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差异化策略研究

时间:2022-12-11 11:04:35

对外直接投资差异化策略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对欧洲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2013年起中国对欧直接投资高速增长,每年投资企业都超过100家,2016年直接投资总额超过350亿欧元,同比增长高达7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尤其使南欧国家显著受益。2016年,希腊议会批准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与希腊政府签订的收购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口管理局多数股权的协议。该协议金额高达43亿欧元,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经济成果,是迄今为止中国在欧洲进行的最大一笔对外直接投资项目。2011年,中国三峡集团以26.9亿欧元的价格购买葡萄牙电力公司21.35%股权,为进一步开拓南欧新能源市场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做出巨大贡献。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以21亿欧元收购意大利能源网公司35%股权,成为意大利输电网和天然气输气网市场的重要力量。这三项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表明我国企业对南欧能源市场的重视。中国已成为对地中海沿线国家的跨境投资强国。目前,关于中国对南欧国家能源市场对外直接投资及策略的相关问题仍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我们选取南欧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四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一方面,南欧四国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为集中的目的国,具有代表性意义;另一方面,四国数据资料较为完整,有利于对我国向南欧的资本输出策略进行全面比较研究。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数据资料,尝试从南欧主要发达国家入手,分析中国对南欧能源市场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影响和差异化投资策略,以期为中国企业拓展南欧能源市场提供有益对策建议。

二、中国对南欧主要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及成因

中国对欧洲的对外直接投资始于21世纪初。相关数据表明2008年之前,中国对南欧四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非常有限。南欧国家的保护主义经济政策是造成这一时期中国在该区域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2008年以前,南欧大多数国家被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划分为“随和的重商主义”国家,与我国的经济交往相对较为保守。(一)中国企业对南欧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南欧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对我国企业保持市场开放政策,为中国企业在南欧投资提供更多优惠。其中,意大利和希腊两国在2008年前后的政策变化最为明显。意大利在2008年率先从我国对世界混凝土机械公司三巨头之一意大利西法公司2.2亿欧元的并购投资项目中获益。同年11月,我国中远集团完成45亿欧元的希腊港口投资项目。中国联通对西班牙电讯的投资也使西班牙成为我国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国。2011年,中国对葡萄牙的对外直接投资项目金额高达30亿欧元。南欧四国成为中国对南欧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中国对南欧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尽管起步晚,但过去五年增长稳健。我国对南欧四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占中国对欧洲对外直接投资的份额增长迅速,由2009年的8%快速增至2014年的33%。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对南欧四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同期我国对欧盟投资的23.5%。近年来中国对南欧对外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也帮助南欧发达国家跃居欧盟资本输入大国的行列。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欧盟成员国中接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0强国家。希腊的名次也升至欧盟第15位。近两年中国对南欧四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表明,未来几年四国的地位还将继续上升。(二)中国对南欧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成因。中国近年来对南欧四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是内外两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我国对欧直接投资的内部因素看,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对外直接投资鼓励政策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南欧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经营活动的重要助推因素。中国对欧盟和南欧的区域对外直接投资动力中,来自欧盟方面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投资接收国的国民收入增长、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对外开放度和自然资源禀赋、双边贸易关系以及南欧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尽管中国对南欧四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普遍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方向在四国间也表现出差异化特征。十四年来,我国对南欧四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流向差异明显。第一,中国对希腊和意大利的对外直接投资虽然都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但中国对希腊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占比高达95%,而对意大利的投资则更多元化,包括能源、科技等行业。第二,我国对葡萄牙投资一直以来主要集中在能源业,但近几年也呈多元化趋势。2014后中国对葡萄牙投资转向金融业、医疗服务业和生物科技。从行业分布看,中国对南欧四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四大领域:交通运输、能源、科技和金融。这一战略投向与我国对欧盟整体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向有一定差异。中国企业对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行业分别是:能源、汽车与交通运输、农业、房地产。中国在信息和通信技术、运输、金融与及商业服务领域对欧盟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放缓。中国对南欧四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形式与欧盟整体形式差异较小。国有企业仍是中国在南欧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总体而言,在我国对南欧的区域对外直接投资形式中,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量超过以并购方式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这主要是由于南欧国家的单位劳动成本较低,更易于我国企业采用设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但中国企业对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三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与对欧盟的整体直接投资形式一致,并购方式均多于设立境外企业方式。四国中,我国企业只有对希腊的直接投资项目采用设立企业的形式多于并购形式。

