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社会资本视角看老年人就医

时间:2022-04-12 03:16:00

透析社会资本视角看老年人就医

摘要: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日益增多,本文在对社会资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老年人就医现状,分析了社会资本对促进老年人就医的作用与意义,但也不能忽视社会资本的滥用对于老年人就医的消极作用,所以应该加大对老年人基本医疗的投入,方便老年人就医。

Abstract:Ourcountryhasenteredtheagingsocietythatproportionofelderlypopulationisincreasing.Inthispaper,wewillanalyzetheroleandsignificanceofsocialcapitaltopromotetheelderlyformedicaltreatmentonthebasisofsocialcapitaltheoryandthestatusoftheelderlywithmedicaltreatment,butitcannotignorethenegativeeffectsoftheabuseofsocialcapitalonmedicaltreatmentfortheelderly,soweshouldfacilitatetheelderlyformedicaltreatment.

关键词:社会资本;老年人;就医

Keywords:socialcapital;elderly;gotoseethedoctor

0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健康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就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1社会资本与就医的相关研究概述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的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皮埃尔·布迪厄指出:“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获得信用的信任状”。[1]詹姆斯·科尔曼把社会资本界定为“个人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体,而是由具有两种特征的多种不同实体构成的:它们全部由社会结构的某个方面组成,它们促进了处在该结构内的个体的某些行动”。[2]罗伯特·D·普特南指出:“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比,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社会资本提高了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3]社会资源的首倡者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是从嵌入于社会网络的资源中获得的。社会资源根植于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中,因此,社会资本可被定义为嵌入于一种社会结构中的可以在有目的的行动中涉取或动员的资源。[4]

就医行为是指就医者在医疗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习惯。[5]国外一些医学社会学的学者尝试发现求医行为与人们寻求其他一般服务行为的关系。安德森和阿迪(Andersen&Aday)指出影响就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是某一特定医生能否作为病人固定的保健服务提供者。他认为拥有固定的保健来源是求医行为的重要变量。

伯尼斯·佩斯克索里多(BernicePescosolido)在研究求医行为理论时,强调在获得医疗保健过程中社会网络的重要性,他描述了各种社会中人们生病后潜在的寻求咨询的种种选择。认为人们寻求卫生保健的策略是通过与人们互动而获得帮助的机会,是社会所组织的一种行为。他强调社会网络是求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2目前老年人就医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度统计公报公布的数字,截至200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0636亿,占总人口数的11.6%,己超过了10.0%的国际警戒线。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显示,在中国近1.3亿的老年人中,尚在工作比例为33.0%,不工作比例为67.0%,收入微薄,经济保障程度低。在城市中有近3成的老人享受不到离退休金,而农村地区只有4.0%的老年人有离退休金,大多数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治病就医成为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在城乡中的比例分别为57.0%、50.2%。[6]本文利用我国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统计结果对我国老年人的求医行为进行描述。

2.1老年人就医比例偏低从全国的情况来看,55-64岁年龄组的两周未就诊率在所有年龄组中处于第2位,65岁及以上年龄组处于第3位;从地域来看,城市地区,55-64岁年龄组处于第5位,65岁及以上年龄组处于第6位,农村地区,55-64岁年龄组处于第2位,65岁及以上年龄组处于第3位。农村老年人的两周未就诊率高于城市和全国的水平,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相反[7-8]。总体而言,跟其他年龄组的人相比,老年人有病不就医的现象比较严重。城市男性老年人未就诊比例与女性接近,农村地区男性未就诊比例高于女性。从全国水平来看,60-69岁组的未就诊比例最高,为39.8%,70-79岁组最低,为34.1%。

2.2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提供不足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资金和费用受到限制,许多养老机构不具备必要的医疗条件,没有正常的检验、诊断、治疗设备。大部分医疗机构对老年患者提供门诊和病重时的短期住院,针对老年人的专科医院和专科门诊规模小、数量少,也没有老年人的保险,而在美国有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医疗照顾。社区卫生服务近年来因政府的关注得到了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高潮,但由于实施时间较短以及资金、设备、人力资源有限等多方面原因,其发展不平衡,所以业务能力较低,仅能满足周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的一般医疗服务需求,许多老人患病仍需由家属带至医院诊治。北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近年来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为今后的老年人就医创造了新路径。因此,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患者选择医院就医的余地越来越大,老年人得到健康保障的途径将会越来越多。

3社会资本对促进老年人就医的作用与意义

不同行动者拥有不同的资源以及拥有获取资源的不同途径。

拥有许多资源的人,其目的达成相对容易。相反,资源较少或没有资源的人,其目的是很难达成甚至不可能达成。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所掌握的资源的多寡,获取资源的手段各不相同。例如一个农村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所能控制的资源,以及获取资源的手段肯定不一样。一般来说城市老年人所处地域医疗资源更丰富,这是因为在我国有80.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老年人的社会资本(即老年人对于就医的信息网络、社会网络、机会能力获得的多寡、运用得是否得当)对于老年人就医起着重要的作用。

