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反腐倡廉分析论文

时间:2022-02-22 03:16:00

科学发展观与反腐倡廉分析论文

一、反腐倡廉应本着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条主线,这就要求我们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以民主生活会、监督机构为载体的教育制度、监督制度。这是因为没有制度为载体的民主是*不住的民主,没有制度为载体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这正是本文所讲的相互制约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和监督是一个互动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力度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监督力度的减少,而监督力度的增大,又会导致教育力度的减少。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是实现依法执政理念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完善党的制度建设和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200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出席全国纪检监察法规工作会议时强调:要适应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0年工作规划》为重点,不断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反腐倡廉必须建立一个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首先要确立政治、经济、民主体制改革应同步、统筹、协调进行的原则,并使三者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监督的机制。即经济体制改革(导致)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民主体制改革(促进)经济体制改革,这样的机制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在结构上应建立一个执行层,这一执行层和决策、监督层之间要形成既是相互分离的又是相互联系制约的内部(自转轨道)循环监督机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纪检、政府、政协、舆论和公民等组成的外部(公转层次轨道)监督机制,最后,使内部和外部两种监督机制和联系各层面的纵向机制一起,达到监督上级又接受下级及公民监督的大循环套小循环、纵横交*的监督体系。在现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分配方式、思想观念都在深刻变化,要从根本上遏止腐败现象,就必须牢牢坚持党中央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在工作中贯穿落实这一总体思路,一个基本的工作方法,就是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

(一)伟大导师列宁在1922年5月2日《论“双重”领导和法制》(给斯大林转政治局)中指出:地方检察机关只受中央领导,保留检察机关根据法制对地方政权的一切决议提出抗议权力和职责,但没有停止执行决议的权力,只有权把案件提交法院判决。否认“双重”领导,坚持垂直,中央直接领导,是解决“同体制监督以取得明显效果”的根本措施。

(二)决策、执行、监督三个层面的职务不能互兼,一个人不能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裁判员。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要实现纪检监察事业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抓好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保障建设三根支柱。其中任何一个支柱不结实,加强执纪执法能力建设的工程都难以顺利完成。而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素质,对于纪检监察工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对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加强执行、决策和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只有整个社会是开放的,才能捕捉到社会上反映的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修正错误、发出正确的指令,使整个社会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我们认为那种压制民主的办法是错误的,应发扬党内外民主,请公民、党外民主人士参政议政,广开言路,使信息通道便捷畅通。这是因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民主是内动力,人民是国之根本。要把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保证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监督权和评判权,另一方面也拉近了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四)鉴于现在某些政府领导人权力过大,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私有化行为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科学决策。从国内情况看,我国改革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也遇到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腐败现象呈易发多发的状态。因此,实行地方权力分散,加强中央领导,是当务之急。将带有社会共性的部门如:财务、投资、证券、国有资产……..等权力、利益部门,由社会或中央统管、加大透明度,置于广大人民群众和纪检机监督之下。加强中央直接领导,健全完善巡视举报制度,让人民有地方说话、敢说话、说真话。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保障人权,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用“亲民、爱民、为民”的宗旨统领执纪执法观念,真正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五)对领导干部实行跨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实行“异地使用”的措施,隔绝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温床。同时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通,既要维护好班子之间的团结,又要增强班子之间的相互监督,减少“一言堂”主观错误的发生。

强调上述五点是因为,这些意见体现了系统的核心理论——功效不守恒定理,又体现了系统时空结构的可选择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知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系统学研究的核心。

三、一个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确立后,各级“一把手”都将成为被监督的重点对象。

(一)对各级一把手要实行强有力的监督。即“一把手”(任命)中层(任命)基层(管理)公民(组成)监督机构(监督)“一把手”。按照教育、监督并重的原则,教育各级党的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建立一个全面、协调和科学合理的业务规范体系、政绩考核体系和监督体系。

(二)目前GDP仍然是对我国官员考核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体系既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又不能真正表明一个地区经济发达富裕的程度,反而带来许多负作用,一句话,实现不了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更实现不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当然从GDP到UDI(人类发展指标),需要迈出一大步。经济指标、人均指标可以用数字来描绘,但那些环境容量指标如:生态效益、能源节约、科技进步、公益事业效益等指标如何量化,都是一个世界性的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能够反映综合效益的考核体系来考核官员。即综合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资源、人口、能源、节约+…….+经济效益。

(三)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应建立如下制度:企业法人(招聘)中层(招聘)职工(组成)职代会(组成)监督任免机构(监督任免)企业法人。如果以企业法人为切入点,那么,对出资人制度的外部监督机制应该是:出资人(授权)董事、股东会(授权)监事会(监督)企业法人(增值)出资人。将上述制度结合起来,就形成相互联系制约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

(四)当然,监督机构可以是“议行分设制”、“召集人制”,也可以是“直选制”。这些机构和制度适应了科学发展观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正是系统动力学一个模式——高阶负反馈环行为机理——螺旋型向上发展的模式,这一些在《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中得到印证,2004年4月7日中央决定中纪委派机构由“双重”领导改为统一领导,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五)这种机构的运行,在实践中可以使国民经济发展、纪检监察的监督及形成的社会监督职能等各项工作达到良性互动,有力地控制各行业不正之风,建立起有效的信访机制。使监督机关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在理论上充分表现了系统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技术是可以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的源泉和支撑,是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