三、中国对南欧能源业对外直接投资差异化策略分析

(一)对传统能源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分析。与欧洲其他国家类似,南欧四国的能源业也表现出“三高两低”的特点。南欧传统能源行业的国有化程度高,政府管控度高、外资准入门槛高。这些特点进一步造成南欧国家能源市场效率低,国际化程度低。欧盟的成立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扭转了这种局面,推动南欧能源业的市场化和对外开放进程。中国对南欧能源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决定于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第一,多数南欧国家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后开始改革包括能源市场在内的国有资产结构和管理方式。其中,希腊和葡萄牙先后出台市场化改革政策规定,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南欧能源市场的竞争。第二,南欧市场形势的变化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调整相适应。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引发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我国开始调整自21世纪初实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战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更加强调海外直接投资的效率,回报率更高的项目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首选。中国积极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对国有和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经营给予鼓励和支持。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以来,南欧工业化国家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受益更多。我国能源企业通过投资南欧寻找更广阔的机遇,融入国际能源市场,以优质产品和服务,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对南欧能源市场的直接投资活动表明,我国对南欧的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具有差异化的特点。这种差异化战略源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形成机制广泛性,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格局涉及多部门、多产业、多区域的参与。多方面的共同利益联合促进了我国能源企业对南欧能源业投资的蓬勃发展。第三,中国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促进了企业对海外绿色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中国对经济可持续增长日益重视,逐步摆脱对传统高污染能源和传统能源供应渠道的依赖。我国能源战略的“绿色”转型直接影响到全球能源市场,给南欧等经济发达区域能源产业的转型带来挑战和机遇。早在2009年年末我国就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海外投资国,2014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高达833亿美元,远远超过以383亿美元排在第2位的美国。我国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将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国内外投资作为重要发展目标。可再生能源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上因素为中国对南欧能源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将南欧四国发展成为我国能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接收国。我国的投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其中战略投资占主导地位。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南欧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投资仍较为分散,总体战略趋势较弱。此外,我国民营企业在该区域的战略投资有限。中国对南欧对外直接投资战略主要以开拓市场和寻求高价值资产为目标。我国企业近年来对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直接投资体现出这种战略目标。对意大利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企业开拓地中海区域市场,而能否进入西班牙市场也间接为拓展拉丁美洲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多数集中在南欧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而投资于不同行业也体现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目标的差异化特点。中国对南欧能源业直接投资最主要的接收国是葡萄牙和意大利。对两国能源业的直接投资超过对南欧区域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95%。我国对葡萄牙的直接投资占葡萄牙能源业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高达90%。除上述三个决定因素外,葡萄牙加速国有资产重组和私有化过程也是我国对葡萄牙能源业直接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私有化后葡萄牙能源网公司的股价下降,为2012年国家电网并购其25%的股份创造了有利条件。(二)可再生能源市场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分析。中国对南欧可再生能源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对意大利和西班牙可再生能源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我国对欧盟可再生能源业投资的12%,两国成为我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在南欧地区的最大对外直接投资国。相反,我国企业对希腊和葡萄牙两国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相对滞后。中国对意大利、西班牙两国可再生能源对外直接投资几乎全部集中在太阳能产业。对西班牙的太阳能产业投资更突出,包括金科、正泰等多家企业。相比之下,由我国华锐风电等企业投资的西班牙风能市场上投资项目较少,规模有限。投资意大利太阳能产业的企业包括赛维、尚德、英利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集中于太阳能产业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有倾向于太阳能产业的投资传统,与风能相比,企业更熟悉太阳能市场。同时,意大利、西班牙两国相继出台的对太阳能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宽松和优惠政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希腊、葡萄牙两国也为投资于本国可再生能源业的外国资本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中国对这两个国家的投资相对较少。多数投资都集中于风能产业,如华锐风电投资希腊PPC公司项目、三峡集团投资葡萄牙电力风能项目等。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业方面对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投资水平明显高于对希腊和葡萄牙两国的投资,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希腊、葡萄牙两国国有资产的私有化重组的时机和速度都落后于意大利、西班牙两国,这是造成中国对新能源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在南欧四国间的这种分化的主要原因。直到近两年,希腊、葡萄牙两国的新能源市场始终把持在垄断势力较大的几家国有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手中,造成外资进入阻碍重重。第二,葡萄牙自身的风能产业在发展程度上和体量两个方面都远远优于太阳能产业,这种自身条件限制了我国优势太阳能企业对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造成整体投资水平较低的局面。第三,中国风能企业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方法较为保守。我国风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采用的是投资合作建厂的传统方式,这种投资方式的项目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缓慢。