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的幸福观及现实意义

时间:2022-12-08 02:34:36

弗洛姆的幸福观及现实意义

【摘要】艾里希•弗洛姆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他结合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对现代人的幸福观及不幸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独特的幸福观。弗洛姆认为想要实现幸福人们需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重视精神世界,爱己及人。其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们树立积极的幸福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当今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弗洛姆;幸福观;精神生活;和谐社会

艾里希•弗洛姆,美籍德国犹太人,著名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一生写下多本著作,对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幸福是人类社会一个重要议题。现代社会工业和经济迅速发展,然而丰富的物质财富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中的幸福感,人们常感到内心空虚与不快乐。弗洛姆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出阻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并就如何实现幸福提出建议。如今我国经济繁荣,同样有人面临幸福感缺失的问题。弗洛姆的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利于帮助人们走出困惑,树立积极的幸福观,促进人与社会健康发展。

一、弗洛姆的幸福观及其产生背景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探讨。关于“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存在不同的答案:柏拉图向往的理想国,享乐主义宣扬的“幸福等同为快乐”,儒家学派设想的大同社会,近年来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小康生活弗洛姆没有完全赞同哪位前人的观点,而是结合亲身经历及现代社会状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一生经历过经济大萧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资本和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这些经历使他对研究人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浓厚兴趣。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由于不健全的社会环境与个人心理力量的缺失导致人们过于依赖外部物质,得不到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应该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人与人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的社会,个人内心充实且强大,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他还指出,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有着许多阻碍,想要实现幸福个人与社会都需要努力做出改变,个人需要培养战胜各种阻碍的能力,同时社会需要在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完善和发展。

二、阻碍幸福的因素

(一)个体方面。个体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存在着许多阻碍,归结起来为缺少爱与理性思考的能力,心灵空虚,自私自恋。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价值感总是依赖外部因素,受限于市场判断标准。人们习惯以金钱,拥有的物质衡量自我价值,常常忽略拥有的精神财富和情感力量。尼采认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弗洛姆认为“20世纪的问题是人类死了”[1],人类在将来的危险是“人会成为机器人”[1],这是指个体缺少爱与独立理性思考的能力,心灵变得空虚。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过于追求物质,这种迷恋占有物质的生存模式被弗洛姆称为占有型生存模式[2]。倾向占有的人追求最大限度地占有资本,通过占有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他们认为占有得越多就越幸福。这种心理导致的消极后果是盲目消费和心理力量缺失。倾向占有的人总是利用外部物品作为支撑,他会根据他拥有的、能拥有什么给自己定位,确定人生的意义和如何度过一生,从而导致自己变成了物质和财富的奴隶,心灵变得脆弱。爱、理性和生产能力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力量。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力量是薄弱的,他会屈从于欲望,随波逐流,自私自恋,以及做一些冲动的事情,这些都是通往幸福道路上的障碍。自私自恋也是追寻幸福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重占有的人热衷于计算自己能够得到多少,他人能给自己什么,而不愿意给予他人自己拥有的,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情感上,包括爱。在他们的眼中,爱是“被爱”的问题,爱的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被人爱?”,而不是自己去爱的问题,因此也不愿给予他人自己的爱。弗洛姆认为,爱主要是去“给予”而非“接受”[3]。“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一个人会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强大与富有,“给”体现了个体的生命力。“给予”最重要的不是物质方面,而是精神情感方面,人应该把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同他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知识、幽默、伤感[3]。“给予”丰富了他人的生活,也增添了自己的价值。(二)社会环境。获得幸福并非个人私事,还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与文化环境对人们的言行和性格塑造产生巨大的影响。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环境是不健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冷漠。这种冷漠是工业化与货币经济的产物。金钱至上的理念下,自我中心主义增加,人们忙于追求自我中心利益导致对同胞的感情减少。导致现代人过于偏向物质生活的另一个原因是消费文化的影响。工业化推动经济增长,商品种类变得繁多,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断上升。受现代媒体及广告的影响,人们买的是品牌,用的是商标。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消费成了一种符号消费,消费者消费的并不是商品,而是商品蕴含的意义和代表的符号。于是,在占有欲的促使下,人们会购买许多本不需要的东西,为的是炫耀。这种环境下,人们容易产生不满足的非理性消费欲。弗洛姆指出,人们需要拥有辨别真伪、理性思考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人们才能认清许多经过伪装和合理化的虚假现象,不盲从社会潮流。至此我们已经看到了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那么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呢?弗洛姆认为,能够促进人的精神健康发展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才会身心健康,才会获得幸福。“健全的社会能拓展人具有的爱人的能力,能促使他创造性地工作,发展他的理性与客观性,以及使其具有基于自己的生产力的经验的自我身份感。不健全的社会则造成人们相互憎恨与不信任,将人变成供他人利用与剥削的工具。”[1]

