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软件企业;财务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软件企业的独特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财务状况上存在的一种不确定性风险或者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主要的财务风险由以下几种类型:即投资风险、融资风险以及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财务风险的大小是与企业规模息息相关的,当企业规模较大时相对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更大。软件企业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较大,比其他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多,变化也就更大。
首先,是投资风险。软件企业由于竞争大、更新换代快、投入较大等特点,投资风险就显得十分巨大,由于软件系统的开发周期较长,且开发期间的不确定性较强,对于投资的收回的风险较大。同时由于软件人才的要求技术较高,流动性大,且需要的成本较高,对于投资的回报率来说也增添了不确定性。
其次,为融资风险。软件企业的产品为无形的软件,其开发周期长、适用范围较窄,一旦开发失败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导致企业无力偿债。加之软件公司的主要资源为人力资源,一旦出现融资无法偿还时难以进行偿债。
再次,为回收账款的风险。随着软件企业的业务的日益增加,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也就逐渐增多,而如果企业片面的追求业务量而忽视应收账款的收回则会产生很大的回收账款的风险。加之软件企业的开发周期本来就长,开发效率地下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带来资金折现率风险。如果难以及时收回资金,会产生较大的资金缺口,阻碍软件企业的发展。
二、软件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作为软件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防范风险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对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视和执行力,以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
其次,可以聘请专业的风险防控人员对于公司重大业务执行之前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做出可行性报告,并通过开会的讨论予以研究,如在进行重大融资和投资的决策时,要聘请相关财务分析师对项目失败的风险和债务缺口风险进行综合评定,设立几套方案,最终结合软件公司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进行。
再次,还应充分加强软件公司全体员工对于风险防控的认识。要求其重视风险防控,使得软件开发人员时刻注意风险的防控,在日常软件开发的工作中能够不断提升开发的效率,不断提升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成功率。降低软件开发周期长、成功率低等问题所带来的风险。
第四,应建立风险防控的监督与激励体系。在工作中时刻注意风险的防控,并充分调动其参与风险防控的积极性,将风险防控的效果与员工的工资考评相挂钩,激励其积极参与配合整个企业的风险防控。并结合公司的实力有效提升优秀软件开发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在平时也应多关注其发展的需要,真正的留住优秀人才,降低优秀人才的流失率,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力资源招聘和培养的成本,有效降低软件公司的相关风险。
(二)做好事前评估
软件企业在进行软件开发、投资、融资时要处理好事前的问题,要对评估的全过程加以规范,不断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可行性评估人员的水平和评估方法的准确性,不断改进可行性评估的方法,更加全面的进行可行性评估。
除了做好可行性评估外,还应该做好风险的正确识别与评估。软件企业要不断的认识和识别风险,软件企业的领导与财务人员要对企业的经济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也应关注在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冲击的事情,并据此去评估风险的大小,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好风险防控的预案,有效为之后风险的防控、风险的决策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三)做好事中风险控制问题
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的工作中应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只有良好的控制风险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风险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首先是投资风险。要降低此风险就需要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通过风险控制来加强对于企业风险的预测和预警,有效防范风险。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对对方公司做具体而深入的全方位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考查与合作企业的诚信度,以及本公司的实力来承接软件开发的工作,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能够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促进企业的效率提升。
其次是融资风险。经过对近年来我国软件企业资金来源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软件企业开发资金来自于企业自筹资金,其次来自于银行的贷款。相比其他企业而言,软件企业的贷款难度相对较大,融资相对较难,融资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在控制融资风险时应主要注意做好相关的融资预算,首先应考虑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大小和资金的来源,根据此来设定整体融资的方案和预算,并根据预算来展开融资活动。应对各个环节所用资金进行需求测算并对其相应的融资风险进行考量和评估,进而结合企业财务的状况和资金的实力进行融资计划的制度。其二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融资方式,优先选择企业内部融资,保证融资成本的相对较低和风险偏小,当内部融资不能满足软件企业时再考虑外部融资,应在外部融资中重点注意成本较低风险较小的方式,可以通过发行有价证券来融资,相对成本较低速度较快。其三,要做好融资结构的设计,通过债务和股权融资的比例制作出相对合理比例,做到整个融资成本与风险的最小化。
再次,做好回收资金的工作。软件企业也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对财务的核心指标进行监控和管理,对于财务的支付能力、财务结构的合理性进行管控,关注企业的现金比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以及净利润、成本等多个指标,而回收资金的快慢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的健康状况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因此,软件企业在重视软件的开发与创新的同时,也应设立相关的部门进行资金的回收,有效方法软件企业的财务风险。
总之,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有效进行财务风险防控就显得十分重要。软件企业应充分重视企业内部外部风险,提高风险意识,做好重组过程中的事前、事中风险控制,使软件企业的风险控制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篇2
投资指的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的标的物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投资也越来越表现出时代性的特点,首先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联合体,一个公司在投资时不仅仅考虑国内的因素,同时还要考虑投资东道国因素,即公司的投资不再仅仅局限于本国,它也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其次随着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流通的环节越来越多,一个公司不仅仅要考虑到自身的情况,还要及时掌握上、下游公司的有关情况,即公司的投资链条性更强,公司投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与上、下游公司有着充分的协作,取决于公司是否充分了解行业内的状况;再次不同行业之间的依赖程度较之以往更高了,一个行业的危机的影响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本行业,同时还会波及到其他行业,即公司的投资不只是公司自身的决策,还要充分考虑相关联行业的状况。总结来说,“内外一体,行业互动”是这个时代公司投资所要明晰的大势。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更是如此,在一个市场中,任何一个公司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个经济实体都与其他经济实体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公司在进行投资时,风险也是存在的,即投资收益与风险并存。
2 上市公司投资风险有关问题研究
2.1 投资风险含义
公司投资风险是指公司在进行短期或长期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对未来情况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或由于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投入的资金不能产生预期的投资效益,导致公司盈利、偿债能力下降,现金净流量减少,甚至出现亏损的可能后果。上市公司因其有着较大规模,一旦投资决策失误,公司遭受的投资风险是较大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因此,上司公司在投资前做好投资风险防范是存在重要意义的。
公司投资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风险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客观性、主观性;(2)投资风险是存在一定条件下的;(3)风险的大小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4)风险有可能给投资人带来超出其预期的收益,也有可能带来超出其预期的损失;(5)风险往往针对特定主体:项目、公司、投资人;(6)风险是指“预期”投资报酬率的不确定性,而非实际的收益率。
2.2 投资风险的特征
2.2.1 投资风险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不可逆的特征
从投资风险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的投资对象一般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或者其他性质的公司,由于新兴产业具有极高的市场风险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又由于投资风险过程中所涉及环节的诸多方面都面临信息的不对称、不确定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的干扰,而使得投资风险一旦参与新兴产业风险公司的运作,就同样伴随有高风险性,但同时,投资风险的高风险和高收益性的特点又是伴随着它的投入不可逆性的特征相应出现的,投资风险一旦开始,无论收益或损失,都是不可逆向运作的投资行为。
2.2.2 投资风险具有买方金融的特征
投资风险的典型特征是通过筹集以权益资本的形式存在的风险资本金以购买风险公司的股权以形成长期股权投资,或者是购买对方公司的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工具,最终再通过对风险公司股权,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的出让获得资产或股权买卖的差价,获取成功投资风险后的利润或减小失败投资风险的损失。
2.2.3 投资风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循环投资机制的特征
投资风险不是单次的资本投资,从长期来看,投资风险的成长和发展,依靠投资风险在单次循环后进入不断渐次递进的循环投资,是一种投资回报再投资的循环,它的目的是实现投风险的一整套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再发现价值增值的目标,是一个不可逆向运动的渐次递进的循环投资机制。
2.3 投资风险出现的原因分析
