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楚颂》创作特点与艺术特色

时间:2022-10-11 09:04:12

二胡曲《楚颂》创作特点与艺术特色

【摘要】二胡曲《楚颂》是作曲家李博禅在第二届胡琴艺术周上首演的一首赋有族特色又饱含时代精神的杰出代表作品。作品以楚汉战争中霸王项羽和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交织贯穿着楚军英勇无畏的战斗画面。作曲家通过独特细腻的作曲手法,以二胡与钢琴融汇的音乐语言为媒介,营造出浩荡力拔山河之壮势,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二胡创作手法,绽放了自身别具特色的艺术语汇。本文拟从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和演奏艺术特色三方面,旨在对《楚颂》进行微观浅析和初步探究,探析其音乐创作中所蕴含的特点和规律,以探寻对于二胡音乐创作语汇以及艺术新思维的发展构思,借此为广大胡琴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有益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楚颂》;创作特点:演奏艺术特色

一、创作背景——金戈铁马二十载戊戌潇潇十余年

《楚颂》是由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李博禅于2014年创作的,此曲首演是在第二届北京胡琴艺术节上以双胡琴与民族管弦乐的方式登台亮相,并由著名二胡演奏家赵寒阳与青年二胡演奏家赵元春担任演奏,初次锋芒毕露便获得了一致的好评。2015年将此曲创作为二胡与民族管弦乐、二胡与钢琴、双胡琴与钢琴等版本,并收录于《中国二胡曲集》等。全曲以楚汉战争中,楚王项羽刀光剑影、金戈铁马之势、同情谊相绕为背景,围绕着“英雄”与“爱情”双主题构思进行发展与描绘,以胡琴独特的音乐语汇为媒介,交织贯穿于钢琴的拱托构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歌颂了中华民族忠贞不渝、勇敢无畏的不屈精神,讴歌了上下五千年华夏文化的灿烂辉煌。

二、创作特点——刚毅情柔传弦音,无畏骁勇饱真情

在当今二胡作品中,采用民族调式调性为主线,结合西洋作曲手法为辅线的创作手法已成为一种中西合璧的交汇点。作品《楚颂》也是中西相汇的杰出代表之一,整曲借鉴了西洋作曲法中奏鸣曲式的特点——双主题,分别以霸王项羽的英雄主题与虞姬之间的爱情主题为主题元素进行构思,使整曲具有奏鸣性,极大程度表现出霸王力拔山河、盖世英雄的气势,细致地刻画出和虞姬之间情意绵绵的婉约之情。(一)英雄主题创作特点(第1小节-第34小节)。全曲开端是由钢琴以主和弦进行五度叠加的方式进行导入,进行连续节奏型与音位上的重复,拉开了历史背景下宏大的画面,空旷幽静,并在之后钢琴伴奏由高音部转向中低音区,逐渐沉稳下来,旨在为第21小节二胡英雄旋律的出现构造黯然意境,最终钢琴伴奏以在十一和弦的长拍之中结束了第一主题。精炼地采用了d大调与d小调之间同主音转换的作曲手法,在音乐听觉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哀叹之气营造出楚军战败的画面,余音绕梁,隐隐环绕于听众的耳边。在之后的第二个乐句进行了高八度的描绘,同时结合五度、七度、八度等音程的跳进,在乐曲的旋律情感色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结束在d主音上。在构造出硝烟弥漫的楚军战势画面后,钢琴伴奏织体由浅到深逐步转变。采用流行和声中挂二和弦的配置法,伴随着八分音符的节奏织体,使情绪风格进入甜美幽情、丝丝缕缕的“爱情主题”。(二)爱情主题创作特点(第35小节-85小节)。第二主题旋律由c大调进行转入,以gdc三个音进行第一乐句的组合,伴随钢琴伴奏织体的和弦分解,固定的节奏音型铺垫于底部,二胡旋律缓缓出现,构造出虞美人温柔甜美的形象与霸王相偎相依的画面。悠长的旋律加入了三连音和六度的跳进,给听者以一种焕然一新别开生面的新鲜感,延续着旋律的流动,表现出两人心意相通的美好景象。乐曲在第57小节转入了降e大调,为乐段的高潮部分,这一乐句是以第二主题第一乐句进行变奏孪生的。以弱拍的形式进入更加形象,生动地烘托出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动人之情。在创作上频繁换弦,换弓以及左手滑音的细致刻画,连绵的画面结束在颤弓b音,在力度f的渲染下更加烘托了凄美的场景。

