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5篇

时间:2022-01-07 08:41:48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5篇

第一篇: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指教师将学习任务转化为项目,并联合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能够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开发自身潜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项目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将知识点或是需要由学生解决的问题转换为项目,要求学生解决。每个项目都应清晰明了地说明,为学生指明研究方向,避免学生因为没有项目学习经验,而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出现迷惘、困惑的现象。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前,必须将学生分组,要求每组成员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只需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研究,同时把控全场,针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学生帮助。学生在接受项目后,和组员一同制定项目计划,搜集大量相关资源,并进行整合,通过与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不仅需要综合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还需要与其他组员一起完成工作,从而令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精神。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与生活结合紧密

教师在设计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时,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使项目与学生的生活与其未来有可能进行的工作息息相关,这样的项目更具有针对性以及现实意义,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将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作为基础,在此之上决定项目的难易程度。同时也应考虑按照学生的兴趣实施项目教学法,从而令学生主动学习,完成项目,以便积累经验,提高自身创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具有多方面的创造性

项目教学法拥有独立的教学体系,其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传统教学下,教师只需照本宣科,既不需要设计,课堂也不会出现意外。而项目教学法将学生放置于课堂主体地位,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导致其存在大量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将由教师解答。因此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应变能力与创造能力,能够应对学生的所有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部分教师设计一个项目,便长时间使用,有时会出现项目与学生实际情况并不对应的现象,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修改自身的项目。对教师来说,项目设计是一个不断更新与进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具备创造性,便很难体现项目教学法的效果。

3)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部分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认识存在偏差,盲目地认为项目教学法必定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然而项目教学法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取消传统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无法成为计算教学的全部。高职计算机教师必须能够有机的结合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方能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项目教学法在于利用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职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协作精神以及交流能力等人文素养,令学生更为适应社会需求,为学生之后的生活与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3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项目选定

项目选定是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首要环节,其对项目教学法能否成功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教师设计的项目过于简单,缺乏实际意义,只是单纯将知识点拆分,然后转变为项目,要求学生完成。而学生不会将其作为项目,而是作为课堂作业完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考虑两点:第一,教师应关注当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尽量令项目与该内容有关,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教师设计的项目应与学生日常生活经历有关,项目难度也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避免因为太过简单,而使学生不屑于完成,或因难度太大,导致学生根本无法完成。

2)制订计划

教师在学生承接项目后,应积极引导学生制定项目完成计划,要求学生提交详尽的计划书,教师对学生的计划书进行调节,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同时为学生项目研究做出指导、评价。教师应告知学生在制订计划书时需要注重的两个方面:其一,制定项目实施的具体时间。其二,完成项目时所需进行的活动。项目实施时间的安排,要求符合小组每个成员的实际情况。项目活动规划则要求学生预估项目实施时所需进行的活动,从而使研究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3)项目实施

项目教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项目实施,学生通过项目实施,能够获得大量经验,并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教师在学生实施项目时,应尽量按照学生要求提供一些关键性资料,同时为学生营造研究环境,例如向学生提供教室、软件程序、视频以及音频等,但不能干扰学生项目的实施过程。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资料以及小组搜集的资料实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工作、学习效率。

4结束语

事实上,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尚不成熟,许多问题依旧阻碍着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比如教师与学生深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其观念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完善项目教学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以便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作者:田永战 单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对中职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性的社会,故而,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尤其是对于专业知识、技术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而如果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并站稳脚跟,光凭借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具有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中充分创造并发挥更多的价值。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提高,从而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创新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原因分析

1.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互动

从总体上来说,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基本上是中职院校的主体组成,这些青少年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对于新事物有着较高的兴趣与热情,因此,对其学习兴趣进行提高也比较容易。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网络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计算机互联网十分盛行,与一些比较乏味枯燥的计算机文化知识相比,学生对于上机操作的兴趣更高。这些问题在实际教学课堂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过程中,遇到问题往往不去深究,不去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

2.中职学校学生缺乏较高的素养

通常来说,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其基础文化素质一般不高,由于不够重视文化基础知识,因此,在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缺乏主动性。再加上计算机课程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其文化知识理论性较强,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中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方法

