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学校田径训练方式研究

时间:2022-03-05 11:01:25

随迁子女学校田径训练方式研究

1、随迁子女学校田径训练方式概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发展,进入城市的农村务工人员数目逐年增多,不少青少年跟随家长进入城市学习,但是受到城市发展的局限,城市学生与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在城市中并不能得到一视同仁的教育和教学服务,受到了“城乡二元”体制的局限,由于不具有城市户口,农村青少年在教学资源和教育质量方面均弱于城市青少年的水平,此外,由于进城务工人群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仅在经济条件方面弱于城市工作的父母人群,物质生活的条件相对匮乏,而且城市与乡村在文化习惯和生活方面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子女在进城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需要经历长期的适应于融入环境的过程,但是受到父母文化程度和教育认知的局限,文化程度较低导致其不能够对子女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进行家庭方面的有效引导和科学开发,家长缺乏明确的科学信念与人生追求,这个过程通常由孩子自身自发完成,如果这个阶段没有接受到科学合理的教育与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会受到阻碍,受教育状况不能够达到理想的程度。针对于随迁子女学校田径训练方式,由于部分学生在农村的体育教学缺陷导致在课程开设的一段时间之内学生并不能具备基础的田径运动体育技能,在传统课程教学的设计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导致很大一部分随迁子女在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运动技能的缺失从而导致参与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的问题。此外,随迁子女进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于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参差不齐,同学之间沟通的欠缺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即使是遇到了困难,也极少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与沟通,此外,随迁子女通常在语言表达和行为能力方面较城市子女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沟通有效性明显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考虑随迁子女的这一特性,教学效果就难以达到理想水平,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接受程度也会受到影响。从随迁子女的家庭因素方面考虑,文化背景的缺失和生活学习环境的迅速巨大变化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发展存在失衡的风险,在进入城市之后非常容易产生自卑、自闭等消极的心理状态,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学习自信心不足,强大的戒备心理和较低的自我评价等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样的状态反映在田径训练过程当中,学生往往会由于自身体育运动技能的缺陷产生更为消极的挫败心理,受到同学歧视之后这种心理更为加剧,不利于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的提升。此外,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往往具有极大的流动性,这种不稳定的生活环境为学生提供的安全感极其有限,提升了学生的转学概率,无疑使得学生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与较长的时间去适应不同的学校生活,也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田径训练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加强学生之间合作沟通的主要课程,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随迁子女在身体素质方面以及体育技能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对于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性格缺陷也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的研究,力求在田径体育活动中使得学生的性格更为开朗外向,加快学生融入新环境的速度,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卑、自我认知低等较为消极的心理进行纠正与改良,进而实现田径训练对学生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同步培养,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2、开展田径校本课程教学的意义

为了提升田径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落实体育课程田径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单一固有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增强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的先进性与灵活性,在随迁子女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学校课程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随迁子女在性格与成长背景方面存在的差异,充分尊重随迁子女的个性特征与发展规律,并且力求能够在学习之余对其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发展学校的特色教学课程能够更高效地实现随迁子女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水平提升。2.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研究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观点的过程中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实现对不同学生创造潜能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开发,那么这将是田径教学的一个重大飞跃,学生通过接受体育方面的田径教学个性和身体都得到了十分充分的发展与提升,在相对自由的校本教材支持之下,学生的不同需求均能够得到满足,进而推动其个性化的提升与高效的技能学习与训练。2.2、促进专业教师的发展。随迁子女学校的田径校本课程开发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模式,在设计校本课程的过程当中体育教师对于课程的领导地位与主体地位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使得体育课程教师对自身的职责优劣更为明确的认识,对自己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权利与责任,体育教师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基础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还需要对自己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和充实,进而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切实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能力与技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风格。2.3、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项目。在田径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当中,不同的学校都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对体育教学的项目进行了特色化的设计与改革,随迁子女学校的学生与普通中小学学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在校本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对此不同进行充分研究与探讨,在学校办学与教学水平的提升方面将是一个较大的飞跃,在田径训练指导书籍开发过程当中,能够实现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等教育角色的充分调动与全面培养,极大提升学生参与田径活动的积极性与家长和学生沟通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形成家庭与学校沟通,充分实现对于校内体育资源与校外体育资源的联合调动与充分利用,在学校体育教学特色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发挥其独特作用。2.4、提升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在现有的随迁子女学校教育教学体育课程设计过程中,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完善与个性往往处于比较滞后的阶段,教学内容的老旧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被打击,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其全部的教学潜能,在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也往往传统老旧,受到传统体育教学大纲的局限,课程内容单一固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但是通过校本教材的设计与革新,能够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老旧与固定的教学模式,引入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获得良好实践教学成果的教学模式进行应用,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将体育教学的设计权力交给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随迁子女的性格特征、学习特点与身体素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课程,使得体育教学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参与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

3、研究方法与对象以及研究结果分析

3.1、研究方法概述。在校本教材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当中采用的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是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学校能够进行的田径活动进行了解与明确,为传统的田径体育教学增添新的教学内容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拟增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初步计划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对随迁子女自身、随迁子女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专门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于田径校本课程开展的具体意见,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对参与本研究的部分对象进行访谈,面对面地了解其更为真实和详细的想法,对获得的信息与数据进行统计与汇总,除以上工作之外,可以在校内进行校本课程教育的实践,定期对采用田径校本课程的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测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教学成果,以便对校本课程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优化。3.2、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确定。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式,邀请不同的体育教学研究学者、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的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探讨,最终对开展随迁子女田径校本课程的效果和作用进行科学分析与理性预测。3.3、研究结果分析与探究。在问卷调查的阶段,本研究拟定了五个角度对进行随迁子女学校的田径训练建设的态度进行了调查,通过对不同人群进行调查和访问,大部分体育教师支持开发田径校本课程,部分不支持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对于在此过程中有所提升的田径训练强度与难度存在担忧,学生不支持的人数占比为20%左右,主要也是随迁子女存在着较强的自卑心理,担忧自己并不能完成校本课程包含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得自己的考核成绩受到影响,学生家长对于该课程的担忧集中在是否会出现占用较长学习时间的情况,尤其是面临毕业压力的学生,过多的体育活动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间与学习精力方面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但是对体育测试结果的分析数据表明,校本课程能够取得较好的时间效果,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随迁子女的自卑心理与运动水平均得到了有效提升,并且在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当中逐步实现了自信心与自我认可度的提高,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在运动技能方面,学生通过校本课程引入的灵活多变的训练项目,使得自身的运动技能得到了提升,具体体现在爆发力、持久性以及柔韧性方面均有所改进,身体素质得到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且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随迁子女学习的田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当中,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是学校长久发展的必经之路,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不仅能够激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自发创造能力,而且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升,学生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为学校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随迁子女学生体育测试的成绩与优秀率在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有望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包慧.智慧补天、爱满天补———学校特色文化引领下的“慧爱”校本课程研发[J].小学教学研究,2019(26).

[2]余鹏.浅析中学田径分层次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及意义[J].田径,2016(06).

[3]程世宏.建立竞赛制度、培养学生兴趣———初中学校体育活动制度化管理探究[J].运动,2011(01).

[4]高自军.河南省城市中学田径课程现状调查与重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王德锦 陈佳锋 单位:萧山区育英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