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理财的概念思考

时间:2022-03-21 04:30:00

投资与理财的概念思考

投资和理财的概念与区别根据传统理论,投资是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通过投资活动既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积累资本。投资收益涉及财产的累积以求在未来所得到之全部收益,包括剩余价值在内的一切价值回报。而“投机”,意即资金无视实质的风险并寻找和把握投放的时机,以期实现快速盈利的交易捷径。人们曾固执地认为购买债券是投资而购买股票则是投机。实际上,如果购买的是没有安全内在价值的债券,那就是一次危险极大的投机;如果购买的是一只具有安全性的股票,则是一次具有安全保障的、能够得到有效回报的投资。现资理论大师格雷厄姆指出:“投资是指经过详尽分析之后,本金安全且有满意回报的操作”。

理财意为“财富管理”,也称为“个人财务管理”,是个人或家庭的财务规划和危机管理。每个时代不同的具有价值回报的经济活动都可以成为理财的主要内容,随着金融服务的开放,证券化产品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当今理财的首选。与企业会计不同的是,个人理财活动不需要过分强调制度化原则,而是更侧重于实效性、持续性、稳定性及均衡性。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实际效果,再完美的理财计划也只是纸上谈兵;同理,一个没有稳定状态的理财策略会破坏其收支平衡,足以使个人财务陷入困境。与投资不同,理财本身并不能主动创造财富,但可以利用合理的配置来尽量保护财产免遭侵蚀。投资需要承担风险,因而要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理财无需过多直面风险,但需防范危机发生带来的影响,所以更确切地说,理财应该属于危机管理的范畴。而危机及具体应对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不良经济周期带来的危机。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经济滞涨都是经济恶化的不良现象。一般而言,当通缩出现时,受低利率影响,利率小于CPI时,投资者偏爱股权投资,利率大于CPI时,倾向于货币存款;通涨时,利率上升,人们又多倾向于实物投资以保本增值;而出现滞涨时,因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资金避险情绪浓厚,一些平常比较冷门的如期货交易、商品外币、权益类衍生品等,往往成为资本逐利的对象。在理财时,要清楚地知道身处何种经济环境当中,建立与之对应的理财框架,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经济周期的影响。

二是持购力下降导致的危机。持购力有两个含义,一是可持续的购买力,二是持币意愿。当经济环境日益困难时,货币贬值会导致购买力下降,人们压缩消费项目时更倾向于提高持币意愿。而实际购买力下降往往意味着物价普遍上升,迫使人们在生活中使用更多的现金支付。虽然这时集中现金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但将大部分资产都转为现金(包括定期存款或其他储蓄类货币产品)实非最佳的理财方案。应在计划好支付现金的前提下,适当运用负债杠杆,如短期信贷和质押(负债杠杆应主要用于日常消费,并尽力避免负债投资),谨慎选择具有明确回报的金融投资,如中长期国债和资源类股票。以稳定的收益率来对冲购买力下降的风险,才能使个人财富不易受到货币因素带来的冲击。

三是政策波动及市场风险带来的危机。我国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各类交易市场常因政策干预而剧烈波动,无论理财或投资,都需要格外留意政策波动及市场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作为理财的执行者,需要在平抑各类风险时加强个人财务的内部管理。而投资通常是在危机或风险已明确发生时综合评估市场变化并做出反应,从而形成最终的交易结果。当市场出现震荡时,纯粹的投资人比以理财为目的的投资者更容易产生交易冲动,前者可以躲避许多局部风险,但后者的盈利增长更趋稳定。在介入时机的把握上,投资需要等到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时果断采取行动,理财则要考虑包括政策动向、实际利率、预期收益、回报周期、风险测试和支付压力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再从容渐次地介入到相应的市场。

四是职业生涯和健康衰退带来的危机。避免失业、保证收入、增加财富、对抗衰老,是“中年”阶段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及早制定以退休保障为核心的理财计划,可以有效解决一系列社会型的个人危机。建立货币储备,可以利用零存整取、长期储蓄、购买国债等固定类收益产品获得未来所需的现金流;构筑投资储备,可以运用基金定投业务、股票交易、认购权证和商业楼宇买卖等来获得资本收益的积累;形成资产储备后,再规划更适用的资产配置,以备保值增值。把握好投资与理财的尺度和方法

