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统计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08-15 03:31:19

信息化对统计教育的影响

1手工统计理论和方法下的统计教学模式

手工统计的工作流程,决定了传统的统计职业能力教学模式。统计工作的实践表明,做好经济工作和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有良好的统计修养。统计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形成了“计量经济学”,使经济学的面目为之一新,而统计学与管理学的结合产生了“科学管理学派”,使管理学走上了精确化和科学化的道路。统计的应用不仅只限于经济学和管理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国家的宏观管理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甚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信息需求量的日益扩大,信息处理的技术就更加复杂,作为信息技术支柱的统计方法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经济管理上将统计工作过程称为统计核算。在传统的统计工作中占比重最大的部分是统计分析,体现在统计教学中,就是各种统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教学模式也是以统计核算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方法为基本技能的统计职业能力教学体系。概括为以下职业能力的培养:科学认识问题的能力;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准确计算数值的能力;提供管理服务的能力;依据数据建模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传统的统计工作流程是建立在工业化管理理念和机械化技术支持下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一套管理技术指标体系。在统计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1)管理数据的收集,明确数据从哪里来,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获取所需的统计数据;(2)管理数据的整合,正确领悟数据处理的专业技术方法,而不是加加减减的数字游戏,强调数据整合的技术特征;(3)管理数据的展示,数据整合结果的表现形式,强调图表的功能;(4)管理数据的基础指标,探讨数据综合的一般模式---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5)数据特征的测度,探讨如何采用特征值对数据进行总括;(6)时序数据的基本规律,探讨时间序列的描述性规律和时间序列的趋势模型;(7)抽样数据的技术分析,探讨概率抽样的方法,重点认识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原理;(8)数据关系的模型构造,探讨变量之间关系与密切程度的一系列方法,具体包括:相关模型、回归模型、列联关系模型、方差分析、投入产出分析以及可靠性检验方法。

2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

现代统计基础理论可分为两大分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完全信息条件下对统计数据所做的计算,是对统计数据的基本利用。推断统计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对统计数据所做的推算,是从统计数据中挖掘出丰富信息的法宝。传统的数据处理效率低下,一个重要因素是,传统的统计核算是建立在手工计算基础上的。面对大量的管理数据,统计人员如何提供真实、完整、系统和及时的统计信息,为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服务。信息化条件下,统计数据作为管理资源,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管理数据的收集、加工、传输和分析等,实现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信息化强调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充分利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管理效益和效率的提高。信息化更注重管理数据的深度利用,信息化不能只局限在一个部门内部实现。管理信息化要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统计核算进行重整,统计教学模式也应将信息技术与统计核算理论进行有效结合,建立适应现代统计分析的知识体系、数据计算模式和信息管理手段等。在信息化统计分析中,大量数据的计算都要依赖计算机来完成的,但具有统计分析功能的软件很多,因此,在统计的实践性教学中,就必须强化统计软件的操作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1-2种统计综合分析软件或专用分析软件,Excel是大多数从业人员所熟悉的具有强大统计分析功能和图表显示功能的专用分析软件,如果教学条件有限不能实现,就必须学会使用Excel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

3重构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统计教学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的统计教学模式的变革,体现在专业教育方面的要求: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训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核方式等做出相应的调整或重构,但所有的变革都要以信息化为核心。信息化要求统计职业能力教育以流程为过程的教学,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并结合统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实施自主训练的方式,达到专业胜任能力的提升,所涉课程都以信息为教学起点,以流程操作为训练过程、综合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3.1从科学管理到管理信息化

科学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信息,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增值和对企业发展战略的保障进行评估,以便有效规划和实时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满足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信息保证,而且使管理者从注重核算转向支持经营决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从核算型转向以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3.2信息化统计分析实验教学

信息化条件下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信息系统平台上完成统计核算工作,并充分发挥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这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统计软件实验体系的建设是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具体训练方案包括:实验室建设、软件选型、实验组织实施和实验材料的选购,都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前提。统计软件实验方案。首先是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的建设规模和实训内容的设计。其次是软件选型:以最新实用版本和稳定典型软件版本为首选。再其次是实验组织模式:(1)单机模式:可以在单一电脑完整练习软件的使用方法。(2)网络模式:网络环境下,通过交换信息模拟管理工作实际。