三、演奏艺术特色—悠悠楚声颂胡情

(一)复杂多变的节拍转换(第86小节-第2246小节)。本段为整曲之中的小快板,以降e大调进行切入描绘了楚军奋勇拼斗的场景,大量节拍混合交替穿插。演奏者在演奏此段落时要注意节拍交替的同时对于右手重音上的变化突出,不同于以往的二胡作品,在《楚颂》之中更多的左右手同奏重音音位对于右手演奏技法是一个高水平的考验。在左右之中贯穿于其中的大量变化音以及伴随着快速换把、伸张指等要求对演奏者的水平也有严格的要求。(二)交织宏大的双弦技巧(第255-第258小节)。双弦技巧是当代二胡作品创作的新型演奏技法之一,最初是由小提琴中的双弦演变而来。在本首作品中,双弦的演奏技巧并非纯粹的炫技特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渲染、刻画战争时金戈铁马、战鼓雷鸣的场景。在演奏时,要注意做到右手中指和无名指贴近内弦,弓杠适中与外弦保持密切的切合程度,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和速度之下对于音色和音准、左右手衔接的部分也要做到精准掌控,从而才能营造出贴切的景象。(三)高难度融合的华彩段落(第196小节-第221小节)。当代二胡作品中对于难度上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快板片段。《楚颂》整曲中,技巧上的升华与战争画面融合场景在华彩段落以170的速度转入,在大量不规则重音的转移连接着4/4拍子与6/8拍子交相穿插之中,音乐情绪逐渐高涨,使艺术氛围达到了整曲的高潮。在重音的刻画上需要在左右手进行有机的统一,弓毛要贴紧琴弦,在作用力上要注意重音发力,回弓偷力才可以劳逸结合,做到音色上的对比、差异性。弓速要快且有力,左右推拉弓达到一样的效果才能使听觉上达到一定的清晰程度,在右手提供了弓速弓段的前提之后,左手在换把上要有选择性地进行“音弓对位”的练习,做到丝丝无缝同时要兼顾换把时,对于音流向上趋势时作渐强的处理;反之在音流下行时要对整体旋律线进行减弱的紧缩,一扬、一挫符合这一段落对于宏大厮杀场景的具体刻画。

四、结语

一定的音乐文化必然是受到其所处时代经济与政治的影响。当今二胡艺术的发展也是在所处特定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交融形成的,扎根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有机地将西方可借鉴的作曲技法进行汇聚,才能形成一首经典流传的佳作。《楚颂》的成功绽放正是该观点最有说服力的论证,在满足高难度技巧性音乐表现的同时又不失去原有二胡与大众文化之间旋律线构造的审美,进行了“传现”交织。纵观这一百年二胡艺术突飞猛进的步伐之中,不乏有中西结合或以中为主、以西为主的作品,但笔者认为:在未来的漫漫长路之中,只有进行民族音乐语言与西方作曲道路的结合才会使胡琴艺术更源远流长。笔者希望通过这首作品的浅析,能对广大胡琴爱好者们进行一定的理论帮助,在这个多元时代下对于胡琴音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一可.根植于传统融合于现代[D].河南大学,2018.

[2]王建宝,王玺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关于二胡协奏曲《楚颂》的演奏分析[J].乐器,2017(7):56-59.

[3]马太初.双胡琴与民族管弦乐队《楚颂》胡琴部分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6.

作者:刘伯欣 金珊羽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