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2-04-04 03:31:17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初中生是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在其身上或多或少具有彼此不一样的个性。针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体现了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对知识与技能的接受度等因素,多用鼓励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多为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个体差异;合作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初中生是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在其身上或多或少具有彼此不一样的个性。针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体现了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对知识与技能的接受度等因素,多用鼓励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多为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其本身特点就决定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倡导自主性、个性化学习,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由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以及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意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家庭以及社会的因素,导致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很大的不同。设定同样的教学目标,若目标较高,可能对于一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收获较小,不容易跟上教师的节奏;若目标太低,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能力又难以提高。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了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由此,将教育差异化为教学资源,教育劣势转为教育优势,形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特有的学习方式。

二、多元评价机制

初中学生处于心智发展阶段,容易发生变化,教师通过激励性评价可以激励学生,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从而改善学习态度,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激励性评价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传统学习评价中,评价意见往往是由老师一个人决定的。这样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我们一定要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评价的主体不是一元而是多元的。学生、老师、学习伙伴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主动的探索者本身是最重要的评价者,学生同样可以对其他同学的学习做出评价,比如合作态度、对这个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的认同程度等;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只要他看到了学生的作品、讨论意见,他都可以发表相应的意见。当然,老师可以成为评价者中的首要人物,包括在形成最后的综合的形成性评价的时候,老师都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任何人的评价都应该建立在学生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新的评价要坚持“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一是评价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评价操作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三是评价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法,建立学生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档案,全面反学生的成长历程。教学有模,但无定式,贵在得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我们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以《纲要》精神为指导,立足本地、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避免出现教学模式绝对化的倾向。

参考文献:

[1]张泮俊.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89-90.

[2]张雪晴.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06.

[3]陈鸿.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新课程整合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07.

[4]李前通.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研究分析[D].科技生活,2014(23).

作者:朱天雷 单位:佳木斯市第二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