由于公司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所以投资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投资所面临的风险较小,可忽略它们的存在;但如果风险面临的不确定性或风险较大,有时甚至可以影响到公司投资决策方案,那么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分析投资风险的成因,并及时提供防范与控制的措施,做好风险退出的准备。如果不能及时防范与控制风险,其损失对于公司来说将是巨大而长远的,并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公司投资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并提供防范与控制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2.3.1 外部原因分析
该类风险的特点是源自于公司外部是一个公司不可控制但可适当规避的风险。在国内主要表现:一是,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的调整;二是,竞争对手或供应商的行为;三是,各种性质投资服务机构的行为;四是,市场环境的变化;五是,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六是,消费者需求及其生活方式,消费心理的变化;七是,行业及地域的特定风险;八是,对经营产品的依赖性的风险;九是,与衍生品和表外交易有关的风险;十是,对环境责任的风险。在投资东道国往往还会遭受政治风险,上市公司在投资东道国遭遇政治风险由来已久,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也正遭遇到越来越多的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中国上市公司在海外投资多次因遭遇政治风险而失败。
2.3.2 内部原因分析
该种风险来源于公司自身的经营及管理能力的不足,它主要由公司自身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安全制度健全程度、公司管理层的领导力水平等造成。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投资准备没有做到位;没有做好项目的投资方向选择;没有选择好项目的运作方式;没有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和量化分析,并形成详细的论证报告及分析报告。二是,盲目选择项目:盲目投资项目;缺乏风险意识,盲目追求“热门”产业或行业;对项目仅侧重于技术可行性的研究,对经济可行性的论证不够重视。三是,投资项目实施不到位:没有做好投资的过程管理;没有做好投资的后期管理;没有规避和防范投资陷阱、政策风险和合作伙伴分离风险等投资风险;投资团队自身的问题品质、问题行为和相关能力及职业道德的缺失;没有遵守投资的各种游戏规则等。
3 投资风险识别及防范
3.1 投资风险识别
投资风险的识别是投资风险防范的前提条件,是风险管理人员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全面、客观、持续地发现公司在投资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的一项复杂的活动。只有正确客观、全面地识别公司的投资风险,才能进行风险的防范和做好相应投资风险的控制,由于投资活动的动态性及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的识别是一个连续、长期、全面的过程,风险的识别需要持续地进行,适应投资活动的变动,为公司防范和应对风险提供客观实时的依据和方向。
投资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程序框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技术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和专家论证法等。投资项目的类别和投资项目的阶段都对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识别公司的投资风险,公司应该首先获得完善的风险管理资料,然后合理选择风险识别的方法来将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转变为可理解的风险描述。
3.2 风险防范原则
一是,决策优先原则;二是,财务安全第一原则;三是,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原则;四是,防微杜渐原则;五是,快速反应原则;六是,以内为主、外部为辅原则;七是,内外协同原则;八是,群策群力原则。
3.3 风险防范措施
3.3.1 建立健全公司投资风险的防范机制
为减少公司的投资风险和提高公司应对投资风险的能力,公司应当建立和完善一套投资风险的防范机制,其内容应当包括风险的预测、风险的识别、风险的控制及风险的评估和反馈。同时公司要成立风险管控小组,并配备相应的风险管理人员,从而使风险防范机制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3.3.2 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要在公司内部形成财务风险管理的氛围,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为数据依据,进行偿债能力、投资能力、资产运行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其中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分析,体现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通过长期负债与总资产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体现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资产运用效率分析主要是通过流动资产周转情况指标,固定资产周转情况指标和总资产周转情况指标,来分析公司的各项资产的运用能力,盈利能力分析通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数值变化,了解一定时期内公司的经营业绩。
3.3.3 控制投资的不确定因素,使投资收益水平相对稳定
就单个投资项目而言,投资风险越大的项目投资收益水平越高,投资风险小的项目投资收益水平越低。对于不偏好风险的投资公司而言,他们会显得不敢冒险,他们往往会选择保守的投资策略,虽然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但也推动了获得高额收益的可能,这种规避风险的方法,只能称之为消极防御的方法。对于偏好风险的投资公司,他们会激流勇进,往往会选择积极的投资策略,积极创造更大的获利可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竞争日益激烈,公司不能只是躲避风险,而是迎着风险,控制风险,以致消除风险。因此,在选择投资项目时,要广泛收集各种有益信息,准确判断投资风险程度,发生风险的原因和方向,寻找控制风险的各种有效措施,使投资中不确定因素转化为确定因素。在此基础上,按照严格的科学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正确性,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3.3.4 合理选择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
就多个投资而言,要控制风险,就必须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也就是说不把投资资金集中放在一个项目上,所谓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这个道理。把投资投放在各个不同项目上,其中有的风险大,有的风险小,相互可以抵补,这样可以分散风险。当然这也带来一个投资分散而使投资失去获得最大投资收益的可能性。为了使多元化投资总体效果最佳,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投资组合。投资组合是指投资者为提高投资收益水平,弱化投资风险,而将各种性质不同的投资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一是,互相独立的投资项目组合。尽管独立投资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但一个投资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与一个投资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组合,当投资风险高的项目遇到损失时,必然会得到风险较低项目的收益补偿,总投资风险相对下降。二是,互斥投资组合。由于两者的互斥关系,一个投资项目的投放必然导致另一个投资项目的获利水平下降,使总投资风险增加,这种组合应当避免。三是,互补投资组合。总风险不仅由各个互补投资项目的风险所决定,而且也决定两者的互补关系,从而使总风险下降。所以,在投资中应尽可能分析各单项投资所需的互补性,降低投资风险。
3.3.5 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减轻公司投资责任。
投资风险与筹资关系密切,投资风险可通过合理的筹资形式分散。筹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权益性筹资,另一种是债务性筹资。前者投资风险完全由投资者承担,投资失败与公司关系不大;后者投资风险几乎由投资公司自身承担,债权人并不承担责任。根据两种筹资形式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应选择权益性筹资形式,以减少还本付息压力;投资风险相对较少的项目,应多采用债务性筹资形式,以便相对降低筹资成本,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3.3.6 加强市场预测,降低资金退出风险
一是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体制,在对公司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的同时,注意公司其他相关信息的披露,结合市场经济中的相关政策信息等,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二是要联系公司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等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国家宏观政策,国际国内政治气候所处行业的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因素,真实反映公司的综合发展能力;三是根据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即在回收资本时套取高额利润,而并不是参与公司的分红。因此,要在合适的阶段选择有利的资金退出方式,从而降低资金的退出风险,达到风险投资获得高利润的目的。
3.3.7 合理规避投资东道国的政治风险
一是,加强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的评估,完善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二是,采取灵活的国际投资策略,构建风险控制的坚实基础;三是,实行公司本土化策略,减少与东道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篇3
(一)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因为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广义的财务风险不仅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只能通过有效措施来防控和规避风险,将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而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
(二)特征
1. 不确定性:这是财务风险的基本属性。财务风险是投资者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即它可能会随着投资者的预期所发生,也可能会偏离预期。
2. 可分散性、可转移性:财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对财务风险无能为力。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或发生过程之中,管理者可以通过运用风险组合、保险、期权、远期外汇交易、货币和利率互换等财务工具分散和规避风险,从而使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可能。
3. 全面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所有经营管理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营、资金积累和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且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多种财务关系中。
4. 收益与损失共存性: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一般来说,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风险越低收益也就越低。股票的收益高于债券和银行存款,但是它的风险也远远高于同期的债券和银行存款。
5. 客观性:风险是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具有客观性。它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些财务工具来改变风险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减少风险损失程度,但不能做到彻底消灭财务风险。
