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时间:2022-05-30 03:18:11

中国梦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将中国梦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凝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华,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新的内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的境界。”[1]这就要求必须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在课堂上深入宣传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现实意义和本质要求,科学解读现阶段中国梦实现的具体路径,讲解宣传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之间的关系。高校要想把中国梦真正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首先必须找准中国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契合点。在现有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每一门都与中国梦存在契合点。比如说,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关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时,可以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的观点贯穿教学中;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时可以将中国梦的内涵、本质融入到教学中,并让学生明白“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发展历程也是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将中国梦渗透到爱国主义教育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大学生凝聚共识、团结一心,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合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合理利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手段、新方法,利用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来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才能真正将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校园文化有着情感培养、价值导向、人格塑造、行为约束等功能,对学生的思想、品格、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在高校内大力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树立人生梦想,激励他们不断成长成才。在当前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下,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必然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这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当前大力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更应该围绕“中国梦”主题来进一步改造和建设校园文化。比如说可以在校园内增加一些名人雕塑等,让学生了解名人、伟人的奋斗史及圆梦史,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坚定他们的信念,帮助他们塑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人格。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与行动中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学校要精心组织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把“中国梦”主题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提升。可以利用重大节假日或纪念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比如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征文大赛,广泛发动大学生讲述自己心中的“中国梦”,用文章记录和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和报国之志,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树立以实干兴邦精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组织开展“放飞梦想励志青春”青春励志电影展播、青春励志书籍推荐、青春励志歌曲传唱等活动,着力推动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学生、凝聚学生、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以社会实践为抓手,搭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

2005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指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中指出要在各地各高校扎实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及时总结宣传“走基层看变化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及工作经验,精心组织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部署启动“梦想中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引导广大学生深入西部、深入农村、深入一线,开展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感悟由千万个“中国梦”组成的民族梦、时代梦,采撷征集有代表性的“百姓梦想”。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梦”承载着几代中华儿女的夙愿,反映了无数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奋斗足迹。各高校组织大学生开展“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对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及现状,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等地方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改革开放的新成果,亲眼目睹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激发他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与热情。

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确保“融入”的长效机制,使“认同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追求。首先,建立领导统筹机制。高校各级领导要将“中国梦”主题教育作为贯穿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着眼全局、统筹部署。将中国梦宣传教育纳入学校重大议事日程,切实建立起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层组织落实、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其次,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充足的经费是使“融入”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就很难落到实处。再次,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实现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指挥棒。高校“应研究建立‘中国梦’宣传教育的评价体系,将宣传教育纳入到各单位和主要负责同志的业绩考核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表彰机制,不断为宣传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2]最后,建立检查督导机制。检查督导制度是确保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融入”过程优化、成效显著的可靠保障。各高校要成立督导检查小组,及时检查、研究和部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展情况,切实使“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本文来自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李世辉陈波工作单位:重庆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