1.对教学观念进行改变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就需要对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改变,使其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采取措施使学生被迫接受知识的现状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知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使其创新能力得以不断地发挥。对一个教师是否具备创造性进行评估,并不是仅仅取决于其能否上好一节课,而是教师能否将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获得知识的途径,指导学生利用开拓性的思维来对新知识进行获取。

2.对创新教学框架进行构建与完善

创新型教学框架的构建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更好在所营造的环境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投身于学习创造中。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一个关键性措施,同时,也是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使各个小组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提高,而且通过分组合作,各个小组之间还能够实现互相的监督,这对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也十分有利。此外,在创新型的教学体系中,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一定的创新,教师可以采用制定学习任务的方式进行。举例来说,目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所采用的计算机系统基本上都是Windows的系统,教师在对Excel表格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先对其制作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一系列细致的操作演示给学生看,之后布置相同的学习任务给各个小组,并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

3.对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重视,不断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探索,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而创新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就是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实现的,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创新性的思维。鉴于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就需要对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重视,从而使学生的求知欲得以有效地调动。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教师完成教学的任务,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其创造性得以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比较实用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解决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创新的思维,另外,教师还要采取其他的措施,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不断地提高,使中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各项需要得以满足,并不断地向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潘科 单位: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一、开展多样项目,实现科学教学

现阶段高职学校存在的教学问题主要有: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不同,教师实行“针对性”教学内容具有难度,项目教学中计算机基础内容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教材知识点编写存在问题,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存在出入,串联性、综合性不是很强,对项目教学法的开展存在影响等。根据一系列的问题表明,只有贯彻项目教学法的科学教学,从能改变这一教学现状。

1.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科学规划项目学习

首先,要为项目教学法的实行选择知识基础,根据计算机知识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课堂学习主要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个部分,其中教师对于项目的设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进行合理规划。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基础合理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内容,要遵循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基本原则,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项目的开展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目标。如在“动画短片设计制作”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内容布置动画项目,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有限时间可以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学习,通过动画剧本、动画角色选择、动画场景绘制、各个镜头台本设计、后期剪辑等部分划分,让学生进行环节项目学习,再进行合作组合完成最后总项目的制作。

2.注重教学项目的开发与利用,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新项目的规划

在项目教学法的学习中教师要摈弃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开展项目情境的学习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规划适合学生学习的新项目,项目的设计要具有整体性、总结性和归纳性,首先要选择完整的单元内容,以整体的知识框架作为项目开发的背景,让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完成整体性的知识复习和回顾,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课堂项目的学习感受到活跃的学习氛围,能够主动地深入到学习过程当中。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高效计算机课堂

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应用于实践内容,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要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愉快、高效的学习场所。

1.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保障项目学习的顺利,提高项目学习的效率

小组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主要是保障项目教学在课堂中的合作共赢,教师可以根据项目的难度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教师要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学习特长进行科学分组,以每组5~6人分成若干组,教师在每组里面选出小组长负责项目学习的运行,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堂项目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为检验每组成员的项目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合作情况、总体效果和配合能力方面进行“打分”,然后通过根据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跟学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便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2.实行个人、小组竞争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项目完成的效率。在项目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注入“竞争”环节,紧张气氛不仅可以渲染学生对于任务完成的责任感,对于学生思维活跃度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教师可以采取记录的方式。个人竞争主要是表现在小组内成员对项目的完成效果,小组竞争主要表现在班级项目中小组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根据项目完成情况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再根据小组合作情况、交流与协作选择优秀小组,以及根据对学生的考察选择出优秀个人。例如教师设计“为学校制作一份招生宣传演示文件”的项目,小组成员分配成搜集资料、文字编辑、背景选择、超链接使用和幻灯片制作等小项目,根据小组成品的展示教师选择最为全面的小组作为榜样,再选择较为优秀的个人作为鼓励对象,这一竞争因素的渗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目的地去竞争、创新、合作,从而实现项目学习的优势和特点。

三、合理设计项目,促成有效学习

教师对项目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探究性,在此基础上要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加入到学习过程当中,从而为今后走向职位锻炼自身能力的发展。

1.项目要具有针对性,让学生通过项目学习掌握真实知识实践技能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进行分层分类地设计项目,通过知识水平的不同让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学习,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技能去实现项目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分析问题,通过学生现阶段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兴趣增加项目设计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效果。