二、基本类型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可能面临的对企业资金运作产生不利影响的一些风险。一般来说,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购买力风险等等。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的是企业作为投资者,对某一项目投入一定的资金后,该项目受市场需求、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导致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偏离的一种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通货膨胀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违约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等等。
(三)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指的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供应、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资金不足、债务负担过重等情况。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变现风险、存货变现风险、采购风险、信用缺失风险等等。
(四)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拥有存货的目的在于耗用,企业的存货数量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超过正常需求储备的存货,在销售价格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其分摊了企业的部分固定资产费用,短时间内会使企业的毛利率上升,但是从长期来看,积压的存货会引起未来仓储成本的增加、贷款利息的增加,最终导致企业市场竞争的下降;存货储备如果过少,可能会导致原料周转困难,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甚至由于减产造成对他人的违约,对企业的信誉造成损失。
三、基本识别方法
财务风险识别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连续系统的预测、识别、推断和总结,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的过程。企业只有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才能选择恰当的对策去规避和防控风险。风险识别是风险防范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风险识别,可以大致估计出风险的范围和种类,为风险的处理奠定基础。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一)报表分析法
1. 报表分析方法
企业主要的报表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项目质量分析法等,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有偿债能力指标、变现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等,结合相关的报表分析方法,企业可以从中发现很多问题:资金结构不合理,资本金不足;存货过量、周转不畅;应收账款过大、造成资金沉淀于结算领域,甚至形成亏账损失;生产水平过高、造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销售不利、造成产品积压等。
2. 作用
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财务报表分析法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可以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可以为投资者评价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提供重要的信息。
(二)指标分析法
1. 财务风险分析指标
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有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等,这些指标所涉及企业的基础数据绝大多数来自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统计指标,如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期初期末总额等,利用以上几类财务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
2. 对指标的要求
对财务风险分析指标的选择和设计,不同行业、部门和地区,不同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有不同的考虑,但对于相关指标选择的要求是基本一样的,即必须保证相关财务指标的来源和采集的多样性;指标内容的动态性;指标尺度的弹性。
(三)专家意见法
专家意见法也叫经验分析法,它是将一些有经验的专家组成一个团队,然后让专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再综合专家的意见得出财务状况结论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具体的实施程序:
1. 确定研究对象
根据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使用分布、资金周转状况、企业盈利状况、债权和债务状况等,划分轻重缓急,选择对企业经营活动有重要影响的经营项目和投资项目作为专家意见法的分析研究对象。
2. 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
专家人数一般不能小于6人,一般应聘请一些会计师、律师和审计师来组成专家组。各位专家最好彼此之间不发生联系,其名单和承担的项目由专人负责掌握,专家和项目负责人单独以书面的方式联系。
3. 向各位专家提供有关财务风险分析的背景材料
将有关材料整理交给各位专家,并以书面的形式提出有关财务风险识别的问题。各位专家可以自由发挥而不加限制,特别欢迎专家对企业某时期的重大变革提出重大的财务风险预测,并提出相关的看法和解决意见。
4. 收集各位专家的意见
派专人将各位专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对专家的意见进行整理,将每个专家对各项目的意见综合起来,再将综合意见返回给专家,让他们提出进一步的看法。
5. 第二次收集专家的意见
专家第二次的意见显然要参考第一次意见汇总的结果,以做出改变或调整自己的看法,或者坚持自己的选择,然后将第二次的意见结果汇总至企业负责人处。
6. 将上述第四、第五步骤工作反复进行,这种反复使得结果分布收敛,由此直至得出比较一致的结果为止。
(四)幕景分析法
幕景分析法是指通过利用数字、图表、曲线等,对企业未来的状态进行描绘,从而识别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风险识别方法,其包括筛选、监测和诊断三大步骤。幕景分析法是财务风险的动态检查分析方法,在风险管理中可以经常采用和重复采用。该方法的关键是对企业所处的理财环境的全面观察、严格筛选、及时监测和准确分析。但是,在应用幕景分析法时也有局限性,要注意避免“隧道眼光”现象,为避免此现象带来弊端,幕景分析法最好和其他分析方法一同使用。
四、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构建企业预算管理体系
1.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良好的内控制度以保证合规经营、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和经营结果的效率与效益,并配合风险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目标。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做了进一步拓展,但其核心的目标还是防范风险,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
2. 企业应逐步完善预算管理委员会和相关专职部门,精简预算责任网络,编制现金预算,合理控制现金收支,并选择适合自身的货币资金控制模式,使企业财务处于企业的合理控制范围之内,加之要以报表分析法防范风险,并能运用一定的财务工具去分散财务风险,有的放矢地查找各类过失。
(二)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1. 作为生产力的主体和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企业防控财务风险能力的形成状况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在运营中,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培训,综合运用上述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在全面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稳定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尽早地发现企业的财务隐患。
2. 除了扎实的业务水平,企业还应确立正确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成立董事会直接领导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结合企业各业务和管理环节进行独立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稽核。目前企业的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普遍淡薄,企业管理者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有关风险意识的讲座或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自身也要向风险管理较好的企业学习经验,使财务风险意识贯彻于整个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三)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增强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
1. 财务危机的形成并非短时间内,而是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所以建立并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企业财务预警指标分为经营指标和财务指标两大类,其中经营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财务指标分为现金流指标、投资指标和筹资指标。
2. 企业预警管理的范畴包括企业环境、企业目标、管理行为、管理周期、管理失误、企业危机、管理波动和管理预警八个方面,其中管理失误和管理波动是产生警情的根源。企业在平时经营中,要注重加强信息管理,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最大可能地发挥财务预警系统的作用。
篇4
近年来,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对企业经营增加新的不确定性因素。随着社会经济步入“新常态”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外部监管越来越严,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日趋增加,内部审计需要强化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检查。作者通过分析电力企业面临的风险领域,提高审计发现和把控风险的能力。
二、研究背景
1.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企业经营面临严峻挑战。随着社会经济步入“新常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售电量增速放缓,对经营效益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随着电网建设步伐加快,投资加大,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凸显,保持稳健经营、完成利润目标的难度持续增大。
2.外部O管更加严格,企业风险管控责任重大。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外部监管越来越严。审计署、监事会、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人社部等围绕电力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执行监督力度,企业面临更高的监管要求。国家政策性减税与地方政府高增长财政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税务机关政策掌握度日趋严格,企业面临的涉税环境不容乐观。
3.深化改革全面提速,内部变革产生的风险增大。近年来,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各项试点深入推进,有效资产、电价受到严格监管,售电企业等新兴市场主体大量涌现,社会各界对改革红利的期盼日益迫切,国家的要求、社会的期盼、利益主体的诉求,使得企业在落实改革政策、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等方面面临更高的挑战,对企业经营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因素。