3.3设置统计软件的课程体系

信息化是基于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将统计数据转换为统计信息。统计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对统计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分析的过程,通过统计软件完成统计核算任务,并提供管理、分析、决策所需的各类信息。统计分析方面的软件很多,根据其功能可分为综合统计分析软件和专用统计分析软件。常用的综合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SYSTAT、BMDP;常用的专用统计分析软件:TSP、RATS、CHART、LOTUS1-2-3、Excel。统计专业教育必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1-2种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

3.4课程教学与管理实践的结合

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设计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课程要以管理需求为导向,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信息传递为手段,以管理绩效目标为评价实施教学与实验的基本标准。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培养科学的管理意识。在实验中可以用单机实验和网络化实验两种模式,教学内容以系统地掌握统计软件为操作规范。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1)如何获取数据(获取的数据是全面的还是非全面的);(2)如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数据的分析、利用和深加工);(3)如何得到可靠性的结论(对分析数据进行可靠性评价)。具体的做法是:(1)构造一套简明的统计知识体系,建立科学的统计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并掌握规范的统计指标计算;(2)构建手工数据处理模式的基本程序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模式的基本程序以及从手工模式向计算机模式的观念转换。最终实现数据处理的高精确度和高效率,并形成具体的应用实施方案。例如,甲乙两地区某年度每个月的降水天数数据如下:甲地区:5,8,9,10,12,15,9,9,8,6,5,4;乙地区:2,5,6,9,12,7,6,6,4,3,3,2。要求: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等特征值?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对资料提出的要求,对问题做出如下分析:手工操作要求统计教学应准确理解各个特征指标的确切含义和计算过程;而统计软件操作是在理解指标概念的基础上,快速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Excel的输出结果如表3-1所示。用Excel计算数据的各种特征值的步骤如下:第一步:调用“描述统计”工具;第二步:分析“描述统计”工具的输出结果;第三步:计算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或通过工作表函数进行计算。通过工作表函数和定义公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可归纳为:(1)计算均值:通过工作表函数“AVERAGE”;(2)计算标准差:通过工作表函数“STDEVP”;(3)计算标准化值:通过工作表函数“STANDARDIZE”。其它分布特征的测度值的计算按照公式定义来计算。从输出的结果看:描述统计的所有数据特征都可一目了然。为此,在统计教学中理解这些数据特征的含义比把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和过程更为有用。但从Excel输出结果看不出计算方法和过程,计算方法体现在软件的设计当中。在管理实践中如果需要单独计算某个描述统计的数据特征,可通过工作表函数,选择不同的统计函数,会得到不同的特征值,虽然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区别,但不需把握计算的过程,只需对该计算方法计算出的数据特征做出正确的解释。对于推断统计也是如此。例如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多个城市都设有分支机构,业务范围包括: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近些年该银行的贷款额稳步增长,但不良贷款额大幅度提高,给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了搞清不良贷款的成因,财务部门利用银行业务的系列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找到控制不良贷款的办法。在这里我们需要做的是进行不良贷款与贷款余额、累计应收账款、贷款项目的个数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此类分析指标在手工条件下,计算工作量较大,特别是多元回归分析中,用手工计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该类指标的计算完全要依赖计算机来完成。这里我们采用Excel“分析工具库”来分析,并用“回归”工具来拟合回归方程。将原始数据输入Excel工作表中,然后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第一步:选择“工具”下拉菜单;第二步:选择“数据分析”选项;第三步:在分析工具中选择“回归”,然后选择“确定”;第四步:当对话框出现时,在“Y值输入区域”方框内键入Y值所在的区域,在“X值输入区域”方框内键入x值所在的区域,在“置信度”选项中给出所需的数值(系统的隐含值95%),在“输出选项”中选择输出区域(可以选择一个新工作表),在“残差”分析选项中选择所需的选项(也可以不选),选择“确定”后得到相应的输出结果。通常Excel的输出结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参数估计。Excel的输出结果如表3-3所示:第一部分“回归统计”:相关系数或判定系数、调整后的判定系数、标准差、观察值的个数等;第二部分“方差分析”:自由度、回归平方和、总平方和、回归均方和残差均方、检验统计量、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等;第三部分“参数估计”:回归方程的截距、斜率、截距和斜率的标准差、检验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P值、截距和斜率的置信区间;第四部分“残差分析”:本部分未作进一步分析。根据Excel的输出结果,可得不良贷款与贷款余额、累计应收账款、贷款项目个数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作者:马冀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贾俊平,何晓群.《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冀,赵养森.《统计基础与实用方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3]薛薇,陈欢歌.《基于EXCEL的统计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编写组.《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5]于洪彦主编.《Excel统计分析与决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