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心理拓展训练探讨

时间:2022-07-05 10:39:10

中职体育教学心理拓展训练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工作与学习压力也相应增大,不少人在心理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中职学校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中职学校教学中进行一定的心理拓展训练已越来越受到中职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重视。体育作为中职课程设置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备对学生进行心理拓展训练的优势功能。基于此,本文就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优点和具体实施项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体育;心理拓展训练

一、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优点

(一)体育教育思想与拓展活动相适应。心理拓展训练,顾名思义,就是在游戏、活动等训练中培养学生心理方面的能力以及解决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的方法。而在心理拓展训练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也只有通过竞争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训练的真正目的。体育课堂中的竞争思想很好地迎合了心理拓展活动,为确保正确、顺利开展心理拓展活动提供了相应的条件。只有在相应的心理拓展活动中学生们真正地投入进去,去进行竞争进行实践,才能将心理拓展活动的最初目的达到,让学生在竞争中、在体育锻炼中更好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二)体育课堂地点对于心理拓展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优势。心理拓展训练一般来说都是需要具有一定的场地来开展学生的活动。而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心理拓展相关活动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先天优势和条件。体育课堂地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是一个开放性课堂分为室内和室外,室外的课程为心理拓展训练提供足够的场地,使其真正的能够发挥作用。将心理拓展活动训练与体育课结合能够让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增加趣味性,提高对于体育课程和心理课程的效率吸收。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他们都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认为自己不如普通的高中生,体育课堂中心理拓展训练的开展使其慢慢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其自我调控能力和合作意识,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三)体育活动的灵活性对于心理拓展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帮助。心理拓展训练项目众多,这些项目大多都需要足够的场地、器械和时间。它不同于其他的训练活动,心理拓展训练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学生们之间的讨论来相互之间获得启发,最终一起完成一项或者一些任务。而体育活动本身就具有一些重叠的特性,它的灵活性对于学生们进行心理拓展活动给予了帮助,使得心理拓展训练更加顺利的开展下去,也得到了相应的成效。并且,心理拓展活动的开展在一定方面促进了体育锻炼,他们之间的相互促进使得体育课堂与心理拓展训练更好的结合起来。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的相应心理拓展项目

(一)锻炼意志力的相应项目。锻炼意志力的相应项目主要包括:野外生存、攀墙、穿越雷区等。拓展项目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而坚韧的意志力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对于这类训练项目我们要尤其注重起来。这类项目对学生的品质思想和身体意志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克服中职生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如畏难退缩、自卑心理等)的克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应项目。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应项目主要包括:盲人方阵、心灵之旅、互相背摔等。人际交往是心理拓展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它主要通过某些项目的设定来对学生进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这类心理拓展项目看中学生之间角色的扮演,加强学生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游戏的进行使得他们拥有共同的利益,为了完成任务一同努力,并在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尤其对于克服中职生的精神压力、人际交往困难以及心胸狭隘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三)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相关项目。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相应项目主要包括:相依为命、胜利墙、高空架桥等。这些项目主要是以增强学生团队意识为核心,通过一些具体的项目设计,使得学生们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团队精神应该是各自发挥自己的独特性,互相帮助有效沟通。通过这些项目,最终使得学生们理解团队的概念,激发团队协作的思想,认清自己的优势,努力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最终使得学生们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融炼自己的团队。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是中职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一个方面它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从体育教育自身拥有的特点来说,它拥有开放性的场地,对于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具有独特的场地优势。随着心理拓展训练在我国的发展,将心理健康拓展训练融入体育课堂中是一个必不可挡的趋势。我们也只有在体育课堂中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的相应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生理状态、形成正确的处理人际交往思维、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武文奎.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研究与探索[J].体育师友;2007,01.

[2]项文玲.中职体育教学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时代,2012,12.

作者:缪玉霞 单位: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