三、实现幸福的方法

想要实现幸福个人与社会都需要努力做出改变。个人需要培养战胜各种障碍的能力,同时社会需要全方位完善。(一)个体方面。想要获得幸福,人们需要克服自私自恋,拥有理性思考和爱的能力,这样才能保持头脑清醒,不轻易迷失自我,不淹没于物质欲望之中。想要克服自私必须学会在实践中分享。注意力要从只关注自己转移到也关注他人、社会、艺术、政治事件。要学会与他人分享情感,给予他人自己的爱,学会爱自己和他人,把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同他人分享,如欢乐、兴趣、知识以及情感。爱的能力并不来自外部物质世界,而是经由自我内在意志的坚持以及长时间与人互动练习得来。这需要人们学会倾听,克服自恋,拥有谦卑的态度,学会信任他人。想要拥有理性思考的能力,取得成功和幸福,人们需要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清醒,有觉悟。这些品质要求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保持专注向着目标全力以赴。所谓觉悟是指“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知晓或感知状态”[2]。一个人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认识越准确,就会越有安全感,行动上也会更加独立,不随意听从他人或被虚假现象欺骗。想要做到不迷失自我,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提升觉悟力,驱除思维迷雾,培养批判性的思维。(二)社会方面。如何构建一个健全的社会?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弗洛姆强调,只注意某个方面的变化而忽视其他方面是不行的。现代社会已经暴露出过于注重经济而带来的弊端,一个健全的社会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同时进行改革。“如果我们不在所有这些领域同时着手改革,那么任何改革与重建的努力都会落空。”[1]在改革中,集体团结十分重要。虽然当今社会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个人价值,但这不是宣扬只为自我中心利益而活,这是说每个人都应当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别人的工具,应当用自己的思想去明辨是非而不是一味地随波逐流;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信任,相亲相爱。除此之外,弗洛姆还指出民主政体的重要性,民主政体应该向人们传达一种强烈的信念,一种“对生命、真理及积极自发实现个人自我的自由信念”[4]。

四、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弗洛姆认为想要得到幸福,人类就必须在拥有爱的能力的前提下,突破以占有和以自我为中心,走向集体团结,构建一个健全和谐的社会。时至今日,其思想仍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实现幸福需要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并重。弗洛姆并不反对拥有财富,而是反对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而忽略精神世界和不择手段无止境的贪婪。第二,实现幸福需要爱己及人。现代工业社会中人际关系变得冷漠,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地与他人接触,习惯于封锁内心自我保护,无论是物质还是情感都不愿与他人分享,也不愿敞开心扉爱他人,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就会变得缺少人情味。第三,实现幸福需要社会和谐。幸福不单单是个人的事情,它是一个社会共同的事情。人们的善举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完善也给予人们更多幸福,整体社会幸福才是最终目标。目前我国经济繁荣,有人在金钱的诱惑下一味追求物质富足而忽视了精神世界,从而内心空虚,走向极端;有人崇尚拜金主义,为获得财富不择手段,甚至丧失良知,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弗洛姆的幸福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他秉承的注重内心修养与理性思考的观点有助于人们正确处理物质财富与精神食粮的关系。他宣扬的爱己爱人、团结集体等思想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我国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人民幸福与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艾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详,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2]艾里希•弗洛姆.存在的艺术[M].汪雁,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3]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刘福堂,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4]艾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M].刘林海,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作者:张一粟 单位: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