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听障语文教学的作用

时间:2022-11-22 10:15:19

多媒体技术在听障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多媒体技术可以综合运用声、形、动感的效果,能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比尾巴》一文时,我运用多媒体先展示一个森林锣鼓喧天乐队演奏的画面,让学生想象这么欢庆的场面是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事情发生。生动的画面,一下就激发起了学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在学生天马行空自由想象之时,一只大老虎举着写有“比尾巴”的木牌走了出来,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要举行一场比尾巴的大赛。教学前先通过这样一个森林大赛情境的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跟随紧接着的问题:有谁来参加比尾巴的大赛呢?它们要怎么比呢?学生带着问题,在好奇心的趋使下,注意力更集中,兴趣更浓了,学习课文的欲望也更强了。

二、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听障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常规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训练对于他们来说显得抽象而枯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更难。而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的特点,把抽象枯燥的书面知识,转化成生动活泼、形象易懂的直观形象,使学习内容更容易理解。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对于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如果只是传统的通过讲解和板书进行教学,对于思维能力差的低年级听障学生来说,那些身体的变化他们只能停留在字面上,有的同学能把整篇课文背诵下来,但也只是呆板地背诵而已,头脑里却不能真正理解,不能联系到实际。借助多媒体技术,把蝌蚪变成青蛙的整个发展过程设计成动感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受,学生不仅对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更清楚的掌握了,而且对于蝌蚪身体的变化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时再配以适当的问题,不仅更好的引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维和想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补偿听障学生抽象思维的缺陷。听障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思维刻板,不灵活,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他们对语文知识理解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动画等,把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给听障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一个台阶,提供一个生动的引导,就能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补偿和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讲解《小猴子下山》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课文内容制作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课件,再现了小猴子下山时的种种过程,孩子们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注意力非常集中。生动的画面配以有感情的音频朗读、文字出示,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学生们便了解了小猴子下山后做的每件事情,并能借助直观的图片简单地描述整个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对小猴子每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展开想象,创想小猴子的行动过程,创造一个个更加丰富、生动的故事,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孩子的抽象思维也得到大大的提升。

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差,如何激发他们的潜力,放飞他们的翅膀,帮助他们更轻松、更有兴趣地学习语文知识?无疑,多媒体技术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好帮手。它能给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表象,通过声、图、文并茂的画面,让课堂变得活泼、丰富、多彩。它能补偿听障学生的身心缺陷,有效地打开学生感知的窗口和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从而更快地突破学习重点,化解学习难点,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快乐。

作者:姜志英 单位: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