2.项目要具有实用性,实现项目课堂的可行性

教师对于项目的设计要遵循贴切现实生活、贴切学生兴趣,围绕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学习的特点进行;充分强调知识运用于项目,项目体现知识学习的目标,从而增加项目学习的实用性,根据学生对项目内容的熟悉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课堂科学性。

3.项目要具有复习性和回顾性,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通过项目的学习让学生根据知识点的回顾学习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中对项目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发展的原则,以优化课程内容为基础,强化项目的整体性功能,结合教学内容与项目强调串联性、系统性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

4.项目要具有整体性,在最大程度上拓宽项目学习内容的涉及

教师对项目的设计要精心设计,对项目的难度进行合理设计,尽量实现项目内容对知识内容的大面积涉及。教师对项目的设计要配合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预习两个方面,通过对实际项目的应用解决提升自身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完成项目学习的目标。在高职计算机课堂中实行项目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作为基础,以发展学生应用、实践、合作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作为项目开展条件进行,从而最终实现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科学发展。

作者:王海娟 单位:江苏省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四篇:微课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思路

一、微课教学的概述

所谓微课教学,是指的在授课过程中通过5到10分钟简单的视频教学,增加授课容量和内容。微课教学的魅力在于它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视频等多媒体为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多彩的设计信息化教案,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宣导和课堂教学环节的开展,从而能够实现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有效解析和细致梳理,通过多方位、立体化地展现课堂教学成果,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互动性。微课的开展主要是建立在视频等多媒体课件能否正确使用,课堂教学环节能否环环相扣,其和传统教学模式能否相得益彰上。因此,在中职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微课教学,就必须充分了解微课的课堂涵义和教学理念,从而能够在中职课堂的实践教学中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平稳发展。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现实条件

从当前中职院校的校舍建设和电脑软硬件建设方面考虑,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模式充分满足了教学效果、学生需求和电脑硬件的要求,具体实现条件如下:

1.教学效果突出,解决了教学模式应用的先决条件。微课作为结合了计算机和课堂教学最新技术的教学模式,其在教学效果上非常突出,而这些教学优势也满足了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先决条件。在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的课堂当中,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从以下三点进行:一是微课所涉及的资源非常广泛,它可以采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其可以将抽象的计算机知识做到形象化;二是微课能够将网络环境做到课堂应用,这样就可以将课堂知识和教学成果进行充分得展示,教师可以将教学知识做到有效地宣导;三是微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双向的交流反馈平台,教学的时效性更加明显。

2.解决教学难点,完善了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条件。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解决的教学难点,从而能够将中职计算机课堂改革推向深入,而纵观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它能够胜任这个工作:第一,计算机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计算机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程度之间的代沟,而通过微课可以将计算机知识通过视频进行展示,多媒体的形式可以充分展示教学重点。第二,微课采用的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可以将学生对于教学难点的理解及时反馈给老师,而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将教学难点进行突出和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三,微课的教学模式创新新颖,迎合了当下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中职院校能够提供开展微课教学的现实条件。要想微课教学内容能够得到有效地开展,其必须建立在中职院校能够提供有效的计算机多媒体的基础上,做到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和积极引导。第一,中职院校经过多年的校舍建设,已经拥有一套软件先进、硬件过硬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第二,随着在中职院校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在师生中实现了微课教学的技术宣导和兴趣培养。第三,随着对计算机老师开展各类与计算机微课教学相关的课程教学,让教师充分了解了微课教学的涵义,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教学信心。

三、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微课的应用分析

通过对于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现实条件分析,可以充分明确微课完全可以满足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需要。但是,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成为了摆在广大计算机老师面前的难题,下面笔者将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微课应用进行分析。

1.微课教学内容要符合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需要。微课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判定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坏,其主要标准就是衡量它能不能满足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需要。通过将传统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和微课教学模式设计进行结合,就可以实现信息化的微课教学模式的引导,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微课教学来说,除了内容上贴近所要教授的内容之外,教师在新课程讲解和知识点剖析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来进行答疑解惑,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将概念问题具体化,充分表达出课堂教学所要阐述的课堂教学难点,将传统教学的教学成果通过微课进行充分展现。

