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设定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22 09:25:32

问题情境设定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应用研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问题情境的创建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快速帮助教师调动班级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解决数学问题。虽然在当前的情势下,重点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入影响下,这一目标很难达成。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的转变施加了压力。总结来说,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对教师理论素养有如下几个要求:首先,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基础;其次,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数学学科知识基础;最后,教师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1小学数学教师的理论素养要求

现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创建有效问题情境”已经成为教育界共同提倡的教学方式。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将创建问题情境运用在教学当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扎实理论基础、丰厚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不断寻求问题情境的重要价值。将其充分运用在教学当中,帮助提升班级教学效率。

2问题情境的创建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出发在构建主义的理论当中,认为学生学习某一门学科,获得该学科学习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意义构建的过程。小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占据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也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的知识建构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主体的认知状况,遵循其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强调学生个体对数学知识的感悟,正面面对问题,寻求有效的“意义建构”方式。教师在构建问题情境时,要从数学学习的视角出发,对学生学习状态,现在面临的学习困境做出分析,注重生活化数学知识的加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把握设置问题情境的时机,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2.1有效引出小学数学学习话题。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创建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让学生在情境当中感受数学知识与自我认识之间的强烈碰撞。将数学知识的话题集中在课堂当中,运用数学教学情境来表达教师的教学思路。针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能够将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化的话题。话题的引入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2.2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需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顺着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习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运用逻辑思维的习惯找出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空间位置的变化。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教学时。可以运用面巾纸盒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问学生需要用到多少纸张,才能作出这样的一个纸盒。创建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就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将数学问题变成可视的、具体的问题。2.3采取有效办法祛除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障碍。总结来说,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面临的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和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的学习障碍,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消除这两种障碍都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学会寻求问题的根源所在,提出正确的问题,快速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教师要运用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学生面临的学习困难。鼓励学生养成自由开放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进行自由式的、开放式的思维。

3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创建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问题的选择和情境的创设都要认真思考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以及学生的心理结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时要做好分层处理,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生成和发展。3.1以人为本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单一地从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出发设计教案。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却成为被动接受学习的对象。在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引导下,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一切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注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以小学数学小数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基本的教具,以及学生在超市买菜等生活化的场景,来引导学生了解小数概念,并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3.2以人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班级的每。位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切实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行为习惯。采取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手段。教学上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认知习惯、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对后进生表示理解和尊重,对尖子生表示尊重和有效引导。不强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数学,而且尽可能适应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在教学考评当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给出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3.3以人为本的教学要实现分层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有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有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班级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首先要认清这一情况。并接受这一事实。深入分析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了解他们数学学习的优势和弱点,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也要各自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案,做到因材施教。3.4以人为本要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问题情境的设计是以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不同的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每位学生都有个性化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表达尊重。其次,要顺应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采用正确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认清问题、解决问题。维护学生的认知行为习惯,深入挖掘每位学习主体的学习潜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造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教师的教学安排、问题情境的创建都要遵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此,要想充分挖掘问题情境的价值,教师就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作者:刘爽 赵伟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于波,朱文平,朱剑英.中加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比较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8):113-116.

[2]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3]吕敏.中美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情境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4]阿衣提拉•买买提,张海军.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原则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24):109-110.