4.企业信息化控制全面实施,审计需要转型。电力企业紧密围绕业务制度、流程和信息技术三个关键要素,按照“先局部、后全面;先试点、后推广”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业务流程为纽带、以内控制度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控、高效协同、防范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即职责、制度、流程、标准、考核“五位一体”的控制体系,已固化在企业各业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推动审计以内部控制审计为基础的审计向以风险评估手段的审计转变。
三、风险导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意识未贯穿整个审计工作链条。审计项目开展中,审计工作更加注重专业领域具体的风险事项的揭示和整改。主要开展财务收支、工程投资、营销等方面合规性审查,未能将风险导向作为审计计划安排、立项的基础,确立审计任务计划、分配审计资源、确定重点审计领域。
2.风险领域识别尚不清晰
企业更加注重各部门风险管理专责人员的培训,风险管控知识进行全员普及不到位。各专业人员受囿于专业领域的管理权限,形成了风险管控的条块分割。审计作为专业监督的再监督部门,应该主动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各专业领域风险的辨别和分析能力,还应具有宏观的风险辨别及防控能力。目前审计人员素质与企业风险管理要求尚存在差距。
3.风险管控审计意见缺乏系统性
审计人员普遍缺乏整体、系统性的风险管理理念。主要针对具体风险事项,提出完善内部管理建议,建议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杜绝类似风险再次发生,以至于屡查屡犯的风险事项无法根除。未能从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流程、职责分工等方面,提出整体性的、一揽子改进风险的管控建议,从根源解决风险管理失控或薄弱的问题。
四、完善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1.以风险为导向确立审计计划
审计部门应该制定以风险为基础的计划,确定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内部审计活动应该反映企业的风险战略。而企业风险战略管理应当考虑企业运营的外部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监督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同样的环境因素对审计范围和对相关风险的评估产生影响。确定审计计划时应该在评估风险和风险暴露优先次序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根据风险暴露的重要性分配相关的资源。主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包括金额的重要性、资产流动性、管理层的能力、内部控制质量、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程度、经营的复杂性、与政府关联程度等。
2.电力企业经营风险领域的识别和划分
电力企业经营风险主要从战略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财务风险、物资管理风险、项目投资风险、工程管理风险、电力营销风险等方面识别和划分。
作为担负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承担着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因此,电力企业战略风险包含战略管理风险,即重大决策未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经济战略,对国家的经济战略意图无法层层落实,对战略目标应对迟钝等,造成战略执行偏差,错失发展机遇;此外还有体制改革风险、电价政策风险、产业机构风险等。
人力资源风险主要包括人员与机构设置的风险,即治理结构不适应发展战略、管理控制、经营规模等要求,造成企业信息传递不畅,运行效率低下等。此外培育与职业发展风险、薪酬管理考核风险管控不得当,会影响吸引优秀人才、员工的履职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会计与报告风险、资金管理风险、预算风险、资本运作风险、财税管理风险等;物资管理风险则涉及物资需求风险、招投标风险、供应及仓储管理风险等;项目投资风险主要包含投资规划风险即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地方政府规划有效衔接。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工程设计和质量管控风险。
电力营销风险包括市场管理风险,即由于政府政策变化、经济形势波动、气候反常等原因,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同时用电管理、电费回收、客户服务等也是影响电力企业营销的重要风险因素。
篇5
关键词: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 风险特征 风险防控机制
一、引言
“创新创业”成为主流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道路,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创立公司回报社会。然而,与富有社会经验和人脉的创业者相比,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和回报更大,筹资的难度增加,大学生创业融资难成了亟待破解的难题。高校基金、风投、政府创业奖励补贴、创业大赛奖金,各种资金来源,成为大学生创业融资的选择来源。然而,现有渠道仍是杯水车薪,获取资金的程序也比较繁琐,有不少创业项目由于缺乏资金而夭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大学生创业融资有了更多的选择。本文设计了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利用社会资金和高校资源为大学生创业融资助力。同时,由于所筹资项目的特殊性,平台的风险管理运作机制是平台成功运营的关键,本文创造性地构建了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
二、大学生创业融资现行方式问题概述
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自有资金、亲友投资、合伙融资、学校投资(高校基金)、政府扶持(奖励补贴和贷款、税收减免、创业基金)以及社会投资(天使投资、银行贷款、风险投资)。自有资金和亲友投资是大学生创业主要来源。然而创业是一项持续性的投入,仅仅依赖自有资金获取亲友投入不足以维持长期的高强度投入。学校的投资来源不多,并且获取投资需要通过层层筛选,例如W校的创新创业大赛,多限于项目初期的一次性投入。合伙融资需要协调合伙人间的意见分歧,降低决策效率。政府的补贴和贷款看重项目的初期盈利,而且获取政府支持的项目数量有所限制,导致优秀的创意流失。社会支持则更加重视项目的回报还有担保,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缺少担保的特点容易使社会投资人望而却步,减少资金投入的可能性和数量。王亚娟(2015)对比国内外的大学生创业融资机制,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现有的融资渠道存在以下缺点:融资渠道单一,除了自有资金和亲友借款主要融资渠道之外,其余的融资渠道限制性因素大、获得渠道窄;大学生缺乏银行贷款所需的担保和抵押;融资结构不合理,大学生创业项目往往以所有权作为获取资金的条件;大学生创业项目存在风险大收益低的特点,对投资人的吸引力降低。张晖、金利娟(2012)认为,政府未形成针对性的创业融资政策,高校未建立系统性的创业支持体系,商业银行缺乏支持创业融资的动力、风险投资对大学生创业缺乏进入机制和退出机制是大学生创业融资的主要障碍。阳大胜等(2012)认为,缺乏风险转移机制、自我准备不足,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缺乏专业指导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难点。谢冰蕾(2015)选取浙江省经济较发达且高校密集的三个城市,走访了各大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人社局、风投机构,发现融资各阶段的需求与供给机制未有效形成等现状问题,并指出:缺少有形资产抵押、亲情融资能力低、创业融资体系缺失,项目融资可持续性差、投资评估体系落后等是主要原因。郑巧(2013)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问题主要体现在难以获得二次贷款和贷款门槛高两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和制度供给不足。信息不对称源于大学生创业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和系统的财务报表,银行无法了解创业企业的财务信息;制度供给不足体现在缺乏具有公益性质的借贷中介为银行和大学生创业者架构信息沟通的桥梁,提供尽职调查报告等信息,并且大学生也难以寻找针对性的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周培(2015)认为,创业融资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因素,高校缺乏重视、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窄、社会融资和保障体系不完善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何海宴(2011)在对江苏苏北地区大学生创业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着创业信心、资金、能力不足,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机会型创业比例不高等诸多问题,提出政府迫切需要通过拓展多元化的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来推动创新经济的发展。徐小洲等(2015)发现高校创业教育有效性低、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不畅、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完善、创业环境薄弱等因素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阻力,同时呼吁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拓展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完善校企创业合作机制以改善大学生创业生态。林雪治、谢凤(2015)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机构在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方面尚未形成合力,高校缺乏创业融资实践操作层面的培训和指导,大学生融资能力的缺乏,例如不善于整合多方面资源,面见投资人或投资机构时不善于阐述。戴兴武、包进、蒋之阳(2016)对大学生创业融资与众筹的对接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马建(2015)、赵莹(2015)、刘宁宁和刘润南(2016)均提出了将众筹模式和大学生创业融资对接的设想。
从以上诸多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不在于资金的缺乏,而是专业又安全的融资渠道的匮乏。而学者将众筹模式和大学生创业融资平台对接的融资形式构想,又缺乏完善精密的风险管理平台的设计。因此,本文在构建大学生众筹平台融资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众筹融资平台,为社会闲余资金和大学生的优秀创意提供安全的沟通桥梁。
三、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的运作机制
众筹,意为面向多人融资。最初来源于美国学者Michael Sullivan(2009)提出的Crowdfunding一词,同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众筹平台Kickstarter。2011年我国作家寒雨在《创业邦》中首次将其意译为“众筹”,自此,众筹一词在我国广为传播。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一,以其特有优势拓宽了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本文将众筹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创业融资机制的构建,打造一个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其具体机制和盈利模式如下:
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将融资对象设定为创业大学生,充分利用各高校已有师资校友资源,打造一个集资金、人脉、信息资源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社区。平台与高校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各高校以公司名义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设计比赛,遴选出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其一定的融资优惠,降低融资成本,使项目尽早产生社会效益。融资平台因其专属性质,可以吸引到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有着强烈兴趣的投资者,对创业者进行资金投入及创业指导。平台采取会员制,对会员收取一定的会费并定期不定期推出讲座、交流会、网络研讨会、沙龙等会员活动,促进投融资双方的交流互动。通过互相学习以及创业项目之间的借鉴整合,大学生创业者们能提升自己的项目质量,从而增强自身项目的竞争力。