2.微课教学环节需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真正引导者,在微课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以上两点要求。在课堂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微课的教学优势,将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充分的融合。在微课的设计环节中,应该充分遵循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时效性,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计算机轶事或者行业趣闻纳入到课堂设计中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体现微课的教学魅力和课堂感染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办公软件的应用等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将办公软件的应用公式、编辑和关联等重点知识解析出来,通过微课的形式,制作成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将行业内有效的办公文案进行展示,引发学生的好奇性,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3.微课教学形式要融合计算机实践技能。中职教学具有显著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等特点,这就使得中职计算机教学也应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主,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环节来掌握到课堂教学知识点,而通过老师将计算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有效地梳理和总结,可以将微课的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要做到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的有效结合,还要做到课堂教学和动手操作的有效结合,用实践操作来带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开展技能测试、考试科目测试和计算机设计方案的展示,从而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综上所述,微课的优势在于它新颖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强大的互动功能,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解决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弊端,满足了中职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成为了推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力武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想要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就必须加强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充分提高中职生的计算机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中职生。

作者:何金 单位: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第五篇: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研究

1前言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因扩大招生范围,生源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兴趣较低,缺乏主动性、自觉性。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落实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要求重点培养多方面技能型人才,努力提升学生动脑、动手以及发散型的思维能力。使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助于建立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任务驱动模式的含义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分析,任务驱动模式是构建在某些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与探究式教学相符,转变看待问题的方式,从结果推理到问题的起因,一般又将其称为“单向切入法”。特别是在对于原理性知识的领悟方面,他能够启发学生深入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从中引导学生去分析和处理问题。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也使用于计算机应用技能性和原理性知识教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任务驱动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适用于技能操作类的知识学习,一般又将其称为“黑箱法”。在学习时只要知道其输出部分和输入部分,不需要知道其内部系统结构。对于内部系统等方面短时间内不能够直接的判断观察,只能通过外部去认识、观测,经过输入变化反映输出现象,分析、推断系统状态的行为。

3高职计算机现状的分析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一般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具备知识点广、理论性强、概念复杂等特点,教师系统化的讲解难度较高,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这使得很多初学者在刚刚入门时,会遇到很多陌生的名词、知识点难度大、头绪复杂等问题,部分学生会产生畏惧的抵抗情绪,对计算机学习失去信心。例如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知识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其在计算机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层次性,为我们提供了逐层深入、由表及里、步步求精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由浅至深的学习计算机技能和知识。使用任务驱动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不再只是片面追求知识系统性。

4任务驱动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在某一阶段,紧密的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理解相关的技能操作和知识理论。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每当一个任务完成过后,又会产生一个新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一个课时或是一个单元的任务确定,教师作为任务的拟定者,应该对自己所制定的任务进行话题引导与解释,在复习学习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新知识的灌输。学生明确任务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更有动力,任务前的准备阶段就在于所设计的环节能有让学生兴趣去挑战自己完成它。假如所设置的任务毫无可建设性,进行下去所收获的知识也很少。任务设置要注意难点、重点的分散,充分考虑到目标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衔接性、知识点的含量等多方面的因素。通常情况下,每个任务的实际到的知识点不应过多,重难点在两个左右作为适宜,过量的知识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偏离了任务驱动模式的原本目的。其次,是任务情景的模拟,情景的模拟最好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景式任务更适合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发展,使每位学生依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学习和探究,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进而培育出勇于开拓、独立探索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完成计算机维护与组装知识点学习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模拟,让学生进行模拟装机操作,使用多种平台进行的拆卸和组装等。对于大型的任务,我们可以将其细分为几个子任务,在分配任务时会涉及很多新的知识点,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5]。采取各种信息技术方法,通过示范、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将知识化难为易,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其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明了化、清晰化。最后阶段的学习分为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与学生的自我反思两个部分。教师需要对学生任务中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给出具有实际建设的意义。记录总结每一次活动的内容,学生也要根据教师的评价进行自我反省,对于自己的不足之处要改正,在今后的学习中重点将自己的缺点改掉,自己值得鼓励的地方要继续发扬,课后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去复习和巩固自己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并以文字的形式做成报告,便于在日后的学习中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5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重点关注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此模式适用于计算机类课程的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掌握总体教学的进度、内容和方向。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任务驱动模式,学生可以在任务进行过程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答案;此外,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授予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同学间的团结协作,以此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作者:唐旭 单位:南通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