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方法

时间:2022-06-14 09:34:17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方法

摘要: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化,奠定基础的一门学科,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学校也开始重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巧妙的渗透传统文化,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其和语文知识相联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具体应用,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融合教学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英雄人物、历史名著、神话故事、经典古诗文等,将其中的经典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和内涵,丰富学生的语文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应当提高对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程度,进行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通过国学经典、教材内容、传统节日、背景资料等渗透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

一、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内容中包含了众多传统文化,教师在进行融合教学时,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根据其特点选择恰当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渗透。教师可以从文章内容、文字运用等多种角度出发,渗透传统文化,构建高效的课堂。例如在学习《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古诗两首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古诗,认识到古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登鹳雀楼》中诗人用所见之景表达了自己的胸襟抱负,诗人所用语言朴实简洁,但是却将万里山河的形象高度的概括出来。在分析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景色所烘托的氛围,掌握古诗中文字的妙用。将《望庐山瀑布》与《登鹳雀楼》进行比较,其更加注重山河景色的描写,“飞流直下”“落九天”的描写极为生动形象。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古诗特点,掌握古诗中所蕴含的古代文化,深入挖掘写景诗中的内涵,并学会古诗中常用的几种表达手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国学经典内容,加入到阅读活动中,成立专门的兴趣小组,并针对阅读内容开展主题交流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通过阅读引发学生思考,能够在交流中产生新的想法,深入理解传统文化,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例如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诗经》《千字文》《论语》等相关的国学经典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上半节课进行自由阅读,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国学经典中的句式结构、文章特点等,并标记出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下半节课的时间可以成立阅读兴趣小组,针对阅读内容进行沟通讨论,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弥补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缺失。通过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学生拥有了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并且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由来、组成以及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在阅读中能够挖掘文章中的传统文化,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渗透和传统文化相关的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的渗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高效吸收语文知识,做好文章的分析阅读工作,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和传统文化相关的背景资料,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特点。例如在学习《曹冲称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关于课文时期的历史背景,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对该段历史掌握的相关知识,教师结合一些视频内容更易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够积极参与到文章的分析阅读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渗透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学习《夏日绝句》时,古诗中提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李清照所处的历史时期以及项羽自刎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古诗,掌握古诗创作的背景古诗,当时南宋岌岌可危,李清照的丈夫却带着李清照逃亡,李清照愤愤然作出本首诗,既是讽刺丈夫的行为,又是讽刺当权者的懦弱行径。

四、利用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可以将传统节日进行拓展,为学生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或者寻找相关的古诗文章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更多的文化内容。例如在学习《乞巧》这一首古诗时,教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乞巧节呢?在《元日》一诗中,主要讲述了关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提到了“爆竹”“屠苏”“新桃”“旧符”等春节所需的特征,教师可以借助古诗中所提到的元素为学生讲述春节的由来。例如桃符是用来辟邪。在课堂中以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具体应用,拓宽传统文化的学习范围,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学生能够自觉的学习古诗词,并学会分析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

五、开展传统文化口语交际活动

开展传统文化口语交际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际环境,小学生在这一环境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想法,建立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口语交际活动的主题设置为“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要求小学生在课下搜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是服饰、装饰、节日、建筑等,做好记录和积累,然后将其带入课堂中进行分享。有的学生发现当地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询问父母,得知这建筑是明朝的一处大官所建的住处,现在已经成为一处园林景点。学生在网络上搜索这一古建筑的建设背景,建筑特色等,在课堂中,学生特意拿出了打印的古建筑图片,向同学、教师介绍这一处古建筑的由来,所居住的官员的背景,以及自己收集到的古建筑文化特色在其中体现了几处等,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其他学生的好胜心,纷纷展示自己搜集的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共同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六、将传统文化融入写作教学中

写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它能够有效地体现学生近期阅读理解、文字运用的学习情况,同时又体现了学生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写作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写作教学的过程,带领学生体会传统文化在文章中的渗透,使得学生学会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创作。例如,教师可以将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在开展记叙文的写作之前,带领学生阅读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事迹,询问学生的读后感。有的学生表示,孔子当初拜访老子时,两人都是大文学家,孔子一直保持谦逊的态度,老子也早早等待孔子的到来,告诉我们为人要谦逊,尤其是在求学时,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想法罗列出来,引导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将刚才阅读的传统文化的内容、文化内涵等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构建了自己的写作框架,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孔子《论语》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发现,他在写之前经常会引用一些事例,这样不仅有说服力,还升华了整段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借鉴孔子的这一写作手法,将传统文化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一些案例验证,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学生不仅掌握了一种写作技巧,同时还能学会应用传统文化丰富文章内容,升华文章的内涵,提高文章的可读性。总之,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传统节日拓展、背景资料渗透等,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传统文化,丰富语文知识积累,也可以通过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挖掘和积累传统文化,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夏燕.浅谈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J].读与写,2019,16(2):62.

[2]丁晓雪.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园,2015(4):130.

[3]吴春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9(21):72,75.

作者:白丽花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