构建众筹平台的核心是盈利模式的确定。目前的众筹网站盈利模式基本上都是按成功融资项目总融资额的一定百分比的佣金模式。但是这样的模式有个缺点:投资人不希望自己的资金拿去作佣金,而会绕过众筹平台这个中介,直接与融资者联系,将款项直接打到融资者的银行账户上。因而,为了避免被绕过,近期来,有众筹网站就推出了免佣金模式。不收取融资成功项目的佣金费用,宁可承受初期亏损,将市场做大。但是,这样的模式是否能够长久,项目运营是否能够最终持续,还是个未知数,蕴含着较大风险。
本文构建的大学生创业融资项目避免了以上两种模式的弊端,开发了第三种模式。采用会员收费方式。即每一位进入该平台、利用平台搭建的资源进行融资的创业者,都要缴纳一定的会费。待融资成功后,按融资成功数额加收一定的溢价。并且如果要持续融资,就需要持续缴纳会费以维持会员身份。融资投资额可以成为会员积分的计算基础,凭借会员积分可以有融资投资方面的优惠。平台还可以推出各类联谊交流活动,来促进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该种活动只有会员可以免费或缴纳较少费用参加。平台促进线上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充分互动,提供双方沟通的桥梁平台,及时发现双方需求。平台及时统计投资人投资项目的类型倾向以及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倾向,利用信息优势加速项目投资,提高投资成功率。平台在具备一定信誉与声誉后,与各高校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以平台名义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给予获胜者一定融资优惠。平台利用高校资源打造更为广阔的专属大学生的投筹资人脉,通过一系列赛事等活动形成一个专业化的品牌和一个稳定的有区分度的社交圈。该模式增强了投融资方的黏性,提高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为了降低平台的投资风险,平台可与政府联手,让政府参与项目的担保,降低项目的融资风险。
四、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创业众筹融资平台
根据风险管理工具,针对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上述已识别出和潜在的风险,共有七种风险管理策略工具予以应对: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和风险控制。本文根据七种风险管理工具的类型,构建了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创业众筹融资平台的风险管理模式。
(一)风险承担。风险承担亦称风险保留、风险自留。风险承担是指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采取接受的态度,从而承担风险带来的后果。对未能辨识出的风险,企业只能采用风险承担。但该方法不适用于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对于众筹平台来说,企业可以承担小额项目失败的风险,但是对于影响面广、融资额大的项目并不适合使用该种方法。
(二)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企业回避、停止或退出蕴含某一风险的商业活动或商业环境,避免成为风险的所有人。在众筹项目投资方面,风险规避就是不把资金投入到预计高风险的项目中,在初始阶段就避免风险。由于众筹平台的投资人范围有所扩大,囊括了很多非专业的投资人,在评定项目风险上的能力有限,因而本文认为,众筹平台可以考虑对预备上线和已上线融资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帮助投资者判断项目质量的好坏,从而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具体来说,众筹平台可以考虑给预备上线的项目一个风险评定的等级。风险评定的依据可以是行业标准,并且,该标准可以依据平台运营过程中从企业实际运营发展情况得到的经验进行更改。所以该风险等级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动态调整的。项目投资人在选择项目时,可以查看到该项目的风险等级,决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的金额。本文设想的方法不同于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投资人分级制度。相对于投资人分级制度,在投资项目的分级上平台更有信息优势。因为相对项目融资者有着更大的话语权,众筹平台能更理性评估项目的投资潜力和潜在风险,可以为投资者评级给出更为精准的指标。
众筹平台应及时披露运营失败项目并予以公示。同时,行业范围应设立“黑名单”制度,将诚信缺失的项目发起人予以名单区分和公示。平台须及时披露项目资金的运用情况,让投资者及时跟踪了解,辨别项目的投资风险。以人人投为例,披露了高风险项目、投资项目黑名单以及投资人黑名单,作为投资人的风险警示。而多数的平台都未设置该栏目。
众筹平台应设置投融资方的信用评价系统。投资人和融资人都有权给对方的信用和诚信水平评分,且该评价透明,对所有投融资方可见。例如,人人投设置了点评系统,对投资人和项目方都进行诚信度和信用价值的评分。该种制度可以对平台上的投资人、项目方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对平台良好运营以及投资人和项目方自身建设、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本文认为此类做法应该成为行业的惯例和制度,在全行业范围内施行。
(三)风险转移和转换。风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合同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企业对转移后的风险不再拥有所有权。转移风险不会降低其可能的严重程度,只是从一方移除后转移到另一方。众筹投资中的风险转移的方法之一是给投资者购买投资失败保险。保险费可以包含在投资额中,也可以免费,将保险作为投资的附增保障。若投资人在大额投资的同时能获得一份保险,确保其面对可能的亏损局面不至于血本无归,如此便可吸引投资者投资,增加项目的融资成功概率,增强众筹平台的吸引力。众筹平台还可以通过风险证券化的方式来转移风险。众筹平台可以将质量较高的目转换成风险等级不同的债券,出售给不同风险承担能力的债券购买人。债券购买人可以以本金和利息的形式获得该项目未来的现金流。众筹平台亦可以利用广告、线下活动等盈利收入自设风险池,在项目失败、投资人索偿无果时给予一定补偿。
(四)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即减轻风险发生时的损失以及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例如控制风险事件发生的动因等。众筹平台在控制风险方面的努力可以是规范众筹项目的准入标准,对项目发起人的资信进行严格审核,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进行专业分析。再如,化股权为债权。众筹平台可以考虑以出售迷你债券的形式获取投资者资金。债券因其固定回报,对项目的稳定性、收益率要求比较高,因而如果是质量较好的项目,可以考虑以发行项目债券的形式融资。
(五)风险对冲。风险对冲是指采取各种手段,引入多个风险因素或承担多个风险,使得这些风险能够互相对冲,也就是使这些风险的影响互相抵消。本文认为,众筹平台可以采用风险对冲的风险管理手段,引入期权模式。众筹项目周期长、风险大,从项目融资成功到产生第一笔收益之间蕴含较大的不确定性,故而可以为项目增设一份欧式看跌期权,初始的项目费用包含了期权费,投资人投资于该项目后能自动获得一份看跌期权。若后续项目成功盈利,则投资人放弃行权,增量付出成本为零。反之,若项目后续运营失败,投资人行权以获得一定收益,从而抵冲了运营失败所致的亏损。该种制度设计可以有效避免项目运营失败后超出投资者承受能力的亏损额,减少投资者投资的风险,增加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从而加速项目资金的筹集,降低项目筹资失败的风险。目前仍未有平台采取该种模式管控风险,本文认为,大学生众筹融资平台可以采用该种风险管控模式,进一步降低投资人的投资风险。
(六)风险补偿。风险补偿是指企业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补偿。众筹平台可以计提风险准备金,划拨应急资本,建立风险池。众筹平台用内部资源主动承担重大风险,提前作出防范措施。众筹平台亦可考虑与银行或支持性企业签订应急资本协议。银行划拨出一笔资金供众筹平台随时无抵押动用,平台须对未动用资本支付承诺费并还本付息。
五、研究小结和展望
本文从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面临的渠道难题出发,构建了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模式。本文从其运行机制、盈利模式优势等角度分析该平台的形式和特征。在盈利模式方面,本文避免了已有的主要两种模式的弊端,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种模式――会员收费模式。风险防控方面,本文从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和风险控制等视角设计了多种实践中尚未运用的风险管理方式。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在理论上构建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创业融资平台的风险管理模式,为平台在实际运营中的风险管理作出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戴兴武,包进,蒋之阳.众筹: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新策略[J].新经济,2016,(05):17-18.
[2]王亚娟.国内外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比较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1):13-14.
[3]张晖,金利娟.大学生创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34-36.
[4]阳大胜,彭强,梁开竹.大学生创业“融资难”原因与风险管理对策[J].当代经济,2012,(05):98-100.
[5]谢冰蕾.大学生创业融资现状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86-88.
[6]郑巧.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西南金融,2013,(04):64-66.
[7]周培.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6):219-220.
[8]何海宴.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05):68-69.
[9]徐小洲,梅伟惠,倪好.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45-48+53.
[10]林雪治,谢凤.大学生创业融资困境及对策探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3):46-47+71.
[11]马建.基于众筹融资模式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28-29+37.
[12]赵莹.利用众筹模式促进大学生创业创新问题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5,(12):58-61.
篇6
在收到行业协会转发的银保监局下发的文件以后,我中支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成立领导小组,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工作举措
(一)全面排查,不留隐患:一是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着重对重点领域、销售人员的宣传宣传教育。重点对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投资风险警示、典型案例进行解读,宣传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理念,加强保险业相关基础知识的宣讲和教育。向全体员工介绍非法集资的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和常见手段,提高全员识别非法集资的能力。
充分利用职场环境,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标语、摆放宣传折页、解答相关问题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让消费者和客户深入了解相关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及服务功能同时也为广大群众释疑解惑,帮助客户识破非法集资的骗局,保障客户资金财产安全,在公司内形成良好的宣传气势。
(二)自查自纠,查找隐患:组织各个部门按照公司相关制度全面查找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XX中支对全体员工配发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典型案例等文件,为公司全员看展专题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完整、准确的学习资料,提高广大员工对非法集资行为的识别认识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加强监测预警,形成长效机制:通过这次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建立起了涉嫌非法集资金融机构风险情况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了风险管控的长效机制,从源头和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非法集资风险事件发生。将继续加大公司内部的检测排查,对非法集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查处,确保风险排查工作常态化:
1、建立专项报告制度。将对非法集资的排查监测作为日常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发现重大可疑对象,在1个工作日之内,以书面形式向相关机构的风险防控部门打专题报送;
2、建立例会制度。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完善奖惩考核制度。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活动风险排查纳入年终考核范围,督促全员切实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对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活动的预见性。
篇7
一、建筑企业PPP项目风险分析
结合PPP项目模式特点,项目运行中建筑企业需要面对多重风险,这里笔者将其归纳成为以下几点内容,为后续论述做好铺垫。
(一)政策与法律类风险
项目运行过程中,一旦政府政策出现变化极有可能影响项目盈利能力,这种风险被称为政策风险。政府部门与建筑企业合作融资过程中,建筑企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政府部门容易出现变更决策的行为,某些短期行为造成政策连续性不足,比如地方换届后不愿履行合同等;项目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相对简单,主要在于法律制度与公共管理体系不健全。现阶段我国政府大力推行PPP模式,但法律法规体系不是很完善,无形中加大项目运行期间法律风险。与此同时,缺少专业的项目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制定的保护建筑企业权利的法律并有落实下来,缺少公共管理机构的支持[1]。
(二)投资决策与财务风险
引起投资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项目立项失误、投资决策失误等。实际中部分地方为追求政绩,没有做好市场考察,盲目的立项,前期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造成项目后期投资人与政府发生纠纷。部分企业参与项目前没有预估风险,项目收益不足,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造成投资风险;再就是企业筹资成本过高,造成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或融资无效,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影响到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
(三)项目营运风险分析
现阶段PPP项目建设期间,管理模式过于粗放,精细化管理程度较低,施工人员没有形成质量管理管理意识,这些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建设风险,这些问题造成建筑企业经济损失与信誉损失;项目运营过程中受到项目经营状况与服务的影响,造成项目盈利能力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这就是营运风险。
二、强化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
PPP项目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分解与传递的方式实现风险分摊与控制,建筑企业围绕项目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一)利用PPP规则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
PPP项目风险分担过程中遵循主要原则:①最具有风险控制力的一方控制风险;②所承担的风险程度应该与所得收益相匹配;③风险承担是一个动态工程且存在上限。比如实际中政府承担了本应该由社会资本合作方承担的风险,这样PPP项目模式很难继续维持下去;如果政府不承担任何风险,将其全部推给社会资本合作方,当风险发生后,社会资本合作方不能有效应对风险。所以实际中应该合理分担成本,达到利用PPP项目模式合理分担项目风险的目的[2]。
(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①建筑企业试行风险管理的基A就是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这种管理体系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当子项目出现变化或终止情况时不会影响整体;②健全风险管理制度。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可行性报告、风险管理监督等制度,保证风险管理策略与解决方案的有效性。结合PPP项目建设管理特点,确定项目不同阶段的风险控制内容,将重大风险标注出来,形成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③进行风险管理任务分工与流程,将风险管理任务分摊到各个部门,建立统一高效的业务流程体系,确保决策高效合理,识别与控制相关风险。
(三)合理规划项目风险
充分了解PPP项目决策与运行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全面风险管理,并仔细规定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风险规划内容较多,通常包括:项目运行目标、项目市场定位、项目风险辨识等内容。与此同时,根据项目进展阶段识别出的重大风险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3];推行风险报告管理制度,强化项目运行中风险防控,制定风险监测、风险度量等方面的任务报告,将项目风险控制状况定位汇报,让决策管理层及时掌握风险管控情况,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四)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企业主动承接PPP项目,只要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企业都可以中标,不必担心贷款问题,原因很简单,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资金充裕,它们也会优选项目的;②加强与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规模大的投资公司的沟通,企业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后, 要主动及时将项目向其推介, 通过产融结合使建筑企业有活干、银行或保险公司有钱赚,实现双赢。
篇8
一、加强现金流管理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应该以现金流为核心,增强自身的风险抵抗能力。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差量的总称。这里,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等。现金流量管理是围绕企业经济活动构筑的管理体系,是对当前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所作的预测、计划、执行、控制、报告、分析、评价。充足的现金流对企业很重要,它可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现金流始终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就像人体里的血液一样,现金流可谓企业的生命之流。任何环节的现金流中断,就会导致企业无法运转、停滞不前,甚至负债累累、破产倒闭。因此经济危机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保证足够的现金流量以维持生产经营的需要。在金融危机下,所有企业面临同样的经济环境,结果却不同,有的企业破产倒闭,有的企业安然无恙,其根本区别就是现金流是否充足。在现金流充足的前提下,企业就能进行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和扩张,从而化“危”为“机”。但企业必须有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在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低迷、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情况下,企业更要树立现金为王的理念,时刻注意现金的流向、流量和周转率,避免资金链断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均应强化现金意识,在工作中时刻考虑到每项业务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企业应建立健全现金流量内部控制系统、定期编制现金预算,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控现金流量风险。同时,建立对现金流量实施动态监控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企业内部、外部财务风险的防控机制
从来源上看,企业财务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种。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发生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外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可以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控制度、设计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进行。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多级法人治理结构隐藏着很大的财务风险,一个数百亿规模的集团母子公司,财务危机的出现可以使其顷刻破产。外国大型跨国公司资产规模越大,资产收益率就越高,一般在15%左右,公司的财务风险就越低,但我国很多大型国有企业恰恰相反,公司资产规模越大,资产收益率反而越低,财务危机反而越大。因此,要采取措施完善多级法人治理结构;目前我过很多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也隐藏着极大的财务风险;国内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也不合理,基本上没有摆脱“人治”状态。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是研究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极其对企业财务的具体影响,进而控制财务风险的产生及财务损失的程度。目前全球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低迷就是最直接的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财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主要财务指标下滑、现金短缺、企业运转不力。因此,要采取转移市场、增加收入、增加现金存量、减少应收账款、避免坏账等措施。
三、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利用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以计算、统计、分析、监控等方法为手段,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隐藏的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设置和观察预警指标,对企业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动态监控、预测和警示。从宏观上看,此次金融危机是由货币危机引起的,并且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是一切危机的根源;从微观上看,企业危机形成的基础是全球经济低迷带来的销量和利润下降、应收账款、“三角债”、坏账增多、企业过度负债、财务结构不稳定、资金链断裂,即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现金支付能力的危机。所以,企业风险最终表现在财务风险上。在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无处不在,因此,迫切需要,对企业财务进行监测、预警。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可以在企业财务危机发生之前,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时发现财务管理的问题,提前发出预警信号,警示企业及时分析财务恶化的原因,及时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的隐性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财务状况和财务结构、化解财务风险。财务危机预警包括财务危机信号预警和动态预警。财务危机发生前,危机信号其实很多,如应收账款增多、现金入不敷出、存货积压严重、销售量非正常下跌、负债过度、贷款太多等。建立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后,企业可以对危机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如出现上述危机信号,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来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及演化。应对财务风险,企业可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等策略。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时,应该注意: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因为财务风险的起因是多方面的,对于不同行业的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只有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监控;要对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动态预测,使其适应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要加强企业财务危机可能性的预测。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是辩证统一的,财务风险是财务危机的诱因,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的显化;此外,还要建立风险应对预案,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等。
