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研究论文

时间:2022-01-06 02:14:0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研究论文

1中共党内民主先于人民民主产生的历史逻辑表明前者对后者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必然性。与西方国家的国家民主先于党内民主产生并决定党内民主的历史逻辑不同,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及其党内民主制度的建立则先于人民民主国家制度的确立,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资源,它的政治价值取向、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权力结构和运作方式等都是人民民主遵循的准则,它的基本架构都在人民民主中得到具体运用和体现。因此,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决定性意义,以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是逻辑的必然。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决定了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首先,共产党的执政是通过“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党制度安排实现的。尽管派作为参政党对人民民主发挥重要作用,但相比之下,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是共产党的党内民主而不是派的内部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影响更直接、更关键、更根本。其次,共产党的执政是对全部国家权力的执掌。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条件下执政党的内部民主对国家民主的有限影响相比,中国共产党执掌着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全部国家政权,其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影响是巨大的、全方位的、决定性的。再次,共产党的执政以持续执掌国家权力为标志。与西方国家多党制条件下政党轮流坐庄、交替执政相比,共产党执政的持续性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现实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决定了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影响的长期性、有效性和根本性。最后,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也体现在其完整、独立和严密的组织系统及其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国家机关平行设置并在国家机关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上,党组织与政府系统的同构性以及党政关系中党的领导地位表明,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决定性意义。

3党内民主是发展党际民主或多党民主的基础和前提,这是在我国政党制度安排条件下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诉求。在西方多党制国家,党际之间竞争式民主是维护其国家民主的重要支柱,而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则不具有长期的或根本性意义。因此,强调和规范党际民主而不是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始终是西方国家制度建设的基本取向。而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际之间的关系模式不是台上台下的对立与竞争,而是合作与协商。由于共产党与派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处于执政和领导地位的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影响更具根本性意义。因此,强调和规范执政党的党内民主是发展党际民主的基础和前提,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诉求。

4建国以来我国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表明:党内民主始终是促进或制约人民民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内民主生活越来越不正常,家长制、个人崇拜之风不断滋长,最终导致了“”全局性的错误,给人民民主事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党内民主得到了迅速恢复、发展和创新,人民民主的发展也跃上了新台阶,保障公民人权和其他权利的法律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实践证明,党内民主决定着人民民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人民民主就遭受严重挫折;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得到加强和发展,人民民主就会生机蓬勃。

当然,由于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毕竟是界域不同的民主,它们在政治特性、权利与义务的顺序和权力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并不意味着人民民主是党内民主的简单延伸和放大。同时,笔者还必须再次强调:以党内民主为先导,走体制内为主的民主化道路决不意味着体制外民主是可有可无的。相反,作为发展党内民主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之一,人民民主不是消极无为的,表现在它对党内民主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的促进和辐射作用,以及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之间的互动共进。

5中国革命历史发展和党自身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

首先,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特点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重任。近代中国的特点正如同志指出的:“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在外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实行多党制、议会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从到辛亥革命的失败无不验证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担在了肩上,率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并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中国共产党虽然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出现了“”的严重失误,但是党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并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硕果累累。历史证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党自身历史发展的特点表明: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资格、有能力担当起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职责,以党内民主为先导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具有先天的民主性,它在领导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优良的党内民主传统和丰富的党内民主资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民主写上了自己的旗帜,中共第一个纲领虽未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原则,但已体现出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党的五大之后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中第一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七大对党内民主作了科学的理论概括,在党章中第一次规定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使党内民主建设有了制度的保证,从而把党内民主建设和发展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八大通过的新党章对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职权范围作了具体划分,强调了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和反对个人崇拜,提出县一级以上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等;还提出要唱对台戏,唱对台戏比单干好,要有一套章程,使党接受监督等,发展了党内民主的理论。可以说,从党的七大到八大这十一年间,我们党已经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党内民主理论,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党内民主制度,也养成了比较良好的党内民主作风。这是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等重点讲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问题,让大家讲话“出气”,给领导提意见,并主动作自我批评。这次大会可以说是探讨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一次重大尝试。经过十年“”的浩劫,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民主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对党内民主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党的十二大党章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并详细规定了党员的民主权利。十三大政治报告指出:“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并提出了一些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措施。十四大报告又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证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支持和保护党员依据党章规定的权利发表意见、加强党的纪律和纪律检查工作等途径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十五大党章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六条基本原则,形成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科学的整体。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人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回顾中国革命和党的历史发展可见,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党内民主资源,包括党内民主思想、民主制度和民主作风等。这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宝贵财富和坚实基础,也是我们坚持以党内民主为先导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走体制内为主的民主化道路的历史依据。三、党内民主先导作用的理性分析

在当代中国,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基本方面。党内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导,主要表现在它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