1.风险预估,投资理财各有不同

风险偏好往往决定了投资者的交易模式。风险承受力强的投资者会主动寻找交易机会,一旦市场表现偏离判断预期,便立即退出交易,这类投资者多以中短线操作为主,波段式滚动获利是其重要的技术手段。有些投资者属于风险厌恶型,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始终保持审慎怀疑的态度,此类投资者主张尽量减少操作次数,追求一矢中的,虽然风格保守,但安全性较高,多为中长期投资。占据市场主流的绝大部分投资者,既不喜欢四处捕捉先机,也不对市场变化无动于衷,但却鲜有频繁交易,惟有等局势明朗时,才会被动跟随,交易偏向中短线,具有明显的弹性和灵活度,更换投资品种、跨市场交易、操作上“顺势而为”,是该类投资者最大的特征。各种风格无所谓孰优孰劣,也并非一成不变,经过丰富的经验积累,投资者的交易思维可能会从某一类转化为另一类。只有深刻了解市场的本质,努力提高交易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识别风险,及时规避潜在的损失。理财无所谓风格划分,人天生是具有“损失厌恶”心理的,当市场出现重大分歧时,单纯的投资行为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波动,而理财却未必能够忍受。另一个是关于风险承受态度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区别:风险承受态度是指主观上是否有接受风险的意愿,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而风险承受能力则主要指客观经济条件是否允许承担这些风险。有高风险承受能力的人未必愿意真正面临风险,往往会失去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而有较高风险承受态度的人,如果没有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则会显得比较激进,可能会带来财务上的危机。

2.投资需审时度势,理财准备好了即可展开

仅有主观的风险意识还不足以应付客观存在的投资风险。理财中还需要通过组合配置优化内部结构,最大限度地保障资产的安全性。这牵涉到一揽子投资计划、资产配置比例、投资组合管理等相关内容。与单纯投资强调技术指标不同,理财可以随时随地展开,但要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准备计划之上。由于理财强调资产的安全性,必然要牺牲一部分的投资机会。不容忽略的是,运用有效的选择方式,比如在理财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中运用“黄金与美元”的对冲效应、债券和股票间的“翘翘板”效应,针对不同市场的属性分散投资,也是转移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参考三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平均值计算各类投资品的收益率并进行对比,也有助于厘定出理财的主要投资方向。

3.灵活搭配投资比例

在理财中必须解决资产的配置比重问题。比较有效的办法是,理财资产数量越少,机会成本相应越低,根据风险与收益正相关的原理,可以集中在较高风险的投资领域。随着资产的积累,则要考虑在多个市场进行分类投资,存款、基金、绩优股、硬通货、贵重商品、不动产以及信用级别较高的各类债券均可构成理财的基础配置,而权证、期货、投资保险、外汇交易等一些较难驾驭的衍生产品,则可作为非常规内容补充配置,根据各自的市场环境可以形成短期、中期和远期交易,弹性组合最优化。同时要注意利率波动造成的影响,低利率时期应保持合理的个人负债(个人负债占比应严格控制在总资产的30%以下),只要市场还未出现明显的泡沫,原则上可以选择谨慎参与;如果利率持续上升,则需要增加货币类产品(负债者要逐步制定返还计划);而就单个市场论,基础比重不宜超过总资产的45(%下限为5%),补充配置不超过资产占比的30%,具体应视自身条件,或征询专业人士的意见,灵活搭配。

4.理财随人生起伏

处于不同阶段的人对生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理财也要适时作出相应的变化来满足这种需求。如果收入稳定且生活负担较轻,结构组合主要围绕市场风险进行管理,这和投资的风险管理理念基本一致,有效地积累(原始)资本是这阶段的核心任务。如果收入来源不稳定且负担较重,则要以储蓄保障为理财核心,不管是现金派息或是分红获利,投资都以阶段的方式交替完成,积累财富和保持充足的现金流是这个阶段的双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