篇9
(一)高校基建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投资风险
高校基建项目由于受到学校发展规划、财政状况、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主观决策存在失误的可能性,导致基建项目反而拖累了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基建作为公益性的教育事业工作之一,社会效益是其主要目标。国家对高校的硬件条件,例如生均面积等指标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高校基建的收益评价应当以是否为科研教育、后勤服务提供硬件保障、是否促进了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等为软性标准。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的投资收益指标,侧重于经济效益,而忽视公益效益,没有设置量化的公益指标,导致很多项目存在重复建设等不经济的现象。
2.预算风险
目前我国高校基建投资项目在立案阶段中,工程部门提供的资金预算,多为参照自身工作经验而提供的估算数,而在估算书的编制工作中,高校财务部门极少参与。高校领导根据这个估算数作为筹集资金额的依据,当估算数往往低于实际资金需求量,这对日后的筹资工作带来了难题。基建项目立项后,在工程概算阶段,高校聘请的建筑设计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主观刻意抬高设计概算,而高校对此却没有相应的限制与复审,这导致项目工程编制的概算,一开始就不切合实际。还有一些高校为了使基建项目获批,或处于降低税费考虑,概算编制尽可能地压缩,等项目审批通过,就把基建项目摊子铺大。另外有些高校审批部门在批复概算时,做不到正确核实项目成本,盲目削减概算,结果在后续建设中发现资金满足不了项目需要,概算缺口较大。施工预算专业技术性较强,一般都是由高校基建部门负责编制施工预算,在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基本没有参与编制,内部审计部门是否介入并没有硬性制度的规定,而是由高校领导主观拍板决定,使得施工预算编制缺乏制约。审批部门对施工预算的审核也不够严格,最后往往导致实际施工决算数额要超过施工预算金额。
3.负债风险
对扩招所带来的扩建校区、教学基础设施等建设需求,高校一般通过银行信贷的形式获得基建所需的资金,但对承担债务的责任意识不强,对各种债务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财务规划。贷款前,大多数高校并未对未来的资金流运转情况进行认真的计算,对归还贷款的资金保障也未认真考虑,使得贷款规模过大,超出高校承受能力,加上贷款结构过度集中,在还贷高峰到来时,高校将面对巨大的财务风险。据有关统计,至2010年,全国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负债金额约为2634.98亿元(2011年底省属高校尚有130多亿的贷款余额)。例如有的高校贷10个亿盖了学生公寓,公寓的收费还不够还贷款利息的,更别提本金了,因为中国学生公寓收费有标准,一年不能超过1500元。据招商银行一位人士的透露:内地的大学城项目已经被排在“钢材、水泥、电解铝”之后,成为又一个高风险贷款项目。高校基建扩张导致的财务风险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例如东南沿海有一所高校,伴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由于贷款额度太高,已没有还贷能力,在地方政府的调解下,以“置换”的方式,转到另外一所大学门下,改换了门庭。很多高校在基建规划、设计时,盲目追求高标准,导致资金浪费,向银行举债不计成本,对相关风险没有仔细考虑,导致贷款规模远远超过自身的偿债能力。所以教育部从2005年起,建立直属高校银行贷款审批制度和相关资金监控系统。
4.项目实施风险
很多高校在基建项目实施中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薄弱,由于内部控制实施主体机构为高校的审计、财务、纪检等部门,这些部门缺乏独立性,互相为平级机构,所以难以形成合力,高校内部控制的约束力不强。甚至存在高校领导意志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现象。高校内部信息失衡也是内控机制失效的原因,例如资金管理信息由财务部门负责,审计监督信息由审计部门负责,基建信息由基建部门负责,彼此间很难获取其他部门信息。尤其是对施工现场监督的具体操作中,无法核实施工单位上报的信息是否真实合规。有些高校还存在内部部门间的推诿扯皮现象,导致内控执行失效。有些高校为了完成政绩,对基建盲目加快速度,提高成本;有的高校随意调整基建规模和建设内容,结果完工时跟项目规划设计的预算有较大出入;很多高校基建内控体制不够规范,导致难以详尽审核项目款项的每一笔支出,财务部门仅就经济单据、会计凭证角度进行量化审核,对具体工程造价、用料核算、工作量计算等建筑领域的审核就无能为力,审计部门跟踪审计模式也没有在基建审核环节加以应用,这导致施工单位与建工单位易出现串通形成不当的利益共同体,进行吃回扣、虚报支出、甚至腐败等不法行为,增加了高校基建的资金管理风险。
(二)高校基建财务风险的成因
1.对基建财务风险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扩招导致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绝大部分高校为国家办学,所以很多高校领导认为高校盈亏应当由国家财政负责。社会环境对高校发展也抱有支持态度,银行对高校的信贷风险分析不够重视,对高校信贷审核也比较宽松,这使得高校对基建财务风险持盲目乐观的态度,过度举债的行为时有发生,导致筹资风险产生。
2.高校基建相关岗位的权责界定不够明确
目前我国高校基建管理体制是由高校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建设委员会,总指挥由校领导担任,项目主要执行部门为财务处、基建处。在该体制中,参与高校基建协同的人员和部门很多,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如果不够健全,岗位权责如果界定不清楚,就会产生不协调的问题,遇到问题容易导致各部门相互推诿。然而高校基建是需要高校各部门合作完成的,相关责任与绩效考评制度,也需要高校在各层级的统一管理角度下制定,所以在高校各岗位权责不清楚,内部管理不统一的局面下,基建项目必然会存在管理漏洞,造成财务风险。
3.内部控制机制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
高校基建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首先体现在财务、纪检等部门对基建的监督无法过多的介入,控制机制不完善;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总体上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有的高校将内审部门并入纪委监察部门,有的甚至列入财务部门中,导致内部审计监督效果流于形式。
4.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
高校基建项目虽然有财政资金的支持,但是政府财政部门与高校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政府对高校无法深入了解负债状况,监管机制存在一定的漏洞,在加上扩招政策对高校基建扩张的支持,也导致相关财务风险的增加。
二、高校基建财务风险识别及评价指标分析
风险识别是高校基建项目风险防控中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程序,不仅要对基建风险进行定性判断,而且还要采取各式各样的指标进行定量判断;不仅要判断显而易见的财务风险,还要仔细分析隐蔽性强的、难以防控的财务风险。例如施工单位私自更改施工设计方案以增加施工成本,甚至有高校基建部门与施工单位私下串通吃回扣等腐败行为。所以风险识别阶段一定要应用切实有效的手段、科学深入的方法对基建财务风险进行收集、分类、汇总和识别,并对对财务风险发展趋势加以监测。高校基建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不仅要包括企业财务分析领域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比率、当期借款占当期货币资金的比率;还有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体系中的投资基金占事业基金的比率(数值越大风险越大)、基建负债占自有资金净结余(数值越大风险越大)等等,还要结合高校自身状况和经营特点设置科学的基建投资风险评价指标。
三、高校基建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案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高校内部预算管理体系
高校基建预算管理体系应纳入到高校整个预算体系中,与现有财务管理体制向结合,提高对基建预算管理的监督水平。改变以往粗放式预算编制模式,将单个基建项目单独作为一项预算进行审核与监管。基建预算编制机构应当加以改革,由财政部门主导,基建部门以技术、信息等提供辅助支持,设置独立的基建预算审计部门对基建预算进行审计监督,也可考虑外聘审计机构来完成。
(二)对贷款规模加以控制
高校应当加强负债风险意识,科学测算贷款规模,规避财务风险,同时要扩展办学融资渠道,减缓银行贷款的偿还压力。高校应当将自身视为市场经济中自负盈亏的经营单位,将年度预算与中长期预算相结合,引入贷款预算,将信贷融资计划与自身中长期规划相结合,在预算编制上应综合考虑政府财政补助、盈利能力、负债规模、专款专用等要素来制定预算,并将贷款资金绩效考核纳入预算管理中,加强审计监督,以确保贷款资金用到实处,获得预期使用效益。高校应当根据自身收入水平来制定贷款规模和信贷资金预警指标,尤其要分析财政拨款收入与学费收入这两项收入。财政拨款收入基本用于高校工作人员的开支,结余甚少。所以高校偿还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还是学费收入,所以在分析信贷风险时,要分析其与学费收入构成要素(例如学生人数)等的对应关系。
(三)对内部控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高校应高度重视基建工作中的内部控制建设问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经济发展规律,制定切实可行适度超前的内部控制监管制度与措施,加强基建工作中的全程监管,防止违规违纪问题发生。高校审计部门对高校基建项目要实施经常性地审计,不仅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还要对相关手续、支出理由是否合理进行审计,也可以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跟踪审成果进行复核,以判断是否出现舞弊行为。而且在内控体系建设中,要引入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甚至外部监管系统(政府部门),建立外部控制体系参与下的独立保证机制,外部监管可以在内控机制失效时起到预警和控制作用。
(四)建立财务风险全流程控制方案
篇10
[关键词] 中国海外投资; 全球系统性风险; 区域系统性风险; 风险测量
2012年11月杨柳勇张晶晶: 全球、区域系统性风险测量与中国海外投资2012年11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一、 引言
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稳定发展,且多年“双顺差”积累了高额的外汇储备,促使中国正逐渐从主要的海外投资流入国转型为海外投资流出国本文研究范围为中国大陆地区的对外投资目的地,文中的中国都指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尤其是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相对于西方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更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海外抄底”的机会[1]。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达688.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7%,位居全球第五。对外直接投资连续九年保持增长,年均增速达49.9%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外汇管理中心联合的《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随着海外投资规模的扩大,海外投资的风险防控也越来越受关注。特别是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处于起步阶段,对国外环境不熟悉,且缺乏国际投资经验,特别需要能够有效控制海外投资风险的信息。国家层面海外投资风险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家风险”的分析,将国家风险细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维度,研究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风险。目前,特定国家的风险信息来源较为丰富,国际上有标准普尔、欧洲货币局、穆迪等权威机构为投资者提供相关国家的信用评级信息,我国官方通过商务部主办的《中国投资指南》为投资者提供海外投资目的地风险提示信息,商务部出版的《中国对外投资促进国别/地区系列报告》也为投资者提供相应信息。