3.1社会资本有助于老年人获得就医信息,扩大就医的选择性

由于医学知识的高专业技术性导致了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老年人就医时缺少的是有效可靠的就医信息,尤其是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社会资本作为根植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中的可增值的制度化的资本形式,具有共享网络信息和资源的特点。这种情况就造成许多就医信息交流仍属于非制度化或半制度化的阶段,缺乏一定的公开性、易得性。老年人就医时也普遍感到最缺少的是及时有效、真实可靠的需求信息。目前,老年人获取就医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情感网络(亲戚、子女、朋友)。而通过自己的子女、亲戚朋友等“弱关系”网络,可以帮助建立起一个可信度比较高的信息网络,出于血缘等关系,请他们帮助分析、筛选信息,显然是老年人得力的帮手和参谋。

3.2社会资本有利降低老年人的就医成本从社会资本是基于信任的社会网络关系来说,社会资本具有两种基本形式:信任和社会网络。这两种基本形式是相互依存的:信任在社会网络中产生,又是社会网络的“软件”;社会网络是信任生成并发挥作用的基础,可以说是“硬件”的支撑。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获取任何信息、传送任何信息都是需要花费成本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正因为它们能够节省成本、加速信息流动而具有了特殊的价值。对于就医的老年人而言,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可以缩短就医的时间,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某些有助于自身就医的资源。一般而言,这些资源包括“信息”与“影响”两大方面,“信息”是在关系网络中传递的关于医疗机构的信息,“影响”则是在就医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如下两个因素可以来理解这一作用:其一,在传统上,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这一点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论,即人与人的关系是“以己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9]其二,我国医疗体制还不够健全,关系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老年人降低在就医过程中的成本。

3.3社会资本有利于帮助老年人获取更好的医疗服务福山在其《信任》一书中把信任表述为一种社会资本,即在社会或群体成员之间的信任普及程度。根据信任程度不同,他将社会归结为两种,一种是低信任程度的社会,是指信任只限于血亲之中,如父子之间,仅仅在这个范围中存在信任就是低信任社会,另外一种是高信任社会,高信任社会就是信任超越血亲关系的社会,就是在一个超越亲朋好友、血亲之外的更大的群体大家仍然有信任。他认为,一个具有高度信任的群体,群体的道德水准比较高,信任比较普及的群体有非常多的好处,可以长期降低社会成本。在老年人就医的过程看,具体来说,从网络成员的作用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帮助者”,另一类是“间接帮助者”。通过医患双方都比较依赖、信任的熟人即“间接帮助者”的介绍,医生对患者的身体、心理以及生活环境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不会有心理负担,彼此心里都感到踏实,这对确诊是有帮助的。如果熟悉了解你的人是一家医院的医生,即“直接帮助者”,他能认识你、了解你,那么,就医时医生可能对这个人的过往史比较了解,对患者的家庭生活习惯都清楚,更好的诊断并对症下药或做检查,避免大处方、大检查。

4社会资本的滥用对于老年人就医的消极作用

社会资本作为一把“双刃剑”,除了其积极作用外,也要看到滥用社会资本的消极后果。个人或团体拥有的社会资本密度过大,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不平衡,会影响社会公正。我国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加之社会资本本身的局限性,如果将社会资本过度化,就会使社会资本在居民就医中产生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影响社会公正。社会资本对团体内部资源的加强,必然使内外部成员在信息的获取上存在差异,加之权力因素的引入、个人或团体拥有的社会资本分化、社会关系不平衡等诸因素,必将影响社会公正。尽管社会同时从医疗机构和患者的角度去考虑就医问题,但是我国医疗体制仍然不健全,而且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中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有限,往往这些人的社会资本有限,不一定能获得较好的医疗服务。尤其是现在农村社会资本的存量在减少,使原本的城乡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均有扩大效应。而且现在农村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平时老年人身边没有子女,亲戚朋友也不是一直在身边的,能动用的社会资本也很有限。第二,产生不良观念。就诊前想方设法找关系、求熟人介绍医院和医生,为的是心里踏实,住院后主动请医生吃饭,为的是双方拉近距离,增进信任感。这种不信任心理是产生医患冲突的潜在原因。患者如果没有通过熟人就医,在心理上会对医生有不信任感,有可能让患者误以为看病一定要找熟人,一味依赖亲友关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建造社会资本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再加上有些老年人行动不便,如果需要转院的话很不方便,所以通过熟人就医还是有必要的。

因此,通过社会资本就医,有助于获取就医信息,降低老年人的就医成本,让他们获得较好的医疗服务,也可以减轻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因为许多老年人不愿意打扰子女的生活。但是,这对于低收入老年人的限制较大,这些人的社会资本有限,很有可能自我医疗的比例比较大。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老年人基本医疗的投入,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成立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机构,方便老年人就医。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华康德(Bourdieu,PierreandWacquant,Ioic),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992.

[2]Coleman.FoundationofSocialTheory[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3.

[3]Putnam,Robert,1995,BowLingAloneAmerica’sDecliningSocialCapital,JohlrnalDemocracy,6:65-78

[4]LinNan.BuildingaNetworkTheoryofSocialCapital.Connections,1999,22(1).

[5]王平,林晓琳,张黎明等.不同医疗保障形式人群的就医行为调查[J].卫生软科学,1997,(5):42-43.

[6]刘庚常.我国老年人口社会分层再探[N].人口导报,2010-02-01.

[7]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8]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9]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