对于太阳能产业发展滞后只能在风能领域吸引外资的希腊、葡萄牙两国,降低了我国资本的进入规模和速度。中国在传统能源业和可再生能源业方面对南欧四国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分布不均衡,在主要投资形式上也存在差异。中国在意大利和葡萄牙两国能源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采用并购的方式,较少采用设立境外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相比而言,对希腊和西班牙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则更多采用设立境外企业的投资方式。这种在投资形式上的分化是由于中国对四国投资领域的不同造成的。传统能源业的投资形式一般多采用并购,而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形式更多采用成本较低的设立境外企业的投资方式。中国企业对意大利、葡萄牙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多集中在传统能源业,而对希腊、西班牙两国的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业,从而造成我国在四国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形式上出现的分化。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中国对南欧能源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对意大利和葡萄牙传统能源业投资超过25亿欧元。比较而言,我国企业对希腊和西班牙能源业投资规模有限。同时,中国对意大利、西班牙两国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产业的投资显著增长;对葡萄牙、希腊两国可再生能源业投资较少,主要集中在风能领域。我国企业对该地区能源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未表现出鲜明的发展规律特征。虽然中国对南欧四国对外直接投资上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总体上并未形成统一的投资战略模式,投资策略差异化特点突出。中国企业在南欧对外直接投资中实行的差异化战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企业对传统能源业的投资以寻求战略性资产为投资战略重点,扩大能源供给及保障能源安全仅是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性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对可再生资源产业的投资采用了更复杂的投资策略,投资更注重项目选择,而不以投资规模为重点。这种针对南欧不同能源市场的差异化投资策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第一,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推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海外战略性资产投资和民营企业高技术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二,南欧四国在私有化程度和市场环境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如四国政府不同的政策规定、各国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等;第三,中国与欧盟之间尚未达成全面的投资协议,无法为企业在欧洲的投资提供具有一致性的法律支持。同时,中国对南欧能源业直接投资也不同程度上受到相关双边协议的制约,双边协议的国别差异也造成我国企业投资策略上的国别差异。(二)推动中国对南欧能源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对策建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南欧将继续成为我国能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拓展区域。结合以上分析,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对南欧市场的对外直接投资格局建设,深入挖掘内外潜力,推动中国对南欧能源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全面发展。第一,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加速我国能源企业在南欧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现阶段,“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将重点聚焦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技术合作,特别是新能源、新产业技术合作方面。我国传统能源企业和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企业都可以充分把握重要历史机遇,利用“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框架,推动我国企业向南欧能源市场深入拓展。第二,加大对民营能源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民企参与南欧市场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国政府日渐重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推动新能源国际合作将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可再生能源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民营企业由于其特有的技术和市场适应力,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主要力量。各级政府应结合南欧国家的实际,利用南欧及地中海地区国家对吸引我国资本的相关鼓励政策,出台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在融资、商务促进、欧洲资本市场推介等方面为民企提供开拓南欧新能源市场的便利条件。第三,开展多边和双边谈判,推进中欧及中国与南欧国家签订投资协议,为我国能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以来,中国先后和沿线国家签订了近5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以及70多份与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在内的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议,为我国能源企业推进南欧对外直接投资开辟了道路。通过与南欧国家签订多种投资合作协议将为我国能源企业对南欧的对外直接投资创造更多机遇,极大地降低能源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第四,以创新驱动引领中国对南欧新能源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快推进能源技术研发和重大能源装备与示范项目建设,集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优势,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建设能源技术装备强国。与传统的欧洲能源强国相比,南欧国家能源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我国企业应大力发展先进的清洁能源生产技术和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加速形成新能源装备自主配套能力,为中国向南欧能源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GippnerO,TorneyD.ShiftingPolicyPrioritiesinEU-ChinaEnergyRelations:ImplicationsforChineseEnergyInvestmentsinEurope[J].EnergyPolicy,2016,101.

[2]XueY.TheGlobalEnergyGovernanceStructureandChina-EuropeEnergyRelations[M]//China-EURelations.SpringerSingapore,2017.

[3]刘坚、任东明:《欧盟能源转型的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载于《中国能源》2013年第12期,第8~11页。

[4]张默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趋势与政策变迁》,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第64期,第60~65页。

[5]张志勤:《欧盟能源政策未来走向》,载于《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5年第9期,第60~67页。

作者:吴绍鑫 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