上述研究和信息都将不同国家(地区)的风险分别独立看待,未考虑影响多个国家(地区)的系统性风险因素。系统性风险(systematic risk),一般又称为市场风险、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宏观经济参数的变化而导致的影响整个市场且不可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的风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全球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对各国经济的影响逐渐突显出来。因此,任何一个投资目的地的风险中必然包含了全球的系统性风险因素。同时,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区域内各国经济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如使用统一货币且合作紧密的欧洲,因此,地理位置或经济上联系紧密的国家(地区)还共同受区域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在研究海外投资风险时必须将这类同时影响多个国家(地区)的系统性风险与投资目的地的特有风险(idiosyncratic risk)区别开来。而在本文调查范围内,目前已有的关于中国海外投资风险的研究中几乎没有针对系统性风险的研究。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测量中国海外投资目的地的全球、区域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分析各国系统性风险特征,为投资者提供相应的系统性风险提示信息,帮助投资者更加合理地布局海外投资,避免集中投资于受系统性风险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合理规避系统性风险。
关于海外投资的系统性风险研究,Solnik提出了ICAPM模型。该模型直接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应用于国际市场,通过在全球市场进行组合投资来分散非系统性风险,将无法分散的系统性风险归入风险溢价,从而对海外投资项目进行定价[2]505510。大量实证研究基于这一基本思想,采用不同的样本和实证方法,计算投资项目的Beta系数,研究海外投资的系统性风险溢价[3][4]47 。但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较为理想,要求市场有效、所有投资者同质并拥有相同的进出国际资本市场的权利以及企业的投资与融资决策相互独立,而这些条件在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难以满足[5]2331。Harvey认为,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发达经济体适用,但在新兴市场中失效[6]。因此,在微观层面,利用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评估的中国海外投资系统性风险的方法存在缺陷。
Kose等用GDP增长率方差来衡量一国经济波动,将60个国家 1960—1990年的GDP波动率分别分解为全球系统性因素、区域系统性因素和国家特有因素三部分。研究发现,在全球系统性因素占比中,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在非系统性因素的占比中,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且只有北美地区存在明显的区域系统性风险[7]。Swartz将亚洲国家(地区)的总体风险分解为全球风险、区域风险和国家特有风险,研究发现,中国、韩国、中国台湾的回报更多受到全球性冲击的影响,日本、印度的回报更多受区域性冲击的影响[8]。
本文参考上述研究思想,将全球各国看作一个完整的市场,用全球各国经济波动中的共同部分来描述系统性因素,从国家层面评估海外投资目的地的系统性风险本文选择宏观国家层面的研究角度也是因为我国企业层面的具体海外投资规模数据无法获得。。本文还在Akdogan提出的国际风险分解模型[9]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中国海外投资目的地的总风险分解为全球系统性风险、区域系统性风险与该国(地区)特有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并将分解结果与中国在该地的历史平均投资额相结合,评价中国海外投资系统性风险的现状,为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提供系统性风险的相关信息。
二、 研究设计
(一) 全球、区域系统性风险分解
本文在Akdogan提出的国际风险分解模型[9]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一国的总风险分解为全球、区域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Akdogan的模型如下: εi,t=λi,wwt+ei,tei,t~IID(0,σ2ei)(1)(1)式中,εi,t代表对i国投资t期的非预期回报 衡量一国投资总风险的是非预期回报的方差,而不是总回报方差,因此以非预期回报为基础进行分解。该变量的具体测量方法将在后文说明。;ωt为全球系统性因素,代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的t时期各国同时受到的全球经济的系统性影响;λi,w为全球系统性因素对非预期回报的影响程度;λi,wωt代表非预期回报εi,t中受全球系统性影响的部分;ei,t代表i国t期非预期回报中剔除了全球系统性因素后剩下的部分。
本文在Akdogan提出的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假设各国同时还受一个区域系统性因素的影响,继续建立以下模型:ei,t=∑kj=1Zi,jλi,φjφt,j+μi,tμi,t~IID(0,σ2μi)(2)(2)式中,ei,t为(1)式中i国t期剔除了全球系统性因素后剩下的非预期回报;φt,j为j区域的系统性因素,代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致的t时期同一区域内各国同时受到的区域经济系统性影响;将全球各国分为k个区域,j代表区域编号,Zi,j为虚拟变量,若i国属于j区域,则Zi,j取1,否则为0;λi,φj为区域系统性因素对非预期回报的影响程度;λi,φjφt,j代表非预期回报中的区域系统性因素部分;μi,t为i国非预期回报中剔除了全球、区域系统性因素后剩下的非系统性因素部分,代表了该国受到的来自国内的意外冲击。
综上所述,对一国投资的非预期回报εi,t可分解为:εi,t=λi,wwt+∑kj=1Zi,jλi,φjφt,j+μi,tμi,t~IID(0,σ2μi)(3)假设全球系统性因素、区域系统性因素与非系统性因素之间互相独立,则εi,t的方差σ2εi可分解为:σ2εi=λ2i,wσ2w+λ2i,φjσ2φj+σ2μi(4)其中σ2εi为非预期回报的方差,代表i国的总体投资风险;σ2ω为全球系统性因子ωt的方差,σ2φj为区域系统性因子φt,j的方差,σ2μi为非系统性因素的方差。通过(4)式,将代表i国总体风险的σ2εi分解为全球系统性风险λ2i,ωσ2ω、区域系统性风险λ2i,φjσ2φj与非系统性风险σ2μi三部分。
(二) 风险测量方法
1.总风险测量
首先测量各投资目的地的总风险。本文参考Sunesen的做法[10]38,用GDP增长率代表投资回报,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将投资回报分解为预期与非预期两个部分,其中非预期回报部分的方差即为总风险。参考Islam的面板增长模型[11]11291131,构建如下计量经济学模型:lnYi,t=αi+∑m1k'=1β1,k'lnYi,tk'+∑m2k=0β2,klninvi,tk+∑m3k=0β3,kln(ni,tk+g+δ)+∑m4k=0β4,klnopeni,tk+εi,t(5)其中Yi,t为i国t期的人均GDP,为排除通胀因素使用以2005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折算的实际GDP;αi为无法观测的个体固定效应,反映了不随时间变化的国家(地区)个体特征,如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政治体制等。索罗模型中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故模型引入投资作为解释变量,invi,tk为i国tk期总投资。ni,tk为i国tk期人口增长率,g为技术增长率,δ为折旧率。此外,在开放经济下,经济增长受到贸易量的影响,故引入净出口额变量,openi,tk为i国t-k期净出口总额。εi,t为随机扰动项,反映了意外冲击,用于测量(1)式中的非预期回报,其方差即为总风险。由于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因此本模型引入了各个解释变量的滞后项,mi为滞后阶数,其具体数值在模型估计中根据模型的估计效果确定。所有变量取对数形式是为了消除数据的规模影响。
模型中含有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滞后被解释变量Yi,tk与个体固定效应ai存在相关性,会产生内生性问题,Hsiao[12]3190和Nickell[13]分别证明了Pooled OLS(POLS)估计法和Fixed Effects(FE)估计法在估计动态面板模型时得到的均为有偏估计,故本文采用系统GMM(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法估计模型Arellano和Bond最早提出用差分GMM(Difference GMM)来估计动态面板模型,但是Blundell和Bond提出,当被解释变量序列相关度不高时,滞后项与当前差分项的相关性很小,即滞后水平项不是差分项适合的工具变量,在此情况下差分GMM估计会出现偏差。Blundell和Bond提出了系统GMM(System GMM),在假设解释变量的差分与固定效应不相关的前提下,差分项作为滞后水平项的工具变量,比差分GMM中的工具变量更有效,因此估计效果也更好。参见M.Arellano & S.Bond,″Some Tests of Specification for Panel Data: Monte Carlo Evidence and an Application to Employment Equation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58, No.2(1991),pp.277297;R.Blundell & S.Bond,″Initial Conditions and Moment Restrictions i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Journal of Econometrics,Vol.87,No.1(1998),pp.115143。。由于GMM方法要求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故本文进行了小样本修正,用逐步引入法在引入工具变量时,lninv、ln(n+g+δ)、lnopen均被视作内生变量,采用GMMSTYLE引入法。具体参见F.Windmeijer,″A Finite Sample Correction for the Variance of Linear Efficient TwoStep GMM Estimator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Vol.126,No.1(2005), pp.2551。确定解释变量滞后阶数的取值。全部估计在Stata中完成。
2.全球、区域系统性风险测量
接下来将总风险分解为全球、区域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Akdogan直接用已有的指标度量全球系统性因素,通过回归的方法估计风险分解模型[9]。该方法的主要问题在于所选用的指标能否准确度量影响全球各国经济波动的系统性因素。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用主成分因素来代表系统性因素,可以更加直接地捕捉各国(地区)经济波动的“共同”部分,抓住系统性风险的“市场风险”本质。
首先,从非预期回报中提取全球系统性因素。将119个国家(地区)的非预期回报进行主成分分析,按方差解释能力的顺序提取主成分,得到的第一主成分因子能最多地解释各国(地区)非预期回报中的共同点,可将该因子视为影响全球各国经济波动的全球系统性因素ωt,该主成分的因子负载即为λi,ω,解释为全球系统性因素对非预期回报的影响,ωt的方差代表全球系统性风险。
同理,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区域系统性因子。将119个国家(地区)按照地理或者经济上联系的紧密程度分为4个区域:亚洲、非洲、欧美与大洋洲 由于作为中国海外投资主要目的地的北美国家只有加拿大和美国,无法用本文的主成分分析法单独测量北美的区域系统性风险,考虑到北美与欧洲同属发达国家,经济金融联系紧密,因此在本阶段的分析中将两者合为一个区域,后文将分别分析两个区域的风险。以及南美洲。对非预期回报提取全球系统性因素后剩下的部分为ei,t,按区域分别进行主成分回归。按照方差解释能力的顺序提取主成分,提取得到的第一主成分因子能够最多地解释各个国家(地区)非预期回报在剔除了全球共同因子后的共同点,因此可将该因子视为影响该区域各国(地区)经济波动的区域系统性因子φt,j,该主成分的因子负载即为λi,φi,代表区域系统性因子对非预期回报的影响,φt,j的方差代表区域系统性风险。
- 上一篇:房地产行业市场调查
-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