地方代表性传承人建立工作室;联系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到学校,设立工作室。如布艺的工作室,将布艺作品设计制作开发系列产品中具体的工作室建设和项目带到职业学校中去,能为传承人的培养起到带动作用。工作室在具体运作中,应结合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可以通过网络营销手段应用市场化运作,成为学生的创业项目,使其向着常态化和规模化的方向迈进。综上,为有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需要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融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改变传统分离的状况,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角度构建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传承人培养模式。文章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职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的分析探究,期望能为培养实践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剑,苏康敏,林端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融合——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4):86-90.

[2]柴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探索[J].学园,2020,13(34):75-76.

[3]郭兴.论工匠精神与非遗传承——建构职业教育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3):95-100.

[4]文冬妮,王媛.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J].河池学院学报,2020,40(02):84-89.

[5]杨永兵,龚自力.工作诀窍知识在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63-69.

[6]曹大明,谢晶.传统技艺与现代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以荆州创业学校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9,21(05):91-99.

[7]刘夏怡,吴冰,李颖.忠信花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CEP模式研究——以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为例[J].文化学刊,2019(07):163-165.

[8]张荣.职业教育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布依族“八音坐唱”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07):55-61.

[9]万兆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以民族地区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1):25-28.

[10]徐泽忠.在职业教育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J].职教通讯,2019(32):1-2.

作者:冯爱萍 单位:阳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